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阿含經卷第九▪P2

  ..續本文上一頁如來已不再說從解脫了。爲甚麼呢?

  (1)大目揵連!如那大海那樣,從下至上,周而漸漸的廣,都均調而轉上,以成就于岸。而其海中之水,都常滿,而未曾流出。大目揵連!我的正法與律,也是如是,漸作而漸學,漸盡而漸教。大目揵連!如我的正法與律,漸作而漸學,漸盡而漸教之事,這就是我的正法與律當中,未曾有之法。

  (2)又次,大目腱連!如大海潮,未曾失時那樣,大目揵連!我的正法與律,也是如是。都爲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私、施設禁戒,諸位族姓子們,受持後,乃至命盡,都始終不犯戒(真正的學佛人)。大目揵連!如我的正法與律,爲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私們施設禁戒,而諸族姓子們,受持後,乃至命盡,始終不犯戒之事,就是我的正法與律當中的未曾有之法。

  (3)又次,大目揵連!如大海水之甚深而無底,而極廣無邊那樣,大目揵連!我的正法與律也是如是,諸法乃爲甚深,爲甚深無底,極廣而無邊。大目揵連!如我的正法與律,諸法甚深,而甚深無底,而極廣無邊那樣之事,就是所謂我的正法與律當中的未曾有之法。

  (4)又次,大目揵連!如海水之爲鹹,皆同爲一味那樣,大目揵連!我的正法與律,也是如是。都以無欲爲味,都是覺味、息味,以及道味。大目揵連!如我的正法與律,都以無欲爲味,都爲覺味、息味,以及道味之事,就是所謂我的正法與律當中的未曾有之法。

  (5)又次,大目揵連!如大海中有很多的珍寶,有無量的璝異,有種種的珍琦,充滿在其中。珍寶的名就是所謂金、銀、水精、琉璃、

  摩尼、真珠、碧玉、白珂、車璖、珊瑚、琥珀、瑪瑙、瑇瑁、赤石、琁珠。大目揵連!我的正法與律也是如是,也是多有珍寶,有無量的璝異,種種的珍琦,充滿在其裏面。珍寶的名就是所謂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支聖道。大目揵連!如我的正法與律,也多有珍寶,也有無量的璝異,有種種的珍琦,充滿在裏面。珍寶的名就是所謂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支聖道之法,這就是我的正法與律當中的未曾有之法。

  (6)又次,大目揵連!如大海中爲大神所居的。大神的名叫做阿修羅、幹杳惒、羅剎、魚摩竭、龜、鼍、婆留泥、帝麑、帝麑伽羅、提帝麑伽羅。又次,大海中甚奇!甚特!裏面的衆生的身體有百由延的,有二百由延的,有叁百由廷的,乃至有七百由延的,其身都居在于海中。大日揵連!我的正法與律也是如是,所謂聖衆大神,都居在其裏面。大神的名叫做阿羅诃(阿羅漢)、向阿羅诃,阿那含(不還果)、向阿那含,斯陀含(一來果)、向斯陀含,須陀洹(預流果)、向須陀洹。大目揵連!如我的正法與律裏面,聖衆大神都均居在其中。大神的名就是所謂阿羅诃、向阿羅诃,阿那含、向阿那含,斯陀含、向斯陀含,須陀洹、向須陀洹之事,就是所謂我的正法與律當中之未曾有法。

  (7)又次,大目揵連!如大海爲清淨,不納受死屍,假如有命終的衆生,過了一夜,風便會吹他著于岸上。大目揵連!我的正法與律也是如是,裏面的聖衆清淨,不納受死屍那樣,假如有不精進的人,生起惡行,非梵行稱爲梵行,非沙門稱爲是沙門。這種人雖然隨在聖衆當中,然而違去聖衆很遠,聖衆也是離棄這種人很遠的。大目揵連!如我的正法與律當中的聖衆清淨,不納受死屍,假若有不精進的人生起惡行,而將非梵行稱爲梵行,非沙門稱爲沙門的話,則他雖然隨在

  聖衆當中,然而離去聖衆卻甚遠,聖衆又去離這種人非常的遠之事,就是所謂我的正法與律當中的未曾有之法。

  (8)又次,大目揵連!如那大海的閻浮洲裏,有五大河,一名恒伽,一名搖尤那,叁名舍牢浮,四名阿夷羅婆提,五名摩企,盡管這些河流之水都流入于大海,以及大海中之龍,從空降下雨水,其渧如車軸那麼的大,然而這些一切大水,均不能使大海有所增減的。大目揵連!我的正法與律也是如是。如剎帝利種姓之子(貴族)剃除須發,著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爲沒有家庭牽累的出家人,而去學道,而不移動,終于達到心解脫,自作證而成就遊止于其境地。大目揵連!雖不移動,而心解脫,然而在我的正法與律當中,並沒有增沒有減。像如是的,那些梵志之種、居士之種,或工師之種族姓子們,剃除須發,著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爲無家庭牽累的出家人,而去學道,虔信而不移動,而達到心解脫,而自作證,而成就遊止于其境界。大目揵連!雖不移動而心解脫,然而在我的正法與律當中,乃爲無增無減的!大目揵連!如在我的正法與律當中的剎利種族姓子剃除須發,著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爲無家庭牽累的出家人,而去學道,至于不移動,而心解脫,自作證而成就遊止于其中。大日揵連!雖不移動而心解脫,然而在于我的正法與律當中,乃爲無增無減的。像如是的,那些梵志種、居士種,或工師的種族姓子們,剃除須發,著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爲無家庭牽累的出家人,而去學道,而至于不移,而心解脫,自作證成就而遊止于其境界。大目揵連!不移動而心解脫,在于我的正法與律當中,爲無增無減,就是叫做我的正法與律當中的未曾有之法。」

  佛陀所說就是如是,尊者大目揵連,以及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

  叁十八、郁伽長者經(上)第七(初一日誦)

  大意:本經敘述郁伽長者曾耽酒,娛樂其中。見佛威容後,醉醒,遂往聞法而得法眼,而爲優婆塞。返家後,叫諸夫人各隨己意,任其去留。他本人則堅守五戒,積諸福業,成就八種未曾有之法。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遊行在于鞞舍離(跋耆國的首都),住在于大林中。

  那時,郁伽長者(舍衛國長者,譯爲功德),唯有婦女的侍從,他在這些婦女之前,從鞞舍離出發,在鞞舍離城與大林的中間,唯作女妓的娛樂,有如國王那樣。于是,郁伽長者乃飲酒大醉之故,乃舍諸婦女(迷迷糊糊),而到了大林中。郁伽長者飲酒大醉時,曾遙見世尊在林樹之間。一看而發覺爲一端正姝好,猶如星中之月亮那樣,非常的光耀暐晔,晃如金山,相好具足,威神巍巍,諸根寂定,沒有半點的蔽礙,而成就了調禦,息心而靜默。他一看見佛陀後,實時由醉中醒過來。郁伽長者,既由醉中醒過來後,即往詣佛陀,到後,稽首佛足,然後退坐在一邊。

  那時,世尊就爲他說法。勸發其渴仰之心,成就其歡喜。都用無量的方便,去爲他說法的。佛陀勸發他的渴仰心,成就其歡喜後,就如同諸佛之講經說法那樣,首先講說端正之法,使聞者歡悅。所謂說布

  施,說戒,說生天之法。也毀呰貪欲爲之災患,生死爲穢汙。而稱歎無欲爲妙,道品爲白淨不汙之法。世尊爲他說像如是之法後,佛陀知道他有歡喜之心,具足之心,柔軟之心,堪耐之心,勝上之心,一向之心,無疑之心,無蓋之心。已經有能、有力,堪以接受正法,所謂如諸佛所說的正法要,世尊就爲他說苦、集、滅、道。那時,郁伽長者就在于所坐的席上徹見四聖谛-苦集滅道的真理。猶如白素之物容易被染爲有色的那樣。郁伽長者也是如是,即在于坐席中見四谛-苦、集、滅、道的真理。

  于是,郁伽長者已經見法得法,覺悟白淨之法,斷疑而度惑,更沒有其它可尊的,已不再從他教,已沒有半點的猶豫,已住于果證,對于世尊之法得到無所畏的精神,就從他的座位站起,向佛禮拜後,仰白佛陀說:「世尊!我現在自歸依于佛與法,以及比丘衆,唯願世尊受我爲優婆塞!從今天起,終身要自歸依叁寶,乃至命盡。世尊!我從今天起,願跟從世尊,自盡形壽(始終一貫),都以梵行爲首(誓斷淫欲),願受持五戒。

  郁伽長者從世尊自盡形壽,以梵行爲首(斷淫欲),而受持五戒後,稽首佛足,繞佛的身邊叁匝後離去。他還皈其家後,就集諸婦人,將她們集在一起後,就對他們說:「妳們知道嗎?我已從世尊處,自有生命起,至于形壽之盡(自盡形壽),都以梵行爲首(不淫之戒),而受持五戒了。妳們如果願意住在這裏的話,便可以住下去,以便行施而作福業,假如不欲住在這裏的話,就請各自還歸。如果妳們要嫁給人的話,我當會將妳們嫁出去。」

  于是,最大的夫人白郁伽長者說:「如果您已從佛處自今至盡形壽,都以梵行爲首(斷淫戒),受持五戒的話,便可以將我賜給那位某某人。」郁伽長者就叫那個人來,用左手牽執大夫人的手臂,以右

  手執持金澡罐,然後對那個人(大夫人指定要嫁之人)說:「我現將大夫人給你爲婦。」那個人聽後,便生大恐怖,其身毛都倒豎起來。他白郁伽長者說:「長者您欲殺我嗎?長者您欲殺我嗎?」長者回答說:「我不是要殺你。然而我從佛處受自今以後,盡有壽命時,都以梵行爲首,我已受持五戒(五戒之淫戒,本只不邪淫,然而這裏乃受獨特之淫戒-梵行)。因此之故,我以最大的夫人(最上位的夫人),給你作爲媳婦耳。」郁伽長者既將大夫人給與他人,當給與之時,一點也沒有悔心(不懊悔)。

  有一時,世尊被算不盡的百千大衆圍繞,在于其中,乃咨嗟稱歎郁伽長者而說:「郁伽長者有八種未曾有之法。」

  于是,(嗣後)有一位比丘,經過一夜,過了翌日的平旦,著衣持缽,往詣郁伽長者之家舍。郁伽長者遙見比丘之來到,就從座起,偏袒著衣,叉手(合掌)而向比丘仰白而說:「尊者!善來!尊者久不來這裏了,願您坐在此床。」那時,比丘就坐其床,郁伽長者即禮比丘之足,然後退坐在一邊。

  比丘對他說:「長者!你有善利,有大的功德。爲甚麼呢?因爲世尊曾爲你之事,而被無量百千的大衆圍繞,在于其中,咨嗟稱歎而說:『郁伽長者,有八種未曾有之法。』長者!你到底有甚麼法呢?」

  郁伽長者回答比丘說:「尊者!世尊自始至終,都沒有異言。但是我乃不知世尊爲甚…

《中阿含經卷第九》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中阿含經卷第十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