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六 轉輪聖王修行經▪P2

  ..續本文上一頁確實爲我的瑞兆,我現在爲正真正銘的轉輪聖王了。』這叫做金輪寶成就。

  那位轉輪王久治世間後,當時,金輪寶就在于空中忽離其本處,其典輪的人就速往白王而說:『大王!當知!現在金輪寶,忽然離開其本處了。』這時,大王聽後就自念而說:我曾經在于先宿耆舊之處聽過,如轉輪聖王的輪寶移遷其處的話,大王的壽數就不多了。我現在已享受過人中的福樂,宜應更加方便,以便享受天上的福樂,當立太子去統領四天下,另外封一都邑給與下發之師,令他爲我除下須發,而服叁法衣,出家去修道。

  這時,國王就命太子,而告訴他說:『你知道嗎?我曾經從先宿耆舊之處聽過:如轉輪聖王的金輪寶離開其本處的話,王壽就不多了。我現在已享過人中的福樂,當設方便,以便遷受天樂。現在欲剃除須發,服叁法衣,出家去修道,因此,將四天下委付于你,你就宜自努力,存恤民物。」那時,太子受王的教令後,國王就剃除須發,服叁法衣,出家去修道。這時,國王出家經過七天後,其金輪寶就忽然不現,典金輪的人就去向國王報告說:『大王!當知!現在金輪寶乃忽然不現。』這時國王聽後,並不以爲憂,也並不往問其父王之意。這時,其父王就忽然命終。

  自此以前,六位轉輪王都皆展轉相承,都以正法治世,唯有這位國王乃自用其自己的方法去治國,並不繼承舊法,其政治就得不到太平,天下就皆怨訴,國土就損減,人民也就自然的凋落。這時,有一位婆羅門大臣到國王之處,白國王說:『大王!當知!現在國土損減,人民凋落,展轉而爲不如往常之時。大王!現在國內有好多有知識的人,他們都聰明博達,明自古今之事,也備知(完全知道)先王治政的方法。爲甚麼不命令他們集體報到,以便請問他們所知的呢?他們自會將所知的回答于國王您的。』這時,國王就召集群臣,問其先王治政之道。這時,諸位有智的大臣,都具以實答。國王聽他們的話,即行舊政,用正法去護世。然而仍然還不能拯濟孤老之人,也不及于下窮的人。

  這時,國內的人民,展轉而至于貧困,就逐至于相互侵奪,盜賊就這樣的滋甚(産生好多的盜賊)。官員就伺察盜賊所得的財物,就將他帶至于國王之處而白王說:『此人作賊,願國王懲治他!』王就問而說:『你實在作賊嗎?』回答說:『實在作賊!因爲我乃貧窮饑餓,不能自存,因此之故,而淪入爲賊的。』這時,國王就出庫中之物,去供給他,而告訴他說:『你可以用此財物去供養你的父母,並且可以愍恤親族,自今已後,千萬不可再作賊!』其余的人乃展轉傳聞,有人作賊的,國王則給他財寶。于是,而有人又行劫盜他人之物,又被有司的人伺察其所得,也將他帶至于王所而白王說:『此人爲賊!願王懲治他!』王又問說:『你實在作賊嗎?』回答說:『實在作過賊!因爲我乃貧窮饑餓,不能自存,因此之故,而爲淪入爲賊耳。』這時,國王又出庫內的財物供給于他,又告訴他說:『你可以用這些財物去供養你的父母,並可以去愍恤親族,從今以後,不可再作賊!』

  又有人聽說有作賊的人,國王就給他財寶,于是而又有人行那劫盜他物之事。又被有司所伺察其所得,也將其帶至王所,而白王說:『此人爲賊!願大王懲治他!』王又問說:『你實在爲賊嗎?』回答說:『實在的!因爲我乃貧窮饑餓,不能自存,因此之故,才淪入爲賊耳。』這時國王思念說:『最初作賊的人,我察見他爲貧窮,才與財寶給他,以爲這樣做,就能止息賊盔之滋生。然而其余的人聽到此消息後,就展轉而更相效,使盜賊一天一天的滋大起來,像如是的話,乃爲沒有休止的一天。我現在甯可以杻械加在他的身上,令在街巷行走,然後將他載出城外,在曠野之處處刑他,以便警誡後人之有作賊者!』

  這時,國王就敕令其左右,使他們去收系賊徒,而擊鼓唱令,遍行諸街巷之後,就把他載出于城外,處刑在于曠野。國人就因此而都知道那些作賊的人,都被國王所收系,便令他遍行于街巷,處刑在于曠野之處。這時,人們都展轉自相談論而說:『我們假如作賊的話,也當會受如是的果報,和他並沒有不同(會被示衆後處死)。』于是,國人爲了自己的防護之故,就造兵杖、刀劍、弓矢,致于疊相殘害,或者劫掠強奪。由于此國王以來,始有貧窮,有貧窮的人之後,始有劫盜,有劫盜之後,始有兵杖、有兵杖之後,始有殺害,有殺害後,則顔色會憔悴,壽命會短促。這時,人間的正壽爲四萬歲,其後就轉少,壽數爲二萬歲。然而在其衆生裏,雖然有全壽的,但是也有夭折的,有苦的,也有樂的。那些有苦的衆生,便會生起邪淫、貪取之心,而多設方便,圖謀他人所有的人物。這時,衆生乃因貧窮躬而劫盜,致有兵杖之殺害等事,都展轉而更滋甚,人命就轉減,壽命爲一萬歲。』

  壽命一萬歲之時,衆生又一再的相互劫盜,而被有司所伺察而抓到,就將其帶到王所而白王說:『此人爲賊,願王懲治他!』國王問說:『你實在作賊嗎?』回答說:『我並不作賊。』就這樣的便在于大衆當中故意打妄語。這時,那些衆生實在是因爲貧窮之故,便會去行劫盜的,由于劫盜之故,便會有了刀兵,由于有了刀兵之故,便會有了殺害,由于有了殺害之故,便會有了貪取、邪淫,由于有了貪取、邪淫之故,便會有了妄語,有了妄語之故,其壽命就會轉減,而至于千歲。在壽命千歲之時,便有口的叁惡行,始出于此世間。第一就是兩舌。第二就是惡口,第叁就是绮語。此叁惡業乃展轉而熾盛,

  因此,人壽便會稍減,而至于五百歲。人壽五百歲之時,衆生又有叁惡行之生起,第一就是非法而淫,第二就是非法而貪,第叁就是邪見。此叁惡業乃展轉而熾盛,人壽也就因之而稍減而爲叁百、二百,像我現在的時人那樣,乃至爲人壽一百歲,都少有超出于百歲,大多數都是減的爲多(活不到一百歲的爲多。)

  像如是的展轉而作惡不止,其壽命也就愈爲稍減,而當至于人壽十歲。人壽十歲之時的人,女人出生五個月(南傳爲五年,可能南傳的年數爲正確),便行出嫁。那個時候世間的酥油、石蜜(砂糖)、黑石蜜(鹽)等諸甘美味,已不再聽到其名,那些粳糧、禾稻都便成草莠。缯、絹、錦、绫、劫貝、自氎,如現世的這些名貴的衣服,那時均不顯現,都織麄毛縷,作爲最好的衣服了。這時,在此地上乃多生荊棘,蚊、虻、蠅、虱、蛇、蚖、蜂、蛆等毒蟲,乃非常的多。那些金、銀、琉璃、珠玑、名寶,都盡沒于地,唯有瓦石砂礫出現在于地上。

  當于那時,衆生之類,乃永不再聽聞十善之名,唯有十惡充滿在于世間。這時,因爲沒有善法之名,那些人有甚麼因由得以修學善行呢?這時候,衆生們能作極惡之事,能不孝父母、不敬師長、不忠不義、反逆無道的人,便會得到他人的尊敬,有如現在之能修善行,能孝養父母、敬順師長、忠信懷義、順道修行的人便會得到他人的尊敬那樣。那時,衆生都多修十惡,多墮于惡道。衆生相見之時,就常欲相殺,猶如獵師看到群鹿那樣。這時,這裏的土地上,都多有溝坑,多有溪澗深谷,土地曠大而人卻希少,往來都非常的恐懼。那時,當會有刀兵劫之起,手裏所執的草木,均成爲是戈鉾,在于七日當中,展轉而相害。

  這時候,那些有智的人,都遠逃而入于叢林,都依倚在于坑坎,在七天當中,都懷著怖畏之心,而發慈善之言:『你不要害我!我也不會害你!』唯有食草木之子,以存生命而已。經過七天後,就從山林出來。這時,還有生存的人,就得以相見,就歡喜而慶賀說:『你不死呢?你不死呢?』好像父母唯生有一子,久別之後再得相見之時那樣,歡喜的不得了!那些人就這樣的各懷歡喜,疊相慶賀,然後推問其家庭的狀況,而知其家的親屬死亡的爲多。又在于七天當中,都因喪事而悲泣號咷,啼哭相向。經過七天後,又在于七天當中共相慶賀,娛樂歡喜,就自念而說:『我們積惡彌廣,因此之故,才會遭遇這種災難,親族都死亡,家屬都覆沒,現在應該少共修善。到底應該修習甚麼善業爲是呢?應當不要殺生!』

  那時,衆生都盡懷慈心,都不相殘害,于是,衆生的色壽就轉增,其十歲的,就增爲二十歲。增長爲二十歲時的人,又作如是之念:我們由于少修善行,不相殘害之故,壽命乃能延長而至于二十歲,現在甯可更增少善爲是。到底要修學那一種善呢?現在已不殺生,就應當不竊盜。由于已修不偷盜的緣故,別壽命就延長而至于四十歲。增至四十歲之時的人,又作如是之念:我們乃由于少修善業,而得以延長壽命,現在甯可更增少善爲妙。到底那一種可以修習呢?應當修習不邪淫。于是,那些人都均不邪淫,其壽命就延長而爲八十歲。

  增長爲八十歲之時的人,又作如是之念:我們乃由于少修善業之故,壽命才能得以延長,現在甯可更增少善。到底那一種善可修呢?應當要修學不妄語爲妙。于是,他們就這樣的都不妄語,壽命也就因此而延長至于一百六十歲。一百六十歲時的人,又作如是之念:我們由于少修善業之故,壽命才能得以延長,我現在甯可更增少善。到底那一種善可修學呢?當應不兩舌。于是,他們都均不兩舌,壽命也就延長而至于叁百二十歲。叁百二十歲之時的人,又作如是之念:我們乃由于少修善業之故,得以延長壽命、現在甯可更增少善。到底那一種善可修呢?應當要修習不惡口。于是,他們都均不惡口,壽命也就得以延長而至于六百四十歲。

  壽命六百四十歲之時的人,又作如是之念:我們乃由于修習善業之故,壽命才能得以延長,現在甯可更增少善爲妙。到底要修習一種善呢?應當修習不绮語。于是,他們就盡修不绮語,由于不绮語之故,壽命就得以延長而至于二千歲。二千歲的壽命之時的人又作如是之念:我們由于修習善業之故,壽命才得以延長,現在甯可更增少善爲妙。到底要修習那一種好呢?應當要修不悭貪。于是,他們都均不悭貪,而行布施,壽…

《六 轉輪聖王修行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七 弊宿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