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有自卑感,覺得自己學了這麼多年什麼都沒獲得。其實就像那位工人所說一樣,沒有學跟學了還是有差別。大家也可以想一想,剛開始入學院大門時,自己是什麼樣的心態,可能對佛教的基本道理都特別迷茫。所以有時回憶起當時的狀況,自己都會譏笑自己。拿我來講,剛來學院時的言行舉止和心態,現在想起來也覺得很幼稚。但現在我們雖然不敢說大徹大悟,多多少少還是有一點小悟,也即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獲。當然,如果前世一直當牛做馬,即生中惡業的等流果和異熟果特別深重,信心一直被深厚的薩迦耶見等邪見籠罩,始終提不起來,即使稍微有點信心也被非人捉弄,不能得到正常狀態,就像特別嚴重的瘋狂患者一樣;除這種人之外,我想大家在學習這麼殊勝的法門後,肯定會有不同程度的收獲。
壬二(若無此道則不得果之理)分二:一、略說;二、廣說。
癸一、略說:
善逝菩提離異法,任何菩薩欲得此,
具方便行智慧度,無導師慧不可得。
本頌的意思是說:沒有般若波羅蜜多,根本不可能獲得佛果。怎麼得不到呢?頌詞中說:最後我們所獲得的最究竟的善逝如來正等覺的菩提果,它具有虛空的特征,遠離一切能證所證、能得所得等世俗分別範圍內的異法,也就是說一切因緣造作之法全都遠離,是不可思議、遠離言說的本體,當然這就是所謂的自然智慧果或法身果位。這樣的果位,發了菩提心的人都想得到,但必須具足方便和智慧這兩個因。如果大悲心、菩提心、回向、發願、禅定等方便行,和通達一切萬法無有實質的大智慧波羅蜜多沒有,那大菩提就會像空中花園一樣了不可得,或者說,具有般若波羅蜜多名稱、遠離一切戲論的果位就不可能得到。
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白,成佛之因就是智慧和方便,如果沒有這二者,佛果就得不到。《法華經·方便品》雲:“一切諸如來,以無量方便,度脫諸衆生,入佛無漏智。”可見,一切衆生要趨入無漏智慧的佛果,必須要依諸如來所宣說的正道,根本不可能憑自己的想象力來獲得。現在漢地邪法比較多,它們既非佛教經論的內容,也非曆代傳承上師的教言與開示,只是憑自己的想象,將別人的思想和自己的分別念夾在一起,然後就建立一個宗派。那這些只會將人引入邪道,根本不可能起到任何好的作用。
另外,雖然其他宗教的典籍(如道教的《道德經》和回教的《古蘭經》等)中,經常講到深而玄的不可思議無爲境界,以及天堂如何幸福、地獄如何痛苦等內容;但這些思想跟佛教裏面勝義和世俗的道理相比,根本不能望其項背,雖然部分名詞或內容相同,但主體精神根本不一樣。但現在很多人都把其他宗教的名詞或內容跟佛教融合在一起,說跟佛教一模一樣,或者說自己的宗教已經超越包括佛教在內的其他宗教,且以這樣的名義來接引人。對于這樣的問題,我想很多人首先應該好好學習佛教的甚深道理,否則對自他都不會有好處。
話說回來,積累資糧等和證悟空性,即智慧和方便兩者非常關鍵,如果離開了它們,雖然表面上做了很多,也會徒勞無益,因爲根本沒有得果的機會。當然,傳承上師給我們作的非常殊勝的指導,歸根結底就是智慧和方便雙運,因爲離開這兩者就不是真正的道。相信大家在看了一些傳承祖師的教言後,就能了知他們在學道過程中,也是不離世俗和勝義,即智慧和方便雙修而行持的。
禅宗有位普庵禅師,他乃臨濟宗十叁代子孫,是非常了不起的高僧大德,人們稱他爲漢地的蓮花生大士。他講了很多密咒,也示現了許多不可思議的神通境界。其所傳下來的普庵咒,有消災、長壽等功用,現在漢地很多寺院和居士,經常念這個咒語來驅螞蟻等,也有人爲它作曲,把它當作佛教歌曲來唱。從其傳記來看,他有高尚的人格,非常重視修行,特別珍惜光陰。禅師平時喜歡念誦或翻閱《華嚴經》及《華嚴合論》等經論,他曾在禅宗寺院中十二年脅不沾席地用功修行。在39歲那年,他誦《華嚴合論》至“達本情忘,知心體合”一句時大徹大悟,從那時起他就能自由自在地上天堂、下地獄,且示現了非常廣大的弘法利生事業。
看過很多開悟者傳記的人都清楚,不管是顯宗的高僧還是密宗的大德,他們的行爲都很穩重,平時也不浪費時間,一直很精進地修行。即使在修行時遇到違緣也不會退卻,而且還會更加勇猛地用功,有的甚至幾十年夜不倒單。但現在極個別修行人,在遇到一位上師時求一個法,念修幾個月後就舍棄,然後又去找另外的上師去求另外的法,這肯定不行。所以大家在一個法門中,一定要長期穩固地精進修行,這非常重要!
另外,從他們的事迹中也可看出,雖然他們已經到達很高的境界,但念誦等修行一直沒有間斷過。但現在極個別人什麼境界都沒有,卻用禅宗、密宗裏面特別深的幾個名詞來遮掩,從而將所有善根全部舍棄。對這樣的行爲我們始終不會贊歎,因爲再有怎麼高的境界,世俗的善根也應重視。拿我們的傳承上師來講,他們的境界肯定遠遠超過現在極個別人,但他們卻一直不斷地精進努力,哪怕一點點的善根也要積累。在這方面大家一定要注意,否則就非常可惜!
我們要求上課前後的念誦都要拿轉經輪,這一點我希望學院中的道友一定要堅持,也希望菩提學會的佛友皆能追隨。如果沒有轉經輪,最好能想辦法請。如果是買一件衣服,對城市裏的人來講,通過上網等途徑很快就能成辦。同樣,迎請一個轉經輪,也應該不會有太大的難度,所以大家一定要想辦法得到轉經輪。以前我鼓勵大家請轉經輪,兩叁年後我問有些居士,他們卻說:“上師,請不到啊,轉經輪很難請啊!”其實轉經輪並不難請,現在到處都在賣,二叁十塊錢就可以請一個。若自己在這方面沒有興趣,那對你來講就真的很難了。
真的,哪怕短時間用轉經輪,功德也很大。我做了一個實驗,如果沒有算錯,用轉經輪一分鍾可以轉兩百圈。以前我講轉經輪功德時,也引用很多教證講過轉經輪的功德,其中一條是這樣的:經輪裏面有多少咒語,我們每轉一圈就能得到每一咒語念一遍的功德。這樣的話,如果一分鍾轉兩百圈,那你們想一想,上課前後在一小時左右念《普賢行願品》等時,我們將獲得什麼樣的功德?的確,這有不可思議的功德。因此,大家在坐車等時皆應盡量用轉經輪。
有些人行持善行很自然,做一件事情的同時順便就能積累衆多善根,其實這就是方便法。若這樣的善根能以無有執著的空性智慧來攝持或如理作回向,那這已經成了菩提之因。所以,要成就佛果並不一定需要以神變看見什麼東西,因爲凡夫的神通是無常法,很有可能今天能看到很多東西,明天就看不到了。即使看得到,相續中的煩惱沒有減少的話,這也跟看電影差不多,因爲自己的相續根本沒有得到改變。因此,在短暫的人生中,大家一定不要有很多改變,而應唯一在自相續中積累智慧資糧和福德資糧,因爲它們是佛果的唯一因。倘若沒有以方便和智慧的導師來攝持,那菩提就了不可得,因爲沒有因就不可能有果。就像農民沒有種下種子,就不可能收割莊稼一樣。可見,佛果乃至任何一個成就,都不可能離開精進如法地修行,所以大家一定不要輕視微小的功德。
另外,大家也不要高攀特別大的境界,比如在很快的時間中出現神通等超勝境界,而應致力于自心是否有所改變,這樣上師叁寶的加持隨時都會融入心田,自己的煩惱和分別念也會逐漸減少。雖然我們現在相續中有種種分別念,甚至有時還會出現惡心,但若我們依法行持衆多非常珍貴的法門,比如用轉經輪、念咒語、參禅、觀空性、修加行等,相信每個人的相續都能獲得很大的利益。有些道友信心比較大,每個法門都覺得很珍貴,對懂得價值的人來講的確也是這樣的。作爲智者,雖然他想獲得極高的境界,但他卻會在自相續中一點一滴積累智慧和方便,這樣獲得菩提或者開悟就不再遙遠。
癸二(廣說)分二:一、若離此道最終不成就果之理;二、如是了知而入此道之理。
子一(若離此道最終不成就果之理)分二:一、比喻;二、意義。
醜一、比喻:
鳥身一百五由旬,羽翼折斷無本領,
彼由忉利天自墜,至此贍洲必遭損。
這裏講了一個假設的比喻:比如世間有一只鳥,它的身體非常龐大,有一百五十由旬,但其雙翼折斷無法騰飛。如果它從叁十叁天(即忉利天)自行跳到此南贍部洲,那它的整個身體必定會遭受損傷,甚至會導致死亡。現在很多從飛機上掉下來的衆生都不能存活,那從這樣的高度掉下來就異常危險。
醜二、意義:
俱胝那由他劫行,諸佛此五波羅蜜,
無邊大願世恒依,無方便慧墮聲聞。
雖然在百千俱胝那由他劫中,行持獲得佛果的布施、持戒、安忍、精進、禅定等五波羅蜜多,而且在此世間也恒時不斷地依靠無邊大願發願祈禱。當然,這樣做的功德不可思議、非常大,因爲並非一天兩天、一年兩年、一世幾世,而是在特別漫長的時間中行持五波羅蜜多等善法。可是,僅此一點並非具全獲得大菩提的因。爲什麼呢?因爲成佛的真因是爲了天邊無際的一切衆生獲得佛果的菩提心,和追求圓滿菩提的信心等大乘無量善巧方便,以及通達一切萬法無有實質的空性智慧。其實這就像飛禽,擁有雙翅就能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飛行,否則就沒辦法飛翔一樣。換句話說,如果智慧和方便沒有具足,其他善法做得再廣大、再漫長,也不能成爲真正菩提的因,最終只會像沒有翅膀的飛禽一樣,墮入自私自利的小乘道當中。///
可見,我們在行持善法時,最關鍵的就是要以利他的菩提心和信心等方便以及智慧波羅蜜多來攝持,否則再怎樣精勤也非成佛之…
《般若攝頌釋 第二十八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