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我由于布施他一缽食的福德,能受國王、王臣、梵志、居士,及一切人民所見識待(被人稱譽看待),以及四部衆,所謂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們所見識所敬重。諸位賢者們!我由于布施他一缽之食之福報,常爲人所請求,令受飲食、衣被、氍氀、毾氈、床褥、綩綖、病瘦的湯藥、諸生活之具,並不是不請求。假如我在那時,知道那位沙門是一位無著的真人的話。所獲得的福報,當會轉倍,會受大果報,是極妙的功德,會被其明所徹照,爲極廣甚大!」
于是,尊者阿那律陀,這位無著的真人,已逮得正解脫的聖者,曾說此偈頌說:
我憶昔貧窮唯仰捃拾活阙己供沙門無患最上德
因此生釋種名曰阿那律善解能歌舞作樂常歡喜
我得見世尊正覺如甘露見已生信樂棄舍家學道
我得識宿命知本之所生生叁十叁天七反住于彼
此七彼亦七世受生十四人間及天上初不墮惡處
我今知死生衆生往來處知他心是非賢聖五娛樂
得五支禅定常息心靜默已得靜正住便逮淨天眼
所爲今學道遠離棄舍家我今獲此義得入佛境界
我不樂于死亦不願于生隨時任所適建立正念智
隨耶離竹林我命在彼盡當在竹林下無余般涅槃
(我回憶起往昔之時,爲一貧窮的人,唯仰賴于捃拾雜物而活命。那個時候,我曾經自己也缺食,而供給那位名叫無患的最上德〔尊者,聖者〕。由于此福報,而生在于此釋迦族裏,名叫阿那律。我在王宮時,能歌善舞,享受榮華富貴,都作樂而常在歡喜中過生活)。
(我有個機會得見世尊,爲正覺,有如甘露,拜見後,就生起信樂之心,終于棄舍在王宮裏的家庭,而去學道。我精勤而得識宿命〔知過去的生命的一切,宿命通〕,知道本來所生的一切。如生在叁十叁天,七次住在那個天堂。七次生在于此世間,那個天堂也生過七次,在此人天世間,受生計爲十四次,都是生爲人類,以及往生于天上的,始及于不墮惡處之果〔初果,人天七次來往,已不墮惡道之果報的聖者〕。)
(我現在已能知道死生〔生死〕,知道衆生往來之處,知道他人之心之是是非非〔具有他心通〕,具有賢聖者之五娛樂,得五支禅定
〔將四禅中之第二禅-定生喜樂地,分成二部分-尋、伺,而將第叁禅稱爲第四禅,將第四禅稱爲第五禅,故爲五支禅定〕,都常息心而靜默。由于已得靜正住,便能逮得淨天眼〔天眼通〕。)
(因爲是這樣,我現在有機會繼續學道,遠離一切,而棄舍家庭之牽累。我現在已獲此義,得入于佛的境界〔入于覺道者的聖地〕。我不喜樂于死,也不願有生〔已解脫生死〕。隨時任其所適宜的〔自由自在〕,已建立正念智,將隨在于毘耶離〔離車族之都城,十六大國之一〕的竹林,我的壽命會在那個地方滅盡。我當會在于那竹林之下,進入于無余般涅槃〔身心俱滅的解脫境界,而離開世間〕。)
那時,世尊在于燕坐,以淨天耳出超過于人耳,而聽到諸比丘們在于中食後,集坐在于講堂,共論如上之事。
世尊聽後,就在于晡時,從燕坐起來,到了講堂,在比丘們之前,敷座而坐,問諸比丘們說:「你們今天,是爲甚麼事之故,而集坐在于講堂呢?」這時,諸比丘們白佛說:「世尊!我們今天,因尊者阿那律陀,說其過去世之事之法之故,集坐在此講堂的」。
于是,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你們今天,欲從佛處,聽因未來之事而說法嗎?(要知道未來事嗎)」諸比丘們白佛說:「世尊!現在正是時候。善逝!現在正是時候。如世尊爲諸比丘們,因未來事而說法的話,諸比丘們聽後,當會善于受持的。」
世尊告訴他們說:「諸比丘們!你們要谛聽!要注意的聽!聽後要善思念它。我當會爲你們廣分別說。」這時,諸比丘們,乃受教而聽。
世尊告訴他們說:「諸比丘們!在未來久遠之世裏,當會有人民之壽量爲八萬歲之期。在人壽八萬歲時,此閻浮洲,乃極爲大富樂的一個世界。有好多的人民,村邑都相接近,有雜一飛之間隔耳。諸比丘
們!人壽八萬歲之時,女人的年齡五百歲時,乃當出嫁爲新娘。諸比丘們!人壽八萬歲時,唯有如是之病,所謂寒、熱、大小便、欲、飲食,以及衰老之外,更沒有其它的病患。
諸比丘們!人壽八萬歲時,有一位國王名叫螺,是一位轉輪王,爲聰明有智慧,擁有四種軍隊,整禦天下,都任由自己之自由自在,是如法的法王,而成就七寶。所謂七寶,就是輪寶、象寶、馬寶、珠寶、女寶、居士寶、主兵臣寶,是爲七寶。有千子之具足,顔貌都很端正,都勇猛無畏,能伏其它的衆生。當他統領此一切地,乃至大海時,均不用刀杖,都以法教令,使人得到安樂的。也有大金幢,都用諸寶去嚴飾,舉高有千肘,其圍爲十六肘,國王當叫人把它豎立起來。既豎立之後,下面的工作便是布施沙門、梵志。貧窮的人,孤獨者,遠來的乞者。都用飲食、衣被、車乘、華鬘、散華、塗香、屋舍、床褥、氍氀、綩綖、給使,以及照明的燈。他布施此後(布施善事等告一段落後),國王便下決心,便剃除須發,著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爲沒有家庭牽累的出家人,而去學道。
國王就是如那些族姓子之所爲,所謂剃除須發,著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爲無家庭牽累的出家人去學道,唯修無上的梵行已修訖,在于現法當中,能夠自知自覺,自己作證而遊止于其境界裏,而至于: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後有,知如真(如實而知道一切。)」
那時,尊者阿夷哆(阿逸多,無能勝),也坐在于大衆當中。于是,阿夷哆尊者,乃從他的座位站起,偏袒穿衣(袒露右肩之肉),叉手(合掌)向佛,白佛而說:「世尊!我在于未來久遠之後,人壽爲八萬歲時,可得作爲一位國王,名號叫做螺,爲一位轉輪王,聰明而智慧,有四種的軍隊,整禦天下,可由于自己自由自在,如法之法
王,而成就七寶。其七寶就是輪寶、象寶、馬寶、珠寶、女寶、居士寶、主兵臣寶,是爲七寶。我當會有千子具足,顔貌都很端正,爲勇猛無畏,能伏他衆生。我當會統領此一切地,乃至于大海,都不用刀杖,均以法教令,令得安樂。會有大金幢,乃用諸寶嚴飾的。舉高有千肘之高,其圍爲十六肘,我當會把它豎立起來。既豎立後,其下面便是布施沙門、梵志、貧窮、孤獨,以及遠來的乞者。都用飲食、衣被、車乘、花鬘、散華、塗香、屋舍、床褥、氍氀、綩綖、給使,和照明之燈。我布施此後,便會剃除須發,著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爲沒有家庭牽累的學道者。我如族姓子之所爲,剃除須發,著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爲無家庭牽累的學道者,唯修無上的梵行完畢後,在于現法當中,自知自覺,自作證而成就遊止于其境界,所謂: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後有身,知如真(如實而知道一切)。」
于是,世尊乃诃責阿夷哆尊者而說:「你這位愚癡的人!你應更求一死,而求再終。爲甚麼呢?因爲你作如是之念:世尊!我在于未來久遠之後,在人壽八萬歲之時,可得作爲國王。號名叫做螺,是一位轉輪王,聰明而智慧,有四種軍隊,整禦天下,可由于自己自由自在,爲如法的法王,而成就七寶。那七寶就是:輪寶、象寶、馬寶、珠寶、女寶、居士寶、主兵臣寶,是爲七寶。我當會有千子具足,顔貌都端正,都勇猛無畏,能降伏他衆生。我當統領此一切地,乃至大海,都不用刀杖,都以法教令,使得大家都安樂。會有一大金幢,以諸寶來嚴飾的。舉高有千肘之高,其圍有十六肘,我當會豎立它。既豎立之後,其下面便是布施沙門、梵志、貧窮、孤獨,以及遠來的乞者。會用飲食、衣被、車乘、華鬘、散華、塗香、屋舍、床褥、氍氀、綩綖、給使,以及照明之燈。我布施這些事物後,便會剃除須
發,著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爲無家庭牽累的出家人去學道。我乃如族姓子所爲的,所謂剃除須發,著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爲無家庭牽累的學道者。唯修無上的梵行完畢後,會在于現法當中,自知自覺,自作證而成就遊止于其境界。所謂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後有之身,知如真。」(如實而知道一切)。
世尊又垂告說:「阿夷哆!你在于未來久遠後,人壽八萬歲時,當會得爲國王,號名叫做螺,爲一轉輪王,是聰明智慧。有四種軍隊,整禦天下,可由自己自由自在,如法的法王,而成就七寶。那七寶就是輪寶、象寶、馬寶、珠寶、女寶、居士寶、主兵寶,是爲其七寶。你當會有千子具足,顔貌都端正,都勇猛無畏,能伏他衆生。你當統領此一切地,乃至大海,都不用刀杖,都以法教令,使人得到安樂。你會有大金幢,用諸寶嚴飾的。舉高爲千肘之高,其圍有了十六肘,你當會豎立它。既豎立之後,下面便是布施沙門、梵志、貧窮、孤獨,以及遠來的乞者。都用飲食、衣被、車乘、華鬘、散華、塗香、屋舍、床褥、氍氀、綩綖、給使,和照明之燈。你布施之事辦完後,便會剃除須發,著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爲無家庭牽累的出家學道的人。唯修無上的梵行已完畢後,在于現法當中會自知自覺,自作證而成就遊止于其境界。所謂: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不再受衆生之身,如實而知道一切。)」
佛陀並垂告諸比丘們說:「在未來久遠,人壽至于八萬歲之時,當會有一位佛陀會降生,名叫做彌勒(慈氏。生于南天竺婆羅門家,紹佛之位),爲如來、無所著(應供)、等正覺、明行成爲(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調禦丈夫)、天人師,號爲佛,爲衆佑(世尊)。猶如我現在已成就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爲、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天人師,號爲佛,爲衆佑
那樣。那位佛陀在于此世間,無論是天,及魔、梵、沙門、梵志當中,從人至于天,爲一位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而遊止于其境界(在人天中唯一的成佛者)。猶如我現在于此世間,無論是天,以及魔、梵、…
《中阿含經卷第十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