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过:如果有一位如来、无所著(应供)、等正觉、明行成为(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调御丈夫)、天人师,号为佛,为众佑(世尊),出现于世间之时,会增加天众,会减少阿修罗(非天)之众。大仙人!我亲自以眼看见世尊的弟子比丘,跟从世尊修习梵行,而舍欲离欲,因此,在其身坏命终之后,得至于善处,而生在于天中。大仙人!瞿毘释女(耶输陀罗,佛太子时之妃,为善觉王之女),是世尊的弟子,也从世尊您修习梵行。她乃憎恶这个女人之身,乃爱乐能生为男人之形,能转女人身,而受男人形,就舍欲而离欲,在其身坏命终之后,得生于妙处-三十三天,为我作子(在帝释天之下的一位子民)。她既生在
此处后,诸天都均知而称说:瞿婆天子(耶输陀罗生天后之天名),有如意足,有大威德,有大福佑,有大威神。
大仙人!我又看见,曾经有世尊的三位比丘弟子们,也从世尊之处修习梵行,然后不舍离欲贪之故,在他们身坏命终之后,生在于其余下贱的伎乐宫中。他们既生在那边后,就日日(每天)来到三十三天之处,去供事诸天,奉侍瞿婆天子。天子看见他们后,就说偈而说:
与眼优婆私 我字名瞿毘 奉敬佛及法 净意供养众
我已蒙佛恩 释子大佑德 妙生三十三 彼知佑天子
见彼本比丘 受生伎乐神 叉手面前立 瞿婆为说偈
是本瞿昙子 我本为人时 来至到我家 饮食好供养
汝本与圣等 行无上梵行 今为他所使 日来奉事天
我本承事汝 闻圣善说法 得信成就戒 妙生三十三
汝本受奉事 行无上梵行 今为他所使 日来奉事天
汝以何为面 受持佛法已 反背不向法 是眼觉
善说
我昔见汝等 今生下伎乐 自行非法行 自生于非法
我本在居家 观我今胜德 转女成天子 自在五欲乐
彼诃瞿昙子 厌已叹瞿昙 我今当进行 天子真谛说
二于彼勤行 忆瞿昙法律 知欲有灾患 即彼舍离欲
彼为欲结缚 即得舍远离 如象断羁靽 度三十三天
因陀罗天梵 一切皆来集 即彼坐上去 雄猛舍尘欲
帝释见已厌 胜天天中天 彼本生下贱 度三十三天
厌已妙息言 瞿婆后说曰 人中有佛胜 释牟尼知欲
彼子中失念 我诃更复得 于三中之一 则生伎乐中
二成等正道 在天定根乐 汝说如是法 弟子无有惑
度漏断邪疑 礼佛胜伏根 若彼觉诸法 二得升进处
彼得升进已 生于梵天中 我等知彼法 大仙来
至此
(我是与眼〔具眼而明见真理的世尊〕的优婆私〔本为女众在家学佛的优婆夷〕,我的名字叫做瞿毘〔瞿婆,耶输陀罗〕。曾经奉敬佛陀,以及法,也以净意去供养僧众。我已经承蒙佛陀的大恩惠,而为释子,而具有了大佑德。巧妙的,能往生在于三十三天〔忉利天,第二层天〕,他们都知道而称我为佑天子。)
(我看他们几位,本来都出家为比丘,而现在乃受生而为伎乐神〔干闼婆天,司乐之神〕,都叉手站立在于我的面前,瞿婆天我,就为他们说偈:你们本来为瞿昙〔指佛陀〕的弟子,在我本来为人之时,你们曾经来到我的俗家乞食,我就以好的饮食供养你们。你们本来都和圣者同样的修行无上的梵行的人,而现在乃为他人所支使,天天都须要来奉事于天。我本来乃奉事于你们的人,然而我乃闻圣者〔指佛〕的善说之法,而得信,而成就具足之戒,而巧妙的生在于此三十三天。你们本来乃受我奉事的行者,乃行无上的梵行的人,然而现在却为他人所支使,每日都须来奉事于天。)
(你们到底面向何处而去的呢?你们既受持佛法后,又反背而不向于法,不好好的学习此眼觉〔佛陀〕所善说之法呢?我在往昔之时,看见你们的一切,现在乃生而为下使的伎乐神,原来你们乃自行
非法之行,自生于非法。我本来乃在于居家的佛教女信徒,然而观看我现在的胜德时,可看到我已转女身而成为天子身,可以自在的享受五欲之乐。你们既不用功,就被诃责为当甚么瞿昙〔佛陀〕的弟子呢?由于被诃责而忏愧后,又称叹瞿昙〔佛陀〕。我现在当会进行,有关于天子之真谛之说:你们有二位,都在那里勤行用功,都忆念瞿昙〔佛陀〕之正法与律戒,都知道欲贪有种种的灾患,因此,就舍离其欲贪。他们虽然都被欲贪所结缚,然而即得舍弃而远离。有如大象的断除其羁靽那样,而度到三十三天来。因陀罗〔释帝天〕、天、梵,一切都来集。即他们就坐上而去,雄猛而舍弃尘垢之欲贪。帝释见后生厌而喜胜天的天中之天。他本来乃生为下贱的人,而度到三十三天来。讨厌后,已妙息其言。瞿婆天我,后来说言而说:在人中有佛,乃为最胜者,释迦牟尼乃如实而知道欲。学佛的子弟曾在于其中失去其意念,我乃诃责,而更使其再得其愿望。在于三人之中,有一人,则生于伎乐天中。二位则成等正道,在于天,而有定根之乐,你说如是之法,弟子并没有疑惑。已度有漏而断邪疑,礼拜佛陀之胜,而伏诸根,如果他能觉诸法的话,其二人定能得升进之处。他们得升进后,会生在于梵天中。我们知道其法,大仙必定来至于此)。
那时,世尊便作如是之念:此鬼神长夜(久来)都不会有谀谄,也没有欺诳,无幻而质直。如果有事要问的话,都是尽为欲知其事之故,并不是欲来触娆的,他之所问之事,也是同样之理。我宁可演说甚深的阿毘昙(无比法,胜法)。世尊觉知此事后,就为天王释,说此偈颂说:
于现法乐故 亦为后世乐 拘翼自恣问 随意之所乐
彼彼之所问 尽当为决断 世尊已见听 日天求见义
在摩竭陀国 贤婆娑婆问
(在于现法当中安乐之故,也会为后世带来其安乐。拘翼〔帝释天〕你可以自恣而问〔欲问则尽管开口来问〕,随意之所喜乐的,都可以问。你如果有彼彼〔各种〕之所问,我尽当会为你决断其疑。)
(世尊我已允许你了,日天〔释帝天〕求见的真义,我都见到了。在此摩竭陀国,贤者-婆娑婆〔帝释天〕,尽管放心的问吧!)
于是,天王释白佛说:「世尊!诸天、人、阿修罗、揵沓惒(干闼婆)、罗剎,以及其余种种身份的众生,各各(他们)到底有几结呢?」(有好多的烦恼呢?)
世尊听后,回答而说:「拘翼!诸天、人、阿修
罗、揵沓惒、罗剎,以及其余种种身份的众生,各各都有二结,所谓悭,以及嫉是。他们各各都作如是之念:使我为无杖、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无斗、无苦,而能安乐游行。他们虽然曾作如是之念,然而仍然如故的有杖、有结、有怨、有恚、有诤、有斗、有苦,而不能安乐游行。」
这时,天王释听后,白佛说:「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诸天、人、阿修罗、揵沓惒、罗剎,以及其余种种身份的众生,各各都有二结。他们都作如是之念:使我无杖(没有刀杖之须)、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无斗、无苦,而能安乐游行。他们虽然作如是之念,然而仍然如故的有杖、有结、有怨、有恚、有诤、有斗、有苦,而不得安乐游行。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如佛陀您所说之法,我都知道,我已断疑度惑,已没有犹豫不决的了,都是听佛所说之故。」(从来的疑问,都由于佛陀之解释,而冰释)。这时,天王释,听佛所说,乃欢喜奉行!
帝释天又问说:「大仙人!悭与嫉,乃由于甚么因,甚么缘?为从甚么而生,由于甚么而有的呢?又由于甚么因由,才能没有悭,没有嫉呢?」世尊听后,回答说:「拘翼!悭与嫉之二结,乃起因于爱、不爱(憎),缘于爱、不爱,从于爱、不爱而生,由于爱、不爱而有的。如果没有爱与不爱的
话,就不会有悭与嫉的了。」
这时,天王释听后,白佛说:「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悭与嫉的二结,都由于爱与不爱(憎),缘于爱与不爱,从于爱与不爱而生,由于爱与不爱而有的。如果没有爱与不爱的话,就没有悭与嫉的。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如佛所说之法,我都了知,我已断疑度惑,已没有犹豫,因为听佛所说之故,乃能如是。」这时,天王释,听佛所说,乃欢喜奉行!
天王释又问说:「大仙人!爱与不爱(憎),到底是由于甚么因?由于甚么缘?从于甚么而生?由于甚么而有的呢?又由于甚么因由,而会为爱与不爱(憎)呢?」世尊听后,回答说:「拘翼!爱与不爱(憎),乃因于欲(希求),缘于欲,从于欲而生的,由于有了欲之故,而有了爱与不爱的。如果没有欲的话,就不会有爱与不爱的了。」
这时,天王释听后,白佛说:「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爱与不爱(憎),乃因于欲,缘于欲,从于欲而生,由于有了欲之故,才会有了爱与不爱。如果没有欲的话,就没有爱与不爱。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如佛所说之法,我都已了知了,我已断疑度惑,已没有犹豫,都是由于听佛所说之故。」这时,天王释,听佛所说,乃欢喜奉行。
天王释又问说:「大仙人!欲,到底是由于甚么因?甚么缘?从何而生?由何而有的呢?又由于甚么因由才会没有欲呢?」世尊听后,回答说:「拘翼!所谓欲,乃因于念(寻,于对境记忆不忘),缘于念,从于念而生,由于有了念之故,才会有了欲的。如果没有念的话,就不会有欲。」
这时,天王释听后,白佛说:「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所谓欲,乃因于念,缘于念,从于念而生,由于有了念之故,才会有了欲。如果没有念的话,就不会有欲。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如佛所说之法,我都能了知,我已断疑度惑,已没有犹豫,都是由于听佛所说之故。」这时,天王释,听佛所说,乃欢喜奉行!
天王释又问说:「大仙人!所谓念,到底是由于甚么因?由于甚么缘?从于甚么而生?由于甚么而有的呢?又由于甚么因由,才会没有念呢?」
世尊听后,回答而说:「拘翼!所谓念,乃因于思(妄想…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