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般若摄颂释 第三十一课

  

第三十一课

  

思考题

  1.思维、传讲、入定后得修行般若有何功德?既然如此,你打算怎样对待它?在修持何法功德最大这个问题上,有许多似是而非的观点,对此你持何态度?

  2.对修学般若者来讲,应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缘般若所作法行所具有的功德?在口头骗人与真修实证这个问题上,请谈谈自己的体会。

  3.我们应怎样认识:虽然佛陀宣说了众多佛法,但在名言中唯是讲说的名称,而胜义法界却无增无灭的观点?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下面我们继续宣讲《般若摄颂》,其中行持彼而集福德中的真实宣说分略说和广说两部分,略说前面已经讲完了,现在讲广说,即广讲行持般若的功德。

  辰二(广说)分四:一、思维此深法之功德;二、传讲此深法之功德;三、入定后得修行之功德;四、视如是福德亦如幻之功德。

  巳一、思维此深法之功德:

  

如行爱染之人士,与女约会未遇彼,

  

一日尽其行思念,菩萨能得彼数劫。

  这个偈颂的内容主要讲,发了心的菩萨对般若波罗蜜多的空性意义进行思维有非常大的功德。所以,只要我们以研究、探索、观察、衡量、观修等方式来思索般若,其功德就不可思议。《广般若经》中也讲(1):对于般若波罗蜜多的甚深处,如果有些人审谛、思维、衡量、观察,且入于般若波罗蜜多的甚深境界,那即使一日当中行持,其功德也非常大。在《摄功德宝经释》的脚注中,也引用了《大般若经》的原文,里面以比喻详细说明了这个问题,方便的时候希望大家好好看一下。

  本颂的意思是说:就像世间一个具有贪爱染污的男人,因他对女友生起极大的贪欲之心或欢喜之心,便邀请女友在某一个地方约会,虽然他一直在那儿等,但以种种原因女友在这一天中始终没有来。因对女友特别执著,他特别伤心,时刻都在思念她,甚至担心她是不是被绑架了、是不是死了、是不是已经往生极乐世界了,等等。当然,如果是现在,打电话就可以了,但以前并不是这样,所以他一直思念、担忧,自然心念就特别多。

  对世间凡夫人来讲,男女之间的情欲思想极其严重。所以印光大师才说:佛念如情念,则成佛有余。其意是说,如果我们观想佛的心念,像世间人贪执情人那样恒常众多,那早就已经成佛了。但很多人因相续中的烦恼支使,唯一想念自己的情人,自然就难得成就。在显现上,第六世达赖也经常贪执自己的朋友,他在情歌中说:虽然住在僧人的行列当中,但该想的本尊面容从来都不展现在眼前,不该想的情人面目却时时映现在心中……他经常用世间人的思想来表达自己的情意,当然这是为众生示现的。作为凡夫人,这方面就有很大的执著。

  既然如此,那此人在一天中思念女友的刹那肯定无量无边。想必大家也清楚,如果谁与女友约会没有成功,那他在24小时中思念女友的刹那,可能就有几百万次以上。而谁在一日中思维般若波罗蜜多,他的相续就能获得这样的人在一日中思念女友刹那那么多劫数中所积累的功德或善法。也就是说,一个发菩提心且对空性法门有信心的人,在一天中观修空性的功德,等于千百万劫当中所修的善法。比如说,我是一个行持般若的菩萨,那在五百乃至更多劫中所修的善法,我在一天中就可以集聚。因此,在世间中行持般若的功德超越一切。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认为:我现在学一点般若法,这没有什么。其实,传讲、听受、思维般若有不可思议的功德。

  但末法时代很多人并不这样认为。有一次我遇到一些出家人,他们说:“现在社会上有些特别畅销的书,尤其是西方国家的好书,它们远远超过佛经。”我特别惊讶地问:“为什么?”他们说:“因为我看了这些书以后,在对治烦恼方面特别起作用。”我当时显得很不高兴(当然,作为凡夫人,不高兴也无所谓)地说:“既然你们说它们在对治烦恼方面超过佛书,那你们相续当中就生了邪见,这是非常大的问题。”后来我问他们是什么书?他们给我推荐了一两本,是西方人写的,台湾、香港和新加坡等地的译者作的翻译。我利用短短的时间全部翻阅了,觉得虽然表面上看来特别吸引人,但唯跟分别念相吻合。

  有一本书里面说:整个书的内容四句话可以包括,它们是:对不起!请原谅我!谢谢你!我爱你!这本书在国际上很出名,很多佛教徒也认为:这本书讲得很好,它比佛书还要殊胜,因为生活确实要有包容心。另外,外面很多佛教徒说:《2012世界末日》这部电影讲的无常和如幻如梦很好。我是这样想的:虽然它们在某一方面也许能说一点,但超过佛法特别是空性道理,这完全是不可能的。在看了它们以后,我深深了知:它们对今生中的生存稍微有一点利益,因为表达方式比较温和,但对来世的利益就微乎其微了,那就更不要说得到修行空性的功德。

  在这方面,我希望佛教徒不要迷惑,也不要自欺欺人。如果谁认为世间任何一个理论超过佛说的经典,那就说明他根本没有进入佛教的空性意义。正因为没有进入佛教的甚深意义,有些人在看到一些宣传世间为人处世或慈悲理念方面的书就觉得:这已超越佛法。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因为世间中根本不愿意读书,而特别喜欢看动画片的小孩也会认为,动画片远远超过书本上的知识。可见,这唯是误导、歧途。

  以前我讲一些儒教的道理时,有些佛教徒因为自己对大乘佛教的教义,特别是空性法门的意义不懂,就认为这是世间当中最殊胜的。其实,这充分说明他们还没有真正了解空性的功德和意义,即没有了解听闻、思维、修行空性法门能让我们相续获得多少资粮,或者说对来世及从六道轮回中解脱有多大利益。因此,大家千万不要把世间书跟佛语和高僧大德的金刚语相提并论,如果这样,那就说明自己的见解有问题。即使自己有问题,也不要误导别人,即不要将很多人都带入这样的误区。有些人说:你看看这本书,它远远超过般若空性法门。不但我不会相信,世间中真正对空性法门有所证悟的人都不会认可。但世间很多人都被杂念覆盖,根本不能了解,不仅如此,他们还自认为自己的思维千真万确,其实根本不对。

  正因如此,若自己因智慧等方面的原因,实在不懂空性的意义,也应每天念《般若摄颂》或《金刚经》和《心经》,这没有什么做不到的。而且只要念诵,其功德就不可思议。当然,在念的过程中若能随着“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及“无眼耳鼻舌身意”等词句入观,那就更为殊胜了。我以前看到一个伏藏品中说:如果实在不能念《般若摄颂》,只要念诵《心经》最后的咒语,藏文是“达雅塔,嗡嘎得嘎得巴(日/阿)嘎得,巴(日/阿)桑嘎得,波德所哈”,汉文是“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实际上也与念《般若摄颂》的功德基本相同。所以大家都应念《心经》,至少也要念这个咒语。因为没有与般若结上缘分,对不信佛教或信佛教但未深入其意义的人来讲,都很危险,因为根本不能真实修学乃至获得解脱。

  总之,在这些方面大家应该注意,还要多多思维。只要认真思维,很多道理都会了达。

  巳二、传讲此深法之功德:

  

菩萨千俱胝劫施,罗汉独觉守护戒,

  

谁说具胜般若法,善妙施戒不可比。

  这里讲,某某菩萨在千俱胝劫中,以诚挚的信心对断除一切烦恼的阿罗汉,和不但断除一切烦恼障还断除部分所知障的独觉等圣者,以世间各种金银财宝为主的供品来作供养或布施,当然其功德不可思议。大家都知道,一次供养阿罗汉或独觉的功德也无法想象,那更何况百千万大劫或无数时日当中,对这么殊胜的对境进行供养,其功德肯定很大。或者为了自己获得声闻缘觉的果位而在千俱胝劫中上供下施,并守持清净的戒律,其功德自然不可思议。大家都清楚,按照小乘经论所讲的内容来看,自己生起出离心,或以从三界轮回中获得解脱的发心摄持,而做守戒、布施等种种善事,这有无量无边的功德。但这些功德跟一位对空性法门有极大信心的大乘发心者,在一日中为有缘的大乘佛子传讲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法门相比较起来,后者的功德远远超过持戒、布施的功德。

  有些人认为:守持小乘戒律在佛法中最殊胜。当然,在小乘戒律方面,不管是守持出家戒律还是在家戒律,都有无量无边的功德。而布施、赞叹、供佛等也有无量无边的功德。但这些跟大乘佛法般若波罗蜜多的闻思与传讲比较起来,其功德差别就太大了。因此,很多道友在各方面的因缘具足时,就要把般若法门传授给有缘众生,哪怕是一个偈颂,其功德利益也无法言说。所以,我非常希望大家能经常弘扬般若法门,这特别重要。虽然颂词中只讲了传讲般若有很大功德,但听受也应具有如此功德,只不过在文字上不明显而已。当然,听受的功德在经典中也讲了很多,也特别殊胜。

  有些人认为:朝山、供灯、守持清净戒律的功德很大;但这些跟大乘佛法般若的闻思或交流比较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差别。《大般若经》中说(2):在在处处读诵、讲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获无量功德胜利,比如时时有千百万天神保护,避免横死等。所以,如果我们能时时传讲、演说、读诵般若法门,在相续中不知不觉就能得到无量无边的功德。

  对深信前生后世的人来讲,我觉得大家都应深信般若法门最殊胜,但有些人不但自己不信,还对别人修学此法制造违缘。听说极个别人告诉自己的弟子说:般若…

《般若摄颂释 第三十一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