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将向于平旦之时,往诣佛所,稽首佛足,然后退住在一边,实时用偈仰白世尊说:
为多饶益义 见利义曰天 贤住摩竭国 婆娑婆问事
(为了多所饶益与义,看见真正利义之事,而对天演说。贤〔指佛陀〕您住在于摩竭陀国,而婆娑婆〔天帝〕,乃向您请问学佛之事!)
大仙人说此法时,天王释乃远尘离垢,诸法的法眼,因之而生(得法眼-能了达观透缘生差别之法之眼),以及八万位的诸天,也远尘离垢,也生透彻诸法的法眼。于是,世尊告诉梵天说:「如是!如是!如梵天你所说的:
为多饶益义 见利义曰天 贤住摩竭国 婆娑婆问事
(语译如前)
梵天!我说法之时,天王释乃远尘离垢,乃生诸法的法眼,以及八万名的诸天们,也远尘离垢,都生诸法的法眼。」
佛陀所说的就是如是。这时,天王释,以及三十三天、五结乐子,并那位大梵天,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一三五、善生经第十九(第三念诵)
大意:本经叙述善生遵其父遗言,而恭敬、供养、礼拜东西南北和上下六方。佛陀见之,为他而说杀生、不与取、邪淫、妄言之四业,以及其原因,和欲、恚、怖、痴等四事.并指示六非道、六灾患、四不亲而似亲、四种善亲等法,最后教他在圣法与律当中,礼拜六方的意义。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游行在于王舍城,住在于饶虾蟆林。
那时,有一位善生居士之子,在其父亲临终之时,由于有关于对于六方礼之事之故,曾遗敕其
子,善教善诃而说:「善生!在我临终之后,你应当叉手向六方礼拜,而说:东方如果有众生的话,我都尽皆恭敬、供养、礼事于他。我尽恭敬、供养、礼事他们后,他们也当会恭敬、供养、礼事于我的。像如是的,在于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如果有众生的话,我都尽皆恭敬、供养、礼事于他们。我尽恭敬、供养、礼事他们后,他们也当会恭敬、供养、礼事于我的。」
善生居士之子,听父的教训后,仰白其父说:「唯!当会如父尊之教敕。」
于是,善生居士之子,在其父命终之后,在于平旦沐浴其身,穿着新的蒭磨衣(亚麻衣),手里执持新生的拘舍叶(吉祥草之叶),到了水边,叉手而向六方礼拜而说:东方若有众生的话,我都尽皆恭敬、供养、礼事于他们。我尽恭敬、供养、礼事他们后,他们也当会恭敬、供养、礼事于我。像如是的,向于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都说:如果有众生的话,我都尽皆恭敬、供养、礼事于他。我尽恭敬、供养、礼事他们后,他们也当会恭敬、供养、礼事于我。
那个时候,世尊过了其夜,至于平旦,着衣持钵,入王舍城去行乞食。世尊入王舍城乞食之时,遥见善生居士之子,在于平旦沐浴其身后,穿着新的蒭磨衣,手里执持生的拘舍叶,往至于水边,叉
手向六方礼拜而说:东方如果有众生的话,我都尽悉恭敬、供养、礼事于他。我尽恭敬、供养、礼事他们后,他们也当会恭敬、供养、礼事于我。像如是的,向于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礼拜都说:如有众生的话,我都尽皆恭敬、供养、礼事于他。我尽恭敬、供养、礼事他们后,他们也当恭敬、供养、礼事于我。
世尊看见其事后,就到善生居士之子之处,问他而说:「居士子!你到底是受那一位沙门、梵志之教?教你要恭敬、供养、礼事,而在于平旦沐浴其身,穿着新的蒭磨衣,手里执持生的拘舍之叶,往至于水边,叉手而向于六方礼拜而说:东方如果有众生的话,我都尽恭敬、供养、礼事于他们,我尽恭敬、供养、礼事他们后,他们也当恭敬、供养、礼事于我。像如是的,向于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礼拜而说:如果有众生的话,我都尽皆恭敬、供养、礼事他们。我尽恭敬、供养、礼事他们后,他们也当恭敬、供养、礼事于我呢?」
善生居士之子回答说:「世尊!我并不是受其余的沙门、梵志之教的。世尊!我的家父临终之时,由于礼拜六方之事之故,遗敕于我。曾善教善诃而说:『善生!在我命终之后,你应当叉手而向六方礼拜而说:东方如果有众生的话,我都尽皆恭敬、供养、礼事于他。我尽恭敬、供养、礼事他们后,
他们也当恭敬、供养、礼事于我。像如是的向于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都同样的礼拜而说:如果有众生的话,我都尽皆恭敬、供养、礼事于他。我尽恭敬、供养、礼事他们后,他们也当会恭敬、供养、礼事于我。』世尊!我乃受家父的遗教,叫我为了恭敬、供养、礼事之故,在于平旦之时沐浴其身,然后穿着新的蒭磨衣,手里执持生的拘舍之叶,往至于水边,叉手而向六方礼拜而说:东方如果有众生的话,我都尽皆恭敬、供养、礼事于他。我尽恭敬、供养、礼事他们后,他们也当会恭敬、供养、礼事于我。像如是的,向于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礼拜而说:如果有众生的话,我都尽皆恭敬、供养、礼事于他。我尽恭敬、供养、礼事他们后,他们也当会恭敬、供养、礼事于我。」
世尊听后,告诉他说:「居士子!我也说有六方,并不说没有。居士子!如果有人善分别六方,而离开四方的恶不善的业垢的话,他就在于现法当中,被人可敬可重,在其身坏命终之后,必定会往生于善处,会上生于天中。居士子!众生有四种之业,为四种之秽。那四种呢?居士子!所谓杀生者,就是众生的业种、秽种。不与取(偷盗)、邪淫、妄言者,就是众生之业种、秽种。」于是,世尊说偈颂而说:
杀生不与取 邪淫犯他妻 所言不真实 慧者不称誉
(行杀生、不与而取〔偷盗〕,以及那邪淫,也就是侵犯他人的妻女,和所言的都不真实〔妄言〕的话,则有智慧的人,并不会称誉他。)
「居士子!人们由于行四事之故,便会多得罪报。那四事呢?所谓行欲、行恚、行怖、行痴是。」于是,世尊乃说此偈颂而说:
欲恚怖及痴 行恶非法行 彼心灭名称 如月向尽没
(行贪欲、瞋恚、恐怖,以及愚痴等,而行这些恶非法之行的话,他就必定会消灭其名称。有如月亮向于尽,而隐没那样。)
居士子!人们由于行四事之故,便能得多福德。那四事呢?所谓不行贪欲,不行瞋恚,不行恐怖,不行愚痴是。」于是世尊,说此偈颂而说:
断欲无恚怖 无痴行法行 彼名称普闻 如月渐盛满
(断除贪欲,没有瞋恚,没有恐怖,没有愚痴,而行正法之行的话,他的名称就会普闻,有如月亮之渐渐盛满那样。)
居士子!追求财物时,须应当知!有六种的非道(不是求财物之道,而是毁灭财物的原因)。那六种呢?第一叫做以种种戏而求财物者(博戏),就
是非道,第二叫做非时而行求财物者,为非道,第三叫做饮酒放逸而求财物者,为之非道,第四叫做亲近恶知识,而求财物者,为之非道,第五叫做常喜妓乐,而求财物者,为之非道,第六叫做以懒惰,而求财物者,为之非道。
居士子!如果有人,作种种之戏(博戏)的话,当知!会有六种的灾患。那六种呢?第一为如负(输人)则生怨,第二为失去则会生耻,第三为如负时,则睡眠会不安,第四为会使怨家怀喜,第五为使宗亲会怀忧,第六为在众人当中所说的,他人都不信用。居士子!人们如果博戏的话,就不想经营作事,作事而不营运的话,则功业就会不成就,而未得财物的就不能得,本有财物的便转而会消耗。
居士子!人们如果非时而行的话(不按时去努力,得否都随便),当知会有六种灾患。那六种呢?第一为不会自护,第二为不会守护财物,第三为不保护妻子,第四会为人所疑,第五会多生苦患,第六会被人所谤。居士子!人们如果非时而行求财物的话,就是不会经营作事,作事而不经营的话,则功业会不成功,未得的财物,就不能得,本有的财物,便会转而消耗。
居士子!如果人们饮酒而放逸的话,当知会有六种灾患。第一就是现有的财物会失弃,第二则会多
有疾患(生病),第三就是会增诸斗诤,第四就是会隐藏发露(不敢面对现实而坦白其行),第五就是不称不护(恶名臭布),第六就是会灭慧而生痴。居士子!人们如果饮酒放逸的话,就不经营作事,作事不经营的话,则功业会不成就,未得的财物,则不能得,本有的财物,便会转而会消耗。
居士子!如果人们亲近恶知识的话,当知会有六种的灾患。那六种呢?第一就是等于亲近于贼徒,第二就是会亲近于欺诳,第三就是会亲近于狂醉,第四就是会亲近于放恣,第五就是会逐于嬉戏,第六就是会以此恶知识为亲友,会以此恶知识为其伴侣。居士子!如果人们亲近恶知识的话,就会不经营作事,作事不经营的话,则功业会不成就,未得的财物,则不能得,本有的财物,便会展转而消耗。
居士子!如果人们喜于伎乐的话,当知会有六种灾患。那六种呢?第一就是会喜于闻歌(耽乐于声歌,以下同),第二就是喜见跳舞,第三就是会喜往作乐,第四就是喜见弄铃,第五就是喜拍两手,第六就是喜乐于大众会。居士子!如果人们喜伎乐的话,就不会经营作事,作事不经营的话,则功业会不成就,未得的财物,则不能得,本有的财物,便会展转而消耗。
居士子!如果人们有懒惰的话,当知会有六种的
灾患。那六种呢?第一就是大早不会去作业,第二就是大晚就不会去作业,第三就是大寒时不肯去作业,第四就是大热时不肯去作业,第五就是大饱时不会去作业,第六就是大饥时不会去作业。居士子!如果人们懒惰的话,就不会去经营作事,作事不经营的话,则功业就不会成就,未得的财物,则不能得,本有的财物,便会展转而消耗。」于是,世尊说此偈颂而说!
种种戏逐色 嗜酒喜作乐 亲近恶知识 懒惰不作业
放恣不自护 此处坏败人 行来不防护 邪淫犯他妻
心中常结怨 求愿无有利 饮酒念女色 此处坏败人
重作不善行 佷戾不受教 骂沙门梵志 颠倒有邪…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