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叁十一課
思考題
1.思維、傳講、入定後得修行般若有何功德?既然如此,你打算怎樣對待它?在修持何法功德最大這個問題上,有許多似是而非的觀點,對此你持何態度?
2.對修學般若者來講,應以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緣般若所作法行所具有的功德?在口頭騙人與真修實證這個問題上,請談談自己的體會。
3.我們應怎樣認識:雖然佛陀宣說了衆多佛法,但在名言中唯是講說的名稱,而勝義法界卻無增無滅的觀點?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爲度化一切衆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下面我們繼續宣講《般若攝頌》,其中行持彼而集福德中的真實宣說分略說和廣說兩部分,略說前面已經講完了,現在講廣說,即廣講行持般若的功德。
辰二(廣說)分四:一、思維此深法之功德;二、傳講此深法之功德;叁、入定後得修行之功德;四、視如是福德亦如幻之功德。
巳一、思維此深法之功德:
如行愛染之人士,與女約會未遇彼,
一日盡其行思念,菩薩能得彼數劫。
這個偈頌的內容主要講,發了心的菩薩對般若波羅蜜多的空性意義進行思維有非常大的功德。所以,只要我們以研究、探索、觀察、衡量、觀修等方式來思索般若,其功德就不可思議。《廣般若經》中也講(1):對于般若波羅蜜多的甚深處,如果有些人審谛、思維、衡量、觀察,且入于般若波羅蜜多的甚深境界,那即使一日當中行持,其功德也非常大。在《攝功德寶經釋》的腳注中,也引用了《大般若經》的原文,裏面以比喻詳細說明了這個問題,方便的時候希望大家好好看一下。
本頌的意思是說:就像世間一個具有貪愛染汙的男人,因他對女友生起極大的貪欲之心或歡喜之心,便邀請女友在某一個地方約會,雖然他一直在那兒等,但以種種原因女友在這一天中始終沒有來。因對女友特別執著,他特別傷心,時刻都在思念她,甚至擔心她是不是被綁架了、是不是死了、是不是已經往生極樂世界了,等等。當然,如果是現在,打電話就可以了,但以前並不是這樣,所以他一直思念、擔憂,自然心念就特別多。
對世間凡夫人來講,男女之間的情欲思想極其嚴重。所以印光大師才說:佛念如情念,則成佛有余。其意是說,如果我們觀想佛的心念,像世間人貪執情人那樣恒常衆多,那早就已經成佛了。但很多人因相續中的煩惱支使,唯一想念自己的情人,自然就難得成就。在顯現上,第六世達賴也經常貪執自己的朋友,他在情歌中說:雖然住在僧人的行列當中,但該想的本尊面容從來都不展現在眼前,不該想的情人面目卻時時映現在心中……他經常用世間人的思想來表達自己的情意,當然這是爲衆生示現的。作爲凡夫人,這方面就有很大的執著。
既然如此,那此人在一天中思念女友的刹那肯定無量無邊。想必大家也清楚,如果誰與女友約會沒有成功,那他在24小時中思念女友的刹那,可能就有幾百萬次以上。而誰在一日中思維般若波羅蜜多,他的相續就能獲得這樣的人在一日中思念女友刹那那麼多劫數中所積累的功德或善法。也就是說,一個發菩提心且對空性法門有信心的人,在一天中觀修空性的功德,等于千百萬劫當中所修的善法。比如說,我是一個行持般若的菩薩,那在五百乃至更多劫中所修的善法,我在一天中就可以集聚。因此,在世間中行持般若的功德超越一切。所以大家千萬不要認爲:我現在學一點般若法,這沒有什麼。其實,傳講、聽受、思維般若有不可思議的功德。
但末法時代很多人並不這樣認爲。有一次我遇到一些出家人,他們說:“現在社會上有些特別暢銷的書,尤其是西方國家的好書,它們遠遠超過佛經。”我特別驚訝地問:“爲什麼?”他們說:“因爲我看了這些書以後,在對治煩惱方面特別起作用。”我當時顯得很不高興(當然,作爲凡夫人,不高興也無所謂)地說:“既然你們說它們在對治煩惱方面超過佛書,那你們相續當中就生了邪見,這是非常大的問題。”後來我問他們是什麼書?他們給我推薦了一兩本,是西方人寫的,臺灣、香港和新加坡等地的譯者作的翻譯。我利用短短的時間全部翻閱了,覺得雖然表面上看來特別吸引人,但唯跟分別念相吻合。
有一本書裏面說:整個書的內容四句話可以包括,它們是:對不起!請原諒我!謝謝你!我愛你!這本書在國際上很出名,很多佛教徒也認爲:這本書講得很好,它比佛書還要殊勝,因爲生活確實要有包容心。另外,外面很多佛教徒說:《2012世界末日》這部電影講的無常和如幻如夢很好。我是這樣想的:雖然它們在某一方面也許能說一點,但超過佛法特別是空性道理,這完全是不可能的。在看了它們以後,我深深了知:它們對今生中的生存稍微有一點利益,因爲表達方式比較溫和,但對來世的利益就微乎其微了,那就更不要說得到修行空性的功德。
在這方面,我希望佛教徒不要迷惑,也不要自欺欺人。如果誰認爲世間任何一個理論超過佛說的經典,那就說明他根本沒有進入佛教的空性意義。正因爲沒有進入佛教的甚深意義,有些人在看到一些宣傳世間爲人處世或慈悲理念方面的書就覺得:這已超越佛法。其實這種想法是不對的,因爲世間中根本不願意讀書,而特別喜歡看動畫片的小孩也會認爲,動畫片遠遠超過書本上的知識。可見,這唯是誤導、歧途。
以前我講一些儒教的道理時,有些佛教徒因爲自己對大乘佛教的教義,特別是空性法門的意義不懂,就認爲這是世間當中最殊勝的。其實,這充分說明他們還沒有真正了解空性的功德和意義,即沒有了解聽聞、思維、修行空性法門能讓我們相續獲得多少資糧,或者說對來世及從六道輪回中解脫有多大利益。因此,大家千萬不要把世間書跟佛語和高僧大德的金剛語相提並論,如果這樣,那就說明自己的見解有問題。即使自己有問題,也不要誤導別人,即不要將很多人都帶入這樣的誤區。有些人說:你看看這本書,它遠遠超過般若空性法門。不但我不會相信,世間中真正對空性法門有所證悟的人都不會認可。但世間很多人都被雜念覆蓋,根本不能了解,不僅如此,他們還自認爲自己的思維千真萬確,其實根本不對。
正因如此,若自己因智慧等方面的原因,實在不懂空性的意義,也應每天念《般若攝頌》或《金剛經》和《心經》,這沒有什麼做不到的。而且只要念誦,其功德就不可思議。當然,在念的過程中若能隨著“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及“無眼耳鼻舌身意”等詞句入觀,那就更爲殊勝了。我以前看到一個伏藏品中說:如果實在不能念《般若攝頌》,只要念誦《心經》最後的咒語,藏文是“達雅塔,嗡嘎得嘎得巴(日/阿)嘎得,巴(日/阿)桑嘎得,波德所哈”,漢文是“揭谛揭谛,波羅揭谛,波羅僧揭谛,菩提薩婆诃”,實際上也與念《般若攝頌》的功德基本相同。所以大家都應念《心經》,至少也要念這個咒語。因爲沒有與般若結上緣分,對不信佛教或信佛教但未深入其意義的人來講,都很危險,因爲根本不能真實修學乃至獲得解脫。
總之,在這些方面大家應該注意,還要多多思維。只要認真思維,很多道理都會了達。
巳二、傳講此深法之功德:
菩薩千俱胝劫施,羅漢獨覺守護戒,
誰說具勝般若法,善妙施戒不可比。
這裏講,某某菩薩在千俱胝劫中,以誠摯的信心對斷除一切煩惱的阿羅漢,和不但斷除一切煩惱障還斷除部分所知障的獨覺等聖者,以世間各種金銀財寶爲主的供品來作供養或布施,當然其功德不可思議。大家都知道,一次供養阿羅漢或獨覺的功德也無法想象,那更何況百千萬大劫或無數時日當中,對這麼殊勝的對境進行供養,其功德肯定很大。或者爲了自己獲得聲聞緣覺的果位而在千俱胝劫中上供下施,並守持清淨的戒律,其功德自然不可思議。大家都清楚,按照小乘經論所講的內容來看,自己生起出離心,或以從叁界輪回中獲得解脫的發心攝持,而做守戒、布施等種種善事,這有無量無邊的功德。但這些功德跟一位對空性法門有極大信心的大乘發心者,在一日中爲有緣的大乘佛子傳講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法門相比較起來,後者的功德遠遠超過持戒、布施的功德。
有些人認爲:守持小乘戒律在佛法中最殊勝。當然,在小乘戒律方面,不管是守持出家戒律還是在家戒律,都有無量無邊的功德。而布施、贊歎、供佛等也有無量無邊的功德。但這些跟大乘佛法般若波羅蜜多的聞思與傳講比較起來,其功德差別就太大了。因此,很多道友在各方面的因緣具足時,就要把般若法門傳授給有緣衆生,哪怕是一個偈頌,其功德利益也無法言說。所以,我非常希望大家能經常弘揚般若法門,這特別重要。雖然頌詞中只講了傳講般若有很大功德,但聽受也應具有如此功德,只不過在文字上不明顯而已。當然,聽受的功德在經典中也講了很多,也特別殊勝。
有些人認爲:朝山、供燈、守持清淨戒律的功德很大;但這些跟大乘佛法般若的聞思或交流比較起來,還是有一定的差別。《大般若經》中說(2):在在處處讀誦、講說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當獲無量功德勝利,比如時時有千百萬天神保護,避免橫死等。所以,如果我們能時時傳講、演說、讀誦般若法門,在相續中不知不覺就能得到無量無邊的功德。
對深信前生後世的人來講,我覺得大家都應深信般若法門最殊勝,但有些人不但自己不信,還對別人修學此法製造違緣。聽說極個別人告訴自己的弟子說:般若…
《般若攝頌釋 第叁十一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