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兽王师子的卧法如是,已了解了。然而比丘的卧法,应当如何呢?」
世尊回答说:「阿难!如比丘依于村邑附近而住的话,则经过其夜,至于平旦时,就着衣持钵,进入于村邑内去乞食。这时,应善护持身,守摄诸根,建立正念。比丘从村邑乞食完了后,就收举衣钵,澡洗其手足。将尼师檀放在于肩上,至无事处(寂静处),或至树下,或在空室中,或者经行(漫步用功)。或者坐禅,去净除其心中的诸障碍等事。在白天,或者经行,或者坐禅,去净除其心中的诸障碍后,又在于初夜(下午五点至九黠),或者经行,或者坐禅,去净除其心中的诸障碍等事。在初夜时,或经行,或坐禅,去净除其心中的诸障碍后,在于中夜之时(下午九点至翌晨一点),就进入室内去欲卧。将优哆逻僧(上衣,为三衣之一,是通常着用之衣)襞为四迭,敷着在于床上,以襞(褶)僧伽梨(重衣、合衣。入王宫、聚落乞食,或说法时所穿着。为三衣中最大之故,也称大衣)作为枕头,右胁而卧,脚与脚相累迭,意系于光明之相,正念正智,恒念起想。他在于后夜之时(早上一点至五点),赶速从卧床起来,或者经行,或者坐禅,去净除心中的诸障碍法,像如是,就是比丘之师子卧法。」
尊者阿难白佛说:「世尊!像如是,就是比丘之师子卧法。」(听佛教示后,了知其意而复述一遍之义)。尊者阿难又作如是之说:「诸位贤者们!世尊教我师子之喻之卧法后,从那个时候已来,就从头到尾,不再以左胁而卧。」如尊者阿难作如是之说的话,这就是尊者阿鸡之未曾有之法。
(16)又次,有一个时候,世尊游行在于拘尸那竭(末罗族人的都城,佛陀就是在此城的附近入灭的),住于惒跋单(译为生处,为地名)力士(末罗)的娑罗林中。那时,世尊最后欲取般涅槃(入灭)时,告诉阿难说:「阿难!你到双棵的娑罗树之间,可为如来,北首敷床(敷一床,头的位置在于北方的),如来在今天的中夜当般涅槃(将入寂灭)。」尊者阿难受如来之教示,就到双树之处,就在娑罗双树的中间,为如来敷一床-头在北方。将床敷完后,还诣佛所,稽首礼足,然后退住在一边,他仰白佛说:「世尊!弟子已替如来在于双树间,北首敷床完了,唯愿世尊自当知时!」
于是,世尊乃带阿难尊者们到了婆罗双树间,将优哆逻僧(上衣)褶为四迭,以敷在床上,将僧伽梨(大衣)襞(褶迭作枕头)。右胁而卧,足与足相累。世尊将最后般涅槃(入灭)时,尊者阿难乃执拂(拂尘(侍佛,以手抆泪(抹拭其泪),而作此念:本来有诸方的比丘众,都来欲见世尊,都欲来供养礼事,都能得随时奉见世尊,供养礼事。假如听闻世尊般涅槃后,便不能再来奉见世尊,供养礼事的了。我也是同样的不得随时见佛供养礼事了。
于是(那个时候),世尊曾问诸比丘们说「「阿难比丘,现在在甚么地方呢?」这时,诸比丘们白佛说:「世尊!尊者阿难,现在执拂侍佛,用手抆泪而作如是之念:本来有诸方的比丘众,都会来欲拜见世尊,供养礼事。他们都能得以随时奉见世尊,供养礼事。然而如果听闻世尊般涅槃后,便不得再来奉见世尊,供养礼事,我也同样的不得随时见佛,供养礼事的了。」
于是,世尊乃告诉阿难说:「阿难!你不可啼泣,也不可以忧戚。为甚么呢?阿难!汝奉侍于我,则你身行慈,口与意也是行慈,从初以来并没有二心,是安乐无量,无边无限!阿难!在过去世之时,有
诸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之出现于世间,而在于众奉侍者当中,并没有人胜过于你的。阿难!如未来的诸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出现于世,而有奉侍的人,也并没有人能胜过于你的。阿难!我今现在为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如有其它的侍者的话,也没有人能胜过你的。为甚么呢?因为阿难你乃善知时,善分别时,知我(指阿难)这时为可以往见如来之时,知我(指阿难)这时为不应该去拜见如来之时,知道比丘众、比丘尼众,在此时为可以去拜见如来之时,知道比丘众、比丘尼众,此时为不应去拜见如来之时;知道优婆塞众、优婆私众,此时可以去拜见如来之时,知道优婆塞众、优婆私众,此时不应去拜见如来之时;知道众多的异学沙门、梵志此时可以去拜见如来之时,知道众多的异学沙门、梵志,此时不可以往见如来之时;知道此众多的异学沙门、梵志能与如来共论,知此众多的异学沙门、梵志不能与如来共论。知道此食物为食噉含消(消化容易),如来如吃食后,定能得安隐饶益,知道此食物虽为食噉含消,但是如来食后,却不得安隐饶益;知道此食噉含消之物,如来食后,得辩才说法,知道此食噉含消之物,如来食后,不得辩才说法。又次,阿难!你虽然并没有他心智,但是却能逆知如来在于晡时(申时),从燕坐起来后的一切。如预为人说:今天如来的行动是如此,是如是的现法乐居,审如所说(确实是你所说的),谛无有异(实在不会有异)。」
于是,世尊欲使尊者阿难欢喜,而告诉诸比丘们说:「转轮圣王乃得四种未曾有之法。那四种呢?1.剎帝利众(诸王族们)往见转轮王时,如转辖王默然之时,则令人见后就欢喜。2.如有所说之时,听后就令人欢喜。3.梵志众、居士众、沙门众往见转轮王时,如转轿王默然时,令人见后就欢喜。4.如有所说时,令人听后,则会欢喜。阿难比丘,也是如是,也是得四种未曾有之法。那四种呢?1.比丘众往见
阿难时,如阿难默然之时,令人见后,就会欢喜。2.如有所说时,令人听后会欢喜。3.比丘尼众、优婆塞众、优婆私众,往见阿难时,如阿难默然时,会令人见后而生欢喜。4.如有所说时,令人听后,会欢喜。
又次,阿难为众说法时,也有四种未曾有之事。那四种呢?1.阿难比丘为诸比丘们至心说法,并不是不至心,那些比丘们也作如是之念:愿尊者阿难恒常说法,不可使其中止!2.那些比丘们听尊者阿难说法时,终不会厌足,然而阿难比丘,乃自默然而住。3.为诸比丘尼们、优婆塞们、优婆私们,至心说法,并不是不至心。优婆私们(包括比丘尼、优婆塞),也作如是之念:愿尊者阿难,恒常说法,不可使其中止!4.优婆私们(包括比丘尼、优婆塞)听尊者阿难说法,终不会有厌足,然而阿难比丘乃自默然而住。」
(17)又次,有一个时候,佛陀刚般涅槃后不久之时,尊者阿难游行于金刚(跋耆族之金刚国),住在于金刚村中。那时,尊者阿难,曾被无量百千之众,前后围绕,而为他们说法。于是,尊者金刚子(跋耆子),也在于大众当中。尊者金刚子,内心曾作如是之念:这位尊者阿难,故是学人(本是有学之人),还未离欲吧?我宁可进入如其像定(禅定而不动,以发神力),用这种如其像定,去观察尊者阿难之心。于是,尊者金刚子便入如其像定,用如其像定去观察尊者阿难之心。尊者金刚子即知阿难尊者,本故是(仍然是)学人,而还未离欲。
于是,尊者金刚子,乃从三昧(正定)而起,向阿难尊者说偈而说:
山林静思惟涅槃令入心瞿昙禅无乱不久息迹证
(如能到山林幽静之处去思惟,则涅槃之事无难,定会进入吾人的
内心的!瞿昙〔阿难〕你!如能去禅坐而致无乱心的话,则不久定会息灭有学之迹象,而证悟!)
于是,尊者阿难,受尊者金刚子之教示后,就离开大众,而独行,而去精进于无乱心(禅坐)。他离众而独行,而精进于无乱心,而如一位族姓子(望族)之所为那样。也就是刚出家时,须剃除须发,然后着袈裟衣,而至信,而舍离家庭而为无家的学道的人,而唯修无上的梵行。梵行修毕的话,他就在于现法当中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而游止于其境界,而达到所谓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后有,而知如真(如实而知道真理)。
尊者阿难知法后,乃至得阿罗诃(阿罗汉)果。尊者阿难乃作如是之说:「诸位贤者们!我坐在床上,垂下头,未至枕头之顷(最短时刻),便断除一切漏,而得心解脱。」如果尊者阿难作此说的话,这就是尊者阿难之未曾有法。
(18)尊者阿难又作此说:「诸位贤者们!我当结跏趺坐,而进入般涅槃」(寂静的境界)。尊者阿难说后便结跏趺坐,而进入般涅槃。如尊者阿难,结跏趺坐,而进入般涅槃的话,这就是尊者阿难之未曾有之法。」
佛陀所说的就是如是,那些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三十四、薄拘罗经第三(初一日诵)
大意:本经叙述一异学问薄拘罗,其八十年来是否行欲事。薄拘罗遂为他而说出家学道八十年间之净行。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涅槃后不久之时,尊者薄拘罗游行于王舍域,住在于竹林迦兰哆园。
那时,有一位异学(外道。据巴利本,即指倮形梵志迦叶),是尊者薄拘罗未出家时的亲善的朋友。这位异学在于中午后,仿佯(徘徊),而往诣尊者薄拘罗之处,到后,共相问讯,然后退坐在一边。异学说:「贤者薄拘罗!我欲有所请问于你:是否可以见到你听许我的请问吗?」尊者薄拘罗回答说:「异学!随你所问好了。你听后当应深思其义。」
异学问而说:「贤者薄拘罗!你在此正法与律当中,学道已经好久了呢?」尊者薄拘罗回答说:「异学!我在此正法与律当中学道以来,已经八十年了。」异学又问说:「贤者薄拘罗!你在于此正法与律当中学道以来,已经八十年,在此期间,是否忆念而曾行过淫欲(男女性欲)之事吗?」尊者薄拘罗回答异学说:「你不可以作这种问法。你应更问余事:『贤者薄拘罗!你在此正法与律当中学道以来,已经八十年,在此期间是否忆念曾起欲想(欲念)过吗?』异学!你应该作如是之问。」
于是,异学便作如是之语而说:「我现在更问贤者薄拘罗您!您在于此正法与律当中学道已来八十年中,是否忆念曾起欲想吗?」于是,尊者薄拘罗,乃由于此其学之问的因缘,使对于诸比丘们…
《中阿含经卷第八》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