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課
思考題
1.爲什麼執我衆生之菩薩並非真正行持般若波羅蜜多,了知此理後我們應如何行持?
2.爲什麼我、衆生及一切萬法皆不存在?也談一談你對“無生與生不分別”就是行持勝般若的體會,以及你對般若殊勝性的認識。
3.無分別智慧所得到的是什麼?爲什麼修學般若法也需要在好的道場中依止上師長期聞思修行?
4.談談行爲與智慧以及修行與定解的關系,也談一談平等性對我們的啓示。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爲度化一切衆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接下來我們繼續學習《般若攝頌》。現在正在講宣說道般若不可得,其中所行已經講完了,下面講所止。
寅二、所止:
若起衆生痛苦想,思利衆生除痛苦,
執我衆生之菩薩,此非行持勝般若。
前面已經講了,作爲菩薩,若能了知勝義中一切都了不可得,且能如是而行,這就是真正行持般若。反之,若對衆生起實有之想:這是天人、這是人、這是旁生,並認爲衆生都有不同的痛苦,如:天人有放逸之苦、人類有生老病死之苦、地獄有寒熱之苦等,且思量我要發無上菩提心利益天下無邊的衆生,從而解除他們的痛苦。當然,從世俗谛的角度來講,這非常好。因爲作爲大乘行者,首先必須了知各種各樣的衆生都在感受無量無邊的痛苦,然後自己還要發心救度他們,也即遣除他們身心中的種種痛苦。但是,勝義中一切都了不可得的緣故,這樣執著我和衆生的菩薩並沒有真正行持殊勝的般若波羅蜜多。爲什麼呢?因爲他們還沒有超越分別念。所以,只要有這方面的執著,就不是真正的菩薩。《金剛經》雲:“若菩薩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意思是說,如果菩薩有這些方面的相執,就不是真正的菩薩,因爲他並沒有行持真正的智慧波羅蜜多。當然,在世俗中這樣的有緣悲心也可利益衆生,但這只不過是暫時的修法。從究竟的角度來講,還是應以無緣的慈悲心來度化衆生。如《觀經》雲:“以無緣慈,攝護衆生。”
關于悲心,在《往生論注》(1)中講了叁類:第一是緣衆生的悲心,此乃小悲心;第二是緣法的悲心,這是中悲心;第叁是無緣的悲心,這是大悲心。在現實生活中,大家經常這樣祈求上師加持:請用您的大慈大悲來攝受我!那要成爲大慈大悲,就必須以真正無緣的空性來攝持,否則也不可能達到我們所需要的境界。
大家也清楚,真正作勝義觀察時,衆生也沒有、衆生的痛苦也沒有,我也沒有、我所也沒有……一切都了不可得。這一點,只要稍微對中觀或般若有所了解的人都會明白。當然,這並不是因爲我和衆生本來都實實在在存在,而我們爲了誣蔑或抹殺事實,反而說一切都是空性;而是他們本來都不存在,但衆生卻認爲存在,故有必要澄清事實。有一位精神稍微正常的精神病患者給我這樣說:“以前,我的所說、所想全都是錯的,當時說了什麼、做了什麼,現在一點也不知道。”凡夫人也是這樣,他所認爲存在的這些法,其實全都沒有。
《大寶積經》雲:“一切諸法無我、無有情,但是言說之所假立。”雖然每個人都說我,但大家一定要清楚萬事萬物的法都沒有我,既然我不存在,那有情也不會有;所以只是言語、分別的假立,並非真實存在。《大寶積經》還說:“不見少法遠離于空……不見少法遠離緣起。”講得很清楚,在萬事萬物中,根本見不到任何一法遠離空性,也就是說與空性無二無別;也根本見不到任何一法遠離緣起,即在世俗中衆緣和合的顯現是存在的,但在勝義中一切都遠離四邊八戲、了不可得。
任何一位菩薩,若能通達這樣的見解,他就在行持殊勝的般若波羅蜜多。如果沒有通達這種境界,表面上再怎麼樣,實際上也不應理。比如有人說:我度化了多少衆生,我的事業如何廣大。其實這也是一種執著相,因爲在勝義中絕對沒有這些執著的緣故。當然在世俗中,爲了息滅衆生的煩惱,也可這樣假立;但這畢竟是假立,就像夢中出現違緣使用武器、發動軍隊一樣,當醒過來時一切都會無蹤無影。
子二、彼之攝義:
知諸有情與我同,知一切法如衆生,
無生與生不分別,此即行持勝般若。
作爲修學般若法門的菩薩來講,首先要知道自己——我不存在,這非常重要;因爲佛經裏面也說我執乃爲大魔。所以,只要有我執,所作所爲就不會有好的結果。在現實生活中,因爲人們有我執的原因,就會以自我爲中心,這樣就會出現諸多不愉快的事情。大家想一想:很小的一件事情就跟道友吵架或跟他人不和,這是不是以自我爲中心?肯定是。“因爲這個人對我不好、因爲我的什麼什麼事情……”這樣就跟人爭鬥。但所謂的我存不存在呢?若能詳細觀察,則能了知我跟天空中的鮮花一樣了不可得,在這個時候也就通達了所謂的人我空性。
既然我不存在,那天下無邊的有情也不存在。雖然表面上看,螞蟻等小動物的身體非常細小,雪山獅子等大動物的身軀異常龐大,而人類又與它們完全不相同,但在具有我執方面卻沒有差別。比如,螞蟻之所以辛辛苦苦營建自己的蟻穴,或經常拉著小蟲的屍體拼命往回跑,其目的就是爲了自己過美滿幸福的生活;而獅子之所以要捕食等,其目的也是爲了自己過快樂的生活;世間人每天都忙忙碌碌,其目的也是爲了追求自己生活的目標。可見,只不過我執體現的方式不同而已,實際上世間任何一個衆生都有我執,他們皆以自我爲中心。但是,若能作真正觀察,則可了知所謂的我並不存在;與我不存在一樣,天下無邊衆生的我也不存在。其實,這就像一個精神癫狂的人所說的話全是假的一樣,千千萬萬精神病者所說的話都不符合真理。所以,我們應了知有情與我相同,一切衆生皆了不可得。
同樣,一切諸法皆與衆生相同。若人們在諸佛菩薩面前作供養、發無上菩提心度化衆生,當然這是行持善法;若生嗔恨心、嫉妒心等惡念,還做許多不如法的行爲,那這就是行持惡法。但善惡所攝的萬法皆與衆生相同,它們皆不存在。
爲什麼他們皆不存在呢?因爲從本體上觀察時,他們的産生都不可能有。既然産生沒有,那不生也不會存在。爲什麼呢?因爲生和不生皆是分別念的觀待假立,除了分別念之外,根本就不成立。而什麼時候我們真正懂得這樣的道理,就能了知一切萬法在世俗中是夢幻泡影,在勝義中是微妙的空性。若誰能通達生與不生皆不分別的境界,或誰有這樣的修行功夫,他就在行持真正的般若波羅蜜多。
般若法非常殊勝。《般若贊》雲:“無可言思般若度,不生不滅虛空體,各別自證智行境,叁世佛母我敬禮。”既然具有如此體性的般若是諸佛之母,那我們就應對這樣的空性妙理有所認識。現在世間,很多人對空性一無所知,短暫的人生一直在恐慌和希望的狀態中度過,活得特別累,非常可憐!如果他們能對空性有所認識,就不會那麼苦,而在現見心的本來面目後,千千萬萬邪見密林全都能焚毀無余。聖天論師亦雲:“空無我妙理,諸佛真境界,能壞衆惡見,涅槃不二門。”意思是說,諸法空性無我的妙理,是諸佛聖者所行的一真境界,修行此法則能摧毀所有世間惡見,故它是獲得涅槃的不二法門。雖然表面上看來很多人是凡夫,但若心中真正對空性有所認識,那就跟佛的智慧無二無別。
在修上師瑜伽時,最後要觀想上師化爲五光融入自己的心,其實此時安住于不可言說的勝義狀態中的這顆心,就是所謂的叁世諸佛,也是真正的上師。可能很多人都認爲有血有肉的人才是上師,其實真正了義的上師並非如此,而是自己所證悟的般若空性;它是釋迦佛,也是阿彌陀佛。當然要講得深一點,密宗當中有許許多多竅訣,而這樣的深法又與每個人的心無二無別,但我們以前從來都沒有認識過,所以修學空性非常有必要。
《維摩诘經》雲:“法無形相,如虛空故;法無戲論,畢竟空故。”表面上看,一切萬法都有不同形相,但實際上,它們皆爲空性的緣故,並沒什麼差別;同樣,萬法皆遠離戲論,因爲它們的本體畢竟空故。可見,執著實有只是一種分別妄念,因爲真正尋找時根本就得不到。
其實這樣的真理,我以前講《中論》時也講過。當時我感覺,世界上很多文學家和科學家都很可惜。如果他們能用智慧來觀察龍猛菩薩的思想,就有機會真正放下一切,可是他們卻在實有的基礎上繼續研究,一直去尋找他們所謂的真理,當然這永遠也得不到。其實,這就像瘋狂病者在沒有痊愈之前不可能說真話一樣,一切衆生就這樣可憐!但有人認爲:佛教太極端了,因爲它讓所有正常人全都退到不正常的狀態。其實也不是這樣,若我們能從正理上分析,就不得不承認這樣的道理。很多人都認爲萬法實有存在,但用中觀理證剖析時,它們的確不存在;那不存在的東西我們認爲存在,這是合理還是不合理?故萬法皆是空性,這就是正確的結論。所以不管是漢傳佛教,還是藏傳佛教,大家皆應對空性法門有所認識,這非常重要。如果我們懂得《般若攝頌》,那以後學修《金剛經》、《心經》等空性法門就沒有問題。
而且,這樣的法門我們能得到教授或傳承,其價值也無法用金錢來衡量。所以,現在聽受空性法門的人,的確有非常好的緣分。當然這並不是說,因爲我講者很了不起,大家才能得到利益。喬美仁波切曾引用噶mb的教證說:“即使是凡夫上師,他在灌頂或講經時,諸佛菩薩也會降臨在他身上,而他也能給弟子賜予加持;在傳完法之後,諸佛菩薩又會馬上回到清…
《般若攝頌釋 第七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