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一 大本经▪P8

  ..续本文上一页。又法界即为法性(真如),在长行里有二处,都以法性的姿态出现,因为所谓界,乃为因、为性之义,也就是说,此为产生诸圣道,是诸法所依之性之故。华严所谓理法界是也。其它有关于法界的解说分类很多,真是不胜枚举。这里所指的法界,当然是指法性、真如,也是诸法的实相,宇宙的真象。有了智慧,即能照鉴一切,彻知一切,故佛陀的智慧有如太阳之光明一样,是普照,而不是偏照。如太阳的光亮一出,则不管是净是秽,是高是低,都一样平等的普照,绝不会分别甚么美丑好坏,所谓「和光同尘」是也。佛陀的智慧既如太阳之无所不照,即能照知宇宙万事万物的一切真象。

  「亦知过去事,三佛般涅槃,名号姓种族,受生分亦知」。三佛为三佛陀,是佛陀的音译。三为正,佛陀为觉,所谓正觉,是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理之人。般泥洹为般涅槃,是涅槃寂灭之意。释尊以重颂叙述一位佛陀成就正觉后,即因具有弘大的神通妙力,善能分辨宇宙的真象之故,能知过去算不尽的时劫前之诸佛的一切。如每位佛陀得大涅槃,消灭烦恼,尽诸有结等事,都能了如指掌。不惟如此,就是诸佛在世时,所谓诸佛的出身、名号、受生、饮食、寿命等繁琐之事,也了知的非常的清楚。

  「随彼之处所,净眼皆记之」。净眼为清净的法眼。法眼为佛眼、法眼、慧眼、天眼、肉眼等五眼之一,是彻见诸法的事理之眼,是属于菩萨之眼。成佛后则五眼具足,故佛陀也有此种菩萨之法眼(五眼之分,是依佛学之发达,而形成,本来也是佛陀所具之眼。如清净的法眼,乃为佛陀之尊号之一是)。记为记莂,惟这里所谓的记莂,并不是十二部经里所谓之授记,是分别过去的因缘,而将过去的一切示说出来耳。佛陀因具有威大的神力,高深的智慧,清净的法眼,故能随着一切处所,所发生的一切事,均能一一善于分别,善于说示出来。

  「诸天大威力,容貌甚瑞严,亦来启告我,三佛般涅槃」。佛陀本有智慧能知过去诸佛的一切,但有时也因过于烦琐之事太多,一时未能一一注意到,是时得须他人从旁协助。如佛陀广度众生时,一有适当的弟子时,就派遣他们到各地去分担如来的法担,去替佛大转*轮是。由此以推,则知任尔怎样伟大的佛陀,也不一定事事都由他一人去包辨。对于过去世之事。仍然是同一原理,佛陀一时恐来不及细述。此之所以有了诸天护法从旁告知之事的出现之由。诸天虽然还未脱离三界,然而如诸天王们,乃为菩萨的化现,故不得同时而语。即使是三界里的诸天,有的也已具有了很深的功行,有很大的威神之力,也就是有了神通广大的力量,足够了知算不尽的过去的诸佛之事。这些具有了威神之力的诸天,都是容貌非常端正庄严的神,自是慈善的保有者。不但会赐给人以幸福快乐,也会协助他人完成大事。这些善神曾经皈依过佛陀,亲近过佛陀,是一群护法的诸天,故会为佛陀宣化出尽其力。所以说,那些容貌端正庄严,有大威力的诸天也会来向我禀告有关于过去诸佛入于涅槃寂灭等事情。

  「记生名号姓,哀恋音尽知」。他们所知的范围和佛陀同样,能够记别过去算不尽的诸佛出生降世时的劫数,在世时的名号,出身种族姓别等事,以及诸佛的哀苦悲恋等事,都能一一知道的非常的详尽。哀恋音如上述,是任何人都免不了的事。虽然是佛陀,也因在世有个肉体的牵累,在未垂证涅槃前,还是和他人同样的有种种喜怒哀乐等感情感受的作用。佛陀之和人不同之处,是在每遇一事时,则因宿慧的启发,而有敏睿的警觉之力,故遇哀苦悲恋等事时,还而会为佛陀成就正觉的资粮,故虽和他人同样会有种种悲哀恋慕苦恼等事之发生,也能当面将其一一解决,不致于不可救药的程度!诸天们会将他们所知的有辟于过去诸佛之事,悉数告知佛陀,所以说:

  「无上天人尊,记于过去佛」。无上为没人能比得上,如上述。是佛陀十号之一─无上士。佛陀的智慧、福德、慈悲,均无人赶得上。佛陀在世时,他的一切,确实是超人的一切,在此世间上,不但是他的行动无人赶得上,就是他的论说,也是空前绝后。绝没有人能够讲说出来!如有,也是以他所说的为据,而发挥尽致耳。有人以为谈论得如天花乱坠,就以为可以和佛陀比拟,但是这,还是望尘莫及之事。因为佛陀的言教,不只是一种理想,是实际而证悟过之事,大家如样葫芦的话,则有证验的机会。不是那些高言耸听那样,虽抱有很大的理想,而不能兑现者流可以同时而语!佛陀的智慧是彻见世出世间,佛陀的福德是堪受一切众生供养,佛陀的慈悲是欲度一切众生,佛陀的一切,确实是一切众生梦想也想不到的,真正是一位没能比得上之人!

  「天人尊」为天人师。天人指天界之神和人类。佛陀不只是人类的导师,佛陀也是天上界所有诸天的导师。如上述,诸天虽然是人人所敬仰,人人想皈投之境地,但是以佛陀的眼光来看,则仍然是在三界六道里,未曾得达解脱的一类众生,不过比其它五道优胜得多耳。人类对于诸天神明的看法,不管是古往今来,不论是洋的东西南北,都一致认为是最为快乐的境界地方。在佛教未诞生前,连神学很有具体化的组织的印度,也同样的认为是最为理想,第一无忧无愁的境地。大家都想生到不死之界的天上界,去享受天福为最好最终的目的地。惟佛教兴起后,才被佛陀看穿,才有人知道天上界还是三界之内的众生,才知道天神还要皈依佛陀,在佛陀教训之下帮助佛陀,拥护佛教,以服务众生之功德,慢慢的积此功德到了一个时期,才能超越三界。佛陀所说的,不只是一理想,是有好多人依佛之教化而达到解脱的实事,当时的出家在家等人都有目共覩,故佛陀确是一位天人所尊仰所供奉的指导老师!无上士、天人师、佛陀,以上面之事以推,确实能够记别过去诸佛的一切大小事!

  又告诸比丘!「汝等欲闻知来,识宿命智,知于过去诸佛因缘不?我当说之」。时诸比丘白(佛)言:「世尊!今正是时,愿乐欲闻。善哉,世尊!以时讲说,当奉行之。」弗告诸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时诸比丘,受教而听。

  释尊又对诸位弟子们说:「你们想听如来有关于识知宿世生死的通力,知道过去诸佛的因缘实事么?如愿意听的话,我就会为你们阐说!」这时诸弟子们回答佛陀说:「世尊!说明此事,现在正是适当之时,我们愿意听闻佛陀的阐述。好啊!世尊!请您老人家此时垂示,我们会如说奉行。」佛陀就告诉诸弟子们说:「大家注意的听!仔细的听!好好的思念它。我将会为「你们一一分别详细的解说」。这时诸比丘们依佛的吩咐,正下意识的恭聆佛陀的教训。

  释尊以偈,将他为甚么会了知过去诸佛的详细情形告知诸弟子们后,「又告诸比丘」,也就是继续发言对诸弟子们垂示。诸弟子们只知佛陀有一股威大神力,了知过去诸佛的一切,但未听过佛陀讲过,只凭推测,不能确知真象,故佛陀将为诸弟子们讲说有关于过去诸佛的一切。也许有过去诸佛的出现,才有现在之佛陀之继承,所谓「饮水思源」,身为一位佛教徒,当应了知诸佛的家谱!

  佛陀说:「汝等欲闻如来,识宿命智,知于过去诸佛因缘否?我当说之」。「识宿命智」就是「识宿命智通」,是六神通之一,通常所谓「宿命通」是。如单说宿命智,则为知道宿命的智慧,如加一识字,就为之宿命通,是有智力能够认识宿世生死之事,也是认识宿世生死的智慧,是有智力能够认识见知过去世之生死等事。既有这种智慧,则对于宿世的生命等事,已了如指掌。其智力为一自在无碍,能够察知过去世之一切。「因缘」为实事,是诸佛过去的经过,也就是有关于诸佛的一切实事。因缘本为因与缘,因为直接的原因,缘为间接的助缘,一切万事万物,均由因与缘而生,如只有原因,而没有助缘,是不会产生其果报。又如因虽为好因,而遇恶劣之缘的话,那就不一定会产生好的果报。反之而因为坏,而所遇的缘是好的,即也不一定会成为坏的果报。譬如有好的种子(因),但卸缺少了水分、日光、肥料、空气等缘时,则任尔怎样的好种子,也不能茁壮起来。反之而一被认为不甚么好的种子(因),但悉心加以施工照顾,有适当的水分、配料、日光、空气等配合得适宜的话,终会慢慢的萌芽而茁壮起来(果)。可见得因与缘是何等的重要!有关于因缘,在诸经里有详细的分说,如四缘、十二因缘,或十二部经里所谓的尼陀那(因缘)等是。尼陀那本为说诸佛法本起的因缘。如佛陀为甚么因缘而说此事?(有人问故)。或毘尼(律)中说:有人犯是事,故说是戒。所谓佛陀的说法「缘起由序」是。惟因缘既为缘起,即也包括其实事,故所谓因缘,也可解说为经过的原因事缘──实事。佛陀说他有了宿命通,知道过去诸佛的一切事,大家是否愿意听听有关于过去诸佛的因缘实事?如果愿意的话,「我当说之」。佛陀我,就会将过去诸佛的一切,原原本本的说出来。

  「时诸比丘白(佛)言:」诸比丘,也就是在座的佛陀常随众(一千二百五十名比丘),本来就想知道有关于过去诸佛之事。苦无机会已久,此次大家本为谈谈说说,焉会想到此时正是佛陀欲说此事之时,所以既承佛陀的垂问,就很快的回答佛陀说:「世尊!今正是时,愿乐欲闻」。大家尊一声释迦世尊。也就是叫一声「师父啊!」现在正是师父您,阐说有关于过去诸佛的因缘实事之时。我们久来就想请教师父您,而苦无机会,就在这时趁大家聚在一起时,互相谈谈说说。然而过去诸佛是那么的多,历时又那么的久,每一佛陀的真象,实在不是我们能够了知之事。此事又是有关于我们身为佛徒需要了解的重要事,所以我们确实很愿意,很喜欢听闻!

  「善哉!世尊。以时讲说。当奉行之」。善哉如上述,是赞美时的用语。佛陀既慈悲垂问,定会讲说出来,所以大家就难免要说声善哉!大家恳切的希望释迦世尊在此时讲说出…

《一 大本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二 游行经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