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经卷第九
三十六、地动经第五(初一日诵)
大意:本经叙述佛陀在跋耆国时,有大地震,就说大地震动的三种因缘:(1)空中大风起,风起则水扰,水扰则地动。(2)有神足通的比丘,和护比丘之天,于地作小想,于水作无量想,即地会随其所欲而扰动。(3)如来在三个月后,将入涅槃,故地动。又记叙如来化身为诸天说法之不可思议等事。
结集者的我们所听到的都是这样的:有一个时候,佛陀游行在于金刚国(跋耆国),其城之名叫做曰地(跋耆之音译)。
那时,那个地方的大地,起一大动(地震),该地大动之时,四面的大风都吹起,四方的彗星也同时出现,好多的屋舍墙壁,均皆崩坏而尽。于是(这时),尊者阿难看见大地之震动,地大震动之时,四面的大风也吹起,四方的彗星也齐出,致有好多的屋舍墙壁,都为之崩坏而尽。
阿难尊者看到此情形后,非常的恐怖,全身的毛,都竖立起来,就往诣佛所,稽首礼足,然后退坐在一边。他仰白世尊而说:「世尊!现今大地大震动,地大震动时,四面的大风都吹起,四方的彗星也齐出,屋舍墙壁都均崩坏而尽。」
于是,世尊就对阿难尊者说:「如是!阿难!现今地大震动。如是!阿难!地大震动时,四面的大风吹起,四方的彗星也齐出现,屋舍墙壁都皆崩坏而尽。」尊者阿难白佛说:「世尊!到底有几种的因缘,令大地会震动,地大震动时,四面的大风都吹起,四方的彗星也齐出现,屋舍墙壁都告崩坏而尽呢?」
世尊回答说:「阿难!有三种的因缘会使大地震动,地大震动时,四面的大风都吹起,四方的彗星也齐出,屋舍墙壁都均崩坏而尽。那三种呢?1.阿难!此地乃止在水上,水则止于风上,风乃依于空中。阿难!有时空中有大风之吹起,风起则水会扰动,水扰动时,则地会动。这叫做第一种的因缘,使地大为震动。地大震动时,四面的大风也由之而起,四方的彗星则时出现,屋舍墙壁均皆崩坏而尽。2.又次,阿难!比丘有大如意足,有大威德,有大福佑,有大威神,有心自在如意足(心对于如意足,为自在)。他对于地作小想,对于水,则作无量之想。他由于此之故,此地就随其饮,随其意,而扰了又扰,震动而又震动。护比丘天(保护那位比丘之天神)也是如是,也有大的如意足,也有大的威德,也有大的福佑,也有大的威神,也有心自在如意足。他对于地也作小想,对于水,也作无量之想。由于这缘故,此地乃随其所欲,乃随其意,而扰了又扰,震动而又震动,这叫做第二种的因缘,使大地震动,而大地震动时,四面的大风也由之而吹起,四方的彗星也齐出现,而致屋舍墙壁都皆崩坏而尽。3.又次,阿难!如佛陀不久之后,也就是经过三个月后,当会入于般涅槃(入灭、圆寂),由于此之故,会使地大震动,地大震动时,四面的大风会吹起,四方的彗星也会齐于出现,而屋舍墙壁都告崩坏而尽,这叫做第三种的因缘,使地大为震动,地大震动时,四面的大风会吹起,四方的彗也齐时出现,屋舍墙壁都皆崩坏而尽。」
于是,阿难尊者听到此语后,则时悲泣涕零,也就是悲伤的流泪,就叉手向佛,仰白佛陀而说:「世尊!甚奇!甚特!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已成就功德,已得未曾有之法。所以的缘故为何呢?为甚么我要这样子说呢?因为所谓如来将于不久,也就是再经过三个月后,当会般涅槃。那时会使地大为震动,地大震动时,四面的大风会吹起,四方的彗星会出现,屋舍墙壁都皆崩坏而尽。」
世尊对尊者阿难说:「如是!阿难!如是!阿难!甚奇!甚特!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已成就功德,已得未曾有之法。为甚么呢?因为所谓如来将于不久,也就是再经过三个月后,当会般涅槃,那时会使地大震动,地大震动时,四面的大风会吹起,四方的彗星也会齐出,屋舍墙壁都会崩坏而尽。
又次,阿难!我曾往诣无量百千的剎帝利众,和他们共坐而谈论,使他们都能适意。当和他们都坐定后,都如他们的色像那样,我的色像也和他们一样;像他们的音声那样,我的音声也如是;像他们的威仪礼节那样,我的威仪礼节也是同样。如他们问义时,我就会答他们所问之义。又次,我为他们说法,劝发其渴仰,而成就其欢喜。以无量的方便为他们说法,劝发其渴仰,而成就他们之欢喜后,就会在那个地方隐没,我既隐没后,他们也不知我是谁。到底是为人呢?为非人呢?都不知道。阿难!像如是的甚奇!甚特!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已成就功德,而得未曾有之法。像如是的对于梵志众、居士众、沙门众,都一样的!
阿难!我有时往诣无量百千的四王天众(第一层天)和他们共坐谈论,使他们适意。当和他们都坐定后,都如他们的色像那样,我的色像也是和他们同样;也如他们的音声那样,我的音声也和他们同样;也同他们的威仪礼节那样,我的威仪礼节也和他们同样。如果他们问义时,我就回答他们之问义。又次,我为他们说法,劝发他们的渴仰,而成就其欢喜。我用无量的方便,为他们说法,劝发他们的渴仰,成就他们之欢喜后,我就会在那个地方隐没。我既隐没后,他们也不知我是谁,到底是天呢?是异天(不是天人)呢?阿难!像如是的甚奇!甚特!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乃成就功德,而得未曾有之法。像如是的,对于三十三天(第二层天)、摩天(第三层天)、兜率哆天(第四层天)、化乐天(第五层天)、他化乐天(第六层天。此五天和四王天合为欲界六天)。梵身天(初禅天之一)、梵富褛天(初禅天之二,和大梵天合之而为色界初禅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晃昱天(以上为第二禅天之三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以上为第三禅天之三天),无罣碍天、受福天、果实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以上七天与下面之色究竟天,合称为四禅八天。巴利本即无前二天,唯载有后六天),也是同样的。
阿难!我曾往询无量百千的色究竟天众,和他们共坐谈论,使他们都适意。当和他们都坐定后,都如他们的色像那样,我的色像也和他们同样;如他们的音声那样,我的音声也和他们同样;如他们的威仪礼节那样,我的威仪礼节也和他们同样。如他们问义的话,我就回答他们之义。又次,我为他们说法,劝发他们的渴仰,而成就其欢喜。用无量的方便为他们说法,劝发他们的渴仰,而成就他们的欢喜后,就在于那个地方隐没。我既隐没后,他们也不知我是谁?到底是天神呢?或者为异天(不是天神)呢?阿难!像如是的甚奇!甚特!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乃成就如是的功德,乃得未曾有之法。」
佛陀所说的就是如是,尊者阿难,及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三十七、瞻波经第六(初一日诵)
大意:本经叙述于十五日布萨之时,佛陀知道会中有不净的比丘在那里,因此,虽经三请,也不说波罗提木叉(戒)。尊者大目揵连乃逐出该比丘,然后请佛说戒。佛陀以大海八德为喻,而说法。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游行在于瞻波(位于中印度,临于恒河之国,都城也为瞻波),而住在于恒伽池(莲池)之边畔。
那时,世尊在于月之十五日。讲说从解脱(别解脱,处处个别解脱,为波罗提木叉,集比丘、比丘尼须遵守之戒本)时,在于比丘众之前敷座而坐。世尊坐后,就便进入于禅定,用他心智去观察大众之心。观察众心后,到了初夜已过,还是默然而坐在那里(下午五点至九点为初夜)。
于是,有一位比丘,就从其座位站起,偏袒(袒露右肩)着衣,又手(合掌)向佛,而白佛说:「世尊!初夜已完,佛及比丘众,集坐以来,已经久了,唯愿世尊您,讲说从解脱!」那时,世尊,乃默然而不回答。
于是,世尊又至于中夜,都默然而坐(下午九点至翌晨一点)。那一位比丘又再从其座位站起,偏袒着衣,又手向佛,而白佛说:「世
尊!初夜已过去了,中夜也将讫了,佛及比丘众,集坐以来,已久了,唯愿世尊讲说从解脱!」世尊仍然一再的默然而不作答。
于是,世尊又至于后夜,默然而坐在那里(一点至五点)。那一位比丘再三的从座位站起,偏袒着衣,又手向佛,白佛而说:「世尊!初夜已过,中夜又讫,后夜将于垂尽,将向于欲明之时,光明之出现将于不久了,佛陀您,以及比丘众,都集坐极久,唯愿世尊您讲说从解脱!」
那时,世尊告诉那一位比丘说:「在此大众当中,有一位比丘,已经不清净。」那时尊者大目揵连,也在于大众当中。于是,尊者大目揵连便作如是之念:世尊到底是为了那一位比丘,而说在此大众当中,有一位比丘已经为不清净呢?我宁可入如其像定(禅定),用如其像定-他心之智(由禅定而生知他人之心理之神力),去观察众人之心。尊者大目揵连实时进入如其像定,而以如其像定他心之智,去观察众人之心。尊者大目揵连便知世尊所指的那一位比丘,说此众当中,有一位比丘,已经为不净的人。
于是,尊者大目揵连就从禅坐出定而起,他到那位比丘之前,牵着其手臂,要将他赶出,就开门将那一个人放置在门外而说:「痴人!赶快远离这里去吧!不可住在这里!不再得与比丘众聚会,从现在起,你已经不是比丘了。」然后就闭门而下钥,还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在一边。他仰白(报告)佛陀说:「世尊!您说因为有一比丘在此众中,那位比丘已为不清净,我已经将他逐出门外了。世尊!初夜已经过去,中夜又已终讫,后夜即将快尽,将向欲明,光明之相之出现,已不久了,佛陀您,以及比丘众都集坐在这里极久了,唯愿世尊您讲说从解脱(戒经!)
世尊告诉他说:「大目揵连!那位愚痴人当会得大罪过,因为触娆
世尊,以及比丘众之故。大日揵连!假如使如来,在不清净之众之处讲说从解脱的话,那个人就便会头破为七分,因此之故,大目揵连!你们从今以后,替代我讲说从解脱,…
《中阿含经卷第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