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三▪P3

  ..续本文上一页思念,使心有所造作),缘于思,从于思而生,由于思之故,才会有了念的。如果没有思的话,就不会有了念。由于念之故,而会有了欲,由于欲之故,而会有了爱与不爱(憎),由于爱与不爱之故,才会有了悭与嫉,由于有了悭与嫉之故,才会有了刀杖、斗诤、憎嫉、谀谄、欺诳、妄言、

  两舌等,心中会生起无量的恶不善之法,像如是的,这种纯大苦阴之产生。如果没有思的话,就不会有念,如果没有念的话,就不会有了欲,如果没有欲的话,就不会有爱与不爱,如果没有爱与不爱的话,就不会有悭与嫉,如果没有悭与嫉的话,就不会有刀杖、斗诤、憎嫉、谀谄、欺诳、妄言、两舌等,心中就不会生起无量的恶不善之法,像如是的,此纯大苦阴就会灭。」

  这时,天王释听后,白佛说:「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所谓念,就是因于思,缘于思,从思而生,由于思之故而会有的。如果没有思的话,就不会有念。由于有了念之故,才会有了欲,由于欲之故,才会有了爱与不爱,由于爱与不爱之故,才会有了悭与嫉,由于有了悭与嫉之故,才会有了刀杖、斗诤、憎嫉、谀谄、欺诳、妄言、两舌等,心中才会生无量的恶不善之法,像如是的,此纯大苦阴之产生。如果没有思的话,就没有念,如没有念,就不会有欲,如果没有欲的话,就不会有爱与不爱,如果没有爱与不爱的话,就没有悭与嫉,如果没有悭与嫉的话,就不会有刀杖、斗诤、憎嫉、谀谄、欺诳、妄言、两舌,心中就不会生起无量的恶不善之法,像如是的,此纯大苦阴就会消灭。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如佛所说之法,我都悉皆知道,我已断疑度

  惑,已没有犹豫,这都是由于听佛所说之故。」

  这时,天王释听佛所说,乃欢喜奉行!

  天王释又问说:「大仙人!甚么叫做灭除戏妄的道迹?比丘要怎么行,才能趣向于灭戏道迹呢?」世尊听后,回答说:「拘翼!所谓灭戏道迹,就是八支圣道,所谓正见,……乃至正定之八是。拘翼!这叫做灭戏道迹。当比丘的,就应修行此道行,而趣向于灭戏道迹。」

  这时,天王释听后,白佛说:「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灭戏道迹就是所谓八支圣道,也就是正见,乃至正定之八是。大仙人!这叫做灭戏道迹。当一位比丘的,应修行此道行,而趣向于灭戏道迹。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如佛所说之法,我都均悉知道,我已断疑度惑,已没有犹豫,都是由于听佛所说之故。」这时,天王释,听佛所说,乃欢喜奉行!

  天王释又问说:「大仙人!一位比丘,欲趣向于灭戏道迹的话,应该要断除几种法?行几种法呢?」

  世尊听后,回答说:「拘翼!一位比丘,欲趣向于灭戏道迹的话,就应断除三种法,而修行三种法。那三种呢?第一叫做念,第二叫做言,第三叫做求。拘翼!所谓念,我说有二种,为可行与不可行。如果所起的念,为不可行的念的话,我就应该

  把它断灭。如果所起之念,为可行的话,我就为他而知道时宜,而有念有智,因为要成就其念之故。第二之言,也是同样之理。拘翼!第三之求,我说也有二种,为可行与不可行是。如果欲求,为不可行的话,我就要断灭它,假如欲求为可行的话,我就为它而知道时宜,为有念而有智,为成就此欲求之故。」

  这时,天王释听后,白佛说:「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一位比丘欲趣向于灭戏道迹时,应该要断灭三法,而修行三法。那三法呢?第一为念,第二为言,第三为求。大仙人说念有二种,有可行的念,有不可行的念。如果此念,会增长恶不善之法,而减损善法的话,大仙人说便应把它灭断,如果其念,会减损恶不善之法,而会增长善法的话,大仙人说为它而知道时宜,而有念有智,为成就其念之故。第二之言,也是同样的道理。大仙人说第三之求,也同样的有二种,为可行,和不可行是。如果此欲求,乃会增长恶不善之法,会减损善法的话,大仙人说便应断灭它。如果此欲求,会减损恶不善之法,会增长善法的话,大仙人说应为彼而知时宜,而有念有智,为成就其欲求之故。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如佛所说之法,我都均悉知道,我已断疑度惑,已没有犹豫,由于听佛所说之故。」这时,天

  王释,听佛所说,乃欢喜奉行!

  天王释又问而说:「大仙人!一位比丘,欲趣向于灭戏道迹时,有几种法,护持从解脱(别解脱,戒本),应行几种法呢?」

  世尊听后,回答说:「拘翼!一位比丘,趣向于灭戏道迹时,有六种法,护持从解脱,应行六种法。那六种法呢?所谓眼根视色境,耳根闻声境,鼻根嗅香境,舌根尝味境,身根觉触境,意根知法境是。拘翼!眼根视色境,我说有二种,一为可行,二为不可行。如果眼根视看色境之时,那是不可行的话,我就会把它断灭,如果眼根看视色境时,那是可行的话,我就会因为它,而知道时宜,而有念有智,因为成就它之故。像如是的,耳根听声境,鼻根嗅香境,舌根尝味境,身根觉触境,意根知法境等法,我说,也有二种,一为可行,二为不可行。如果意根知法境时,为不可行的话,我就会断灭它,假若意根知法境时,是可行的话,我就为它,而知道时宜,而有念有智,因为成就它之故。」

  这时,天王释听后,白佛说:「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一位比丘,欲趣向于灭戏道迹的话,有六种之法,护持从解脱(戒本)时,应行六种法。那六种法呢?眼根看视色境,耳根听闻声境,鼻根嗅香臭之境,舌根尝噉味境,身

  根觉触触境,意根识知法境是。大仙人说眼视色时,有二种法,一为可行,二为不可行。如果眼视色时,会增长恶不善之法,而会减损善法的话,大仙人说应把它断灭,如果眼视色时,会减损恶不善法,而会增长善法的话,大仙人说为它而知道时宜,而有念有智,因为成就它之故。像如是的,耳根闻声境,鼻根嗅香境,舌根尝味境,身根觉触境时,大仙人说也是同样的道理。大仙人也说意根知法境时,也有二种法,一为可行,二为不可行。如果意根知法境时,会增长恶不善之法,会减损善法的话,大仙人说应即把它断灭,假若意根知法境时,会减损恶不善之法,会增长善法的话,大仙人说应为它而知时,而有念有智,因为成就它之故。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如佛所说之法,我都悉皆知道,我已断疑度惑,已没有犹豫,由于听佛所说之故。」这时,天王释,听佛所说,乃欢喜奉行!

  天王释又问说:「大仙人!一位比丘,趣向于灭戏道迹时,其生命存于一时之项的话,又应断除几种法,行几种法呢?」

  世尊听后,回答说:「拘翼!一位比丘,趣向于灭戏道迹时,其生命存于一时之顷的话,又应断除三种法,而行三种法。那三种呢?第一为喜,第二为忧,第三为舍。拘翼!所谓喜乐,我说有二种,

  一为可行,二为不可行。如果此喜乐为不可行的话,我就应即断灭它,假若喜乐为可行的话,我就为它而知道时宜,而有念有智,因为成就它之故。第二法之忧恼,也是同样的道理。拘翼!第三法之舍(没有执着),我说也有二种,一为可行,二为不可行。如果此舍,为不可行的话,我即把它断灭,假若舍法,为可行的话,我就会为之而知道时宜,而有念有智,因为成就它之故。」

  这时,天王释听后,白佛说:「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一位比丘,趣向于灭戏道迹,其生命存于一时之顷的话,就应断灭三种法,而行三种法。那三种法呢?第一为喜乐,第二为忧恼,第三为不喜不忧之舍。大仙人说所谓喜乐,有二种法,一为可行,二为不可行。如果喜乐会增长恶不善之法,而会减损善法的话,大仙人说应即把它断灭。假若喜乐会减损恶不善之法,而会增长善法的话,大仙人说为它而知道时宜,而有念有智,因为成就它之故。第二法之忧恼之法,也是同样的道理。大仙人说第三之舍之法,也有二种,一为可行,第二为不可行。如果此舍法,会增长恶不善之法,会减损善法的话,大仙人说即应把它断灭,假若此舍法,能减损恶不善之法,能增长善法的话,大仙人说为它而知道时宜,而有念有智,因为成就此法之故。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

  然,大仙人!如佛所说之法,我都悉于知道,我已断疑度惑,已没有犹豫,由于听佛所说之故。」这时,天王释听佛所说,乃欢喜奉行!

  天王释又问说:「大仙人!一切的沙门、梵志,是否同为一说,同为一欲,同为一爱,同为一乐,同为一意吗?」世尊听后,回答说:「拘翼!一切的沙门、梵志,都不同于一说,不同于一欲,不同于一爱,不同于一乐,不同于一意的。」

  这时,天王释又问说:「大仙人!一切的沙门、梵志,为甚么缘故,不同一说,不同一欲,不同一爱,不同一乐,不同于一意呢?」

  世尊听后,回答说:「拘翼!在此世界里,有若干种之界,有无量之界,他们都随着其所知之界,即在于其所知之界而随其力,随其方便,一向都说此为真谛,其余的都是虚妄。拘翼!因此之故,一切沙门、梵志,都不同于一说,不同于一欲,不同于一爱,不同于一乐,不同于一意的。」

  这时,天王释听后,白佛说:「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此世间有若干种的境界,有无量的境界,他们都随着其所知的境界,即在于那种境界里,随着其力,随着其方便,一向都说此为真谛(说他所知的才是真理),其余的都是虚妄(除了他之说之外,均为没有事实之事)。大仙人!因于此之故,一切的沙门、梵志,都并没有

  同一之说,也没有同一之欲,没有同一之爱,没有同一之乐,没有同一之意耳。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如佛所说之法,我都悉皆知道,我已断疑度惑,已没有犹豫,由于听佛所说之故。」这时,天王释听佛所说,而欢喜奉行。

  天王释又问说:「大仙人!一切…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