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麼緣故而說的。不過尊者,您就且聽我道來:(1)有一個時候,世尊曾遊行在于鞞舍離,而住在于大林中。尊者!我在那個時候,唯帶婦女爲侍從,我行在最前面,出了鞞舍離城,在鞞舍離與大林的中間,唯作女妓,娛樂得有如國王。尊者!我在那個時候,由于飲酒而致大醉,就舍棄了諸婦女,而獨至于大林中。尊者!
我在那時雖然大醉,但曾遙見世尊在林樹間,端正而姝好,有如衆星當中的月亮,非常的光耀暐晔,其晃(閃光)如金山,具足了相好,而威神巍巍,諸根寂定,沒有半點的蔽礙,成就調禦,息心靜默。我看見此佛相後,實時由大醉中醒過來。尊者!我有是法。有了這種事。」比丘稱歎說:「長者!如果有了這種法的話,就是甚奇!甚特!」
(2)長者又說:「尊者!我不但有如是之法,尊者!我酒醉大醒之後,便往詣佛所,稽首禮足,然後退坐在一處。世尊在此時,曾爲我說法,勸發我的渴仰心,成就我對于佛法之喜悅。用無量的方便,爲我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後,又如諸佛之說法那樣,先說端正之法,使人聽後,歡悅不已。所謂說布施,說戒,說生天之法。也毀呰欲貪爲災患,生死爲汙穢,而稱歎無欲爲妙,道品(修道的項目)爲白淨。世尊爲我說如是之法後,佛陀已知我有歡喜之心,具足之心,柔軟之心,堪耐之心,勝上之心,一向之心,無疑之心,無蓋之心,已有能有力堪受正法,所謂如諸佛之說正法要那樣。世尊爲我而說苦、集、滅、道之四谛。我即在于那時,就在于坐席當中得見四聖谛之法-苦、集、滅。道,有如白素之物,容易染爲有色那樣。尊者!我也是如是。即在于坐席當中得四聖谛-苦、集、滅、適。尊者!我有是法(有這種事實)。」比丘稱歎說:「若有此法,那是甚奇!甚特!」(非常難得之事)。
(3)長者又說:「尊者!我不但有如是之法,又次,尊者!我乃見法得法,覺悟白淨之法,已斷疑度惑(對于真理之可信度),更沒有其它可尊,故已不再從其它之法,已不會有甚麼猶豫,已住于果證,對于世尊之法,已得無所畏。尊者!我在那個時候,就從座而起,稽首佛足,然後向世尊說:『世尊!我現在自歸依于佛與法,以及比丘
衆,唯願世尊受我爲優婆塞!從今天開始,終身都自歸依叁寶,乃至命盡。世尊!我從今天,跟從世尊,盡形壽,自歸依叁寶,以梵行爲首(斷淫欲),受持五戒。』尊者!如我從世尊,盡形壽,自歸依叁寶,以梵行爲首,受持五戒以來,未曾知己犯戒(自己不知曾犯過戒,就是守持戒行莊嚴)。尊者!我有是法(我有這種事)。」比丘稱歎說:「長者!如果有了此法,那就是甚奇!甚特!」
(4)長者又說:「尊者!我不但有如是之法,又次,尊者!我在那個時候,從世尊之處,誓願盡形壽自歸依叁寶,以梵行爲首,而受持五戒後,就稽首佛足,繞佛的身邊叁匝而去。我還歸我家後,就集諸婦女在一處,集合後,就對她們說:『你們知道嗎?我已從世尊之處,誓願盡形壽自歸依叁寶,以梵行爲首,而受持五戒了。妳們此後如果要住在這裏的話,便可以得住下去。此後,得在這裏實行布施,作福業。假如不願意住下去的話,就可以各自還歸來處,如果你們欲嫁人的話,我就會將妳們嫁給他人。』于是,最大的夫人,曾對我說:『如果您已從佛誓願盡形壽自歸依叁寶,以梵行爲首(斷淫),而受持五戒的話,就請您將我嫁給某人。』尊者!我那時就叫那個人來,用左手牽執大夫人的手臂,以右手執持金澡罐,而對那個人說:『我現在將大夫人嫁給與你爲婦。』那個人聽後,便大恐怖,其身上之毛都倒豎起來:而白我說:『長者欲殺我嗎?長者欲殺我嗎?』尊者!我曾對他說:『我不是欲殺你。因爲我已從佛處盡形壽自歸依叁寶,以梵行爲首,而受持五戒,故我乃以最大的夫人給你作媳婦耳。』尊者!我已將大夫人給與那個人,當給他時,一點也沒有反悔之心。尊者!我有如此之法。」比丘稱歎說:「長者!如有此法的話,那是甚奇!甚特!」
(5)長者又說:「尊者!我不但有如此之法而已,又次尊者!我往
詣衆園(僧伽藍摩,爲比丘們所住的園林,所謂僧園、僧伽藍是)時,假若首先被我見過的一位比丘,我便會爲之作禮,如果那位比丘在經行的話,我也會隨之而經行,倘若他乃坐下來的話,我也同樣的會坐在于另一邊,坐後聽他說法。那位尊者如爲我說法的話,我也會回應而爲那位尊者說法,那位尊者如問我之事的話,我也會問那位尊者之事。那位尊者回答我之事的話,我也會回答那位尊者之事。尊者!在我的記憶裏,未曾輕慢過上中下座長老上尊比丘。尊者!我有如是之法。」比丘稱歎說:「長者!如果有如是之法的話,那是甚奇!甚特!」
(6)長者又說:「尊者!我不但有如此之法,又次,尊者!我在于比丘衆當中行布施時,有天神住于虛空中告訴我說:『長者!這位是阿羅诃(阿羅漢),這位是向阿羅诃(阿羅漢向),這位是阿那含,這位是向阿那含,這位是斯陀含,這位是斯陀含向,這位是須陀洹,這位是向須陀洹,這位爲精進者,這位不怎麼精進。尊者!我布施給比丘衆之時,在我的記憶裏,並沒有分別意(平等布施,不差別那一位)。尊者!我有如此之法。」比丘稱歎說:「長者!如果有如此之法的話,那是甚奇!甚特!」
(7)長者又說:「尊者!我不但有如此之法,又次,尊者!我在對于比丘衆行布施時,有天神住在于虛空中告訴我說:『長者!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世尊,善于說法,如來的聖衆(四向四果的弟子衆),則善于趣向(能善于趣向涅槃之道)。』尊者!我並不從那些天神所傳來之語而始信,不從祂們之欲樂,不從祂們之處得以聽到的,我自有我的淨智,我自知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世尊,善能說法,如來的聖衆乃善于趣向的。尊者!我有如是之法。」比丘稱歎說:「長者!如果有如此之法的話,那是甚奇!甚特!」
(8)長者又說:「尊者!我不但有如此之法,又次,尊者!所謂佛陀所說的五下分結-貪欲、瞋恚、身見、戒取、疑,我看見此五,沒有一法不是盡令縛著我們,使我們還回此世間,而入于胎中。尊者!我有如是之法。」比丘稱歎詭:「長者!如果有如此之法的話,那是甚奇!甚特!」
郁伽長者最後白比丘說:「願尊者在此受我供食!」那位比丘爲了郁伽長者之故,就默然受其請。郁伽長者知道那位比丘默然受請後,就從其座位站起,自已去行澡水,用極淨美的種種豐饒的食噉含消(容易消化),自手斟酌(自己下廚料理),使那位比丘飽滿。食後,就收諸器物,行澡水後,拿一小床,另坐而聽法。比丘曾爲他說法,勸發其渴仰心,成就其歡喜。用算不盡的方便,爲他說法,勸發其渴仰,成就其法悅後,就從座起而去,然後,往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在一邊。比丘就將和郁伽長者本來所共論過之事,盡向佛廣說報告。
于是。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我由于此之故,咨嗟稱歎郁伽長者,他有八種未曾有之法。」
佛陀所說的就是如是,那些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
叁十九、郁伽長者經(下)第八(初一日誦)
大意:本經敘述佛陀入涅槃後不久,郁伽長者常設大布施,後在海中沒失載滿貨物的船舶。阿難曾從長老比丘之意,去勸其勿再布施,長者卻說不厭則盡,只望滿如轉輪王之願。最後並述自
己所得的奇特之法。
結集者的我們所聽到的就是如是:有一個時候,佛陀剛般涅槃(寂滅,離世)後不久之事。有衆多的上尊長老比丘遊行在于鞞舍離,在于猕猴水邊之高樓臺觀。
那時,郁伽長者曾施設如是的大布施,所謂給與遠來之客之食,給與行人、病人、瞻病等人之食,都常設粥食,常設飯食,供給守護僧園之人,常請二十衆來受供食,每五日都請比丘衆來供食,都施設由是這般的大布施。
有一次,在海中,有一船舶.曾經載滿貨物回歸途中,裏面有價值百千金之貨物,都一時因船沈沒而失去。衆多的上尊長老比丘,曾聽聞郁伽長者施設如是的大布施,所謂給與遠來之客之食,給與行人、病人、瞻病之人等食。也常設粥食,常設飯食,供給守護僧園之人。同時常請二十衆來應食,每五日都請諸比丘衆來供食。大衆聽後,共作如是之議:「諸位賢者!那一位能往昔郁伽長者之處,去對他說:『長者!可以停止了!不可以再行布施了!使長者聽後自當知宜。』(大衆都知道長者失船之事之故)。大衆繼而作如是之念:尊者阿難,是佛的侍者,受世尊之教,受佛所稱譽,及受諸有智的梵行人所稱歎的比丘。尊者阿難堪能到郁伽長者之處去對其說:『長者!可以停止了!不可以再布施了!長者聽後自當知宜』。諸位賢者們!我們應共往詣尊者阿難之處,去說如是之事。」
于是,衆多的上尊長老比丘,就同到尊者阿難之處,到後,共相問訊,然後退坐在另一處。他們說:「賢者阿難!你知道嗎?郁伽長者施設如是這般的大布施,所謂給與遠來的客人之食,給與行人、病
人、瞻病者等人之食。都常設粥食,常設飯食,供給守護僧園的人。也常請二十衆來應食,每五天都請比丘衆來應食,施設如是的大布施。而有一次,他在海中有一船舶,載滿貨物,其價值有百千金之多,在還歸途中,一時沈沒而失去,捐失一定是非常的慘重,所以我們共作如是之議:『到底是誰堪能往語郁伽長者,而作此言:長者!可以停止了!不可以再行布施了!長者聽後,自當知宜。』大衆又作如是之念:尊者阿難,是佛陀的侍者,每天都受世尊之教,爲佛陀所稱譽,及諸智梵行人之所贊歎的。尊者阿難一定堪能往語郁伽長者,去對他說:『長者可以停止了!不可以再行布施了!長者聽後,自當知宜。』賢者阿難!你應該往詣郁伽長者之處,去對他說:『長者!可以停止了!不可以再行布施了!長者聽後自當知宜。』」
尊者阿難仰白諾長老上尊的比丘們說:「…
《中阿含經卷第九》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