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經卷第叁
業相應品第二(有十經)(初一日誦)
攝頌如次:鹽喻惒破度羅雲思伽藍伽彌尼師子尼幹波羅牢
(鹽喻經、惒破經、度經、羅雲經、思經、伽藍經、伽彌尼經、師子經、尼幹經、波羅牢經)
十一、鹽喻經第一(初一日誦)
大意:本經敘述世尊告訴諸比丘:隨人所造之業,則受其報。如作不善業,而且不修身、戒、心、慧的話,就會受苦果而有地獄之報。如作惡業,而修身、戒、心、慧的話,則受輕微的苦果,現法之報。並用鹽水、奪羊、負債等,去譬喻它。
結集者的我們,所聽過的就是如是:有一個時候,佛陀遊化在于舍衛國,住在于勝林給孤獨園(祇園精舍)。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隨人所作之業如何,就會納受其如何的果報。像如是的,如不修行梵行的話,就不得滅盡苦惱。如作如此之說的話,也就是說:隨人所作之業,就會受其果報的話,則像如是的,如果修行梵行的話,便得滅盡苦惱。爲甚麼呢?
(1)假如有人作不善之業的話,必定會受苦果地獄之報。爲甚麼有人作不善之業,必定會受苦果地獄之報呢?所謂有一個人,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的話,壽命就會非常的短。這叫做有人作不善之業,必定會受苦果地獄之報。猶如有人用一兩重的鹽,投入在于少水當中,欲使其水爲鹹,而不可以飲用那樣。你們的意見如何呢?此一兩重的鹽,能使少水爲鹹,而叵(不可)以飲用嗎?」回答道:「如是!世尊!」
佛陀接著加以闡釋而說:「爲甚麼呢?因爲鹽的分量爲多,水的分量爲少,因此之故,能使水爲鹹,而不可以飲用。像如是的,有人作不善之業,必定會受苦果地獄之報。爲甚麼有人作不善之業,必定會受苦果地獄之報呢?所謂有一人,並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其壽命乃非常的短(快樂的時間短),這叫做有人作不善棄,必定會受苦果地獄之報。
(2)又次,有人作不善之業,必定會受苦果現法之報(于現世就得苦惱多多之報)。爲甚麼有人作不善之業,必定會受苦果現法之報呢?所謂有人,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其壽命極長(是無量住者之義。所謂修習慈悲喜舍之四無量心,而過其壽命之意)。這叫做有人作不善之業,必定會受苦果現法之報(雖作惡業,然而其修持之力,使其現世受輕微的苦果,不受墮入地獄)。猶如有人,用一兩重的鹽,投入在于恒河的水中,欲使其水變爲鹹,是不可能得到的事那樣。你們的意見如何呢?此一兩重的鹽,能使恒河之水變爲鹹,而叵(不可)以飲用嗎?」回答說:「不也!世尊!」
佛陀加以解釋說:「所以的緣故爲何呢?因爲恒河中之水乃非常的多。一兩重的鹽爲少量,因此之故,不能使其變鹹叵飲。像如是的,有人如作不善之業的話,必定會受苦果現法之報的。爲甚麼有人作不善之業,必定會受苦果現法之報呢?所謂有一個人,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其壽命極長之故。這叫做如有人作不善之業的話,必定會受苦果現法之報(現世輕微的苦果)。
(3)又次,有人如作不善之業的話,必定會受苦果地獄之報。爲甚麼有人作不善之業的話,必定會受苦果地獄之報呢?所謂有一個人,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其壽命極短,這叫做有人作不善之業,必定會受苦果地獄之報。猶如有人,奪取他人之羊那樣。甚麼叫做有人奪取他人之羊呢?所謂奪羊的人,或者是王,或者是王臣等人,極爲有威勢。而那位羊的主人,乃爲貧賤而無權力。因爲無力之故,便以種種的希望,就叉手(合掌)而求索,而作如是之言而說:『尊者!可見還羊,若見與直!』(請您還我的羊,或者給我以羊的代價)。這叫做有人奪取他人之羊。像如是的,如有人作不善之業的話,必定會受苦果地獄之報。爲甚麼有人作不善業,必定會受苦果地獄之報呢?所謂有人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其壽命爲非常的短。這叫做有人作不善之業,必受苦果地獄之報。
(4)又次,有人作不善之業,必受苦果現法之報。甚麼叫做有人作不善之業,必定會受苦果現法之報呢?所謂有人,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其壽命極長,這叫做:作不善之業,必定會受苦果現法之報(雖作惡業,然而修持之力。使其現世受輕微的苦果,不會墮入地獄)。猶如有人,雖竊他人之羊,還被羊主人把牠奪取去那樣。甚麼叫做有人雖竊他人之羊,羊的主人還把牠奪取呢?所謂竊羊的人:乃爲一貧賤無勢力之人,而那位羊的主人,或者是王,或者是王臣,乃極爲有威力,由于有威力之故,會收縛那位竊羊的人,還而會奪取其羊,這叫做有人雖竊他人之羊,還被主人奪回。像如是的,有人作不善之業,必定會受苦果現法之報。爲甚麼有人作不善之業,必定會受苦果現法之報呢?所謂如有一人,修身、修戒、修心、修慧,而壽命極長。這叫做如有人作不善之業,必定會受苦果現法之報。
(5)又次,如有人作不善之業,必定會受苦果地獄之報。甚麼叫做有人作不善之業,必定會受苦果地獄之報呢?所謂有人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其壽命非常的短,這叫做有人作不善之業,必定會受苦果地獄之報。猶如有人,負他人五錢,而爲其錢的主人所縛,乃至一錢,也爲其錢主人所縛。爲甚麼有人負他人五錢,就會被那錢主人所縛?乃至一錢,也爲其錢主人所縛呢?所謂負債之人,因爲是貧窮而沒有勢力,由于貧窮而無勢力之故,會負他人之五錢,而爲錢主人所縛,乃至一錢,也會爲錢主人所縛,這叫做有人負他人五錢,而爲錢主所縛,乃至負人一錢,也會爲錢主所縛。像如是的,有人作不善之業,必定會受苦果地獄之報。爲甚麼有人作不善之業,必定會受苦果地獄之報呢?所謂有一人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壽命非常的短,這叫做有人作不善之業,必定會受苦果地獄之報。
(6)又次,有人作不善之業,必定會受苦果現法之報。甚麼叫做有人作不善之業,必定會受苦果現法之報呢?所謂有人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其壽命極畏。這叫做有人作不善之業,必定會受苦果現法之報(雖作惡業,然而修持之力,使其現世受輕微的苦果,不會墮入地獄)。猶如有人,雖負他人百錢,也不會被錢主人所縛,乃至千萬錢。也不會被錢主人所縛。爲甚麼有人雖負他人百錢,也不會被錢主人所縛,乃至負人千萬錢,也不會被錢主人所縛呢?所謂負債之人,
其産業無量,極爲有勢力,由于這樣的緣故,雖負他人百錢,也不會被錢主人所縛,乃至千萬錢,也不會被錢主人所縛。像如是的,有人作不善之業,必定會受苦果現法之報。爲甚麼有人作不善之業,必定會受苦果現法之報呢?所謂有人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壽命極長,這叫做有人作不善之業,必定會受苦果現法之報。他在于現法當中,假如會受善惡業之報,也是非常的輕微。」
佛陀所說的就是如是,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
十二、惒破經第二(初一日誦)
大意:本經敘述佛陀聞目揵連和尼幹子的弟子釋惒破,共論護身口意的比丘是否會生不善漏,令至于後世之事?佛陀乃對惒破說:比丘有不善的身口意行,有漏、煩熱、憂戚的話,如在于後時不善的身行滅,而不更造新業,棄舍故業之時,即在現世便能得至究竟。並說:如是正心解脫,比丘便得六善住處。所謂六根、六境相對時,不喜不憂,舍求無爲,而得正念正智!惒破乃離棄尼幹子,而皈依叁寶。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遊化于釋羇瘦(釋迦族之國),迦維羅衛(迦毘羅衛),住在于尼拘類園(在城外,園內有釋迦族爲佛所建的精舍)。
那時,尊者大目揵連(神通第一)和比丘衆,都俱在于中食後,有
事要作之故,都集聚而坐在于講堂裏。這時,尼幹(離系,爲者那教的教祖,六師外道之一),有一位弟子,爲釋種,名叫惒破(後皈依佛,爲乘虛教化,意無榮冀第一的弟子),在于中後(正午之後),彷徉而到了尊者大目揵連所住之處,到後,共相問訊,然後退坐在一邊。
于是,尊者大目揵連,乃問如下之事而說:「在惒破你的意見如何呢?如果有比丘,其身、口、意都防護的話,你是否會見到有這種事情的人會因此而生有不善之漏(煩惱),令其至于後世嗎?」
惒破回答說:「大目揵連!如果有比丘,其身口意都善于防護,我也可以見到有這種事情的人,因于此,而生于不善之漏,令其至于後世的。大目揵連!如果有人前世行不善之行,因此而生不善之漏,使其至于後世!」
後時(同一時間),世尊在于閑靜之處宴坐(禅坐)時,曾用淨天耳(天耳通)出超于人(勝過于普通人的聽覺),聽到尊者大目揵連和尼幹的弟子釋惒破共論如是之事。世尊聽後,就在于晡時(申時)從禅坐起來,往詣講堂,在諸比丘們之前,敷一座位而坐在那裏。世尊坐後,垂問而說:「目揵連!你剛才和尼幹的弟子釋惒破共論甚麼事呢?又由于何事而集坐在于講堂呢?」
尊者大目揵連白佛說:「世尊!,我今天和諸比丘們俱在于中食後,有所爲之故,集坐在于講堂。這位尼幹的弟子釋惒破,曾在于中後(正午之後),彷徉來到于我所住的地方,共相問訊,然後退坐在一邊。我就問如是之事:『在于惒破你的意見如何呢?如果有比丘,其身口意都防護的話,則你是否見到像這種事情的人會因此而生有不善之漏,使其至于後世嗎?』尼幹的弟子釋惒破即回答我而說:『如果有比丘,其身口意都防護,我見這種事情的人,也會因此而生有不
善之漏,使其至于後世的。大目揵連!如果有人,前世行不善之行的話,則會因此而生有不善之漏,使其至于後世的。』世尊!剛才和尼幹的弟子釋惒破共論的就是如是。由于此事之故,方集坐在講堂。」
于是,世尊曾對尼幹的弟子釋惒破說:「如果我所說的,是對的話,你就應當說爲對。假如不對的話,你就當言爲不對。你如有所疑之…
《中阿含經卷第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