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中阿含经卷第二▪P2

  ..续本文上一页周那!像如是的有信心的族姓男、族姓女,已经得此七种世间之福的话,则不管是去、是来,或者是立、是坐,或者是眠、是觉,或者是昼、是夜,其福都会常生,都会转增转广的!』

  于是,尊者摩诃周那,就从他的座位站起,偏袒右肩(偏露右肩之肉,披袈裟之相,本为对于长老表示恭敬之仪),右膝着在地上,长跪叉手(合掌),而仰白佛陀说:「世尊!可得施设出世间之福吗?」

  世尊告诉他说:「可以得施的,周那!更有七种福,可超出于世间,而得大福佑,得大果报,得大名誉,得大功德的。那七种呢?(1)周那!有信心的族姓男、族姓女,听闻如来,或如来的弟子,游行在于某处,听后,非常的欢喜,极怀踊跃(雀跃欣喜)。周那!这叫做第一种出世间之福,能得大福佑,得大果报,得大名誉,得大功德的。

  (2)又次,周那!有信心的族姓男、族姓女,听闻如来,或如来的弟子,欲从那个地方到了这个地方来,听后,就非常的欢喜,而极怀踊跃。周那!这就是第二种出世间之福,会得大福佑,得大果报,得大名誉,得大功德。

  (3)又次,周那!有信心的族姓男、族姓女,听闻如来,或如来的弟子,已经从那个地方到了这个地方来。听后,非常的欢喜,极怀踊跃。就以清净心,亲往去奉迎拜见、礼敬供养。既供养后,则受三自

  归依-

  (4)皈依佛

  (5)皈依法

  (6)皈依比丘众(僧),而受

  (7)禁戒(指五戒。信佛的根本戒律)。

  周那!这叫做第七种出世间之福,能得大福佑,大果报,大名誉,大功德的!

  周那!有信心的族姓男、族姓女,如果得那些七种世间之福,以及更有这些七种出世间之福的话,则其福,乃为不可以算数得出之多。其为福之处,其为福之处之果,其为福之处之报,唯不可以限齐,不可以量出,不可得知其大福之数哩!

  周那!譬喻在阎浮洲(阎浮提),有五条的大河流。第一叫做恒伽(恒河),第二为摇尤那,第三为舍劳浮,第四为阿夷罗波提,第五为摩企,其流入于大海的过程时,在其中间的水量,实在是不可以数出来之多,虽有其斗斛等物,实在是不能以之而得以知道其数量的,所谓不可以限齐,不可以量出,不可以得知大水之数!周那!像如是的有信心的族姓男、族姓女,如果得此七种世间之福,以及更有七种出世间之福的话,其福乃为不可以数得出之多。会出有这么多之福,有这么多的福果,有这么多的福报,实在是不可以际限,不可以测量,不可以得知大福之数啊!」

  那时,世尊并说偈颂而说:

  恒伽之河清净易渡海多珍宝众水中王

  犹若河水世人敬奉诸川所归引入大海

  如是人者施衣饮食床榻茵褥及诸坐具

  无量福报将至妙处犹若河水引入大海

  (恒伽之河是清净而容易渡过的,海中有很多的珍宝,是众水当中之王。犹如河水那样,是世人所敬奉的。诸川所皈之处,都引入于大海的。)

  (像如是的人如果能布施衣服,布施饮食,和日常所需之床榻、茵褥,以及坐具等物的话,则会有无量的福报,将来定会往生于妙好之处,犹如诸河水,都被引而流入于大海那样。)

  佛陀所说的就是如是,尊者摩诃周那,以及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八、七日经第八(初一日诵)

  大意:本经叙述一日乃至七日出现时,世间会崩坏的情况。劝人当观诸行无常,应厌离而求解脱。并说往昔曾为外道师宗的善眼大师。但其所说,并不究竟,现在所说的才是究竟,而饶益众生。

  结集者的我们所听过的,都是如是:有一个时候,佛陀游化至于鞞舍离(离车族之首都,在恒河北岸),住在于氏树园(庵婆波利女所有的树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一切的诸行,都是无常,都为不能久住之法,是快速的变易之法,是不可以倚依之法。像如是的诸行,不应当去乐着,应该厌患它,应该速求舍离,当求得解脱!为甚么呢?因为:

  (1)有时不下雨。当天空不降下雨水时,所有一切的树木、百谷、药木,都均会枯槁,会摧碎灭尽,而不得常住。因此之故,一切诸行都是无常,都是不久住之法,是变易很快之法,可说是依靠不住之法。像如是之诸行,不应当去乐着,应该要厌患它,应当求舍离,应当求得解脱!

  (2)又次,有时会有二个太阳之出现于世间,二日出现于世间时,所有的诸沟渠川流,都统统会竭尽,而不得常住。因此之故,一切行是无常的。是不能久住之法,是变易疾速之法,是不可以倚靠之法。像如是的诸行,不应当去乐着它,应当要患厌它,应当要求舍离,应当要求得解脱!

  (3)又次,有时会有三个太阳出现于世间,三日出现于世间时,所有的诸大江河,统统都会竭尽,都不得常住。因此之故,一切诸行都是无常的,是不可久住之法,是变易疾速之法,是不可倚靠之法。像如是的诸行,则不应当乐着,应该要厌患它,应当要求舍离,应当要求得解脱。

  (4)又次,有时有四个太阳会出现于世间,四日出现于世间时,所有的诸大泉源,从阎浮洲所流出的五河-第一为恒伽河,第二为摇尤那汀,第三为舍牢浮河,第四为阿夷罗婆提河,第五为摩企汀。这些大泉源,都统统会竭尽,都不得常住。因此之故,一切诸行都是无常,都是不可久住之法,是变易疾速之法,是不可倚靠之法。像如是的诸行,不应当去乐着,应当要患厌它,应该要求舍离,应该要求得解脱!

  (5)又次,有时有五个太阳会出现于世间,五日出现时,大海之水会减一百由延(由旬,一由旬为七、八余哩),乃至辗转而减至于七百由延。五日出现于世时,海水所余的为七百由延,乃至转减而为一百由延。五日出现于世时,大海之水会减一多罗树(高纵树),辗转乃至七多罗树。五日出现于世时,海水所余的七多罗树高,则转减乃至为一多罗树之高。五日出现于世时,海水会减为十人之高之量,辗转乃至会减至而为七人之高之量。五日出现于世间时,海水所余的七人之高之量,会辗转乃至为一人之高之量。五日出现于世间时,海水会减至于人颈,会减至于人肩,减至于腰,减至于胯,减至于膝,减至于踝。有时海水会消尽,不足以埋没脚指。因此之故,一切诸行乃为无常,为不久住之法,为变易疾速之法,不可得以倚靠之法。像如是之诸行,不应当去乐着,应当要患厌它,应该求舍离,应当求得解脱。

  (6)又次,有时六个太阳会出现于此世间,当六日并出时,一切大地,与须弥山王(妙高山。印度古时,为世界的中心,也是最高之山),都会起烟,众烟会合之而为一烟。譬喻陶师,开始爨灶(在灶里刚起火)时,都均会日日起烟来合而为一烟那样。像如是的六日齐出之时,一切的大地,和须弥山王,均会冒起烟,会合之而为一烟。因此之故,乃知一切诸行确为无常,是不久住之法,是变易快速之法,是不可倚靠之法。像如是的诸行,不应当去乐着,应当厌患它,应当求舍离,应当求得解脱。

  (7)又次,有时会有七个太阳同时出现于世间。七日齐出之时,一切的大地,以及须弥山王,都会洞燃俱炽,诸火焰会合之而为一焰。这时风吹火焰,乃至烧燃达于梵天(大梵天,色界初禅天之顶),这时,始转生到晃昱诺天(光音夫,二禅天之顶。初禅天破坏时,众生均集在于此天,直至世界再成后,才还回其本处)。天神们,并不听闻世间的成立、败坏等事(成住坏空之劫),也不见到世间的成立败坏等事,不知世间的成立、败坏等事,因此之故,见此大火后,都生恐怖,而身毛都竖立起来。他们曾作此念:「大火不会燃烧到这里吗?大火不会烧燃到这里吗?」从前就已转生到这里的诸天们,因为曾经听闻世间之成立、败坏等事,也见到世间之成立、败坏等事,同样也知道世间之成立败坏等事,因此,看到此大火后,就安慰诸天们而说:「不须要恐怖!大火之法,只会燃烧而齐限至于那边而已,终不会燃烧到这里的。」七日一齐出现之时,须弥山王的一百由句,会崩散坏灭而尽,而延至于二百由旬、三百由旬,乃至七百由旬,都会崩散坏灭而尽。七日齐出之时,须弥山王,和此大地,都会被烧坏消灭,连灰烬也无余存。譬如燃酥油,都煎熬消尽,没有余存的烟墨那样。像如是的,七日齐山之时,须弥山王以及大地,都会灰烬,而无余存。因此之故,一切诸行为无常,为不久住之法,变易速疾之法,不可倚靠之法。像如是的诸行,不应当乐着,应当患厌它,应当求舍离,应当求解脱。

  我现在为你们解说须弥山王当会崩坏等事,到底谁会相信呢?唯有见谛之人(谛实而见到真理的人)才能知道而已。现在为你们解说大海中之水当会竭消而尽等事,谁能相信呢?唯有彻见真谛之人耳。我今为你们说明一切大地当会烧燃而尽,谁会相信呢?唯有见到真谛之人耳。为甚么呢?诸比丘们!往昔之时,有一位大师,名叫善眼(为外道大师。虽为弟子说梵世法,乃至更修增上慈之法,而得生在光音天,然而其法,并未究竟)。善眼大师乃被诸外道仙人们之所师宗的大师。曾舍离欲爱,而得如意足(禅定、智慧均等而显现的大的神力)。善眼大师有无量百千(算不尽)的弟子,大师曾为他们说梵世之法(往生于梵天界之道)。如善眼大师为他们说梵世法时,诸弟子们若有不具足奉行于法的人的话(修习不完善),则此人命终之后,

  或者会转生到四王天(欲界第一层天,四方依次为多闻、持国、增长、广目等天王),或者会转生到三十三天(忉利天,欲界第二层天,帝释居中,四方各有八天),或者会转生到焰摩天(时分天,欲界第三层天)。或者会转生到兜率陀天(知足天,欲界第四层天),或者会转生到化乐天(欲界第五层天),或者会转生到他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欲界第六层天,是欲界之顶)。如善眼大师为他们说梵世法时,诸弟子们假若有具足奉行于法的人的话,则此人因修习四梵室(修慈悲喜舍四种观法后,则可生在梵天,…

《中阿含经卷第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中阿含经卷第三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