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周那!像如是的有信心的族姓男、族姓女,已經得此七種世間之福的話,則不管是去、是來,或者是立、是坐,或者是眠、是覺,或者是晝、是夜,其福都會常生,都會轉增轉廣的!』
于是,尊者摩诃周那,就從他的座位站起,偏袒右肩(偏露右肩之肉,披袈裟之相,本爲對于長老表示恭敬之儀),右膝著在地上,長跪叉手(合掌),而仰白佛陀說:「世尊!可得施設出世間之福嗎?」
世尊告訴他說:「可以得施的,周那!更有七種福,可超出于世間,而得大福佑,得大果報,得大名譽,得大功德的。那七種呢?(1)周那!有信心的族姓男、族姓女,聽聞如來,或如來的弟子,遊行在于某處,聽後,非常的歡喜,極懷踴躍(雀躍欣喜)。周那!這叫做第一種出世間之福,能得大福佑,得大果報,得大名譽,得大功德的。
(2)又次,周那!有信心的族姓男、族姓女,聽聞如來,或如來的弟子,欲從那個地方到了這個地方來,聽後,就非常的歡喜,而極懷踴躍。周那!這就是第二種出世間之福,會得大福佑,得大果報,得大名譽,得大功德。
(3)又次,周那!有信心的族姓男、族姓女,聽聞如來,或如來的弟子,已經從那個地方到了這個地方來。聽後,非常的歡喜,極懷踴躍。就以清淨心,親往去奉迎拜見、禮敬供養。既供養後,則受叁自
歸依-
(4)皈依佛
(5)皈依法
(6)皈依比丘衆(僧),而受
(7)禁戒(指五戒。信佛的根本戒律)。
周那!這叫做第七種出世間之福,能得大福佑,大果報,大名譽,大功德的!
周那!有信心的族姓男、族姓女,如果得那些七種世間之福,以及更有這些七種出世間之福的話,則其福,乃爲不可以算數得出之多。其爲福之處,其爲福之處之果,其爲福之處之報,唯不可以限齊,不可以量出,不可得知其大福之數哩!
周那!譬喻在閻浮洲(閻浮提),有五條的大河流。第一叫做恒伽(恒河),第二爲搖尤那,第叁爲舍勞浮,第四爲阿夷羅波提,第五爲摩企,其流入于大海的過程時,在其中間的水量,實在是不可以數出來之多,雖有其鬥斛等物,實在是不能以之而得以知道其數量的,所謂不可以限齊,不可以量出,不可以得知大水之數!周那!像如是的有信心的族姓男、族姓女,如果得此七種世間之福,以及更有七種出世間之福的話,其福乃爲不可以數得出之多。會出有這麼多之福,有這麼多的福果,有這麼多的福報,實在是不可以際限,不可以測量,不可以得知大福之數啊!」
那時,世尊並說偈頌而說:
恒伽之河清淨易渡海多珍寶衆水中王
猶若河水世人敬奉諸川所歸引入大海
如是人者施衣飲食床榻茵褥及諸坐具
無量福報將至妙處猶若河水引入大海
(恒伽之河是清淨而容易渡過的,海中有很多的珍寶,是衆水當中之王。猶如河水那樣,是世人所敬奉的。諸川所皈之處,都引入于大海的。)
(像如是的人如果能布施衣服,布施飲食,和日常所需之床榻、茵褥,以及坐具等物的話,則會有無量的福報,將來定會往生于妙好之處,猶如諸河水,都被引而流入于大海那樣。)
佛陀所說的就是如是,尊者摩诃周那,以及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
八、七日經第八(初一日誦)
大意:本經敘述一日乃至七日出現時,世間會崩壞的情況。勸人當觀諸行無常,應厭離而求解脫。並說往昔曾爲外道師宗的善眼大師。但其所說,並不究竟,現在所說的才是究竟,而饒益衆生。
結集者的我們所聽過的,都是如是:有一個時候,佛陀遊化至于鞞舍離(離車族之首都,在恒河北岸),住在于氏樹園(庵婆波利女所有的樹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一切的諸行,都是無常,都爲不能久住之法,是快速的變易之法,是不可以倚依之法。像如是的諸行,不應當去樂著,應該厭患它,應該速求舍離,當求得解脫!爲甚麼呢?因爲:
(1)有時不下雨。當天空不降下雨水時,所有一切的樹木、百谷、藥木,都均會枯槁,會摧碎滅盡,而不得常住。因此之故,一切諸行都是無常,都是不久住之法,是變易很快之法,可說是依靠不住之法。像如是之諸行,不應當去樂著,應該要厭患它,應當求舍離,應當求得解脫!
(2)又次,有時會有二個太陽之出現于世間,二日出現于世間時,所有的諸溝渠川流,都統統會竭盡,而不得常住。因此之故,一切行是無常的。是不能久住之法,是變易疾速之法,是不可以倚靠之法。像如是的諸行,不應當去樂著它,應當要患厭它,應當要求舍離,應當要求得解脫!
(3)又次,有時會有叁個太陽出現于世間,叁日出現于世間時,所有的諸大江河,統統都會竭盡,都不得常住。因此之故,一切諸行都是無常的,是不可久住之法,是變易疾速之法,是不可倚靠之法。像如是的諸行,則不應當樂著,應該要厭患它,應當要求舍離,應當要求得解脫。
(4)又次,有時有四個太陽會出現于世間,四日出現于世間時,所有的諸大泉源,從閻浮洲所流出的五河-第一爲恒伽河,第二爲搖尤那汀,第叁爲舍牢浮河,第四爲阿夷羅婆提河,第五爲摩企汀。這些大泉源,都統統會竭盡,都不得常住。因此之故,一切諸行都是無常,都是不可久住之法,是變易疾速之法,是不可倚靠之法。像如是的諸行,不應當去樂著,應當要患厭它,應該要求舍離,應該要求得解脫!
(5)又次,有時有五個太陽會出現于世間,五日出現時,大海之水會減一百由延(由旬,一由旬爲七、八余哩),乃至輾轉而減至于七百由延。五日出現于世時,海水所余的爲七百由延,乃至轉減而爲一百由延。五日出現于世時,大海之水會減一多羅樹(高縱樹),輾轉乃至七多羅樹。五日出現于世時,海水所余的七多羅樹高,則轉減乃至爲一多羅樹之高。五日出現于世時,海水會減爲十人之高之量,輾轉乃至會減至而爲七人之高之量。五日出現于世間時,海水所余的七人之高之量,會輾轉乃至爲一人之高之量。五日出現于世間時,海水會減至于人頸,會減至于人肩,減至于腰,減至于胯,減至于膝,減至于踝。有時海水會消盡,不足以埋沒腳指。因此之故,一切諸行乃爲無常,爲不久住之法,爲變易疾速之法,不可得以倚靠之法。像如是之諸行,不應當去樂著,應當要患厭它,應該求舍離,應當求得解脫。
(6)又次,有時六個太陽會出現于此世間,當六日並出時,一切大地,與須彌山王(妙高山。印度古時,爲世界的中心,也是最高之山),都會起煙,衆煙會合之而爲一煙。譬喻陶師,開始爨竈(在竈裏剛起火)時,都均會日日起煙來合而爲一煙那樣。像如是的六日齊出之時,一切的大地,和須彌山王,均會冒起煙,會合之而爲一煙。因此之故,乃知一切諸行確爲無常,是不久住之法,是變易快速之法,是不可倚靠之法。像如是的諸行,不應當去樂著,應當厭患它,應當求舍離,應當求得解脫。
(7)又次,有時會有七個太陽同時出現于世間。七日齊出之時,一切的大地,以及須彌山王,都會洞燃俱熾,諸火焰會合之而爲一焰。這時風吹火焰,乃至燒燃達于梵天(大梵天,色界初禅天之頂),這時,始轉生到晃昱諾天(光音夫,二禅天之頂。初禅天破壞時,衆生均集在于此天,直至世界再成後,才還回其本處)。天神們,並不聽聞世間的成立、敗壞等事(成住壞空之劫),也不見到世間的成立敗壞等事,不知世間的成立、敗壞等事,因此之故,見此大火後,都生恐怖,而身毛都豎立起來。他們曾作此念:「大火不會燃燒到這裏嗎?大火不會燒燃到這裏嗎?」從前就已轉生到這裏的諸天們,因爲曾經聽聞世間之成立、敗壞等事,也見到世間之成立、敗壞等事,同樣也知道世間之成立敗壞等事,因此,看到此大火後,就安慰諸天們而說:「不須要恐怖!大火之法,只會燃燒而齊限至于那邊而已,終不會燃燒到這裏的。」七日一齊出現之時,須彌山王的一百由句,會崩散壞滅而盡,而延至于二百由旬、叁百由旬,乃至七百由旬,都會崩散壞滅而盡。七日齊出之時,須彌山王,和此大地,都會被燒壞消滅,連灰燼也無余存。譬如燃酥油,都煎熬消盡,沒有余存的煙墨那樣。像如是的,七日齊山之時,須彌山王以及大地,都會灰燼,而無余存。因此之故,一切諸行爲無常,爲不久住之法,變易速疾之法,不可倚靠之法。像如是的諸行,不應當樂著,應當患厭它,應當求舍離,應當求解脫。
我現在爲你們解說須彌山王當會崩壞等事,到底誰會相信呢?唯有見谛之人(谛實而見到真理的人)才能知道而已。現在爲你們解說大海中之水當會竭消而盡等事,誰能相信呢?唯有徹見真谛之人耳。我今爲你們說明一切大地當會燒燃而盡,誰會相信呢?唯有見到真谛之人耳。爲甚麼呢?諸比丘們!往昔之時,有一位大師,名叫善眼(爲外道大師。雖爲弟子說梵世法,乃至更修增上慈之法,而得生在光音天,然而其法,並未究竟)。善眼大師乃被諸外道仙人們之所師宗的大師。曾舍離欲愛,而得如意足(禅定、智慧均等而顯現的大的神力)。善眼大師有無量百千(算不盡)的弟子,大師曾爲他們說梵世之法(往生于梵天界之道)。如善眼大師爲他們說梵世法時,諸弟子們若有不具足奉行于法的人的話(修習不完善),則此人命終之後,
或者會轉生到四王天(欲界第一層天,四方依次爲多聞、持國、增長、廣目等天王),或者會轉生到叁十叁天(忉利天,欲界第二層天,帝釋居中,四方各有八天),或者會轉生到焰摩天(時分天,欲界第叁層天)。或者會轉生到兜率陀天(知足天,欲界第四層天),或者會轉生到化樂天(欲界第五層天),或者會轉生到他化樂天(他化自在天,欲界第六層天,是欲界之頂)。如善眼大師爲他們說梵世法時,諸弟子們假若有具足奉行于法的人的話,則此人因修習四梵室(修慈悲喜舍四種觀法後,則可生在梵天,…
《中阿含經卷第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