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阿含經卷第叁十叁▪P5

  ..續本文上一頁將向于平旦之時,往詣佛所,稽首佛足,然後退住在一邊,實時用偈仰白世尊說:

  爲多饒益義 見利義曰天 賢住摩竭國 婆娑婆問事

  (爲了多所饒益與義,看見真正利義之事,而對天演說。賢〔指佛陀〕您住在于摩竭陀國,而婆娑婆〔天帝〕,乃向您請問學佛之事!)

  大仙人說此法時,天王釋乃遠塵離垢,諸法的法眼,因之而生(得法眼-能了達觀透緣生差別之法之眼),以及八萬位的諸天,也遠塵離垢,也生透徹諸法的法眼。于是,世尊告訴梵天說:「如是!如是!如梵天你所說的:

  爲多饒益義 見利義曰天 賢住摩竭國 婆娑婆問事

  (語譯如前)

  梵天!我說法之時,天王釋乃遠塵離垢,乃生諸法的法眼,以及八萬名的諸天們,也遠塵離垢,都生諸法的法眼。」

  佛陀所說的就是如是。這時,天王釋,以及叁十叁天、五結樂子,並那位大梵天,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

  

  

  一叁五、善生經第十九(第叁念誦)

  

  

  大意:本經敘述善生遵其父遺言,而恭敬、供養、禮拜東西南北和上下六方。佛陀見之,爲他而說殺生、不與取、邪淫、妄言之四業,以及其原因,和欲、恚、怖、癡等四事.並指示六非道、六災患、四不親而似親、四種善親等法,最後教他在聖法與律當中,禮拜六方的意義。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遊行在于王舍城,住在于饒蝦蟆林。

  那時,有一位善生居士之子,在其父親臨終之時,由于有關于對于六方禮之事之故,曾遺敕其

  子,善教善诃而說:「善生!在我臨終之後,你應當叉手向六方禮拜,而說:東方如果有衆生的話,我都盡皆恭敬、供養、禮事于他。我盡恭敬、供養、禮事他們後,他們也當會恭敬、供養、禮事于我的。像如是的,在于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如果有衆生的話,我都盡皆恭敬、供養、禮事于他們。我盡恭敬、供養、禮事他們後,他們也當會恭敬、供養、禮事于我的。」

  善生居士之子,聽父的教訓後,仰白其父說:「唯!當會如父尊之教敕。」

  于是,善生居士之子,在其父命終之後,在于平旦沐浴其身,穿著新的蒭磨衣(亞麻衣),手裏執持新生的拘舍葉(吉祥草之葉),到了水邊,叉手而向六方禮拜而說:東方若有衆生的話,我都盡皆恭敬、供養、禮事于他們。我盡恭敬、供養、禮事他們後,他們也當會恭敬、供養、禮事于我。像如是的,向于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都說:如果有衆生的話,我都盡皆恭敬、供養、禮事于他。我盡恭敬、供養、禮事他們後,他們也當會恭敬、供養、禮事于我。

  那個時候,世尊過了其夜,至于平旦,著衣持缽,入王舍城去行乞食。世尊入王舍城乞食之時,遙見善生居士之子,在于平旦沐浴其身後,穿著新的蒭磨衣,手裏執持生的拘舍葉,往至于水邊,叉

  手向六方禮拜而說:東方如果有衆生的話,我都盡悉恭敬、供養、禮事于他。我盡恭敬、供養、禮事他們後,他們也當會恭敬、供養、禮事于我。像如是的,向于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禮拜都說:如有衆生的話,我都盡皆恭敬、供養、禮事于他。我盡恭敬、供養、禮事他們後,他們也當恭敬、供養、禮事于我。

  世尊看見其事後,就到善生居士之子之處,問他而說:「居士子!你到底是受那一位沙門、梵志之教?教你要恭敬、供養、禮事,而在于平旦沐浴其身,穿著新的蒭磨衣,手裏執持生的拘舍之葉,往至于水邊,叉手而向于六方禮拜而說:東方如果有衆生的話,我都盡恭敬、供養、禮事于他們,我盡恭敬、供養、禮事他們後,他們也當恭敬、供養、禮事于我。像如是的,向于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禮拜而說:如果有衆生的話,我都盡皆恭敬、供養、禮事他們。我盡恭敬、供養、禮事他們後,他們也當恭敬、供養、禮事于我呢?」

  善生居士之子回答說:「世尊!我並不是受其余的沙門、梵志之教的。世尊!我的家父臨終之時,由于禮拜六方之事之故,遺敕于我。曾善教善诃而說:『善生!在我命終之後,你應當叉手而向六方禮拜而說:東方如果有衆生的話,我都盡皆恭敬、供養、禮事于他。我盡恭敬、供養、禮事他們後,

  他們也當恭敬、供養、禮事于我。像如是的向于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都同樣的禮拜而說:如果有衆生的話,我都盡皆恭敬、供養、禮事于他。我盡恭敬、供養、禮事他們後,他們也當會恭敬、供養、禮事于我。』世尊!我乃受家父的遺教,叫我爲了恭敬、供養、禮事之故,在于平旦之時沐浴其身,然後穿著新的蒭磨衣,手裏執持生的拘舍之葉,往至于水邊,叉手而向六方禮拜而說:東方如果有衆生的話,我都盡皆恭敬、供養、禮事于他。我盡恭敬、供養、禮事他們後,他們也當會恭敬、供養、禮事于我。像如是的,向于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禮拜而說:如果有衆生的話,我都盡皆恭敬、供養、禮事于他。我盡恭敬、供養、禮事他們後,他們也當會恭敬、供養、禮事于我。」

  世尊聽後,告訴他說:「居士子!我也說有六方,並不說沒有。居士子!如果有人善分別六方,而離開四方的惡不善的業垢的話,他就在于現法當中,被人可敬可重,在其身壞命終之後,必定會往生于善處,會上生于天中。居士子!衆生有四種之業,爲四種之穢。那四種呢?居士子!所謂殺生者,就是衆生的業種、穢種。不與取(偷盜)、邪淫、妄言者,就是衆生之業種、穢種。」于是,世尊說偈頌而說:

  殺生不與取 邪淫犯他妻 所言不真實 慧者不稱譽

  (行殺生、不與而取〔偷盜〕,以及那邪淫,也就是侵犯他人的妻女,和所言的都不真實〔妄言〕的話,則有智慧的人,並不會稱譽他。)

  「居士子!人們由于行四事之故,便會多得罪報。那四事呢?所謂行欲、行恚、行怖、行癡是。」于是,世尊乃說此偈頌而說:

  欲恚怖及癡 行惡非法行 彼心滅名稱 如月向盡沒

  (行貪欲、瞋恚、恐怖,以及愚癡等,而行這些惡非法之行的話,他就必定會消滅其名稱。有如月亮向于盡,而隱沒那樣。)

  居士子!人們由于行四事之故,便能得多福德。那四事呢?所謂不行貪欲,不行瞋恚,不行恐怖,不行愚癡是。」于是世尊,說此偈頌而說:

  斷欲無恚怖 無癡行法行 彼名稱普聞 如月漸盛滿

  (斷除貪欲,沒有瞋恚,沒有恐怖,沒有愚癡,而行正法之行的話,他的名稱就會普聞,有如月亮之漸漸盛滿那樣。)

  居士子!追求財物時,須應當知!有六種的非道(不是求財物之道,而是毀滅財物的原因)。那六種呢?第一叫做以種種戲而求財物者(博戲),就

  是非道,第二叫做非時而行求財物者,爲非道,第叁叫做飲酒放逸而求財物者,爲之非道,第四叫做親近惡知識,而求財物者,爲之非道,第五叫做常喜妓樂,而求財物者,爲之非道,第六叫做以懶惰,而求財物者,爲之非道。

  居士子!如果有人,作種種之戲(博戲)的話,當知!會有六種的災患。那六種呢?第一爲如負(輸人)則生怨,第二爲失去則會生恥,第叁爲如負時,則睡眠會不安,第四爲會使怨家懷喜,第五爲使宗親會懷憂,第六爲在衆人當中所說的,他人都不信用。居士子!人們如果博戲的話,就不想經營作事,作事而不營運的話,則功業就會不成就,而未得財物的就不能得,本有財物的便轉而會消耗。

  居士子!人們如果非時而行的話(不按時去努力,得否都隨便),當知會有六種災患。那六種呢?第一爲不會自護,第二爲不會守護財物,第叁爲不保護妻子,第四會爲人所疑,第五會多生苦患,第六會被人所謗。居士子!人們如果非時而行求財物的話,就是不會經營作事,作事而不經營的話,則功業會不成功,未得的財物,就不能得,本有的財物,便會轉而消耗。

  居士子!如果人們飲酒而放逸的話,當知會有六種災患。第一就是現有的財物會失棄,第二則會多

  有疾患(生病),第叁就是會增諸鬥诤,第四就是會隱藏發露(不敢面對現實而坦白其行),第五就是不稱不護(惡名臭布),第六就是會滅慧而生癡。居士子!人們如果飲酒放逸的話,就不經營作事,作事不經營的話,則功業會不成就,未得的財物,則不能得,本有的財物,便會轉而會消耗。

  居士子!如果人們親近惡知識的話,當知會有六種的災患。那六種呢?第一就是等于親近于賊徒,第二就是會親近于欺诳,第叁就是會親近于狂醉,第四就是會親近于放恣,第五就是會逐于嬉戲,第六就是會以此惡知識爲親友,會以此惡知識爲其伴侶。居士子!如果人們親近惡知識的話,就會不經營作事,作事不經營的話,則功業會不成就,未得的財物,則不能得,本有的財物,便會展轉而消耗。

  居士子!如果人們喜于伎樂的話,當知會有六種災患。那六種呢?第一就是會喜于聞歌(耽樂于聲歌,以下同),第二就是喜見跳舞,第叁就是會喜往作樂,第四就是喜見弄鈴,第五就是喜拍兩手,第六就是喜樂于大衆會。居士子!如果人們喜伎樂的話,就不會經營作事,作事不經營的話,則功業會不成就,未得的財物,則不能得,本有的財物,便會展轉而消耗。

  居士子!如果人們有懶惰的話,當知會有六種的

  災患。那六種呢?第一就是大早不會去作業,第二就是大晚就不會去作業,第叁就是大寒時不肯去作業,第四就是大熱時不肯去作業,第五就是大飽時不會去作業,第六就是大饑時不會去作業。居士子!如果人們懶惰的話,就不會去經營作事,作事不經營的話,則功業就不會成就,未得的財物,則不能得,本有的財物,便會展轉而消耗。」于是,世尊說此偈頌而說!

  種種戲逐色 嗜酒喜作樂 親近惡知識 懶惰不作業

  放恣不自護 此處壞敗人 行來不防護 邪淫犯他妻

  心中常結怨 求願無有利 飲酒念女色 此處壞敗人

  重作不善行 佷戾不受教 罵沙門梵志 顛倒有邪…

《中阿含經卷第叁十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