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暴行黑業 此處壞敗人 自乏無財物 飲酒失衣被
負債如湧泉 彼必壞門族 數往至酒爐 親近惡朋友
應得財不得 是伴黨爲樂 多有惡朋友 常隨不善伴
今世及後世 二俱得敗壞 人習惡轉減 習善轉興盛
習勝者轉增 是故當習勝 習升則得升 常逮智慧升
轉獲清淨戒 及與微妙止 晝則喜眠臥 夜則好遊行
放逸常飲酒 居家不得成 大寒及大熱 謂有懶惰人
至竟不成業 終不獲財利 若寒及大熱 不計猶如草
若人作是業 彼終不失樂
(作種種嬉戲,而追逐于色,嗜好飲酒而喜歡作樂,親近于惡知識,懶惰而不作業〔不認真于自己的工作〕,這樣的放恣〔放蕩〕,而不自守護,這裏〔這樣〕就是會敗壞人的家業的。)
(行來〔來去,行動〕都不防護,都作邪淫而侵犯他人的妻女,其心中都常會結怨,是自求願沒有利益之事,這樣的飲酒而思念女色,則這裏〔自這樣〕定會敗壞于人的。)
(常常作不善之行,恨戾〔作惡作罪〕而不接受人的教誡,罵詈沙門、梵志,顛倒而有邪見,凶暴而行黑業〔惡業〕,這樣,就會敗壞人。)
(自己弄成缺乏,而沒有財物,飲酒而失去了日常需穿需用的衣被,負債有如湧泉之不止境,這種人必定會敗壞其門族。)
(屢次往至于酒爐〔酒店〕,親近那些惡朋友,
應得的財物因之而不能得到,是以伴黨爲其快樂〔結伴喜樂,不務作事〕,有很多的惡朋友常隨在一起,而作爲不善的伴侶,致于在現在之世,以及後來之世,二者都均會得到敗壞的。)
(人們如果將習惡之業展轉而減少,習善之業展轉而興盛的話,則習勝者就會展轉而增加,因此之故,當應學習勝業。如習升,就會得升,會常逮于升進智慧,而展轉,而會獲得清淨戒,以及與之以微妙之止〔止息,寂定〕。)
(假如白天也喜歡睡眠而臥,夜間則好遊行〔跑來跑去〕,放逸而只顧常飲酒的話,則居家而想過安樂的生活,那是不能成就的。)
(如果遇到大寒,以及大熱時,所謂就懶惰不作業的話,就終究不能成家立業的,究竟不能獲得財利的。假若于大寒,以及大熱之時,並不計較其冷暖而努力,抛棄寒熱于胸後,有如草芥的話,則如果這樣的作業的人,他的終始都不會失棄其安樂!)
居士子!有四種不親而似親(非友而類似于友),那四種呢?第一就是知事非親似如親,第二爲面前愛言非親似如親,第叁爲言語非親似如親,第四爲惡趣伴非親似如親。居士子!由于有了四事之故,說他知事,乃非親而似如親(非友而似友)。那四事呢?第一就是知事而奪財,第二就是
以少而取多,第叁就是或者會用恐怖,第四爲或者爲了利,而狎習是(親近熟習)。」于是,世尊乃說此事而以頌說:
人以知爲事 言語至柔軟 怖爲利狎習 知非親如親
常當遠離彼 如道有恐怖
(有人以知事爲事,而奪取人的財物,其言語乃至爲柔軟〔以少取多〕,或者以恐怖而取,或者以利而狎習〔親近〕。要知道!這是非親而類似于親〔非友而似友〕的,應當常于遠離他,有如道上有恐怖之事那樣的遠離。)
居士子!由于有四事之故,在于面前愛言,乃非親而似如親(非友而似友)。那四事呢?第一就是製妙事(牽製善事),第二就是教你作惡事,第叁就是在你的面前稱譽贊歎你,第四就是在于背後說你的壞話。」于是,世尊說此,而以頌而說:
若製妙善法 教作惡不善 對面前稱譽 背後說其惡
若知妙及惡 亦複覺二說 是親不可親 知彼人如是
常當遠離彼 如道有恐怖
(如果牽製你的妙善之事,教你去作諸惡不善之法,對你的面前稱譽于你,在你的背後,卻說你的壞話。如果知道甚麼是妙〔善〕,甚麼是惡,也覺
悟此前後不對之說的話,就知道似乎是親,而非親,故不可以親近他。假若知道此人乃如是之人的話,就應當常于遠離他,猶如道上有恐怖之事那樣的遠離他。)
居士子!由于有四事之故,其言語,乃非親,而似如親。那四事呢?第一就是認過去之事,第二就是必定會辯當來之事,第叁就是虛而不作真實之說,第四就是說現事必定會滅,我應當作,而作爲不作認之說。」于是,世尊說此,而以偈頌說:
認過及未來 虛論現滅事 當作不作說 知非親如親
常當遠離彼 如道有恐怖
(認定有過去,以及辯論未來之事,而虛論現在世之事,乃爲壞滅之事,當作而爲不作之說。如果知道這乃非親,而類似于親的話,就應當常于遠離他,有如道上有恐怖之事那樣的遠離他)。
居士子!由于四事之故,惡趣之伴,乃非親而類似于親。那四事呢?第一就是教你作種種之戲,第二就是教你作非時之行,第叁就是教令你飲酒,第四就是教你親近惡知識。」于是,世尊說此,而以偈頌說:
教若幹種戲 飲酒犯他妻 習下不習勝 彼滅如月盡
常當遠離彼 如道有恐怖
(教你若幹種的遊戲,教你飲酒作樂,教你侵犯他人之妻女,教你學習趣下,而不教你學優勝之法。這樣,則定會毀滅之事,有如月亮之沒盡那樣。應當要常于遠離這種人,有如道上有恐怖之事那樣的遠離于他。)
居士子!如果爲善親(善心之友)的話,當知爲有四種。那四種呢?第一爲同于苦樂的人,當知就是善親的人。第二就是會愍念你的人,當知就是善親的人,第叁爲求利于你,當知就是善親的人,第四爲饒益,當知就是善親的人。居士子!由于四事之故,同于苦樂的人,當知就是善親的人。那四事呢?第一就是爲了你,而舍去其自己,第二就是爲了你,而舍棄其財物,第叁就是爲了你,而舍棄其妻子,第四就是所說的都堪忍。」于是,世尊說此,而以偈頌說:
舍欲財妻子 所說能堪忍 知親同苦樂 慧者當狎習
(舍棄其欲、財物、妻子,所說的都能堪忍,知道此人爲親友,而能同于苦樂的話,則有智慧的人,應當要親近他。)
居士子!由于四事之故,而愍念,當知就是善親。那四事呢?第一就是教你作妙法(學善業),第二就是製止你行惡法,第叁就是在你的面前稱說你,第四就是卻退怨家。」于是,世尊說此,而以
偈頌說:
教妙善製惡 面稱卻怨家 知善親愍念 慧者當狎習
(教你學習妙善的法,製止你行惡法,在你的面前稱贊于你,爲你而退卻怨家,知道爲善親而會愍念你的話,則有智慧的人,當應狎習他〔親近他〕。)
居士子!由于四事之故,而求利,當知就是善親。那四事呢?第一就是密事發露(都坦白其心,不隱藏是非),第二就是密不覆藏(不隱瞞事實),第叁就是得利爲喜(你有利,他就歡喜),第四就是不得利不憂(他不得利,也不會憂戚)。」于是,世尊說此,而以偈頌說:
密事露不藏 利喜無不憂 知善親求利 慧者當狎習
(秘密之事,都顯露坦白的說出來,有甚麼事都不隱藏而盡心,有利可得時,爲你而喜,沒有利可得,也不會憂戚,知道此爲善親,而爲你求利的話,則有智慧的人,當應狎習親近他。)
居士子!由于有四事之故,而會有饒益,應當知道!這是善親的人。那四事呢?第一就是知財物盡,第二就是知財物盡後,便給你以財物,第叁就是見你放逸便會教诃你,第四就是常會愍念你。」于是,世尊說此後,就以偈頌而說:
知財盡與物 放逸教愍念 知善親饒益 慧者當狎習
(知道你的財物已盡〔會替你想辦法〕,你的財物已沒有的話,他就會給與你財物。如果你放逸的話,就會教訓你,诃責你〔使你不放逸〕,同時,也常時愍念你。應當要知道!這是善親,而會有饒益的,有智慧的人,應當要狎習親近他。)
居士子!在我的聖法與律當中,也有六方,所謂東方、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是。居士子!如東方的話,則爲像如是的:爲人子的,當觀念其父母(對父母應盡之事)。孩子應該以五事去奉敬供養其父母的。那五事呢?第一就是增益財物,第二就是備辦衆事,第叁就是所欲時,則奉給他,第四就是自恣而不違,第五就是所有的私物,盡以奉上。爲人子的,應以此五事,去奉敬供養其父母。當人的父母的,也應以五事,去善于懷念其子。那五事呢?第一就是要愛念兒子,第二就是供給其正途之用,使其無缺乏,第叁就是使兒子不負債務,第四就是婚娶稱可(應嫁娶而有適當的話,就允許他),第五就是父母如可意,則所有物,都應盡付與其子。父母應以此五事,而去善念其子。居士子!像如是的,東方者,有二俱之分別的。居士子!在聖法與律當中之所謂東方,就是所謂子與父母之事。居士子!如果慈孝于父母的話,必定會
有增益,則不會有衰耗的。
居士子!如南方的話,就應如是的:當弟子的,應觀念其師尊。弟子應當以五事去恭敬供養其尊師。那五事呢?第一就是善于恭順,第二就是善于承事,第叁就是速起,第四就是所作之業都爲善,第五就是能奉敬師尊。弟子應以此五事去恭敬供養其師。而爲人師長的人,也應以五事善念其弟子。那五事呢?第一就是教他的技術,第二就是速教他,第叁就是盡教其所知的,第四就是要處于善方,第五就是付囑善知識,爲人師長的,應以此五事善念其弟子。居士子!像如是的南方,二俱分別。居士子!在聖法與律當中,所謂南方者,就是所謂弟子與師長之事。如果有人慈順于師長的話,必定會有增益,則不會有衰耗的。
居士子!如西方的話,就應如是的:夫應觀念其妻子,夫當以五事愛敬供給其妻子。那五事呢?第一就是憐念妻子,第二就是不輕慢,第叁就是爲妻子作璎珞嚴具,第四就是使其在于家中得自在,第五就是念妻的親親(親戚)。當人之夫的,應以此五事去愛敬供給其妻子,而妻子也應以十叁事善于敬順其夫。那十叁種呢?第一就是重愛敬夫,第二就是重供養夫,第叁就是善念其夫,第四就是攝持作業,第五就是善攝眷屬,第六就是前以瞻侍,第七就是後以愛行,第八就是言以誠實,第九就是不
禁製…
《中阿含經卷第叁十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