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般若摄颂释 第二十七课▪P2

  ..续本文上一页不是魔事,这非常重要!

  假设有人在你面前假装慈悲地说:你最好不要住在这个道场当中,这个道场的闻思修行也不行,上师也不好,道友的见修行也不如法,你应该到我选择的某某地方去。那个时候如果自己没有定解,别人说什么都会听的:是是是、行行行,就马上跟着跑。若将原来甚深的因缘全部抛弃,最终只能得到糠秕,不可能获得精华。所以在浊世时,一定要千方百计使自己行持的善法不要退转,这极为重要!

  《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中云:“是菩萨于十善法坚固而行无所退失,于一切行、一切种、一切时、一切处不生瞋恚心,乃至梦中亦行十善,而不暂起十不善行。须菩提!若有具足如是相者,是为不退转菩萨摩诃萨。”可见,对真正的不退转菩萨来讲,不要说白天,连梦中也不会做恶事,而且梦中还会护持十种善业。对凡夫人来讲,要达到这样的境界也有一定的困难,但无论如何我们也要心向往之。

  现在很多知识分子都愿意通过网络等途径来学习般若法门,但学习的人中,有些人心不定,没有主见。比如今天别人说这本书很好,但里面全是凡夫人的分别念,当然这跟具有烦恼分别的人很吻合,于是他也认为:这太好了,跟我想的一模一样。其实一看就知道,里面根本没有任何依据,只不过他自己在胡说八道而已。但有些人却觉得:这对我太起作用了,我要将以前学过的法全部放弃,好好看他的养生书、气功书等。可见,末法时代要做到不退转真不容易。

  当然,我说的是谁的书,这不能提。因为华智仁波切说:“恒需谨慎有三种:众中出言应谨慎,独处行为应谨慎,平常观心应谨慎。”不过说法跟造论不相同,方方面面都没那么严格。以前很多教证都说:平时讲课不可能出口成章,在逻辑、历史等方面也不可能没有一点过失,因为这样的人自古以来很少见。但现在有些人一直在一些小问题上吹毛求疵:这个地方说得不对,那个地方说的道理不清楚,等等。以前世亲论师也说:在讲辩著三大智者事业中,讲的时候比较放松,不需要那么严格;辩论时也要从各方面来进行交流、辩驳,所以也比较宽松;但造论时一定要注意,因为这是文字上的东西。当然,我们现在作的讲记,也不一定要特别严格。因为在讲的时候,针对听者群的不同自然会有不同的目标,也会相应说一些有用意的语言。

  子二(宣说甚深难证之理)分二:一、宣说所行之深法;二、如此甚深之理由。

  丑一、宣说所行之深法:

  

诸佛此法深难见,谁亦无悟无获得,

  

行利慈者证菩提,思众谁知不欲言。

  大家都知道,三界导师本师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一切佛法中,般若是最精华,它极其深奥,一般的世间凡夫很难通达。这可从三个方面来讲:基位蕴界处所摄的一切法了不可得的缘故,难以真实见到它们的本体;为此,道位所摄的一切法也没有什么真实性能证悟,果位所摄的法也没有什么可获得。也即从无见(基位没有什么可见)、无悟(道位无所证悟)、无得(果位没有获得)三个方面证成般若极为甚深。

  《华严经》中云:“佛子!菩萨摩诃萨知佛不可得、菩提不可得、菩萨不可得、一切法不可得、众生不可得、心不可得、行不可得、过去不可得、未来不可得、现在不可得、一切世间不可得、有为无为不可得。”《金刚经》亦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可见,不同经典宣说的道理一模一样,也即从真正本体的角度来讲,一切万法皆了不可得,所以也就难见、无悟、无得了。

  正因如此,行持利益一切众生、发大慈大悲心的佛陀,在证得菩提后就想:我证得的这种甚深境界,一般世间众生很难彻悟,又有谁能了知呢?于是不想言讲正法。当然,这就是佛陀成佛后,在众生前示现不说法,而前往寂静森林的原因。《方广庄严经》云:“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犹如甘露此法我已得,纵为谁说亦不能了知,是故默然安住于林间。”关于佛陀成佛后不转*轮的时间,按照《法华经》的观点,是二十一天以后才转*轮;《方广庄严经》则讲,佛陀在成佛四十九天后才转*轮(3)。这方面的道理,相信学习过《中观根本慧论》、《中观宝鬘论》等论典的人都能了解,这里不再宣说。

  在这里大家要着重了解的是:真正的菩提在胜义中得不到。在达摩祖师的《无心论》中,有人提出这样一个疑问:如果菩提不可得到,那诸佛菩萨怎么现证菩提呢?祖师回答说:“但以世谛文字之言得,於真谛实无可得。故《维摩经》云:“菩提者,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得。”又《金刚经》云:“无有少法可得,诸佛如来但以不可得而得。”当知有心即一切有,无心一切无。”可见,所谓的菩提只在迷乱众生前或世俗谛中存在,若从胜义实相为主的角度来讲,以身、心等途径皆不可得。

  不过,这样的道理一般众生特别难以通达。当然,这也是不经长时训练,不能传授甚深空性意义的原因。为什么密宗里面密法不能随便传,而必须先修很长时间加行,然后还要获得灌顶,之后才能传授,其原因也在这里。而且,密宗讲的空性更甚深,其空性还带有光明,是两者不可分割的境界。这种境界,一般的世间人一听就接受不了,所以并不是密宗有过失,才不给别人传,也不是密宗特别吝啬,害怕很多人都知道乃至开悟,才在极少数人的内部学习。这是因为大多数的众生实执太重,连显宗的中观空性都不能接受,所以必须保密。对初学者等人来讲,显宗的空性也很难生信,因为说有也不对、说无也不对,一切都远离戏论,所以必须训练很长时间。其实,这就像各个国家最机密的组织或工作,必须经过很长时间训练才有资格趋入一样。

  但现在很多人刚来学院就说:“什么显宗的基础都不用打,加行也不用修,我特别希望最甚深的密法,您能不能给我传一个最密、最高、最深、最顶、最好、最尖、最棒、最了不起的法?”可能他认为自己最聪明、最有智慧、最能干、最了不起,是根机最好的人;但也不一定,所以法与根机相适应很重要。对一般人来讲,首先要观察、成熟自己的相续,这样所获得的教言才有意义,否则佛陀也不会在众生前示现难以证悟。

  可是现在很多人,在遇到一位上师或一个法门后,就马上开悟了,这恐怕有点困难。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中说:“印藏诸大成就者,长久精勤所证义,奇哉愚者于瞬间,说是证悟起怀疑。”意思是说,印藏获得大成就的诸位大德,在长期依止上师的过程中,皆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才得到了窍诀,精进实修时,也经历无数磨难才获得了证悟;可是现在有些愚者,也不用修加行,也不用积累资粮,也不用长期闻思,在短暂的时间中就说自己已经证悟了智者们的所证义,比如路过时遇到一位上师,上师传授教言后就当下开悟;但这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开悟很让人怀疑,因为并没这么简单。所以,如果自己没有开悟,先不要忙着说大话。

  我遇到很多人说:我今天看看书就开悟了,我有神通,我什么什么境界顿然出现……但到底是不是这样很让人怀疑,即使你有神通神变等也要保密。像密宗大成就者大苏和小苏,他们很多功德都很保密。(其故事很精彩,方便时我给你们讲一下。)一般来讲,没有特殊必要,不会在众生前显露功德,所以并不会今天看到什么就马上说出来,因此大家要尽量保守自己的秘密。即使有一些特殊的境相,若没有特别的缘起,如度化他人等,也不要说。拿上师如意宝来讲,不管他在伏藏方面,还是在现见本尊、空行、护法方面,都有很多超胜的境界,但是他老人家一辈子当中,没有特殊情况都是秘而不露的。

  丑二、如此甚深之理由:

  

众生喜处求诸境,住执不通愚如暗,

  

所得之法无住执,故与世间起争议。

  有些人问:为什么很多大德或大成就者能证悟法性,而我们这些普通人不能证悟?其原因是这样的:世间很多愚昧无知的众生,无始以来一直在心中串习实有,首先是对山河大地、树木花草等一切外境有根深蒂固的执著,缘此自相续自然长期处于执著的状态当中。既然他们特别喜欢这样执著,那就不会通达空性,也即在空性的意义方面一窍不通、愚昧无知,就像处于特别黑暗的环境中一样。

  的确,现在大多数人对佛教所讲的空性意义完全不懂。不说甚深的空性义,连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人有前世后世,无量无边众生一直沉溺在三界轮回的苦海中,很多人都云里雾里,根本不懂;那他们自然会认为万事万物实实在在存在。如果我们跟这些人交谈,也不会有共同语言,可能只会引发争论。即使学过中观等空性法门,或稍微有一点悟性,跟这些人争论,也会觉得很困难。

  我有一位好朋友,在读中学时他对我各方面的帮助都比较大,拿世间的话来讲,当时我们俩还算有共同语言。我出家后,有一次我们在同一个环境中共同住了一段时间,当时我看到他的所作所为,心中就产生了悲悯感。于是我对他说:“你不要特别去求名声、地位,这样没有意义。”但他与我争,说:“很有意义!”后来我们俩互相都不让,就开始争论起来。从道理上讲,世间八法没有意义,我基本上能说服他,虽然我并没用离一多因来抉择名声等不存在,因为他听不懂。其他道理讲的时候,虽然他能明白,但他固执己见,甚至还以三宝作证发毒誓,后来我也没办法。

  世间人就是这样,跟他们怎么样说也没办法。相信在座的道友很多都有这样的经历:虽然自己学了很长时间的佛,也获得了空性的意义,但对世间人讲:“你们所追求的名声、财富等没有实在的意义,不要成天都沉迷在这样的状态当中。”可能很多都讲不通,有时可能还会有自己住在猴群中的感觉。虽然他们的所作所为特别无聊,但也没办法沟通,已经…

《般若摄颂释 第二十七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