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一 大本經▪P8

  ..續本文上一頁。又法界即爲法性(真如),在長行裏有二處,都以法性的姿態出現,因爲所謂界,乃爲因、爲性之義,也就是說,此爲産生諸聖道,是諸法所依之性之故。華嚴所謂理法界是也。其它有關于法界的解說分類很多,真是不勝枚舉。這裏所指的法界,當然是指法性、真如,也是諸法的實相,宇宙的真象。有了智慧,即能照鑒一切,徹知一切,故佛陀的智慧有如太陽之光明一樣,是普照,而不是偏照。如太陽的光亮一出,則不管是淨是穢,是高是低,都一樣平等的普照,絕不會分別甚麼美醜好壞,所謂「和光同塵」是也。佛陀的智慧既如太陽之無所不照,即能照知宇宙萬事萬物的一切真象。

  「亦知過去事,叁佛般涅槃,名號姓種族,受生分亦知」。叁佛爲叁佛陀,是佛陀的音譯。叁爲正,佛陀爲覺,所謂正覺,是覺悟宇宙人生的真理之人。般泥洹爲般涅槃,是涅槃寂滅之意。釋尊以重頌敘述一位佛陀成就正覺後,即因具有弘大的神通妙力,善能分辨宇宙的真象之故,能知過去算不盡的時劫前之諸佛的一切。如每位佛陀得大涅槃,消滅煩惱,盡諸有結等事,都能了如指掌。不惟如此,就是諸佛在世時,所謂諸佛的出身、名號、受生、飲食、壽命等繁瑣之事,也了知的非常的清楚。

  「隨彼之處所,淨眼皆記之」。淨眼爲清淨的法眼。法眼爲佛眼、法眼、慧眼、天眼、肉眼等五眼之一,是徹見諸法的事理之眼,是屬于菩薩之眼。成佛後則五眼具足,故佛陀也有此種菩薩之法眼(五眼之分,是依佛學之發達,而形成,本來也是佛陀所具之眼。如清淨的法眼,乃爲佛陀之尊號之一是)。記爲記莂,惟這裏所謂的記莂,並不是十二部經裏所謂之授記,是分別過去的因緣,而將過去的一切示說出來耳。佛陀因具有威大的神力,高深的智慧,清淨的法眼,故能隨著一切處所,所發生的一切事,均能一一善于分別,善于說示出來。

  「諸天大威力,容貌甚瑞嚴,亦來啓告我,叁佛般涅槃」。佛陀本有智慧能知過去諸佛的一切,但有時也因過于煩瑣之事太多,一時未能一一注意到,是時得須他人從旁協助。如佛陀廣度衆生時,一有適當的弟子時,就派遣他們到各地去分擔如來的法擔,去替佛大轉*輪是。由此以推,則知任爾怎樣偉大的佛陀,也不一定事事都由他一人去包辨。對于過去世之事。仍然是同一原理,佛陀一時恐來不及細述。此之所以有了諸天護法從旁告知之事的出現之由。諸天雖然還未脫離叁界,然而如諸天王們,乃爲菩薩的化現,故不得同時而語。即使是叁界裏的諸天,有的也已具有了很深的功行,有很大的威神之力,也就是有了神通廣大的力量,足夠了知算不盡的過去的諸佛之事。這些具有了威神之力的諸天,都是容貌非常端正莊嚴的神,自是慈善的保有者。不但會賜給人以幸福快樂,也會協助他人完成大事。這些善神曾經皈依過佛陀,親近過佛陀,是一群護法的諸天,故會爲佛陀宣化出盡其力。所以說,那些容貌端正莊嚴,有大威力的諸天也會來向我禀告有關于過去諸佛入于涅槃寂滅等事情。

  「記生名號姓,哀戀音盡知」。他們所知的範圍和佛陀同樣,能夠記別過去算不盡的諸佛出生降世時的劫數,在世時的名號,出身種族姓別等事,以及諸佛的哀苦悲戀等事,都能一一知道的非常的詳盡。哀戀音如上述,是任何人都免不了的事。雖然是佛陀,也因在世有個肉體的牽累,在未垂證涅槃前,還是和他人同樣的有種種喜怒哀樂等感情感受的作用。佛陀之和人不同之處,是在每遇一事時,則因宿慧的啓發,而有敏睿的警覺之力,故遇哀苦悲戀等事時,還而會爲佛陀成就正覺的資糧,故雖和他人同樣會有種種悲哀戀慕苦惱等事之發生,也能當面將其一一解決,不致于不可救藥的程度!諸天們會將他們所知的有辟于過去諸佛之事,悉數告知佛陀,所以說:

  「無上天人尊,記于過去佛」。無上爲沒人能比得上,如上述。是佛陀十號之一─無上士。佛陀的智慧、福德、慈悲,均無人趕得上。佛陀在世時,他的一切,確實是超人的一切,在此世間上,不但是他的行動無人趕得上,就是他的論說,也是空前絕後。絕沒有人能夠講說出來!如有,也是以他所說的爲據,而發揮盡致耳。有人以爲談論得如天花亂墜,就以爲可以和佛陀比擬,但是這,還是望塵莫及之事。因爲佛陀的言教,不只是一種理想,是實際而證悟過之事,大家如樣葫蘆的話,則有證驗的機會。不是那些高言聳聽那樣,雖抱有很大的理想,而不能兌現者流可以同時而語!佛陀的智慧是徹見世出世間,佛陀的福德是堪受一切衆生供養,佛陀的慈悲是欲度一切衆生,佛陀的一切,確實是一切衆生夢想也想不到的,真正是一位沒能比得上之人!

  「天人尊」爲天人師。天人指天界之神和人類。佛陀不只是人類的導師,佛陀也是天上界所有諸天的導師。如上述,諸天雖然是人人所敬仰,人人想皈投之境地,但是以佛陀的眼光來看,則仍然是在叁界六道裏,未曾得達解脫的一類衆生,不過比其它五道優勝得多耳。人類對于諸天神明的看法,不管是古往今來,不論是洋的東西南北,都一致認爲是最爲快樂的境界地方。在佛教未誕生前,連神學很有具體化的組織的印度,也同樣的認爲是最爲理想,第一無憂無愁的境地。大家都想生到不死之界的天上界,去享受天福爲最好最終的目的地。惟佛教興起後,才被佛陀看穿,才有人知道天上界還是叁界之內的衆生,才知道天神還要皈依佛陀,在佛陀教訓之下幫助佛陀,擁護佛教,以服務衆生之功德,慢慢的積此功德到了一個時期,才能超越叁界。佛陀所說的,不只是一理想,是有好多人依佛之教化而達到解脫的實事,當時的出家在家等人都有目共覩,故佛陀確是一位天人所尊仰所供奉的指導老師!無上士、天人師、佛陀,以上面之事以推,確實能夠記別過去諸佛的一切大小事!

  又告諸比丘!「汝等欲聞知來,識宿命智,知于過去諸佛因緣不?我當說之」。時諸比丘白(佛)言:「世尊!今正是時,願樂欲聞。善哉,世尊!以時講說,當奉行之。」弗告諸比丘!「谛聽!谛聽!善思念之。吾當爲汝分別解說」。時諸比丘,受教而聽。

  釋尊又對諸位弟子們說:「你們想聽如來有關于識知宿世生死的通力,知道過去諸佛的因緣實事麼?如願意聽的話,我就會爲你們闡說!」這時諸弟子們回答佛陀說:「世尊!說明此事,現在正是適當之時,我們願意聽聞佛陀的闡述。好啊!世尊!請您老人家此時垂示,我們會如說奉行。」佛陀就告訴諸弟子們說:「大家注意的聽!仔細的聽!好好的思念它。我將會爲「你們一一分別詳細的解說」。這時諸比丘們依佛的吩咐,正下意識的恭聆佛陀的教訓。

  釋尊以偈,將他爲甚麼會了知過去諸佛的詳細情形告知諸弟子們後,「又告諸比丘」,也就是繼續發言對諸弟子們垂示。諸弟子們只知佛陀有一股威大神力,了知過去諸佛的一切,但未聽過佛陀講過,只憑推測,不能確知真象,故佛陀將爲諸弟子們講說有關于過去諸佛的一切。也許有過去諸佛的出現,才有現在之佛陀之繼承,所謂「飲水思源」,身爲一位佛教徒,當應了知諸佛的家譜!

  佛陀說:「汝等欲聞如來,識宿命智,知于過去諸佛因緣否?我當說之」。「識宿命智」就是「識宿命智通」,是六神通之一,通常所謂「宿命通」是。如單說宿命智,則爲知道宿命的智慧,如加一識字,就爲之宿命通,是有智力能夠認識宿世生死之事,也是認識宿世生死的智慧,是有智力能夠認識見知過去世之生死等事。既有這種智慧,則對于宿世的生命等事,已了如指掌。其智力爲一自在無礙,能夠察知過去世之一切。「因緣」爲實事,是諸佛過去的經過,也就是有關于諸佛的一切實事。因緣本爲因與緣,因爲直接的原因,緣爲間接的助緣,一切萬事萬物,均由因與緣而生,如只有原因,而沒有助緣,是不會産生其果報。又如因雖爲好因,而遇惡劣之緣的話,那就不一定會産生好的果報。反之而因爲壞,而所遇的緣是好的,即也不一定會成爲壞的果報。譬如有好的種子(因),但卸缺少了水分、日光、肥料、空氣等緣時,則任爾怎樣的好種子,也不能茁壯起來。反之而一被認爲不甚麼好的種子(因),但悉心加以施工照顧,有適當的水分、配料、日光、空氣等配合得適宜的話,終會慢慢的萌芽而茁壯起來(果)。可見得因與緣是何等的重要!有關于因緣,在諸經裏有詳細的分說,如四緣、十二因緣,或十二部經裏所謂的尼陀那(因緣)等是。尼陀那本爲說諸佛法本起的因緣。如佛陀爲甚麼因緣而說此事?(有人問故)。或毘尼(律)中說:有人犯是事,故說是戒。所謂佛陀的說法「緣起由序」是。惟因緣既爲緣起,即也包括其實事,故所謂因緣,也可解說爲經過的原因事緣──實事。佛陀說他有了宿命通,知道過去諸佛的一切事,大家是否願意聽聽有關于過去諸佛的因緣實事?如果願意的話,「我當說之」。佛陀我,就會將過去諸佛的一切,原原本本的說出來。

  「時諸比丘白(佛)言:」諸比丘,也就是在座的佛陀常隨衆(一千二百五十名比丘),本來就想知道有關于過去諸佛之事。苦無機會已久,此次大家本爲談談說說,焉會想到此時正是佛陀欲說此事之時,所以既承佛陀的垂問,就很快的回答佛陀說:「世尊!今正是時,願樂欲聞」。大家尊一聲釋迦世尊。也就是叫一聲「師父啊!」現在正是師父您,闡說有關于過去諸佛的因緣實事之時。我們久來就想請教師父您,而苦無機會,就在這時趁大家聚在一起時,互相談談說說。然而過去諸佛是那麼的多,曆時又那麼的久,每一佛陀的真象,實在不是我們能夠了知之事。此事又是有關于我們身爲佛徒需要了解的重要事,所以我們確實很願意,很喜歡聽聞!

  「善哉!世尊。以時講說。當奉行之」。善哉如上述,是贊美時的用語。佛陀既慈悲垂問,定會講說出來,所以大家就難免要說聲善哉!大家懇切的希望釋迦世尊在此時講說出…

《一 大本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二 遊行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