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转轮圣王修行经{七}
大意:
此经叙述如游行经里所说的「自炽燃,炽燃于法,切勿炽燃于他。自皈依,皈依于法,不皈依于他」。教人须修四念处观。
为说明其义,而举出过去世中,名叫坚固念之王(是一位转轮圣王)。王具有七宝,修持正法,以治邦国。不过大王虽具有七宝及正法,但日久生变,他所拥有的金轮宝却忽然离去,致轮王终于舍王位而出家去修行。
其次说明七转轮王之展转相承(正法时)。到了第七转轮王之时,因不如法治,渐生恶法,成为灭劫。其中叙说因轮王将财宝误施与盗贼,到后来想将盗贼付诸刑罚,以断盗根。然而却带来贫穷,终致盗贼、兵杖、杀害等相继而起。加之,四万岁之人寿也短缩为万岁、千岁、百岁。更有甚者,后世很可能缩至十岁。其原国就是因为世上没有修十善之人,反而唯行十恶(像法时至末法时)之故,又说刀兵劫后,渐次而人若修十善的话,人寿就会由十岁而至四万岁,更会延长至于八万岁。不过人寿虽延至八万岁,但八万岁之初尚有九种病(寒,热、饥、渴、大便、小便、欲、饕餮、老)。到这时,弥勒佛会出现于世,其弟子之数,有无数千万之多。如释尊的弟子为释子一样,弥勒(慈氏)佛之弟子也叫做慈子。时有名叫儴伽之轮王,在位时,善能布施一切,然后舍位而出家去修行,而得道果。最后佛陀说比丘之具戒,以及成就四禅,行四无量心,观四圣谛。
大意:本经叙述佛陀对于诸比丘演说自炽然(以自己为洲)的炽然法,不于他而炽然,自归依,而不于他归依,而教他们应修学四念处观。为了说明其理,而借过去世的转轮圣王的七宝具足,而修正法,而治国家之事。其次为依其金轮宝忽然不现,而去出家修行,而述示七转轮王之展转相承等事。如在正法时,到了七转轮王,则不能如法而治,渐渐的生起恶法,而成为减劫。所谓轮王,曾以财宝布施给贼,后则刑罚其贼,欲断盗根,却而引来了贫穷,盗贼、兵杖、杀害等,却陆续不断,尤有甚者,四万岁的人寿,乃短缩而为万岁,而为千岁,而为百岁,最后可能会减为十岁。这都是世上无人修十善,只有十恶之横行。刀兵劫之后,如渐次有人行十善的话,就会由于人寿十岁而渐增,而至于四万岁,更延长而为八万岁,然而还是逃不过九种病。此时弥勒佛乃出现于世,弟子会有算不尽之多,弟子都如世尊之弟子为释子那样,弥勒佛的弟子均名叫慈子,这时七宝具足的轮王-儴伽,会舍弃其一切,而出家去修行。最后并说比丘之具戒,成就四禅,行持四无量心,观察四圣谛!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摩罗酰搜(搜为国,摩罗楼国为摩竭陀国中的一城名),在其人间游行,和一千二百五十名比丘们,渐次而到达此摩楼国(城市)。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你们应当要自炽燃(要以自己为海中之洲),要炽燃于法(以法为洲、为依),勿他炽燃(不可以其它为洲)。应当要自归依,而归依于法,勿他归依(不可归依于其余的,指邪法)。为甚么比丘当以自己为炽燃,当炽燃于法,勿他炽燃?当自归依,归依于法,勿他归依呢?于是(因为),一位比丘,乃须内身身观(观察自身为不净),要精勤而没有懈怠,要忆念不忘,以便除去世间的贪忧。其次为外身身观、内外身身观(观察外境的一切都为不净,内身外境的一切均为不净),而精勤无懈怠,忆念而不忘,以便除去对于世间上的贪忧。对于受、意、法之观察(观受是苦,观心为无常,观法为无我),也是同样的道理,这就是一位比丘,须要以自己为炽燃(洲),要炽燃于法(依于正法,如依洲),不他炽燃(不要依其它为洲)。要自归依,归依于法,不他归依(不要归依于他,指邪法)。
像如是的行者的话,则魔不能娆害他(魔为麻罗之简语,译为障,凡障佛道的均为是恶魔),功德会与日俱增。为甚么
呢?在往昔过去久远的世间里,当时有一位国王,名叫坚固念,为剎帝利水浇头种(王之登基,须举行以海水灌其顶的仪式,才正式为国王)。他为一位转轮圣王,领有四天下。这时,国王乃能自在的以正法去治世,去化世。人中殊胜的七宝都具足:第一为金轮宝,第二为白象宝,第三为绀马宝,第四为神珠宝,第五为玉女宝,第六为居士宝,第七为主兵宝。也有千子之具足,都是勇健雄猛的王子。国王因此,能伏怨敬,都不用兵仗,自然的天下都得太平。然而坚固念王久治世间后,在于那个时候,其金轮宝即在于虚空中忽离其本处。这时典轮的人,就速往告白于国王而说:『大王!当知!现在金轮宝忽离于本处了。』这时,坚固王听后,自念而说:我曾经在于先宿耆旧之处听过如下之事:如果转轮王轮宝移到他处的话,其王的寿命就未几(不多了)。我现在已享受过人中的福乐,应该更加方便(努力用功),以便得以享受天上的福乐,应该要立太子去领统四天下,另外封一都邑给下发师,叫他剃下我的须发,然后服三法衣去出家修道为妙。
这时,坚固念玉就命令太子而告诉他说:『你知道吗?我曾经从先宿耆旧之处听过:如果转轮圣王的金轮离开本处的话,王的寿命就已不多了。我现在已享受过人中的福乐了,应该要更加方便,以便迁受于天福才对。因此,我现在欲剃除须发,欲服三法衣去出家学道。现在将四天下委付给你,你就应该自己勉力,要存心体恤民物才是。』这时,太子受王的教训后,那时,坚周念王就剃除须发,穿三种法衣,出家去修道。
这时,国王出家过七天后,那个金轮宝就忽然不现,那位典轮的人就去报告国王而说:『大王!当知!现在金轮宝已忽然不现了。」那时国王很不悦,就往诣坚固念王之处,到达后,白王说:「父王!当知!现在金轮宝已忽然不现了。」这时,坚固念王对其王子说,『你不可怀忧,不可不悦。此金轮宝并不是你的父王所产制的。你只要勤行圣王的正法就是了。如行正法后,在于十五月月满之时,用香汤沐浴,然后被婇女围遶之下,升上正法殿之上,那个时候金轮神宝就会自然的出现。轮有千幅,其光色都具足,可说是天匠所造的,并不是世间所有的。」
王之子白其父王说:『转轮圣王的正法是如何?应当要怎样去实行呢?』王告诉其子说:『当依于法,要立法而具法。要恭敬尊重,观察其法,要以法为首,要守护其正法。其次,应当要用法去诲诸婇女,又应以法护视教诫诸王子,以及大臣、群僚、百官,和诸人民、沙门、婆罗门,下至于禽兽、都应该要护视。』
又告诉其子说:『其次,在你的国土境内所有的沙门、婆罗门当中,如有履行清真,功德具足,精进不懈,离去憍慢,忍辱仁爱,在于闲处独自修习,独自于止息,独到于涅槃的,而自除其贪欲,化导他人除去贪欲,自除其瞋恚,化导他人除去瞋恚,自除其愚痴,化导他人除去愚痴。处在于污染之世,而不被染,在于恶世,而不作恶,居于愚而不愚,可着执而不去执着,可住而不住,可居而不居(这几句均一样的提示行道之人不被一切所污染,不同污入流)。其身行都质直,口言也质直,意念也质直。身行清净,口言清净,意念清净,正命清净,仁慧无厌,衣食知足,持钵而乞食,以福荫众生。有如是的人的话,你就应当常常去拜谒,随时去谘问如下之事:凡所修之行,到底是以甚么为善?甚么为恶?甚么为之犯?甚么叫做不犯?甚么人可以亲近?甚么人不可以去亲近?甚么事可以作?甚么事不可以作?施行甚么法,才能长夜受乐?你谘问了后,就用你的意去观察,应该要行的就去行,应该舍弃的就舍弃。国内如有孤老之人的话,就应该去拯给他,有贫穷困劣的人如来求助于你的话,就千万不可违逆他。国家既有的旧法,你不可以把它改易,这就是转轮圣王所修行之法,你当奉行!』」
佛陀告诉比丘们说:「这时,转轮圣王受父王之教言后,就如说去修持履行。后来,在于十五日月满之时,以香汤沐浴,然后升在高殿上,被婇女所围遶之时,自然的,轮宝乃忽现在于其前。轮有千辐,光色都具足,为天匠所造,并不是世间所有的。乃为真金所成,轮径有一丈四尺之大。这时,转轮王默自念言:『我曾经从先宿耆旧之处听过,如剎帝利王以水浇于其头上之种(正式灌顶为王),在于十五日月满之时,以香汤沐浴,然后升上宝殿上,被婇女围遶之时,自然的,有金轮之忽现于前。其轮有千辐,光色都具足,为天匠所造的,并不是世间所有的,是真金所成的,轮径有一丈四尺之大,此则名叫转轮圣王。而现在此轮宝之出现,是否是这种道理的灵验呢?现在我宁可试一试此轮宝为是。』
这时,转轮王就召集四种军兵,向金轮宝,而偏露自己的右臂,右膝着在于地,
又用右手去摩扪金轮,而对它说:『尔向东方,如法而运转,不可违逆常则。』金轮就向东而转。这时,王则率领四兵,随从在其后面,金轮宝之前,有四神在引导,轮所休住之处,王就止其驾。那时,东方的诸小国王看见大王之来临,就用全钵去盛银粟,用银钵去盛金粟,趣至于王所,礼拜后白王说:『善来!大王!现在这东方的土地都丰乐,人民炽盛,其志性都仁和,都慈孝忠顺,唯愿圣王,能在于此,以便治正!我们当会为您的给使,在您的左右,承受所应当做的!』这时,转轮大王对诸小王说:『止!上!诸位贤者!你们则为供养我,但当以正法去治国,不可使有偏枉,不可使国内有非法的行为,这样做,就名叫做我之所治的了。」
那时,诸小国王听此教言后,就从大王巡行诸国,而至于东海之表。其次,乃向南方、西方、北方而行,都随在金轮之后而行。所至之处,当地的诸国王都各献其国土,都一如东方的诸小国之比类。这时,转轮王既随金轮,周行于四海,都以王道去开化,去安慰庶民,然后,已还回其本国。这时,金轮宝就在于宫门上的虚空中而住。当时的转轮王乃踊跃而说:『此金轮宝…
《六 转轮圣王修行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