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般若攝頌釋 第二十七課▪P2

  ..續本文上一頁不是魔事,這非常重要!

  假設有人在你面前假裝慈悲地說:你最好不要住在這個道場當中,這個道場的聞思修行也不行,上師也不好,道友的見修行也不如法,你應該到我選擇的某某地方去。那個時候如果自己沒有定解,別人說什麼都會聽的:是是是、行行行,就馬上跟著跑。若將原來甚深的因緣全部抛棄,最終只能得到糠秕,不可能獲得精華。所以在濁世時,一定要千方百計使自己行持的善法不要退轉,這極爲重要!

  《佛說佛母出生叁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中雲:“是菩薩于十善法堅固而行無所退失,于一切行、一切種、一切時、一切處不生瞋恚心,乃至夢中亦行十善,而不暫起十不善行。須菩提!若有具足如是相者,是爲不退轉菩薩摩诃薩。”可見,對真正的不退轉菩薩來講,不要說白天,連夢中也不會做惡事,而且夢中還會護持十種善業。對凡夫人來講,要達到這樣的境界也有一定的困難,但無論如何我們也要心向往之。

  現在很多知識分子都願意通過網絡等途徑來學習般若法門,但學習的人中,有些人心不定,沒有主見。比如今天別人說這本書很好,但裏面全是凡夫人的分別念,當然這跟具有煩惱分別的人很吻合,于是他也認爲:這太好了,跟我想的一模一樣。其實一看就知道,裏面根本沒有任何依據,只不過他自己在胡說八道而已。但有些人卻覺得:這對我太起作用了,我要將以前學過的法全部放棄,好好看他的養生書、氣功書等。可見,末法時代要做到不退轉真不容易。

  當然,我說的是誰的書,這不能提。因爲華智仁波切說:“恒需謹慎有叁種:衆中出言應謹慎,獨處行爲應謹慎,平常觀心應謹慎。”不過說法跟造論不相同,方方面面都沒那麼嚴格。以前很多教證都說:平時講課不可能出口成章,在邏輯、曆史等方面也不可能沒有一點過失,因爲這樣的人自古以來很少見。但現在有些人一直在一些小問題上吹毛求疵:這個地方說得不對,那個地方說的道理不清楚,等等。以前世親論師也說:在講辯著叁大智者事業中,講的時候比較放松,不需要那麼嚴格;辯論時也要從各方面來進行交流、辯駁,所以也比較寬松;但造論時一定要注意,因爲這是文字上的東西。當然,我們現在作的講記,也不一定要特別嚴格。因爲在講的時候,針對聽者群的不同自然會有不同的目標,也會相應說一些有用意的語言。

  子二(宣說甚深難證之理)分二:一、宣說所行之深法;二、如此甚深之理由。

  醜一、宣說所行之深法:

  

諸佛此法深難見,誰亦無悟無獲得,

  

行利慈者證菩提,思衆誰知不欲言。

  大家都知道,叁界導師本師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一切佛法中,般若是最精華,它極其深奧,一般的世間凡夫很難通達。這可從叁個方面來講:基位蘊界處所攝的一切法了不可得的緣故,難以真實見到它們的本體;爲此,道位所攝的一切法也沒有什麼真實性能證悟,果位所攝的法也沒有什麼可獲得。也即從無見(基位沒有什麼可見)、無悟(道位無所證悟)、無得(果位沒有獲得)叁個方面證成般若極爲甚深。

  《華嚴經》中雲:“佛子!菩薩摩诃薩知佛不可得、菩提不可得、菩薩不可得、一切法不可得、衆生不可得、心不可得、行不可得、過去不可得、未來不可得、現在不可得、一切世間不可得、有爲無爲不可得。”《金剛經》亦雲:“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可見,不同經典宣說的道理一模一樣,也即從真正本體的角度來講,一切萬法皆了不可得,所以也就難見、無悟、無得了。

  正因如此,行持利益一切衆生、發大慈大悲心的佛陀,在證得菩提後就想:我證得的這種甚深境界,一般世間衆生很難徹悟,又有誰能了知呢?于是不想言講正法。當然,這就是佛陀成佛後,在衆生前示現不說法,而前往寂靜森林的原因。《方廣莊嚴經》雲:“深寂離戲光明無爲法,猶如甘露此法我已得,縱爲誰說亦不能了知,是故默然安住于林間。”關于佛陀成佛後不轉*輪的時間,按照《法華經》的觀點,是二十一天以後才轉*輪;《方廣莊嚴經》則講,佛陀在成佛四十九天後才轉*輪(3)。這方面的道理,相信學習過《中觀根本慧論》、《中觀寶鬘論》等論典的人都能了解,這裏不再宣說。

  在這裏大家要著重了解的是:真正的菩提在勝義中得不到。在達摩祖師的《無心論》中,有人提出這樣一個疑問:如果菩提不可得到,那諸佛菩薩怎麼現證菩提呢?祖師回答說:“但以世谛文字之言得,於真谛實無可得。故《維摩經》雲:“菩提者,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得。”又《金剛經》雲:“無有少法可得,諸佛如來但以不可得而得。”當知有心即一切有,無心一切無。”可見,所謂的菩提只在迷亂衆生前或世俗谛中存在,若從勝義實相爲主的角度來講,以身、心等途徑皆不可得。

  不過,這樣的道理一般衆生特別難以通達。當然,這也是不經長時訓練,不能傳授甚深空性意義的原因。爲什麼密宗裏面密法不能隨便傳,而必須先修很長時間加行,然後還要獲得灌頂,之後才能傳授,其原因也在這裏。而且,密宗講的空性更甚深,其空性還帶有光明,是兩者不可分割的境界。這種境界,一般的世間人一聽就接受不了,所以並不是密宗有過失,才不給別人傳,也不是密宗特別吝啬,害怕很多人都知道乃至開悟,才在極少數人的內部學習。這是因爲大多數的衆生實執太重,連顯宗的中觀空性都不能接受,所以必須保密。對初學者等人來講,顯宗的空性也很難生信,因爲說有也不對、說無也不對,一切都遠離戲論,所以必須訓練很長時間。其實,這就像各個國家最機密的組織或工作,必須經過很長時間訓練才有資格趨入一樣。

  但現在很多人剛來學院就說:“什麼顯宗的基礎都不用打,加行也不用修,我特別希望最甚深的密法,您能不能給我傳一個最密、最高、最深、最頂、最好、最尖、最棒、最了不起的法?”可能他認爲自己最聰明、最有智慧、最能幹、最了不起,是根機最好的人;但也不一定,所以法與根機相適應很重要。對一般人來講,首先要觀察、成熟自己的相續,這樣所獲得的教言才有意義,否則佛陀也不會在衆生前示現難以證悟。

  可是現在很多人,在遇到一位上師或一個法門後,就馬上開悟了,這恐怕有點困難。麥彭仁波切在《定解寶燈論》中說:“印藏諸大成就者,長久精勤所證義,奇哉愚者于瞬間,說是證悟起懷疑。”意思是說,印藏獲得大成就的諸位大德,在長期依止上師的過程中,皆曆經千辛萬苦,最終才得到了竅訣,精進實修時,也經曆無數磨難才獲得了證悟;可是現在有些愚者,也不用修加行,也不用積累資糧,也不用長期聞思,在短暫的時間中就說自己已經證悟了智者們的所證義,比如路過時遇到一位上師,上師傳授教言後就當下開悟;但這到底是不是真正的開悟很讓人懷疑,因爲並沒這麼簡單。所以,如果自己沒有開悟,先不要忙著說大話。

  我遇到很多人說:我今天看看書就開悟了,我有神通,我什麼什麼境界頓然出現……但到底是不是這樣很讓人懷疑,即使你有神通神變等也要保密。像密宗大成就者大蘇和小蘇,他們很多功德都很保密。(其故事很精彩,方便時我給你們講一下。)一般來講,沒有特殊必要,不會在衆生前顯露功德,所以並不會今天看到什麼就馬上說出來,因此大家要盡量保守自己的秘密。即使有一些特殊的境相,若沒有特別的緣起,如度化他人等,也不要說。拿上師如意寶來講,不管他在伏藏方面,還是在現見本尊、空行、護法方面,都有很多超勝的境界,但是他老人家一輩子當中,沒有特殊情況都是秘而不露的。

  醜二、如此甚深之理由:

  

衆生喜處求諸境,住執不通愚如暗,

  

所得之法無住執,故與世間起爭議。

  有些人問:爲什麼很多大德或大成就者能證悟法性,而我們這些普通人不能證悟?其原因是這樣的:世間很多愚昧無知的衆生,無始以來一直在心中串習實有,首先是對山河大地、樹木花草等一切外境有根深蒂固的執著,緣此自相續自然長期處于執著的狀態當中。既然他們特別喜歡這樣執著,那就不會通達空性,也即在空性的意義方面一竅不通、愚昧無知,就像處于特別黑暗的環境中一樣。

  的確,現在大多數人對佛教所講的空性意義完全不懂。不說甚深的空性義,連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人有前世後世,無量無邊衆生一直沈溺在叁界輪回的苦海中,很多人都雲裏霧裏,根本不懂;那他們自然會認爲萬事萬物實實在在存在。如果我們跟這些人交談,也不會有共同語言,可能只會引發爭論。即使學過中觀等空性法門,或稍微有一點悟性,跟這些人爭論,也會覺得很困難。

  我有一位好朋友,在讀中學時他對我各方面的幫助都比較大,拿世間的話來講,當時我們倆還算有共同語言。我出家後,有一次我們在同一個環境中共同住了一段時間,當時我看到他的所作所爲,心中就産生了悲憫感。于是我對他說:“你不要特別去求名聲、地位,這樣沒有意義。”但他與我爭,說:“很有意義!”後來我們倆互相都不讓,就開始爭論起來。從道理上講,世間八法沒有意義,我基本上能說服他,雖然我並沒用離一多因來抉擇名聲等不存在,因爲他聽不懂。其他道理講的時候,雖然他能明白,但他固執己見,甚至還以叁寶作證發毒誓,後來我也沒辦法。

  世間人就是這樣,跟他們怎麼樣說也沒辦法。相信在座的道友很多都有這樣的經曆:雖然自己學了很長時間的佛,也獲得了空性的意義,但對世間人講:“你們所追求的名聲、財富等沒有實在的意義,不要成天都沈迷在這樣的狀態當中。”可能很多都講不通,有時可能還會有自己住在猴群中的感覺。雖然他們的所作所爲特別無聊,但也沒辦法溝通,已經…

《般若攝頌釋 第二十七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