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法門乃至五部大論的學習沒有必要,修加行更沒必要,你們需要甚深的密法和大圓滿的話,我可以傳授。于是很多人認爲:這位上師最慈悲,聞思、加行都不用,直接給我們傳密法,這是最簡單、最快樂的事情。自然他們也就不用經過加行和聞思這個關,而直接聽受密法了。當然,如果自己真的有能力傳授,那也可以。但我想:說般若和中觀爲主的法門不用聞思,即使不信佛教的人強迫讓我說,我也不敢說,那就不要說其他原因了。通過前面的學習,相信大家已經知道傳講、聽受、思維般若的功德是什麼樣,所以那種要求弟子放棄對般若法門的傳授、輔導、聞思的話語,就特別可怕。
但有些人認爲:這是一個很殊勝的教言。這樣的話,雖然你已得了大圓滿法,但因沒有經過前面程序的原因,恐怕只能聽到聲音,相續中真正的意義就不一定能得到。爲什麼呢?因爲大圓滿是甯瑪巴傳下來的法,而本派傳承上師,如:無垢光尊者、麥彭仁波切、榮索班智達以及108位伏藏大師,他們都特別重視人身難得、壽命無常爲主的加行修法。無垢光尊者在一些教言中也說:中觀聞思不究竟的人,看大圓滿法本實際上也沒有多大的意義。所以,現在世間有些人的得密法,可能只是上師比較大膽,才什麼正當要求都不要,隨隨便便就把最深的法傳給你。雖然在你耳邊念了一遍,但自己相續能否得到意傳的法義也很難說。如果是像蓮花生大士那樣的大成就者,這應該可以。當然,我也不敢說其他上師沒有這麼大的成就,因爲他人的相續我並不知道,而且有些上師確實有不共的殊勝加持。但有些人,不要說弟子,自己相續中大圓滿見修行果的境界有沒有,也值得懷疑。因爲,不一定名聲很大修行就好,也不一定財富多相續中就有大圓滿的境界,也不一定弟子多心中就現前了大圓滿的自然本智。可見,打好聞思等基礎再修行密法是最保險的。
現代社會,一個人做一些事情時,另一個人就想更好地宣傳自己,或以更好的廣告來吸引人(也許在別人眼中,我也是這樣的)。但我自己發自內心地認爲:佛法並不需要打特別吸引人的廣告才能讓人得到真實的利益,因爲只要依靠它,相續就能得到改變,生命就能得以新生,也即不管是今生來世,一定能獲得利益。拿聞思修行般若法門來說,不管是什麼樣的人,今生來世肯定能獲得無量無邊的利益。因此在這些方面,我希望很多道友能打開自己的智慧來進行觀察。同時,對般若的輔導、討論、演講,大家也不要舍棄。因爲,在一天中參加一兩次般若的講考、辯考等,其功德無法想象。
而世間中,很多辯論、研討、學習都沒有功德,甚至還造惡業。雖然有時候我也喜歡看世間書,但我並沒有把它們當作大乘佛法那樣來對待。所以,大家千萬不要把般若法門跟中美德等國的學者或教授寫的書等同起來。但有些人偏偏說:“這本書太好了,裏面說得太絕了,我把它看作本尊一樣,天天睡的時候都不離開。”我說:“怎麼絕啊?”他說:“裏面說一切都要包容,真的,只要包容什麼煩惱都沒有,我就因此獲得極大的利益!”但我覺得,短暫人生中的包容也沒什麼,獲得生生世世的功德才重要。可是,現在真正的佛教並未深入很多佛教徒的心,好多人都被各種世間暫時現象所誘惑。拿我們這裏的出家人和在家居士來講,以後肯定有很多人會墮入這樣的邪道。我看有些人的表情,對世間法太有信心了。真的,我非常擔心!
巳叁、入定後得修行之功德:
菩薩修行勝般若,起定宣說無染法,
利生回向菩提因,叁世間無等彼善。
某某菩薩先入于般若波羅蜜多的境界當中,即入于空性的定,或現空無二的離戲法界,出定後則將無染法——入定所得到的境界或相應的道理爲他人宣說,或者說,相合入定的境界,出定後自己的心不被名聞利養等世間八法所染,而傳講佛法——般若空性的意義,且將善根回向給天邊無際的一切衆生,願他們獲得無上圓滿的佛果,那這就是大菩提之因,在整個叁界——地下、地上、天上或欲界、色界、無色界,根本沒有比得上它的善根。
所以,我非常希望大家能觀修空性,方便時也應多念一些空性的咒語和經典。有些道友十幾年以來每天都念《金剛經》,我很隨喜。真的,功德不可思議!若時間很忙,念《心經》的時間應該有,因爲《心經》短短一兩分鍾就可以念一遍,只不過與精進與否有關。對不精進的人來講,再簡單的經和咒語他也不念,那想獲得解脫也就不可能了。
既然這樣的善法在叁界中都沒有比得上的,那任何世俗善根也根本沒辦法與它相比;所以我們應入于這樣的定,並在出定時將自己的境界告訴別人。本來這樣做完全是可以的,但有些人很害怕,他們說:“別人讓我輔導,但我特別害怕,因爲講錯了有很嚴重的過失。”其實,作爲一個凡夫人,有時候可能會講錯,但你發心沒有錯,而且自己很認真地講的話,也不會有過失,即使有過失也不大,因爲並不是故意講錯的。如果故意講錯,肯定有過失,但並非這樣。所以,大家通過對空性法門的聞思修行以後,在有一些境界時,也可以告訴給不知道的人,因爲世間中這樣的可憐人太多了。如果他們對空性有所認識,即生中就不會那麼苦惱,對生生世世的解脫來講,相續中也種下了摧毀輪回的善根種子。
《大般涅槃經》雲:“一切菩薩常善修習空性相故,以修空故,昔所不知而今得知。”意思是說,一切菩薩長期歡喜修行空性相,因爲修空性的緣故,前所未知的一些道理而今就能知道。比如:以前不知道我不存在,通過修空性就能知道我不存在;以前不知道一切萬法都是空性的,通過現在修行空性,就能知道萬法皆空,或者說,勝義中了不可得,世俗中如幻如夢。但這些新的認識,完全是依靠對般若經典或中觀論典的聞思修行産生的,所以爲他人傳講的功德就不可思議。因此,當我們稍微有所境界時,即不被世間八法所染的前提下,也應給大家傳法。當然,對自相續已經證悟空性的大乘佛子來講,他肯定閑不住,一定會把自己的境界傳給他人。
原來有一個人聽我講中觀,當時《入中論》剛講到第六品,四種觀察還沒有講完,他說:“我現在一定要回去,前面這些道理太好了,我好多朋友都需要認識。”我說:“不要急,本論聽完了以後再下去也不遲。”他說:“不行、不行,前面的道理太好了,我一定要下去給他們傳講。”可見,自己有空性的感覺時,一定會爲他人宣講。以前我講完《四百論》時,有一位道友說:“這個道理太好了,我想下山爲我的朋友們宣講。”因爲他來學院的時間很短,我說:“暫時不要去,你出家的時間很短。”他說:“不行、不行,這些空性的意義太好了,我好多朋友都特別執著世間八法,我一定要給他們講一遍。”但他下山後,他的朋友都不歡迎他,最後也沒有講成。聽說他先請客與他們一起吃飯,飯後想約個時間傳講,但沒有成功。
其實,若能傳講空性法,即使別人生起邪見,也有很大的利益。《雜譬喻經》中有一則公案:文殊菩薩在因地還是凡夫時,有一位叫喜根的菩薩,他是大乘佛子,在很多地方經常宣講大乘般若空性的意義。當時文殊菩薩學小乘法門,天天很精進地行持十二頭陀行等,聽說喜根在傳授大乘法,也順便去聽了一下,但沒有生起真實的信心,或者說沒辦法接受,因爲喜根菩薩講貪嗔癡煩惱的本體就是菩提涅槃,與法性的本體無離無合。
後來他到喜根弟子那兒去,並對他說:喜根菩薩講的不合理,因爲他說貪嗔癡煩惱的實相是本來清淨的空性,而它們本來是應該舍棄的不淨之法。當時喜根的弟子也給他傳講了空性的道理,但他不但不接受,反而生起嗔恨心。後來喜根弟子爲他宣講了七十頌的空性贊歎文,但每講一頌他的嗔恨心就更嚴重,到七十頌全部講完時,他就生起了很大的邪見。
在那個時候大地裂開,他直接墮入無間地獄,感受了無量無邊的痛苦。後來獲得解脫得到人身,然後他才知道:“不信妙法,其罪重也。”意思是,沒有深信妙法,其罪業非常嚴重。從此之後當他聽到空性法義時,因爲以前聽過空性的原因,就很容易接受。後來通過專精修學,終得大智慧,而成解空第一。
既然智慧第一的大菩薩文殊師利,在因地時因對空性法門生起邪見而墮落,也因聽聞過空性法門而得大智慧,那就說明在是否聽聞空性方面,聽比不聽好。所以即使他人對空性生邪見也要傳講,因爲這很有功德。
這裏也講,在整個叁界中沒有比此更大的善法,對這樣的金剛語,我希望道友們應該牢牢記在心裏。既然佛陀這樣說了,麥彭仁波切也如實開顯了密意,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就應經常觀修空性的意義。相信依靠上師如意寶爲主的善知識的引導,很多人的相續中都産生了根深蒂固的見解——空性法門和大乘利他的修法在所有修行法門中最重要。
雖然很多人花言巧語地說:這本書很好,那個如何如何,但我覺得符合空性和利他教義的才可接受,除此之外只能暫時參考參考。很多人拿著光盤給我說:這裏面講得太好了,于是我拿來看一看到底說了什麼,但全部講的是氣功,那我絕對不會把它看作最究竟的妙藥來對待。有些人這本書也給我推薦,那本書也給我推薦,雖然我會說“好好好、謝謝”之類的感謝語,但我會看它們到底怎麼樣。
巳四、視如是福德亦如幻之功德:
這個科判講,雖然傳講、思維以及入定後得修行有很大功德,但也應把它們觀成如幻如夢,不能執著爲實有,也即不能像從來沒有聽聞過空性法門的世間人一樣。
了知此福不實空,虛無不真無實質,
如是行持佛智行,行時引攝無量福。
雖然前面講了,在名言中緣般若而作的思維、傳講、修行,有不可估量、不可言說的功德或福德,但在勝義…
《般若攝頌釋 第叁十一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