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阿含經卷第九

  中阿含經卷第九

  叁十六、地動經第五(初一日誦)

  大意:本經敘述佛陀在跋耆國時,有大地震,就說大地震動的叁種因緣:(1)空中大風起,風起則水擾,水擾則地動。(2)有神足通的比丘,和護比丘之天,于地作小想,于水作無量想,即地會隨其所欲而擾動。(3)如來在叁個月後,將入涅槃,故地動。又記敘如來化身爲諸天說法之不可思議等事。

  結集者的我們所聽到的都是這樣的:有一個時候,佛陀遊行在于金剛國(跋耆國),其城之名叫做曰地(跋耆之音譯)。

  那時,那個地方的大地,起一大動(地震),該地大動之時,四面的大風都吹起,四方的彗星也同時出現,好多的屋舍牆壁,均皆崩壞而盡。于是(這時),尊者阿難看見大地之震動,地大震動之時,四面的大風也吹起,四方的彗星也齊出,致有好多的屋舍牆壁,都爲之崩壞而盡。

  阿難尊者看到此情形後,非常的恐怖,全身的毛,都豎立起來,就往詣佛所,稽首禮足,然後退坐在一邊。他仰白世尊而說:「世尊!現今大地大震動,地大震動時,四面的大風都吹起,四方的彗星也齊出,屋舍牆壁都均崩壞而盡。」

  于是,世尊就對阿難尊者說:「如是!阿難!現今地大震動。如是!阿難!地大震動時,四面的大風吹起,四方的彗星也齊出現,屋舍牆壁都皆崩壞而盡。」尊者阿難白佛說:「世尊!到底有幾種的因緣,令大地會震動,地大震動時,四面的大風都吹起,四方的彗星也齊出現,屋舍牆壁都告崩壞而盡呢?」

  世尊回答說:「阿難!有叁種的因緣會使大地震動,地大震動時,四面的大風都吹起,四方的彗星也齊出,屋舍牆壁都均崩壞而盡。那叁種呢?1.阿難!此地乃止在水上,水則止于風上,風乃依于空中。阿難!有時空中有大風之吹起,風起則水會擾動,水擾動時,則地會動。這叫做第一種的因緣,使地大爲震動。地大震動時,四面的大風也由之而起,四方的彗星則時出現,屋舍牆壁均皆崩壞而盡。2.又次,阿難!比丘有大如意足,有大威德,有大福佑,有大威神,有心自在如意足(心對于如意足,爲自在)。他對于地作小想,對于水,則作無量之想。他由于此之故,此地就隨其飲,隨其意,而擾了又擾,震動而又震動。護比丘天(保護那位比丘之天神)也是如是,也有大的如意足,也有大的威德,也有大的福佑,也有大的威神,也有心自在如意足。他對于地也作小想,對于水,也作無量之想。由于這緣故,此地乃隨其所欲,乃隨其意,而擾了又擾,震動而又震動,這叫做第二種的因緣,使大地震動,而大地震動時,四面的大風也由之而吹起,四方的彗星也齊出現,而致屋舍牆壁都皆崩壞而盡。3.又次,阿難!如佛陀不久之後,也就是經過叁個月後,當會入于般涅槃(入滅、圓寂),由于此之故,會使地大震動,地大震動時,四面的大風會吹起,四方的彗星也會齊于出現,而屋舍牆壁都告崩壞而盡,這叫做第叁種的因緣,使地大爲震動,地大震動時,四面的大風會吹起,四方的彗也齊時出現,屋舍牆壁都皆崩壞而盡。」

  于是,阿難尊者聽到此語後,則時悲泣涕零,也就是悲傷的流淚,就叉手向佛,仰白佛陀而說:「世尊!甚奇!甚特!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已成就功德,已得未曾有之法。所以的緣故爲何呢?爲甚麼我要這樣子說呢?因爲所謂如來將于不久,也就是再經過叁個月後,當會般涅槃。那時會使地大爲震動,地大震動時,四面的大風會吹起,四方的彗星會出現,屋舍牆壁都皆崩壞而盡。」

  世尊對尊者阿難說:「如是!阿難!如是!阿難!甚奇!甚特!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已成就功德,已得未曾有之法。爲甚麼呢?因爲所謂如來將于不久,也就是再經過叁個月後,當會般涅槃,那時會使地大震動,地大震動時,四面的大風會吹起,四方的彗星也會齊出,屋舍牆壁都會崩壞而盡。

  又次,阿難!我曾往詣無量百千的剎帝利衆,和他們共坐而談論,使他們都能適意。當和他們都坐定後,都如他們的色像那樣,我的色像也和他們一樣;像他們的音聲那樣,我的音聲也如是;像他們的威儀禮節那樣,我的威儀禮節也是同樣。如他們問義時,我就會答他們所問之義。又次,我爲他們說法,勸發其渴仰,而成就其歡喜。以無量的方便爲他們說法,勸發其渴仰,而成就他們之歡喜後,就會在那個地方隱沒,我既隱沒後,他們也不知我是誰。到底是爲人呢?爲非人呢?都不知道。阿難!像如是的甚奇!甚特!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已成就功德,而得未曾有之法。像如是的對于梵志衆、居士衆、沙門衆,都一樣的!

  阿難!我有時往詣無量百千的四王天衆(第一層天)和他們共坐談論,使他們適意。當和他們都坐定後,都如他們的色像那樣,我的色像也是和他們同樣;也如他們的音聲那樣,我的音聲也和他們同樣;也同他們的威儀禮節那樣,我的威儀禮節也和他們同樣。如果他們問義時,我就回答他們之問義。又次,我爲他們說法,勸發他們的渴仰,而成就其歡喜。我用無量的方便,爲他們說法,勸發他們的渴仰,成就他們之歡喜後,我就會在那個地方隱沒。我既隱沒後,他們也不知我是誰,到底是天呢?是異天(不是天人)呢?阿難!像如是的甚奇!甚特!如來、無所著、等正覺,乃成就功德,而得未曾有之法。像如是的,對于叁十叁天(第二層天)、摩天(第叁層天)、兜率哆天(第四層天)、化樂天(第五層天)、他化樂天(第六層天。此五天和四王天合爲欲界六天)。梵身天(初禅天之一)、梵富褛天(初禅天之二,和大梵天合之而爲色界初禅叁天),少光天、無量光天、晃昱天(以上爲第二禅天之叁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以上爲第叁禅天之叁天),無罣礙天、受福天、果實天、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以上七天與下面之色究竟天,合稱爲四禅八天。巴利本即無前二天,唯載有後六天),也是同樣的。

  阿難!我曾往詢無量百千的色究竟天衆,和他們共坐談論,使他們都適意。當和他們都坐定後,都如他們的色像那樣,我的色像也和他們同樣;如他們的音聲那樣,我的音聲也和他們同樣;如他們的威儀禮節那樣,我的威儀禮節也和他們同樣。如他們問義的話,我就回答他們之義。又次,我爲他們說法,勸發他們的渴仰,而成就其歡喜。用無量的方便爲他們說法,勸發他們的渴仰,而成就他們的歡喜後,就在于那個地方隱沒。我既隱沒後,他們也不知我是誰?到底是天神呢?或者爲異天(不是天神)呢?阿難!像如是的甚奇!甚特!如來、無所著、等正覺,乃成就如是的功德,乃得未曾有之法。」

  佛陀所說的就是如是,尊者阿難,及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

  叁十七、瞻波經第六(初一日誦)

  大意:本經敘述于十五日布薩之時,佛陀知道會中有不淨的比丘在那裏,因此,雖經叁請,也不說波羅提木叉(戒)。尊者大目揵連乃逐出該比丘,然後請佛說戒。佛陀以大海八德爲喻,而說法。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遊行在于瞻波(位于中印度,臨于恒河之國,都城也爲瞻波),而住在于恒伽池(蓮池)之邊畔。

  那時,世尊在于月之十五日。講說從解脫(別解脫,處處個別解脫,爲波羅提木叉,集比丘、比丘尼須遵守之戒本)時,在于比丘衆之前敷座而坐。世尊坐後,就便進入于禅定,用他心智去觀察大衆之心。觀察衆心後,到了初夜已過,還是默然而坐在那裏(下午五點至九點爲初夜)。

  于是,有一位比丘,就從其座位站起,偏袒(袒露右肩)著衣,又手(合掌)向佛,而白佛說:「世尊!初夜已完,佛及比丘衆,集坐以來,已經久了,唯願世尊您,講說從解脫!」那時,世尊,乃默然而不回答。

  于是,世尊又至于中夜,都默然而坐(下午九點至翌晨一點)。那一位比丘又再從其座位站起,偏袒著衣,又手向佛,而白佛說:「世

  尊!初夜已過去了,中夜也將訖了,佛及比丘衆,集坐以來,已久了,唯願世尊講說從解脫!」世尊仍然一再的默然而不作答。

  于是,世尊又至于後夜,默然而坐在那裏(一點至五點)。那一位比丘再叁的從座位站起,偏袒著衣,又手向佛,白佛而說:「世尊!初夜已過,中夜又訖,後夜將于垂盡,將向于欲明之時,光明之出現將于不久了,佛陀您,以及比丘衆,都集坐極久,唯願世尊您講說從解脫!」

  那時,世尊告訴那一位比丘說:「在此大衆當中,有一位比丘,已經不清淨。」那時尊者大目揵連,也在于大衆當中。于是,尊者大目揵連便作如是之念:世尊到底是爲了那一位比丘,而說在此大衆當中,有一位比丘已經爲不清淨呢?我甯可入如其像定(禅定),用如其像定-他心之智(由禅定而生知他人之心理之神力),去觀察衆人之心。尊者大目揵連實時進入如其像定,而以如其像定他心之智,去觀察衆人之心。尊者大目揵連便知世尊所指的那一位比丘,說此衆當中,有一位比丘,已經爲不淨的人。

  于是,尊者大目揵連就從禅坐出定而起,他到那位比丘之前,牽著其手臂,要將他趕出,就開門將那一個人放置在門外而說:「癡人!趕快遠離這裏去吧!不可住在這裏!不再得與比丘衆聚會,從現在起,你已經不是比丘了。」然後就閉門而下鑰,還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在一邊。他仰白(報告)佛陀說:「世尊!您說因爲有一比丘在此衆中,那位比丘已爲不清淨,我已經將他逐出門外了。世尊!初夜已經過去,中夜又已終訖,後夜即將快盡,將向欲明,光明之相之出現,已不久了,佛陀您,以及比丘衆都集坐在這裏極久了,唯願世尊您講說從解脫(戒經!)

  世尊告訴他說:「大目揵連!那位愚癡人當會得大罪過,因爲觸娆

  世尊,以及比丘衆之故。大日揵連!假如使如來,在不清淨之衆之處講說從解脫的話,那個人就便會頭破爲七分,因此之故,大目揵連!你們從今以後,替代我講說從解脫,…

《中阿含經卷第九》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继续阅读 ▪ 中阿含經卷第十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