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阿含經卷第四▪P2

  ..續本文上一頁再轉生于母胎),已拔絕其根,至竟不會再生,因此之故,我不再會入于母胎。師子啊!這叫做又有一事,而由于此事之故。對于這如實之法,不能謗毀,沙門瞿昙以不入于贻爲宗本,也爲他人演說不入胎之法。

  (8)師子啊!甚麼叫做又有一事,而由于此事之故,對于這如實之法不能謗毀,沙門瞿昙乃以安隱爲宗本,也爲他人說安隱之法呢?師子啊!一位族姓子(善男子)有所作爲,而剃除須發,著袈裟衣,乃由于至信而舍家,而出家去學道,唯願學習無上的梵行,而完成其功行。即所謂我對于現法已能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而遊止于其境界。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再更受後有之身,而如實的知道這一切。已能自我安隱,也能安隱其它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我已安隱這佛陀的四衆弟子後,就是對于這些還有生死之法的衆生,使他們能由生死之法解脫,使有老法、病法、死法、憂戚染汙之法的衆生,由這些憂戚染汙之法解脫。師子啊!這叫做又有一事,而由于此事之故,對于這如實之法,不能謗毀,沙門瞿昙以安隱爲宗本,而爲他人說安隱之法。」

  師子大臣白世尊說:「瞿昙!我已知道了!善逝!我已了解了。瞿昙!猶如明目之人,將倒覆的人扶起,將蓋覆的人發露之。又如對于迷惑的人指示以道,在黑暗當中的人,施之以光明。如有眼的人,便能得以見色。沙門瞿昙也是如是,爲了我,而以無量的方便說法,現出隨其諸道之真義。世尊!我現在要自皈依佛與法,和比丘衆,唯願世尊納受我爲優婆塞。我從今日起,終身要自皈依叁寶,乃至命盡。世尊!猶如有人,飼養不良之馬,而希望能得其利益,然而是只有徒自疲勞,而不能獲得其利的。世尊!我也是如是。那位愚癡的尼幹,不善于曉了真理,我也不能自知,不認識真正的良田,不自審察,而長夜(長久以來)都奉敬、供養、禮事他,希望能得其利。然而唯有徒自苦勞,而並沒有甚麼利益可得。世尊!我現在再次自皈依佛與法,以及比丘衆,唯願世尊納受我爲優婆塞。從今天開始,終身自皈依叁寶,乃至命盡。世尊!我從本無知,對于愚癡的尼幹,有信有敬(非常的信仰而敬重他),從今日起,要斷絕與其來往的因緣。爲甚麼呢?因爲欺诳我之故。世尊!我現在叁次自皈依佛與法,以及比丘衆,唯願世尊納受我爲優婆塞。從今日起,終身都自皈依叁寶,乃至命終。」

  佛陀所說的就是如是,師子大臣,以及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

  十九、尼幹經第九(初一日誦)

  大意:本經敘述佛陀指示尼幹外道:修苦行不能解脫前世之業。曾舉出叁點理由:(1)尼幹不知前世爲有我?或爲無我?不知前世作惡,或未作惡,現世苦滅,或未盡。(2)尼幹依苦行,只爲現世作苦而已。因爲所謂業,並不能由于勤、苦、行,而轉作爲業報的。3)尼幹也知道苦行不能轉苦報業,而爲樂報業,乃至轉熟報業而爲不熟報業的。其它並說尼幹子有五可憎惡,而如來乃得五稱譽。

  結集者的我們,所聽過的就是如是:有一個時候,佛陀遊化于釋羇瘦(釋迦族裏),而在于天邑中(天臂城,拘利國首都)。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諸尼幹們都作如是之見、如是之說而說:人們現在所受的,都是由于本作(宿世所作之業而來)。倘若其故業(宿世之業),由于修習苦行的話,就會告滅,而不再造新業的話,則諸業就會統統滅盡。諸業滅盡後,就會得苦之滅盡,得苦滅盡後,則會得達苦邊(苦的邊際,苦之朽壞,不會再發生苦惱)。他們的這種見解是錯謬的。因此,我便會到其處,到後,就會發問而說:『尼幹!你們實在作如是之見、如是之說嗎?說甚麼人們現在所

  受的都是由于宿世之所作(本作)。說甚麼如果其故業(宿世之業)由于修習苦行就會消滅,而不再造新業的話,則諸業都會滅盡,諸業滅盡後,則得苦盡,得苦盡後,就會得達苦邊(苦的邊際,滅盡所有之苦)?』他們會回答我而說:『如是!瞿昙!』我就會又問尼幹們:『你們是否自有淨智,可以知道如下之事嗎?所謂我爲本有嗎?我爲本無嗎?我爲本作惡嗎?我爲本不作惡嗎?我自爲的苦之處已盡嗎(這些苦已滅盡嗎)?我自爲的苦之處並不滅盡嗎(這些苦惱並未滅盡嗎)?如果盡後,便會得苦盡,就會于現世斷滅不善,而得衆善之法,而修習作證』嗎?他們就會回答我而說:『不也!瞿昙!』

  我就會再對尼幹們說:『你們自己並沒有淨智,對于如下之事不能作正確的見解。所謂:我爲本有,我爲本無,我爲本作惡,我爲本不作惡,我自爲的這些苦已滅盡,我自爲的這些苦並未滅盡。如果盡後,便會得盡,就會于現世斷諸不善,會得衆善之法,而修習作證,而作如是之說:所謂人們所受的一切,都是由于本作(宿業),如果其故業(宿業)乃由于修習苦行而得以消滅,而不再造新業的話,則諸業會滅盡,而得苦盡。得苦滅後,就得苦邊(苦的邊際,一切苦惱都不會再生)。尼幹們!如果我們自有淨智,而謂:我爲本有,我爲本無,我爲本作惡,我爲本不作惡,我所作的這些苦惱已滅盡,我所作的這些苦惱並不滅盡,如滅盡後,便得盡諸一切,即于現世,斷諸不善,而得衆善之法,而修習至于作證的話,則尼幹們!你們就可以得作此說:所謂人們所受的一切,皆因本作(都是宿業所帶來的),如果其故業(宿業),由于修習苦行而消滅,而不再造新業的話,則諸業會滅盡,諸業滅盡後,就會得苦盡,得苦滅後,就能得達苦邊(到苦的邊際,而不會再有苦惱之發生)。

  尼幹啊!猶如有人,被毒箭所射中,由于毒箭所中之故,就會生極苦。此人因此,而被親屬所憐念愍傷,爲了饒益安隱于他之故,就延聘拔箭金之醫師來。拔箭金醫來了之後,便用利刀,爲他開瘡(手術)。由于開瘡之時,又會帶來了極苦。既開瘡後,就求箭金(取出金屬的箭頭)。在求箭金時,又會再生極菩。求得金後,就便把它拔出。由于拔出之時,又生極苦。把箭金拔出後,就薄瘡纏裹(將縮小的瘡口纏裹覆藥)。由于裹瘡時,又會生極菩。他在于被拔出箭金後。就得回複其體力,而無患,已不毀壞諸根,而平複如故了。

  像如是的,尼幹們!那個人自有淨智,便作如此之念:我本來被毒箭所中,身被毒箭之故,就生極菩。我的親屬看見我,就憐念愍傷,而欲饒益安隱我之故,即去延聘拔箭金的醫師來。拔箭金的醫師來了之後,便用利刀爲我開瘡。由于開瘡時,又生極苦。既開瘡後,就求取出箭金,求箭金時,又生極苦。求得箭金後,就便把它拔出。由于拔出之時,又生極苦。將箭金拔出後,就將薄瘡纏裹。由于纏裹之時,又生極苦。我在于被拔出箭金後,就又回複體力,就已無患而不毀壞,諸根也就平複如故了。

  像如是的,尼幹!如你們自有淨智,而以我爲本有,我爲本無,我爲本作惡,我爲不作惡,我這自苦之處,都爲滅盡,這自苦之處爲不滅盡。如果苦盡之後,便得滅盡一切苦,就于現世已斷除諸不善,而得衆善之法,而修習作證。這時,尼幹們!你們就可以得如是之說:所謂人們所受的一切,都是由于本作(宿業)。如果其故業(宿業),由于修習苦行而得消滅,而不造新業的話,則諸業會滅盡,諸業滅盡後,則得苦之滅盡,得苦之滅盡後,就得苦邊(苦的邊際,已不再會生苦)。』我所問的就是如是。然而並不看見諸尼幹們回答我而說:『瞿昙!如是!不如是!」

  又次,我會問諸尼幹們說:『如諸尼幹們有人修習上斷、上苦行的話,那時諸尼幹們,會生上苦與否呢?他們回答我說:『如是!瞿昙!』又問他們:『如有人修習中斷、中苦行的話,那時諸尼幹們是否會生中苦嗎?』他們回答我說:『如是!瞿昙!』又問他們:『如有人修習下斷、下苦行的話,那時諸尼幹們是否會生下苦嗎?』他們回答我說:『如是!瞿昙!』佛陀乃說:『這就是諸尼幹們如有人修習上斷、上苦行的話,那時諸尼幹們就會生上苦。如有人修習中斷、中苦行的話,那時諸尼幹們會生中苦。如有人修習下斷、下苦行的話,那時諸尼幹們會生下苦。如果使諸尼幹們有上斷、上苦行的話,那時諸尼幹們就會正息在于上苦當中。如有中斷、中苦行的話,那時諸尼幹們就會止息在于中苦當中。有下斷、下苦行的話,那時諸尼幹們就會止息在于下苦當中。倘若如是而作,不如是而作,止息在于極苦,甚爲重苦的話,當會知道!諸尼幹們即在于現世當中作苦的了。但是諸尼幹們卻被愚癡所蓋覆,被愚癡所纏縛,而作如是之語說:人們所受的一切,都是由于本作(宿業),如果其故業(宿業),由于苦行而消滅,而不造新業的話,則諸業會盡,諸業盡後,就會得苦盡,得苦盡後,就會得苦邊』(至于苦的邊際,已不會再生苦)。我所問的就是如是,然而卻不見諸尼幹們能回答我而說:『瞿昙!如是!不如是!』

  又次,我問諸尼幹們說:『諸尼幹們!如果有樂報業(能享受快樂的果報之業),這樂報業是否可由于斷惡業,可由于修習苦行,而轉作爲苦報(苦的果報)嗎?』他們回答我說:『不也!瞿昙!』又問:『諸尼幹們!如有苦報業,而此苦報業是否可由于斷惡業,可由于修習苦行,而得以轉作爲樂報嗎?』他們回答我說:『不也!瞿昙!』又問:『諸尼幹們!如果有現法報業(在于現世即受到果報的業。又名順現業、順現受業、順現法受業),這現法報業是否可由于

  斷惡,可由于修習苦行,而轉作爲後生報嗎?』他們回答我說:『不也!瞿昙!』又問:『諸尼幹們!如果有後生報業(到未來世才受到果報的業。又作順後業、順後受業),這後生報業是否可由于斷惡,可由于修習苦行,而轉作爲現法報?』他們回答我說:『不也!瞿昙!』又問:『諸尼幹們!如有不熟報業(因緣未成熟未具足的業報),此不熟報業是否可由于斷惡,可由修習苦行,而轉作爲熟報嗎?』他們回答我說:『不也!瞿昙!』又問:『諸尼幹們!如…

《中阿含經卷第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中阿含經卷第五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