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一 大本經▪P5

  ..續本文上一頁有如是法」。法爲達磨之譯,是能保持自性,而不改變,又能規範,而生物解之謂。由于其性永恒的不改其規範爲據,而直指佛陀所說之教,以及聚集佛陀的教示的聖典,而爲之法。由于保持自性爲據,而指萬物爲諸法。在境當中,意識所緣之境,爲之法塵、法境。又由于不伴有煩惱、雜染等善法,是佛陀所覺悟之法--真理。所以說。凡是佛陀所闡揚之教,都是屬于法。每位佛陀降生在世所開之教,所傳授之法,不管是方便之教,或真實之教,都是欲使衆生藉以棄除一切苦惱,破滅迷惑之法,也是宇宙人生的真理,所以其原則大節,均有一定的准則。不過因有時、地、人等種種錯綜複雜的因素的緣故,其細節方法,有時就會依佛而異,釋尊早已把這些事情弄得非常清楚明了。已善能了知每位佛陀所有之教法。

  「有如是慧」。慧爲般苦(智慧)之譯。智與慧通常都連在一起。如單論慧時,是屬于解了之義,智則爲照見之用。因此而知,智爲了知世谛,慧爲了失真谛。智慧合用時,是六度之一,是照見事理,分別邪正之心作用。經典裏常譬喻其高,而曰智慧山。譬喻其深,就爲智慧海。又譬喻能吹動衆生入智慧海,故曰智慧風。照破愚癡黑暗,喻爲智慧燈。燒盡煩惱薪,譬爲智慧火。喻斷生死霸絆,爲之智慧劍。消滅煩惱賊,爲之智慧箭!智能也是學佛人最高的目標,是度人救世的良藥。有了深度的智慧,則能了解宇宙萬事萬物,一切的一切之真相。能了解一切事物的真相後,則不但不會一再的做錯了事,還會因之而憐愍衆生,啓化衆生,導引衆生,使衆生也能同皈正覺之路。佛菩薩之所以具有了慈悲的心腸,完全是由于智慧的啓發,而徹知一切的真相之故。佛陀的智慧是無上正徧知,是最高無上的智慧,是徹見(智)宇宙天地一切的真理,將宇宙天地間,森羅萬象,一切的一切,所有大小事理,都照見的赤裸裸,一點也不余遺!同時也了解(慧)一切的事理,也就是明了事理的來龍去脈,故佛智應該是沒有不同。只因度化衆生時,需得隨順衆生的心機,才能達成普度衆生的願望。自然的在使用智能時,就有了多少的不同。又由于修持的過程中,所得的智慧以論,就有了深淺不同的智慧可言。所以說,釋尊知道他們的有關于智慧的問題。

  「有如是解」。解爲知解,是由于思惟事物之理,而生的了知之謂。由于了知領解事理的真相之故,也叫做領解。又由于信知,故曰信解。心意開悟,就謂之悟解、了解、開解等不同之名。

  解也可以解釋爲解脫,解脫就是解除脫離一切苦惱,已沒有迷惑,是叁昧,是禅定,已如佛心,達到不動不搖的境地。心理唯有至真至善,並沒半點的虛僞,是灑脫,是淨潔。如蓮華出自汙泥,而不被汙泥所染一樣,一切境遇已不能左右它,已脫離一切順逆等境的縛絆。是自由自在,是無罣無礙的境地!佛陀十號的美德裏,也有「世間解」一號,是善知世間。如善知衆生、非衆生等世間,善知世間及世間之因,善知世間之滅,以及出世間之道等是。

  「有如是住」。住爲安住,是將心安住在真理之住。在大小乘經典裏,並有不同的安住的說明。如安住于阿羅漢果,或安住十住等,均爲安住的意義。並有安住叁昧,住持佛法等種類很多之義。所謂住持佛法,是說安住于世,而保持佛法(真理),使之永恒的流傳不逸之謂。淨土法門曾就阿彌陀佛的大願,而列有「住正定衆願」(第十一願)、「住定供佛願」(第四十二願)、「住定見佛願」(第四十五願)等住定之願。頓悟法門則有「心住無住處」,也就是不住于善惡、有無、內外、中間,不住空、不住不空、不住定、不住不定等奧妙的安住法。

  雲何?諸賢!如來爲善別法性,知如是事,爲諸天來語,乃知此事爲甚麼會如此呢?諸賢兄弟們!因爲我們的佛陀如來,乃爲一位善知諸法的真相之人,故能徹知這些事情。也由于諸天來爲佛陀禀告之語,而知道這些事情。

  「雲何」?雲何是怎樣?爲甚麼?則爲甚麼釋尊會對于過去諸佛的一切那麼的清楚?怎麼會了解每位佛陀那麼的詳細?真是希有不可思議極了!以吾人的知識來說,不但連自己的宿世命運,都不能了解,就是自己一生運命,還是搞不清楚。有人以爲自己之事自己最爲明了,所以常常大言不忏的大談其命運。焉能知道有時卻和其言相反,當災難來時,才在叫苦連天!老實說,不惟是自己的將來還是未知之數,就是自己所經曆過之事,也摸不著頭緒的爲多。以這種凡夫的智慧眼,想知道天地宇宙的一切,實在是差得太遠!莫怪有了神奇微妙之事出現時,就會大驚小怪,就會半信半疑。其實,比吾人所經驗過的令人不堪設想之事,還是多的不能形容。也許人類的智能,已如佛陀所揭破的:都被煩惱妄想所蔽。有如明月被黑雲所遮一樣,雖有光明的月亮。也不能顯露出來。以這種眼光來看世事,即任爾千看萬睹,也無補于事。更何況想明了一切的一切。莫怪每看佛經時,即唯有望經興歎!

  「諸賢」是指一千二百五十位諸大比丘,是互相詢問,相互了知的筆法,也就是大家所知道的:「諸位兄弟們!」前面已說過,賢爲憐于聖。賢的原義爲賢能、賢善。佛陀的諸大弟子均被佛陀的福德智慧所熏陶教化,已將生死解脫,已經真正得達離苦得藥的境地,是智能善德的保有者,也就是所謂善智識!

  「如來」是指釋迦佛陀,是佛陀十個美稱之一。通常都說:乘真如之道,如實而來,故謂如來。也有不去不來之義。一般之人是有去、有來。其去也茫然而去,其來也迷糊而來,來來去去,去去來來。去或來,均爲迷迷糊糊,不知覺醒。如來即因證得真知之理,故其來也,是爲救度迷界的衆生而來。其去也,是度化衆生皈寂而去。吾人因迷,故似佛陀已離吾人之身。其實迷時,如來仍然附著在吾人的內心奧處,絕對不是請佛陀去。因爲一旦覺悟,佛陀仍然是由吾人的自心顯現,並不是請佛再來!

  「爲善利法性」。法性爲真實如常的本性,是諸法本然的實性,也是佛陀正覺後所道出的宇宙的實相。所謂實相即無相,是因宇宙森羅萬象,均爲有爲有造作,有遷移變易,有著無常不實的假相,是暫時假有的現象,也是因緣聚合而成之物,有如幻化,有如夢中之事,終皈是空忙一場。所以說,其原貌是一無相之實相。也許法性是道出佛陀覺悟的內容,故有好多的異名。如真如、法界、涅槃、或實際、空性、如來藏等,真是不勝枚舉!

  善別爲善能分別,也就是能作徹底的了解之義。如來既證悟宇宙的真理,即其中心大綱已在握,有關于其它細節,自然的會依序而解,有如觀察玻璃廚裏的東西一樣,想弄清楚時。只動一動腦筋,則會了然。所以說,不管是空間或時間,其一切的一切,如來都因善于了別其真象-法性。因此,「知如是事」。是指上面所述的有關于過去諸佛的一切,自「入于涅槃」,乃至「有如是住」等事。有人會奇怪,以爲根據佛陀所說。即宇宙之大,時間之久,是任何形容,均不能形容。這麼大,這麼久的事物,怎能了如指掌?雖然是佛陀,也有點勉強?然而有所謂「一理通,萬事徹」,佛陀就是一理通,萬事徹之人。如算不盡的家珍,一時雖然不能算得出,可是既爲自己的家珍,則想把它算盡,是無問題。因爲這是自己之物之故。如果是和自己沒有相幹之物,則雖然不多,也不一定有機會可以去數出。佛陀覺悟真理,則真理已皈于自己,真理又包括一切,則想用時,定會一一現前,不用時,則退藏于密,是有其理由的!

  「爲諸天來語」。諸天屬于諸天部的衆生。天爲叁界六道之一,分爲欲界天(六欲天、六層天)、色界天(四禅十八層天)、無色界天(四空天)。古來說守持上品十善,或修世間禅,即能生在天上界而爲天道的衆生。佛教未興起前,印度的宗教家們,都以天爲尊敬的對象,甚至都以天爲最後的皈宿處。以爲世上的萬事萬物,均自天上界的天神所支配,以爲天地萬物都是大自在天所創造,所以大家都以虔誠的心情向天供犧、祈禱,祈求上天驅災降福。這種思想不唯是印度,就是世上到處都在盛行。也許古人對于克服自然災害一事,不得要領,遇到天災地變時,都唯會驚魂動魄,腳荒手亂,無所求援。不但如此,那些瘟疫、動亂等事,屢更擾人。尤其是和猛獸同住一處,動辄被害。在這種環境之下,人類想生存在此天地之間,談何容易?因此,有人擡頭一仰,垂頭一思,就想起天地之間定有天神一類的有情。大家與其靜待死期的來臨,不如祈禱天神,如真有其事,則吾人的生活定會改善,則不必擔憂風火水等叁災,或八難的侵虐,多多少少總會得天疵護,而過著安樂一點的生活。此論一出,則響應的人特別的多,在不知不覺中,終于普遍的被人深信不移!此爲古人在樸素艱難的生活中,需要克服自然災害,故不管如何,如有一絲的希望,則求之不得,更何況比人類更偉大的天神思想之出現,莫怪大家會趨之苦鹜!

  佛陀成道後,不但不反對天神之存在,還將一切善天神明納入在教裏,爲之護法神祇,故佛經處處仍然有諸天之出現。不過佛陀所闡釋的諸天,並不是從來所信仰的傳說性的諸天,也不是有甚麼創造神之說。佛陀所發現的諸天,是由于人的善業而轉生,也是六道衆生之一,依然是脫離不了六道輪回,其福德雖高,也有福盡氣銷,從頭再來的一天!

  諸天有天眼等五種神通,能看透人所不能看到的事物,能聽到遠近大小的聲音,能知他人的心理,能知過去世之事,能自由自在的來往于其它世界。這些天神,多數都被佛陀的感化,都爲佛教的護法伽藍之神。因此,會協助佛教之弘化,會將他們所知之事告知佛陀。所以說:「諸天來語,乃知此事」。也就是諸天會互傳過去世諸佛之一切,會將所知之事一一告知佛陀。佛陀因此對于過去世的一切,都能了知無遺。有人會奇怪,佛陀既有能力教化諸天,即諸天就是佛陀的弟子,老師的佛陀,爲甚麼還需要弟子的諸天的禀告,才能了知一切?老…

《一 大本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二 遊行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