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阿含經卷第十二▪P3

  ..續本文上一頁侍者(指陶師)爲小事情故,暫出不在。善逝!我的侍者爲小事之故,暫出不在。世尊!在籮內有麥飯,釜中有豆羹,唯願世尊,爲了慈悲之故,隨意自取吧!大王!我在那個時候,便受郁單曰之法(勝生-北俱廬洲,定壽千歲,衣食自然。于所作事,皆無我所,意取隨意自在),就在于籮釜中取羹飯而去。

  難提波羅陶師後來還家時,看見籮中之飯已少,釜中之羹也減,就白父母說:誰來取羹飯的呢?父母回答說:賢子!今天迦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到此乞食,他就在于籮釜中取羹飯而去的。難提波羅陶師聽後,便作此念:我有善利了,有大功德了!因爲迦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在于我的家中,隨意自在哩!他就因此而歡喜,而結跏趺坐,息心靜默,至于七天,在于十五日中,而得歡樂,其家的父母。在于七日中。也得歡樂。

  又次,大王!我憶起了往昔之時,依于鞞婆陵者村邑而遊行。大王!我在那時,于平旦,著衣持缽,進入鞞婆陵者村邑去乞食,依次第而乞食,到了難提婆羅陶師之家,那時,難提波羅爲了小事之故,到外面而不在家舍內。大王!我曾問難提波羅陶師的父母說:長老!陶師今天到那裏去呢?他們回答我說:世尊!我的侍者,爲了小事之故,暫時外出不在。善逝!侍者爲了小事之故,暫時外出不在。世尊!大釜中有梗米飯,小釜中有羹,唯願世尊爲了慈愍之故;隨意自取吧!大王!我便受郁單曰之法,就在于大小釜中取羹飯而去。

  難提波羅陶師,于後來還家時,看見大釜中之飯少一些,小釜中之羹也減了,就白父母說:到底是誰在大釜中取飯,在小釜中取羹去了呢?父母回答說:賢子!今天迦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來到這裏乞食。他在大小釜中取羹飯而去的。難提波羅陶師聽後,便作此念:我有善利了,我有大功德了。因爲迦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在于我家中隨意自在之故。陶師就因此歡喜而結跏趺之坐,息心靜默,至于七天,在于十五日中而得歡樂,其家的父母,也于七日中,也得歡樂。

  又次,大王!我憶起了往昔之時,住鞞婆陵耆的村邑而受夏坐(在那裏結夏安居)。大王!我在那個時候,新建築的房屋還未覆蓋好,而難提波羅陶師的故陶屋,新覆蓋。大王!我曾告訴瞻侍的比丘說:你們可以到難提波羅陶師的故陶屋,去將其屋頂毀壞,然後搬來覆我之屋。瞻侍的比丘就受我的教言,便到難提波羅陶師之家,去挽壞其故陶屋,作一束一捆的搬來用以覆我之屋。雞提波羅陶師的父母,聽人在弄壞故陶屋,聽後,問而說:到底是誰挽壞難提波羅的故陶屋呢?比丘回答說:長老!我們是迦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的瞻侍比丘,來挽壞難提波羅陶師的故陶屋,將它作束用來蓋覆迦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之屋的。難提波羅的父母聽後說:諸位賢者!請隨意搬回去,並不會製止你們啊!

  難提波羅陶師于後來還家時,看見被人挽壞故陶屋,就白父母說:是誰挽壞我的故陶屋的呢?其父母回答說:賢子!今天迦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的瞻侍的比丘,來挽壞故陶屋,作束而持去,聽說是用以蓋覆迦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之屋的。難提波羅陶師聽後,便作如是之念:我有善利了,我有大功德了。因爲迦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在于我家中,隨意自在之故。陶師就以此而歡喜,而結跏趺坐,息心靜默,至于七天,于十五日中,而得歡樂,其家的父母,也在于七日當中,也得歡樂。

  大王!難提波羅陶師的故陶屋,竟然在夏季(雨季)四個月中,都不患漏水。爲甚麼呢?因爲蒙佛的威神之故。大王!難提波羅陶師,並沒有不忍,沒有不欲(要甚麼有甚麼,都能滿足其欲),心裏並沒有憂戚。因爲迦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在于我家中(他的屋內),隨意自在之故。大王!你卻有不忍之事,你有不欲(不能如願)之事,你的心,乃大憂戚。因爲迦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不接受你的邀請,不在于此波羅受夏坐,以及比丘衆也不來受夏坐之故。」

  于是,迦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爲頰鞞王說法,勸發其渴仰,成就其歡喜。用無量的方便爲他說法,勸發其渴仰,成就其歡喜後,就從座起而去。

  這時,頰鞞王在迦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去後不久之時,就敕侍者而說:『你們可以用五百輛車,載滿白梗米,以及王之所食的種種諸味,載到難提波羅陶師之家,而對他說:難提波羅!此五百車輛裏面所載滿的白梗米,以及王之所吃的種種諸味,乃爲頰鞞王叫我們送來饷你的,爲了慈愍之故,你現在應當納受它!』這時,那位侍者受王的教敕後,就用五百乘之車,載滿白梗未,以及王之所吃的種種諸味,送請難提波羅陶師之家,到後,對陶師說:」『難提波羅陶師!此五百輛車裏所載滿的白梗米,以及王所吃的種種諸味,乃爲頰鞞王送來饷你的,爲了慈愍之故,你應當納受!』于是,難提波羅陶師辭讓不受(堅持不受),就對來人說:『諸位賢者們!頰鞞王的家國大事很多,費用非常的大,我知道這事情,因此之故,不受賞賜之物。』」

  佛陀說到這裏,乃告訴阿難說:「你的意見如何呢?那時的童子優多羅其人,你以爲是別人嗎?你不可以作此念!你應當知,那就是我

  啊!阿難!我在那個時候,爲了饒益自已,也饒益他人,饒益衆多的人,愍傷世間,爲了天,爲了人而求義及饒益,求安隱快樂。不過那個時候所說之法,並不至于究竟,不究竟白淨,不究竟梵行。由于不究竟梵行之故,那時並不離開生老病死,並不脫離啼哭憂戚,也不解脫一切苦惱。阿難!我現在出現于此世間,已成就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爲(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調禦丈夫)、天人師,號爲佛,爲衆佑。我現在能自饒益,亦能饒益人,饒益很多的人,愍傷世間,爲了天,爲了人之求義,以及饒益,和求安隱快樂。我現在所說之法,已得至于究竟,已經究竟白淨,究竟梵行完畢,我現在已離開生老病死、啼哭受思,我現在已經得脫一切的苦惱的了。」

  佛陀所說的就是如是,尊者阿難,以及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

  六十四、天使經第七(初一口誦)

  大意:本經敘述佛陀以淨天眼,能隨衆生所作的善惡業,而知此衆生之生時、死時,乃至升天、墮地獄。如衆生于人間多造惡業,不畏後世罪,死後生在閻王的境界受苦,閻王就用生、老、病、死、治罪之五事,也就是名叫五天使來诘責罪人。後又敘受苦的衆生入東西南北四門大地獄,往來于峰嚴、糞屎、鐵鍱林、鐵劍樹林、灰河等處,受算不盡的歲月的苦痛。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遊行于舍衛國,住在于勝林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我以清淨的天眼,勝出過于人眼,觀察此衆生的死時、生時、好色、惡色,或者是妙,或者是不妙,往來于善處,以及不善之處,隨著此衆生之所作之業,見其如真(能如實而知見)。假如這裏的衆生成就其身的惡行,口與意的惡行,誹謗聖人,由于邪見而成就邪見之業,則他就會由于此因緣,其身壞命終之後,必定會至于惡處,會生在于地獄之中。倘若這裏的衆生成就其身的妙行,口與意的妙行,不誹謗聖人,由于正見而成就正見之業,則他就會由于此因緣,在其身壞命終之時,必定會升上善處。乃生于天上。

  (1)猶如空降大雨之時,水上之泡,或者生起,或者消滅。如果有目之人(眼睛無毛病的人),住在于一處,觀看水泡之生時、滅時那樣(看得非常的清楚)。我也是如是。我用清淨的天眼,出超過于人眼,觀看此衆生之死時、生時,好色、惡色,或妙、不妙,往來于善處,以及不善之處,隨著此衆生之所作之業,能見其如真(能如實而知見)。假如此衆生成就身的惡行,口與意的惡行,誹謗聖人,由于邪見而成就邪見之業,則他會由于此因緣,而身壞命終之後,必定會至于惡處,會生于地獄中。倘若此衆生成就身的妙行,口與意的妙行,不誹謗聖人,由于正見而成就正見之業,則他會由于此因緣。身壞命終之後,乃會往生于天上。

  (2)猶如天降大雨之時,墮下來之雨之沛,其或上、或下,有如好眼睛的人(有目人),住在于一處,觀看其上時。下時的情形那樣的看得非常的清楚。我也是如是,我用清淨的天眼,超出過于人眼,看

  此衆生的死時、生時、好色、惡色,或妙、不妙,往來于善處,以及不善之處,隨著此衆生之所作之業,見其如真(如實而知見)。如果此衆生成就身的惡行,口與意的惡行,誹謗聖人,由于邪見而成就邪見之業,則此人會由于此因緣,在其身壞命終之後,必定會至于惡處,會生于地獄之中。假如此衆生成就身的妙行,口與意的妙行,不誹謗聖人,由于正見而成就正見之業,則會由于此因緣,在其身壞命終之後,必定會升于善處,會往生于天上。

  (3)猶如琉璃珠之清淨而自然,生無瑕穢,八楞善治。如用妙繩貫穿它,或者是青色,或者是黃色,或者是赤色,是黑、白等顔色。若有目人(好眼睛的人),住于一處,去觀看此琉璃珠,清淨而自然的生無瑕穢,而八楞善治(八方的神氣茫然的樣子),曾用妙繩貫穿它,或者是青色的,或者是黃色的,或者是赤、是黑、是白的可以看得非常的清楚。我也是如是,我用淨天眼,超出過于人之眼,去觀看此衆生之死時、生時,是好色、惡色,或者是妙、不妙,往來于善處,以及不善之處。隨著此衆生之所作之業,見其如真(如實而知見)。假如此衆生成就身惡行,口和意之惡行,誹謗聖人,由于邪見而成就邪見之業,則他就會由于此因緣,其身壞命終之時,必定會至于惡處,會生于地獄之中。假如此衆生成就身的妙行,口與意的妙行,不誹謗聖人,由于正見而成就正見之業,則他就會由于此因緣,在其身壞命終之時,必定會升上善處,乃會生于天上。

  (4)猶如兩棟房屋合共只有一門,自會有好多人在那裏出入,如果有目人(好眼睛)住在于一處,…

《中阿含經卷第十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