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般若攝頌釋 第十七課▪P2

  ..續本文上一頁彌勒得滅度者,一切衆生亦應滅度。所以者何?諸佛知一切衆生畢竟寂滅,即涅槃相,不複更滅。”既然一切衆生是菩提相,那就沒有什麼可得的;既然一切衆生是涅槃相,那也沒有什麼可滅的。這樣一來我們就能了知,在勝義中所有相平等寂滅。

  當然這個境界很高,大家千萬不要搞錯:“堪布說了,不能有度衆生的想法,所以不度衆生的想法一定要建立起來。”千萬不能這麼說,不然更可怕。因爲到了最高境界時,度衆生和求佛果的想法皆需放棄,那更何況說不度衆生的想法,很明顯這更不能有。

  的確,真正的菩薩並沒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比如說菩薩在講佛法時,有成千上萬個衆生前來聽法,但他看這些衆生全都如夢如幻,根本不會執著:我今天傳法時有多少多少轎車,有多少多少人,他們對我特別恭敬,好開心啰!但衆生沒有執著就非常困難,即使要求入定時不執著也做不到。

  的確,每位衆生都有不同執著相。以前有這樣一則禅宗公案:一位老和尚有四個徒弟,他們一起在一個茅棚裏參禅。有一天老和尚強烈要求:從今天開始必須叁天叁夜入定,不但心要入定而且還要禁語,一句話都不能說。弟子們都很高興地接受了。于是老和尚坐在中間,四個弟子排隊坐著。到了晚上的時候,狂風四起,吹得特別厲害。那個時候,幾個弟子的眼睛都咕噜噜地轉,特別害怕。過一會風把燈吹滅了,一位弟子實在忍不住:“哇,燈滅了!”另外一位弟子接著說:“你看你說話了。”接著又一位弟子說:“師父說誰也不要說話。”而最後一位弟子說:“你看你們叁人都說話了,唯一我一個人沒說。”可見,這四位弟子都有不同執著。

  的確,在平時談論或做任何一件事情時,就會發現每個衆生都很難息滅執著相。但要將所有的想全部滅掉,而進入“沒有執著相”的入定境界,也不容易。另外大家還應了知,雖然勝義中遠離一切戲論,但在世俗中如夢如幻的衆生也要度,如夢如幻的佛果也要得,如夢如幻的修行也不能放棄……也就是說,要分開勝義和世俗而行持。《金剛經》雲:“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衆生,實無衆生得滅度者。”也即在世俗中要“滅度無量無數無邊衆生”,而勝義中這樣的情況絕對不存在。所以,大家一定不能將勝義空性境界和世俗顯現境界混爲一談,否則在行持的過程中就會墮入極端:要麼處于寂滅的狀態(雖然真正做到這樣也有一定的困難,但你會什麼都不做);要麼將所行持的善法,認爲是永遠不壞的實有之法。當然,這兩種修法都不合理。

  鑒于此,我認爲學習《中觀莊嚴論釋》特別重要。以後看菩提學會中的聞思班能不能學,今年學院中的聞思班都在學。但大家在學習時一定要認真,因爲《中觀莊嚴論釋》並不容易懂,而一旦懂了,對勝義空性和世俗顯現就會有新的認識,或産生正確的見解。所以在藏地,這部論典極爲重要。我以前講的《中觀莊嚴論釋》有128堂課,《中論》有114堂課,但這些都沒有視頻,只有音頻。當然,當時講的也不一定好,因爲事情很多。但以前在上師前聽過,而聽與不聽完全不一樣,或者說內行與外行有很大差別,所以不會有大的問題。

  雖然我不敢說自己是名副其實的上師、講得很好,但我敢說自己是專業者。就像病人,他是選擇在一個一點都不懂醫學的人面前看病呢,還是在醫生面前看病?當然會找醫生,因爲他有臨床經驗。但我並沒說自己有高僧大德的境界,只是多年以來自己放棄很多事情,在佛教教學方面下了很多功夫,對教理也有非常濃厚的興趣。所以我非常希望大家,在方便時要了解中觀的法理。尤其是一些邪見比較重的知識分子,他們經常認爲這個不合理、那個不合理,但真正問一個問題又答不出來,這樣的人就很有必要聞思中觀和因明。

  癸叁(日益增上之因——勝解)分叁:一、信仰之功德;二、不信之過患;叁、教誡以清淨心勤行般若。

  子一、信仰之功德:

  

菩薩先前行持時,行此般若無疑知,

  

聞即彼起本師想,依此速證寂菩提。

  這裏講對般若法門有信心、有信仰,有特別大的功德。

  有些菩薩在先前的生生世世中,已行持這樣的般若法門:他們首先在有緣的善知識前聽受,然後在實際行動中思維、修行。因爲生前就創造了這麼好的因緣,所以來到這個世間,就會因種種因緣而聽受般若,此時也不會有任何懷疑,裏面的內容也很容易了解。

  從我個人來講,我對般若法門、往生極樂世界等大乘法沒有任何懷疑。只不過自己很慚愧,因爲有時候智慧跟不上。但有些人並不是這樣,一講到般若空性,要麼特別害怕、要麼不願接受,有各種各樣的疑惑,或者以蔑視的態度來對待。講極樂世界時,也有種種懷疑。正是爲了遣除對往生極樂世界的懷疑,智者大師才造了《淨土十疑論》,麥彭仁波切也寫了《淨土教言》。但很多人對諸如此類的大乘法始終抱有懷疑。雖然我不敢說自己前生聞思了多少,但在即生中,對這些法門確實信心十足。

  接著前面講:而且,在聽聞到般若法門時,他們還會對般若生起本師想。《耳飾經》雲:“末法五百年,我現文字相。”佛陀親自說:末法五百年時,我以文字相來度化衆生。《中觀四百論》也說:依靠這樣的空性法來獲得解脫。正因爲如此,大家對般若法門,不管是法本還是內容,皆應本著佛陀想。

  依此原因,他們在很快的時間中,必將獲得寂滅的菩提正果。當然,這也是我最近要求,有智慧的人對般若法門一定要反反複複聞思修行,且要通達般若法義的原因。的確,我們在學院呆多長時間也很難說,外面有緣的佛友依靠光盤或書本來學習的機會也很難得,所以在有機會時,大家一定要將般若領悟于心。比如上世間的培訓班,若沒掌握應該了解的技術,那以後也不會有這個機會;讀大學時也應精通所有學習的課程,如果把時間浪費掉,後來也不一定有這樣的機會。在學院很多人很精進,把時間、精力全都利用起來,廢寢忘食地學習;但有些人並不是這樣,可以說得過且過、虛度光陰,這就不太好。總之,大家一定要把般若法門當作真正的佛陀那樣來對待。

  而這樣的般若法,也被無數天龍八部及白法方面的護法神保護著。以前唐玄奘受衆人勸請,決定翻譯《大般若經》,但因當時年齡比較大,京師事務又多,覺得自己不一定能翻譯完,于是請求朝廷遷往玉華寺翻譯。當時參與翻譯的人給他建議:能不能像鸠摩羅什大師那樣,刪繁去重、著重意譯?後來他也答應了。但答應的當天晚上,就做了非常可怕的惡夢,或老虎追趕,或身處懸崖,感受了極難忍受的痛苦。在特別恐懼的狀態中驚醒後,他全身出汗,特別害怕。後來他再叁思維:覺得以略譯的方式完成《大般若經》的翻譯,護法神和諸佛菩薩不開許。于是第二天在大衆中宣布:《大般若經》要廣譯,一個字也不能漏,字字句句都要按照梵本來譯(當時有叁種梵本)。宣布的當天晚上他就做了非常稀有的夢:諸佛菩薩的眉間發光照在自己身上,自己用各種各樣的燈、花供養諸佛菩薩,以及自己坐在高座上爲衆生宣說妙法,受到衆人贊歎、恭敬、承事等。經過四年時間,《大般若經》終于一字不漏地全部翻譯完畢,大師也認爲諸佛菩薩一直在保護著。當然,在翻譯的過程中,其他參與者也有非常吉祥的夢兆。另外,在本來不是花開的季節,殿側的兩棵樹數數開花,而且每一次都開六朵,象征六度到彼岸。

  通過一些故事或曆史就可了知,我們對般若法門真的應該本著佛陀想。如果有信心,般若絕對是佛陀;如果沒有信心,即使佛陀或高僧大德親自來到面前,你也不一定認可,就像善星比丘和提婆達多一樣。所以只要有信心,我們平時攜帶般若法本,就和佛陀在一起沒有任何差別。而我們即生能遇到這樣的般若法,肯定是多生累劫積累善資糧的果報,所以大家皆應以歡喜心來恭敬般若,這樣也就創造了美好的未來。

  子二、不信之過患:

  

昔行時事無量佛,然若未信佛般若,

  

聞已慧淺彼棄此,舍無救護墮無間。

  有些人雖然在往昔行持善法時,恭敬、承事、供養過無量無邊的佛陀,積累了許許多多資糧,但卻未對大乘的密意——般若法門生起信心,也未發願獲得。而即生中于善知識前聽聞般若法門後,因爲智慧淺薄對般若生不起信心和恭敬心,反而把它當作一般的世間學問來舍棄,那就舍棄了叁世諸佛的智慧結晶。由于聖者的深法沒辦法救護他,他將墮入無間地獄爲主的地獄感受無量劫的痛苦。

  所以大家一定要引起注意,對般若法門千萬不能生邪見和嗔恨心。如果實在生不起信心,也不能做一些不恭敬的行爲,而應將其放在寺院或其他清淨的地方。有些人經常這樣:我現在不學密宗了,還把法本全部寄回來。以前我就收到過“虔誠弟子”的這種供養,不過我感覺他們非常可憐、愚癡。因爲,不管是密宗法還是般若法,在整個世界根本沒有超過它們的學問。

  的確,大乘佛法非常殊勝。從空性方面講,當我們運用中觀理論將一切萬法抉擇爲空性時,任何一種世間智者的學問也沒辦法破斥或反駁;從悲心方面講,大乘的悲心遍及一切衆生,也即普願一切有生命的有情都能離苦得樂,這是世間任何宗教也沒辦法超越的。但現在有人認爲儒教思想最好,也有人認爲基督教思想最好,其實它們僅僅牽涉到人的範圍,並未普及一切衆生,而救護無量無邊衆生的思想,唯大乘佛教具有。現在很多人都在提倡“和諧社會”,但若人與自然之間、人與動物之間、人與人之間都不能和睦相處,那還能不能實現和諧呢?不能。而要實現這樣的目標,唯有依靠大乘佛教。所以,真正大乘佛教的精神或思想落到實處,整個人間馬上就會變成天堂。

  當然,對這些舍棄密法或般若法的人,我們只能産生悲憫…

《般若攝頌釋 第十七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