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阿含經卷第八▪P4

  ..續本文上一頁!獸王師子的臥法如是,已了解了。然而比丘的臥法,應當如何呢?」

  世尊回答說:「阿難!如比丘依于村邑附近而住的話,則經過其夜,至于平旦時,就著衣持缽,進入于村邑內去乞食。這時,應善護持身,守攝諸根,建立正念。比丘從村邑乞食完了後,就收舉衣缽,澡洗其手足。將尼師檀放在于肩上,至無事處(寂靜處),或至樹下,或在空室中,或者經行(漫步用功)。或者坐禅,去淨除其心中的諸障礙等事。在白天,或者經行,或者坐禅,去淨除其心中的諸障礙後,又在于初夜(下午五點至九黠),或者經行,或者坐禅,去淨除其心中的諸障礙等事。在初夜時,或經行,或坐禅,去淨除其心中的諸障礙後,在于中夜之時(下午九點至翌晨一點),就進入室內去欲臥。將優哆邏僧(上衣,爲叁衣之一,是通常著用之衣)襞爲四疊,敷著在于床上,以襞(褶)僧伽梨(重衣、合衣。入王宮、聚落乞食,或說法時所穿著。爲叁衣中最大之故,也稱大衣)作爲枕頭,右脅而臥,腳與腳相累疊,意系于光明之相,正念正智,恒念起想。他在于後夜之時(早上一點至五點),趕速從臥床起來,或者經行,或者坐禅,去淨除心中的諸障礙法,像如是,就是比丘之師子臥法。」

  尊者阿難白佛說:「世尊!像如是,就是比丘之師子臥法。」(聽佛教示後,了知其意而複述一遍之義)。尊者阿難又作如是之說:「諸位賢者們!世尊教我師子之喻之臥法後,從那個時候已來,就從頭到尾,不再以左脅而臥。」如尊者阿難作如是之說的話,這就是尊者阿雞之未曾有之法。

  (16)又次,有一個時候,世尊遊行在于拘屍那竭(末羅族人的都城,佛陀就是在此城的附近入滅的),住于惒跋單(譯爲生處,爲地名)力士(末羅)的娑羅林中。那時,世尊最後欲取般涅槃(入滅)時,告訴阿難說:「阿難!你到雙棵的娑羅樹之間,可爲如來,北首敷床(敷一床,頭的位置在于北方的),如來在今天的中夜當般涅槃(將入寂滅)。」尊者阿難受如來之教示,就到雙樹之處,就在娑羅雙樹的中間,爲如來敷一床-頭在北方。將床敷完後,還詣佛所,稽首禮足,然後退住在一邊,他仰白佛說:「世尊!弟子已替如來在于雙樹間,北首敷床完了,唯願世尊自當知時!」

  于是,世尊乃帶阿難尊者們到了婆羅雙樹間,將優哆邏僧(上衣)褶爲四疊,以敷在床上,將僧伽梨(大衣)襞(褶疊作枕頭)。右脅而臥,足與足相累。世尊將最後般涅槃(入滅)時,尊者阿難乃執拂(拂塵(侍佛,以手抆淚(抹拭其淚),而作此念:本來有諸方的比丘衆,都來欲見世尊,都欲來供養禮事,都能得隨時奉見世尊,供養禮事。假如聽聞世尊般涅槃後,便不能再來奉見世尊,供養禮事的了。我也是同樣的不得隨時見佛供養禮事了。

  于是(那個時候),世尊曾問諸比丘們說「「阿難比丘,現在在甚麼地方呢?」這時,諸比丘們白佛說:「世尊!尊者阿難,現在執拂侍佛,用手抆淚而作如是之念:本來有諸方的比丘衆,都會來欲拜見世尊,供養禮事。他們都能得以隨時奉見世尊,供養禮事。然而如果聽聞世尊般涅槃後,便不得再來奉見世尊,供養禮事,我也同樣的不得隨時見佛,供養禮事的了。」

  于是,世尊乃告訴阿難說:「阿難!你不可啼泣,也不可以憂戚。爲甚麼呢?阿難!汝奉侍于我,則你身行慈,口與意也是行慈,從初以來並沒有二心,是安樂無量,無邊無限!阿難!在過去世之時,有

  諸如來、無所著、等正覺之出現于世間,而在于衆奉侍者當中,並沒有人勝過于你的。阿難!如未來的諸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出現于世,而有奉侍的人,也並沒有人能勝過于你的。阿難!我今現在爲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如有其它的侍者的話,也沒有人能勝過你的。爲甚麼呢?因爲阿難你乃善知時,善分別時,知我(指阿難)這時爲可以往見如來之時,知我(指阿難)這時爲不應該去拜見如來之時,知道比丘衆、比丘尼衆,在此時爲可以去拜見如來之時,知道比丘衆、比丘尼衆,此時爲不應去拜見如來之時;知道優婆塞衆、優婆私衆,此時可以去拜見如來之時,知道優婆塞衆、優婆私衆,此時不應去拜見如來之時;知道衆多的異學沙門、梵志此時可以去拜見如來之時,知道衆多的異學沙門、梵志,此時不可以往見如來之時;知道此衆多的異學沙門、梵志能與如來共論,知此衆多的異學沙門、梵志不能與如來共論。知道此食物爲食噉含消(消化容易),如來如吃食後,定能得安隱饒益,知道此食物雖爲食噉含消,但是如來食後,卻不得安隱饒益;知道此食噉含消之物,如來食後,得辯才說法,知道此食噉含消之物,如來食後,不得辯才說法。又次,阿難!你雖然並沒有他心智,但是卻能逆知如來在于晡時(申時),從燕坐起來後的一切。如預爲人說:今天如來的行動是如此,是如是的現法樂居,審如所說(確實是你所說的),谛無有異(實在不會有異)。」

  于是,世尊欲使尊者阿難歡喜,而告訴諸比丘們說:「轉輪聖王乃得四種未曾有之法。那四種呢?1.剎帝利衆(諸王族們)往見轉輪王時,如轉轄王默然之時,則令人見後就歡喜。2.如有所說之時,聽後就令人歡喜。3.梵志衆、居士衆、沙門衆往見轉輪王時,如轉轎王默然時,令人見後就歡喜。4.如有所說時,令人聽後,則會歡喜。阿難比丘,也是如是,也是得四種未曾有之法。那四種呢?1.比丘衆往見

  阿難時,如阿難默然之時,令人見後,就會歡喜。2.如有所說時,令人聽後會歡喜。3.比丘尼衆、優婆塞衆、優婆私衆,往見阿難時,如阿難默然時,會令人見後而生歡喜。4.如有所說時,令人聽後,會歡喜。

  又次,阿難爲衆說法時,也有四種未曾有之事。那四種呢?1.阿難比丘爲諸比丘們至心說法,並不是不至心,那些比丘們也作如是之念:願尊者阿難恒常說法,不可使其中止!2.那些比丘們聽尊者阿難說法時,終不會厭足,然而阿難比丘,乃自默然而住。3.爲諸比丘尼們、優婆塞們、優婆私們,至心說法,並不是不至心。優婆私們(包括比丘尼、優婆塞),也作如是之念:願尊者阿難,恒常說法,不可使其中止!4.優婆私們(包括比丘尼、優婆塞)聽尊者阿難說法,終不會有厭足,然而阿難比丘乃自默然而住。」

  (17)又次,有一個時候,佛陀剛般涅槃後不久之時,尊者阿難遊行于金剛(跋耆族之金剛國),住在于金剛村中。那時,尊者阿難,曾被無量百千之衆,前後圍繞,而爲他們說法。于是,尊者金剛子(跋耆子),也在于大衆當中。尊者金剛子,內心曾作如是之念:這位尊者阿難,故是學人(本是有學之人),還未離欲吧?我甯可進入如其像定(禅定而不動,以發神力),用這種如其像定,去觀察尊者阿難之心。于是,尊者金剛子便入如其像定,用如其像定去觀察尊者阿難之心。尊者金剛子即知阿難尊者,本故是(仍然是)學人,而還未離欲。

  于是,尊者金剛子,乃從叁昧(正定)而起,向阿難尊者說偈而說:

  山林靜思惟涅槃令入心瞿昙禅無亂不久息迹證

  (如能到山林幽靜之處去思惟,則涅槃之事無難,定會進入吾人的

  內心的!瞿昙〔阿難〕你!如能去禅坐而致無亂心的話,則不久定會息滅有學之迹象,而證悟!)

  于是,尊者阿難,受尊者金剛子之教示後,就離開大衆,而獨行,而去精進于無亂心(禅坐)。他離衆而獨行,而精進于無亂心,而如一位族姓子(望族)之所爲那樣。也就是剛出家時,須剃除須發,然後著袈裟衣,而至信,而舍離家庭而爲無家的學道的人,而唯修無上的梵行。梵行修畢的話,他就在于現法當中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而遊止于其境界,而達到所謂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後有,而知如真(如實而知道真理)。

  尊者阿難知法後,乃至得阿羅诃(阿羅漢)果。尊者阿難乃作如是之說:「諸位賢者們!我坐在床上,垂下頭,未至枕頭之頃(最短時刻),便斷除一切漏,而得心解脫。」如果尊者阿難作此說的話,這就是尊者阿難之未曾有法。

  (18)尊者阿難又作此說:「諸位賢者們!我當結跏趺坐,而進入般涅槃」(寂靜的境界)。尊者阿難說後便結跏趺坐,而進入般涅槃。如尊者阿難,結跏趺坐,而進入般涅槃的話,這就是尊者阿難之未曾有之法。」

  佛陀所說的就是如是,那些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

  叁十四、薄拘羅經第叁(初一日誦)

  大意:本經敘述一異學問薄拘羅,其八十年來是否行欲事。薄拘羅遂爲他而說出家學道八十年間之淨行。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涅槃後不久之時,尊者薄拘羅遊行于王舍域,住在于竹林迦蘭哆園。

  那時,有一位異學(外道。據巴利本,即指倮形梵志迦葉),是尊者薄拘羅未出家時的親善的朋友。這位異學在于中午後,仿佯(徘徊),而往詣尊者薄拘羅之處,到後,共相問訊,然後退坐在一邊。異學說:「賢者薄拘羅!我欲有所請問于你:是否可以見到你聽許我的請問嗎?」尊者薄拘羅回答說:「異學!隨你所問好了。你聽後當應深思其義。」

  異學問而說:「賢者薄拘羅!你在此正法與律當中,學道已經好久了呢?」尊者薄拘羅回答說:「異學!我在此正法與律當中學道以來,已經八十年了。」異學又問說:「賢者薄拘羅!你在于此正法與律當中學道以來,已經八十年,在此期間,是否憶念而曾行過淫欲(男女性欲)之事嗎?」尊者薄拘羅回答異學說:「你不可以作這種問法。你應更問余事:『賢者薄拘羅!你在此正法與律當中學道以來,已經八十年,在此期間是否憶念曾起欲想(欲念)過嗎?』異學!你應該作如是之問。」

  于是,異學便作如是之語而說:「我現在更問賢者薄拘羅您!您在于此正法與律當中學道已來八十年中,是否憶念曾起欲想嗎?」于是,尊者薄拘羅,乃由于此其學之問的因緣,使對于諸比丘們…

《中阿含經卷第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中阿含經卷第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