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阿含經卷第十九▪P2

  ..續本文上一頁同樣。對于淨,而有這樣的淨之想:淨就是我,淨就是我所,我是淨所。他計量淨就是我後,便不能知道淨的了。梵天!如有沙門、梵志,對于地,而知爲地,知道地並不是我,地不是我所,我也不是地所。他不計量地就是我後,他便能知道地。像如是的,對于水、火、風、神、天、生主、梵天、無煩天、無熱天,也是如是。對于淨,則知是淨,知道淨並不是我,淨並不是我所,我也不是淨所。他不計量淨就是我後,他便知道淨。梵天!我對于地,則知爲地,知道地不是我,地不是我所,我也不是地所。我由于不計量地就是我後,我便知道地。像如是的,對水、火、風、神、天、生主、梵天、無煩天、無熱天也是同樣。對于淨,則知道爲淨,知道淨不是我,淨不是我所,我不是淨所。由于我不計量淨就是我後,我便知道淨。」

  于是,梵天就仰白世尊說:「大仙人!這些衆生,都喜愛于有,也喜樂于有,都習于有,而您則已拔除有的根本了。爲甚麼呢?因爲所謂如來乃爲無所著、等正覺之故。」梵天並說頌而說:

  于有見恐怖無有見不懼是故莫樂有有何不可斷

  (對于有,而會見爲有恐怖之事的,如沒有了有的話,就不會有驚懼的了。因此之故,不可以喜樂于有。有,爲甚麼不可斷呢?)」(應該安斷有。有爲生死之本,是執取之原)。

  梵天說頌後,又說:「大仙人!我現在欲自隱形。」世尊告訴他說:「梵天!你如果欲自隱形的話,便可以隨你所欲。」

  于是,梵天就隨其所處的地方,自隱其形。世尊乃知梵天的去處,故說:「梵天!你在那邊!你在于這邊,你在于中間。」

  于是,梵天乃盡現如意,欲自隱形,卻不能隱,就幹脆還住于梵天之中。于是,世尊乃告訴他說:「梵天!我現在也想自隱我的身形。」梵天仰白世尊說:「大仙人!您如果欲自隱形的話,便隨所欲吧。」

  于是,世尊乃作如是之念:我現在甯可現如其像的如意足(如其像定,入禅定),而放出極妙的光明,照一切的梵天,而自隱住,使諸梵天,以及梵天的眷屬,唯聽到我的聲音,而看不見我的身形。于是,世尊就現如其像的如意足(入定,如雕像不動),而放出極妙的光明,普照一切的梵天。然後便自隱住其身,使諸位的梵天以及梵天的眷屬唯聽其聲,而看不見世尊的形像。于是,梵天及梵天的眷屬,各作此念:沙門瞿昙(指世尊)乃甚奇!甚特!有大如意足,有大威德,有大福佑,有大威神。爲甚麼呢?因爲他乃放出極妙的光明,普照于一切的梵天,而能自己隱住,而使我們,及眷屬們,都只聽到其聲,而看不見其形影。

  于是,世尊乃又作此念:我已感化此梵天,以及梵天的眷屬了,我現在應該可以收攝如意足(神力)了。世尊便收攝如意足,而還住于梵天中。于是,魔王也至于再叁的在那大衆當中。那時,魔王白世尊說:「大仙人!您乃善見、善知、善達的人。然而您不可訓誨教呵諸弟子了,也不要爲弟子們說法,不可貪著于弟子(不可抱有希望)!不可爲了貪著弟子之故,而身壞命終後,轉生在于其余下賤的妓樂神中。應該行無爲,在于現世自受安樂爲是。爲甚麼呢?大仙人!因爲這些事是唐自煩勞(徒自費力,而無益)而已。大仙人!往昔之時,有沙門、梵志,訓誨弟子,教呵弟子。也爲了他們的弟子說法,而貪著于弟子。他們就是因爲貪著弟子之故,在其身壞命終之後,轉生于其余下賤的妓樂神中。大仙人!因此之故,我乃對你說,請你不得訓誨教呵弟子,也不可爲弟子說法,不可貪著于弟子!不可爲了貪著于弟子之故,身壞命終之後,轉生在于其余下賤的妓樂神中。應該要行無爲,在于現世當中自受安樂。爲甚麼呢?大仙人!不然的話,您就唐(徒)自煩勞耳。」

  于是,世尊乃告訴他說:「魔王波旬!你乃不爲我求義之故而說的,你乃非爲饒益之故,非爲安樂之故,非爲安隱之故,而說:『不得訓誨教呵弟子,不安爲弟子們說法,不可貪著于弟子!不安因爲貪著弟子之故,在身壞命終之後,轉生于下賤的妓樂神中。應該安行無爲,應該在于現世當中自受安樂。爲甚麼呢?大仙人!不然的話,你只會徒自煩勞耳。』魔王波旬!你曾作如是之念:這位沙門瞿昙爲弟子們說法,那些弟子們聽佛說法後,會脫出我的境界(不受魔王束縛)。魔王波旬!因此之故,你現在才對我說:『不得訓誨教呵弟子,也不可爲弟子們說法,不可貪著于諸弟子!不可爲了貪著于諸弟子之故,身壞命終之後,轉生在于其余下賤的妓樂神中。應該要行無爲,應該要在現世當中受安樂。爲甚麼呢?大仙人!不然的話,你就只會徒自煩勞而已。』

  魔王波旬!如果有沙門、梵志,訓誨其弟子,教呵其弟子,也爲弟子們說法。樂著于弟子,而爲了樂著于弟子之故,在其身壞命終之後,會轉生在于其余下賤的妓樂神中的話,則這些沙門、梵志,乃不是沙門而稱說他是沙門,不是梵志而稱說他爲梵志,不是阿羅诃而稱說他爲阿羅诃,不是等正覺而稱說他爲得等正覺的人。魔王波旬!我由于是實在的沙門,故稱說我是沙門,實在是梵志(指修道者),而稱說爲梵志,實在是阿羅诃而稱說是阿羅诃,實在是等正覺而稱說爲等正覺。魔王波旬!如我應爲弟子說法,或不說法之事,不幹你的事,你且回去吧!我現在自知應該爲諸弟子說法,或不應該爲諸弟子說法等事的!」(不安你煩心)。

  這就是所謂:梵天請,而魔王波旬卻違逆,世尊則爲隨順說。因此之故,此經名叫梵天請佛。

  佛陀所說的就是如是,梵天以及梵天的眷屬們,聽佛所說,都歡喜奉!

  七十九、有勝天經第八(第二小城誦)

  大意:本經敘述仙余財主問尊者阿那律陀,有關于大心解脫,和無量心解脫之別。尊者回答:在一樹一林,乃至二叁國修行,而得意解大心解脫遍成就遊的,爲之大心解脫。在無事處成就四無量心所得的,就爲之無量心解脫。並說光音天、淨光天、遍淨光天等叁種天,隨著行者之心之差別,其修行的程度不同,果報也就隨之而有差別。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遊行在于舍衛國,住在于勝林給孤獨園。

  于是,仙余財主(五支棟梁),乃告訴一位使人說:「你到了佛所,替我稽首禮拜世尊之雙足下,問訊世尊的聖體康強,安快無病,起居輕便,氣力如常與否?而作如是之語:『仙余財主叫我代他稽首佛足,問訊世尊的聖體康強,安快無病,起居輕便,氣力如常與否呢?』你既代我問訊佛陀後,其次,應往詣尊者阿那律陀之處,替我稽首禮拜在其雙足後,就問訊尊者的聖體康強,安快無病,起居輕便,氣力如常與否?而作如是之言:『仙余財主叫我替他稽首尊者阿那律陀的雙足下,問訊尊者的聖體康強,安快無病,起居輕便,氣力如常與否?仙余財主安恭請阿那律陀,和四人俱來應供明日之齋食。』如果受請的話,就再作此言:『尊者阿那律陀!因爲仙余財主乃多事多爲(繁忙),爲國王作衆事、斷決審理,是王的臣佐,唯願尊者阿那律陀,爲了慈愍他之故,與四人俱齊,明天一早,降臨仙余財主之家。』」

  于是,那位使人,乃受仙余財主之教言後,就往詣佛所,稽首佛足,然後退坐在一邊,而白佛說:「世尊!仙余財主稽首佛足,問訊世尊的聖體康強,安快無病,起居輕便,氣力如常嗎?」

  那時,世尊告訴那位使人說:「使仙余財主能得安隱快樂,使天,以及人、阿修羅(非天)、揵塔和(幹闼婆,香神、樂神)、羅剎(暴惡鬼神),及其余的種種身(衆生),都能得安隱快樂。」于是,那位使人聽佛所說,就善受善持,稽首佛足,繞佛的身邊叁匝後離去。其次,則往詣尊者阿那律陀之處,稽首禮足,退坐在一邊,白尊者說:「尊者阿那律陀!仙余財主叫我代他向阿那律陀尊者您稽首禮足,問訊尊者您的聖體康強。安快無病,起居輕便,氣力如常與否?仙余財主恭請尊者阿那律陀與四人俱來,應明日的供食。」

  這時,尊者真迦旃延(诜陀迦旃延),燕坐(打坐)在離開尊者阿那律陀所處的不遠之處,于是,尊者阿那律陀乃告訴他說:「賢者迦旃延!我剛才所說的:明天我們爲乞食之故,將入舍衛國,正就是這事!現在仙余財主已派人來請我們四人,去受明天之供食了。」尊者真迦旃延實時回答說:「願尊者阿那律陀爲了那個人之故,默然受請,我們明天離開此闇林,爲了乞食之故,將入舍衛國。」阿那律陀尊者乃爲了那位施主之故,就默然納受。

  于是,使人知道尊者阿那律陀已默然受請後,尋又開口說:「仙余財主仰白尊者阿那律陀:『仙余財主乃多事多爲(繁忙),爲國王的衆事之斷理,爲國王之臣佐之故(未曾親自來請),願尊者阿那律陀爲慈愍之故,與四人俱,明天一早,降臨來至仙余財主的家舍。』」尊者阿那律陀告訴使人說:「你可以回去了,我自知時。」(到時會赴齋就是了)。于是,那位使人就從其座位站起,稽首作禮,繞尊者的身邊叁匝後離去。

  于是,尊者阿那律陀,過了其夜,于翌日的平旦(早晨),著衣持缽,四人共俱,往詣仙余財主的家舍。那時,仙余財主被婇女圍遶,而住在于中門下,等待尊者阿那律陀。仙余財主于此時,曾遙見尊者阿那律陀之來到,見後,就叉手(合掌)向尊者阿那律陀,稱贊而說:「善來!尊者阿那律陀!尊者阿那律陀,已久不來此了。」于是,仙余財主以誠敬之心,扶抱尊者阿那律陀,帶入家內,爲其敷一好床,請他坐在那裏。

  尊者阿那律陀,就坐在其床,仙余財主乃稽首尊者阿那律陀之雙足,然後退坐在一邊。坐後,仰白他說:「尊者阿那律陀!欲有所請問,唯願能見到您的核淮!」尊者阿那律陀告訴他說:「財主!隨你所問,聽後當應思其義。」

  仙余財主便問尊者阿那律陀說:「或者有沙門、梵志來到我這裏,對我而說:『財主!你應該要修大心解脫。』尊者阿那律陀!又有沙門、梵志來到我這裏,對我而說:『財主!你應當安修無量心解脫。』尊者阿那律陀!大…

《中阿含經卷第十九》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