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一 大本經▪P41

  ..續本文上一頁

  之作用,故能以他的佛陀「智慧」大「轉*輪」,度化衆生!

  「觀衆平等法」。平等法爲一切衆生均平等,均能成佛之法。平等和差別相反。衆生眼見一切現象,都是有高有下,有深有淺,以及貴賤聰愚、善惡美醜等,而有很大的差別觀念。因之而有親疏好惡,爭鬥是非等心,而不得解脫。平等法即如「天平等」,故常覆,「地平等」,故常載,「日月平等」,故四時常明,乃至「涅槃平等」,故聖凡不二,「人生平等」,故高低無诤!總而言之,毘婆屍佛觀察衆生都平等,本來都具有佛性,不過在真心的外殼加了一層難以磨滅的無明煩惱,如果靜思真理,用功修持,將無明煩惱之心一息,實時回複無垢穢之清淨心,所以說,「息心無垢穢」!毘婆屍佛講經說法,度化衆生,健人離開煩惱,得大清淨之法,是「以離生死厄」,也就是將吾人在生滅變化,災難苦厄多多的生死當中挽回來,使人脫離生死輪回,是以他的智慧啓「轉」「*輪」的。

  「苦滅離諸惡,出欲得自在」。惡和善相反,是乖理之行。由于身口意叁業而造諸惡,故招現在與將來之苦。毘婆屍佛大轉*輪,使衆生的一切「苦」惱消「滅」,使衆生「離」開苦惱之本的「諸惡」行,使人超「出」一切「欲」念,而「得自在」。自在就是進退無,同時也是心離煩惱之系縛,而能自由自在,無挂無礙之意。

  「離于恩愛獄」。恩愛獄是形容凡愚常爲恩愛之所系縛,如被關在牢獄似的不得自由自在之義。毘婆屍佛以「智慧」大「轉*輪」,使人消滅煩惱,離開結縛,得大解脫,而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

  正覺人中尊,二足尊調禦,一切縛得解,智慧轉*輪。

  教化善導師,能降伏魔怨,彼離于諸惡,智慧轉*輪。

  無漏力降魔,諸根定不懈,盡漏離魔縛,智慧轉*輪。

  若學決定法,知諸法無我,此爲法中上,智慧轉*輪。

  不以利養故,亦不求名譽,愍彼衆生故,智慧轉*輪。

  見衆生苦厄,老病死逼迫,爲此叁惡趣,智慧轉*輪。

  斷貪瞋恚癡,拔愛之根原,不動而解脫,智慧轉*輪。

  難勝我已勝,勝已自降伏,已勝難勝魔,智慧轉*輪。

  此無上*輪,唯佛乃能轉,諸天魔釋梵,無有能轉者。

  親近轉*輪,饒益天人衆,此等天人師,得度于彼岸。

  成就正覺──天人中之最尊者,福慧兩足的佛尊,善調訓駕禦身心者,對于一切結縛煩惱均得解脫,而以智慧大轉*輪。

  能善教化,能善導人的師尊,能降伏諸魔怨,已離開了諸惡業,而以智慧大轉*輪。以無漏的神力降伏諸魔障,諸根已定淨而不懈怠,已盡漏業,離魔之束縛,而以智慧大轉*輪。教人若能學習決定法,即能了知諸法無我,這是諸法當中最上者,而以智慧大轉*輪。不是爲了利養之故,也不是爲求名譽,純粹悲愍那些凡愚的衆生的緣故,而以智慧大轉*輪。看見衆生受諸苦厄,被那些衰老、疾病、死亡所逼迫,爲了這些造業而將墜叁惡道的衆生,而以智慧大轉*輪。斷除貪欲、瞋恚、愚癡,拔除貪愛之根源,便人不動不搖而得解脫,而以智慧大轉*輪。難勝的魔,我已勝了,勝後即自己降伏諸魔,已經能勝難勝的魔軍,是以智慧大轉*輪。此種無上的*輪,唯有佛陀始能轉的,諸天、魔王、帝釋、梵天們,均沒有能轉的人。親近這位能轉*輪之人,他是能饒益天人們。這位天人師,已得度到淨土的彼岸!

  釋尊繼續其贊頌而說:「正覺人中尊,二足尊調禦,一切縛得解,智慧轉*輪」。正覺爲佛的實智,是一切諸法之真正覺智,故成佛叫做成正覺。人中尊也是佛陀的德號,因爲佛陀是人中最尊最勝之人,故名。二足尊爲兩足尊,是福德、智慧都圓滿具足,也是佛的德號(二足又爲有二只腳的生類當中,最爲具足,最爲尊貴之意,原始佛教可能就是有此意義)。調禦爲調禦師、調禦丈夫,是佛十號之一。衆生譬爲狂象惡馬,佛即喻爲象馬師,能調禦之,故爲調禦師。至于丈夫,乃爲男人之美稱。總之,正覺、人中尊、二足尊、調禦等,均爲佛陀的德號。毘婆屍佛對于「一切縛」結,也就是一切煩惱,都已「得解」,一切煩惱已不能系縛他,已得解脫自在,故能以他的佛「智慧」大「轉*輪」,度化衆生。

  「教化善導師,能降伏魔怨,彼離于諸惡」。導師爲佛菩薩之通稱,因能導人入于佛道,故名。惡魔爲佛之怨敵,故雲。

  毘婆屍菩薩成佛後,善能教化一切衆生,是位善于導引衆生改惡行善之導師。是善能降伏一切正教之怨敵,使那些外道邪魔皆能降伏稱臣。是一位離開一切邪惡,奉行一切善,自淨其心的佛陀,故能以他的「智慧」大「轉*輪」,普渡衆生。

  「無漏力降魔,諸根定不懈,盡漏離魔縛」。漏爲煩惱之異名,是漏泄之意。如貪瞋癡等煩惱,日夜由眼耳等六根門漏泄流注不止,故名。漏又爲漏落之意。如煩惱能令人漏落于生死,故雲。無漏即爲無煩惱之法,也就是離開煩惱,已不漏落于生死苦海。佛智爲無漏智,故說毘婆屍佛以「無漏」智慧之神「力,降伏」諸「魔」障。諸根指六根,六根清淨而有定力,不被一切所搖,已破諸亂想,一心不亂不懈怠,是指毘婆屍佛能降魔境,不被魔境所動之意。盡漏爲煩惱已盡,也就是無漏。魔縛爲天魔之系縛。毘婆屍佛已棄盡無明煩惱,已離開一切系縛,故能以他的智慧去開教,去度化衆生。

  「若學決定法,知諸法無我,此爲法中上,智慧轉*輪」。決定謂事定而無動,所謂決定必成無上正覺是也。諸法無我之諸法,是包括世間與出世間之法,也就是一切有爲法(世法)與無爲法(出世法)均被包容無遺。在此一切法當中,並沒有我之實體可得。然而也不是恍惚忘我的狀態,更不是入于所謂無念無想之境地。也不是壓殺個已,或者是放棄自身之謂。是叫人在此諸法當中去捉住常、一、不變之實,所謂完成大我,不偏于苦,不偏于樂,是中道!佛陀知道衆生不是妄求就是執,故說諸法無我,以便勉勵衆生早日抛棄厭苦求樂的心理,而了達究竟清淨的自我。諸法無我是最高無上之法,故毘婆屍佛也用他的智慧大闡此法!

  偈頌繼續贊歎而說:毘婆屍佛講解妙法,並「不以利養故」,不是爲了財利,也不是想受人家之供養才開教,「亦不」是追「求」「名譽」,純粹悲愍那些「衆生」之故。也就是憐愍衆生之苦惱,想予以救度,令衆生早日解脫,所以才以他的「智慧」大「轉*輪」!

  毘婆屍佛看「見衆生」每受「苦厄」,被衰「老」、疾「病」,「死」亡所「逼迫」,而且造業造罪,將會導致墜于地獄、餓鬼、畜生之叁惡趣,因此,「爲此叁惡趣」,也就是爲了即將墜入叁惡趣的衆生,以「智慧」大「轉*輪」,使這些衆生免入叁惡道之苦!

  「斷貪、瞋恚、癡,拔愛之根原,不動而解脫」。貪欲、瞋恚、愚癡爲之叁毒,這些煩惱在荼毒人當中,最爲劇毒利害,故名。也許此叁煩惱不但會毒害自己,還會毒害他人,故佛常教人斷滅,佛陀已將叁毒完全「斷」滅!「愛」爲愛欲、貪染,此煩惱爲根本,會生其它的煩惱。「愛之根原」即爲無明,佛陀已將其拔除,使其永不萌芽。「不動」爲定,「解脫」即離縛而得自在,所謂解惑業之系縛,脫叁界之苦果是也。毘婆屍佛已斷叁毒,已拔除愛欲之根的無明,其心已不亂,已不被任何境遇所動搖,已解脫一切系縛,而得自由自在。以此「智慧」去大「轉*輪」。

  「難勝我已勝」之難勝是指難勝之魔。魔(麻羅)譯爲障、能奪命、擾亂、破壞等,會障礙人之善事,會斷人之慧命,使人放逸,不得向善向解脫之路邁進,終致害己害人。凡愚只知順其業力而動,是有種種難以克服之魔障的緣故。如能克服魔障,降服難勝之魔的話,就能植諸功德善本,而得解脫。釋尊說毘婆屍佛已勝過難勝之魔礙,而「勝已自降伏」,也就是戰勝惡魔後,以自己的智慧降伏那些令人會沈迷昏昧的惡魔,所以說,「已」經戰「勝」凡愚最爲困「難」戰「勝」的惡「魔」,而開大智慧,佛陀就是以此「智慧」大「轉*輪」!

  「此無上*輪,唯佛乃能轉」。無上法爲沒有能比得上之法,在一切法中,涅槃最上,故無上法就是涅槃。無上*輪即爲佛陀的說法,所謂轉無上*輪,教化諸菩薩是也。釋尊成道後,在仙人住處鹿野苑中轉無上*輪,毘婆屍佛即在盤頭城郊外之鹿野苑轉無上*輪,所以說,此*輪唯有佛陀乃能轉,是「諸天」、「魔」王、帝「釋」天,或「梵」天王等人都「無有」一人能夠「轉」此*輪「者」!

  「親近轉*輪」是說有許多衆生都親近這位毘婆屍佛,而聽其所闡的真理。由于親近,才有機會將過去的壞習舍棄,而受佛之教化熏陶,而得大法益。這位毘婆屍佛有如此這般的智慧慈悲,「饒益」那些「天」衆與「人」們,使人天等一切「衆」生,都能因之而趣向解脫之道!「此等天人師」之天人師爲如來十號之一,所謂天神人類之導師是。佛陀曾經開過人天乘的道理,以期衆生了解做人升天的真義。不過佛陀降世的目的,是欲使衆生棄除煩惱。得達解脫的境界,故一切天人均須進一步依佛所示的真理去修持,以期達到解脫的目的,故說佛爲天人的導師!「得度于彼岸」之彼岸爲得道解脫的境界。以生死譬喻爲苦海,彼岸即爲解脫生死的涅槃之彼岸,故超生死而到涅槃爲之得度于彼岸。總而言之,這位天人師──毘婆屍佛,已超生死而到涅槃彼岸,故能以他所完成之法,去度脫衆生!

  是時王子提舍,大臣子骞荼,見法得果,真實無欺,成就無畏,即白毘婆屍佛言:我等欲于如來法中,淨修梵行。佛言:善來比丘!吾法清淨自在,修行以盡苦際。爾時二人即得具戒。具戒未久,如來又以叁事示現,一曰神足,二曰觀他心,叁曰教誡,即得無漏心解脫生死無疑智。

  這時提舍王子、大臣之子──骞荼等人,受佛開示而正見法性,而得入真理的果位。已了悟正真實在,不再自欺欺人,成就無所怖畏的心境。因此,而向毘婆屍佛表白說:我們願在佛陀您的教化中,淨修清淨之…

《一 大本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二 遊行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