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第叁十七課▪P2

  ..續本文上一頁問題。

  下面建立自宗。自宗有沒有這種過失,或者說自宗薩迦班智達怎麼安立呢?這分兩個方面:一個是因和果的法相;還有因和果的確定,用正量來確定。

  癸二(立自宗)分二:一、法相;二、確定。

  子一、法相:

  

因果即是能所利,因分近取與俱有。

  他這裏講了法相和分類。首先是講的法相,因的法相應該是能利益他法,能利益他法的、能饒益他法的就叫做因的法相;然後果的法相,也可以說是被他法所利益,也就是說所饒益的這種法叫做果的法相。果的法相和因的法相,應該可以這樣說。但是,這種法相也並不是在外境的自相上,真的互相有能饒益和所饒益的關系。如果有這個關系,我們前面不是也再叁地講了;那因果在自己的事相上,應該有這種關系。比如我們手裏面拿著的東西交給另一個人,真正的因果在自相上是互相起作用的話,那因果在事相上是有關系的。

  不起作用是不行的吧,你們有可能這樣想。不起作用的話,那麼非因當中也可以産生果了。實際上,所謂起作用只是它因緣聚合的時候,它的果自然而然産生。在實相當中,真正有一個作者對這個果起作用,從我們因明的觀點來講,這是不能承認的。剛開始的時候有些人可能這樣想:因對果沒有起作用,果不可能産生。其實,在沒有經過詳細觀察的時候:噢!對的,因一定對果起作用。這是可以說的。但是,你如果嚴格去觀察或者詳細去判斷的時候,那麼因不可能對果起作用。爲什麼我們剛才所講那樣,當因有實法的本體、起作用的本體,還沒有失去的時候,它的果就像石女的兒子一模一樣,還沒有來到這個人間。沒有來到人間的話,一個是有實法的東西,因有什麼樣的力量,但因爲果還沒有來到這個世間,一點都還沒有産生,那怎麼會對它起作用呢?絕對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我們剛開始的時候:哎!因如果沒有起作用,那果怎麼産生啊?或者說,因如果沒有起作用,果隨隨便便可以産生,那麼柱子當中也可以産生瓶子,牦牛當中也可以産生大象,等等。很多人可能發一些不適合的太過,但實際上沒有這個過失。爲什麼呢?雖然你們認爲:因和果之間真的有一種實相的關系,它們之間真的有一種事實的互相推動力,但是詳細觀察的時候都是沒有的。

  那爲什麼青稞自己存在的時候,青稞的果産生,這就是很神妙的緣起,緣起就在這裏。我們爲什麼說,緣起越觀察越得不到,最後遠離一切戲論,原因就在這裏,中觀當中也是這樣講的。在因明當中,也就是在我們觀現世量當中,也能得出這個結論。我們大慈大悲佛陀的教言,不說中觀和大圓滿的一些甚深教言,僅僅按照經部和有部宗的因明來進行解釋:噢!的的確確是的。如果從心法的角度來講,就與我們昨天舉的例子一樣: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可以這樣說。如果從實法的角度來講,任何一個外境的法也是,過去、現在、未來叁個方面皆不可得,這一點就是一切萬法的實相。任何世間上的文學家、科學家,他們的知識再豐富、再先進,也沒有辦法破掉。

  因此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從暫時的角度來講,法稱論師和陳那論師真的是理自在王,是世間所有理證智慧的頂峰,應該可以這樣說。那麼,他們究竟智慧的來源、源泉是什麼呢?就是自他二利究竟圓滿的大慈大悲佛陀的慧海。因此我想,在這個世間當中,任何一個學者和知識分子,他如果真的去深入潛心研究佛法的一些知識,沒有一個人不恭敬的。爲什麼呢?在真正的理論上面掏出來的時候,就不得不服。如果你不服,你就毀謗了事實法則。

  因此我想,我們學習,尤其是學習因明,大家一定要打開自己的思路,從方方面面去觀察。有時候,我們的分別念多得不得了:佛陀說得不對吧?叁寶當中有沒有加持啊?到底前世後世存不存在啊?有很多經不起任何考證的假分別念紛紛湧現。但當我們真的遇到一些比較甚深難測的問題時,自己也有特別愚鈍的感覺,好像再也沒有辦法進去。因此,學習因明對一些知識分子來講,應該說是非常非常的重要。如果沒有學習因明,我們好像覺得,所謂的佛教只不過是崇拜爲主、信心爲主,真正去觀察的時候,好像沒有什麼了不起,現在有些知識分子的看法就是這樣的。對宗教,他們認爲:這是一種教條主義,只不過是他們的一種傳統、規矩而已,真正我們去深入研究,好像沒有科學那麼先進啦,科學的話,你看現在好多不可思議的境界都可以出現,所謂的佛法肯定沒有這麼深奧的理論,也沒有什麼深奧的一些修證,這樣認爲的。當然,真正超世的智慧,超越我們凡夫分別念的這些境界,如果在我們面前出現,那大家都會非常地敬仰。

  這一點我們暫時不說,就僅僅是現在因和果之間的關系,我們用自己的智慧來進行分析的時候,應該說對自己的傳承上師,對佛陀也會生起不可退轉的信心。我有時候這樣想,大恩上師法王如意寶給我們傳講過因明、中觀方面的教言,從內心深處非常地感謝。爲什麼呢?因爲,來到這個世界以後,自己有時候覺得非常聰明,有時候覺得比較鈍,但不管怎麼樣,自己的相續當中,還是有一些說不完的邪知邪念、雜念分別念。但是,每一次遇到中觀和因明的推理,就好像自己在無路可走的時候,或如到了沒有門的房子的盡頭一樣,在自己的智慧再沒辦法領會的時候,佛陀早就已經更深地分析過了,這樣以後,我們不得不佩服佛陀的教言。

  昨前天,我們這裏有些知識分子的道友,給我這樣講的:自己學佛以來,尤其是學了因明、中觀以後,以前在這個世間當中,讀一些高等教育體系的教材的時候,從來沒有得到過的很多很多的萬法真理,好像已經頓然從內心當中開發出來,有這種感覺,有些人是這樣說的。我想,真的會這樣的,我們再聰明,在遇到因明的正理面前,很多人都可能再沒辦法發揮。因明只是佛陀智慧的一角,可以說是萬分之一、千分之一的智慧水滴。佛陀真正智慧的汪洋大海無比高深,我們一般世間人的吉祥草來蘸,恐怕根本不能徹底精通。因此爲什麼說聖者才能了達萬法真相,其原因就是這樣的。雖然我們凡夫人,現在還沒有到達佛陀究竟甚深的法海當中;可是我們的智慧越來越磨煉,在前面一定會有更深奧的,更回味無窮的景象展現在我們面前。因此我也想,有些有智慧的人,不要把自己的智慧留在一個層面上,應該自己再叁地觀察,翻閱智慧比較尖銳的因明和中觀方面的論題。這樣以後,自己的見解越來越穩固,到了一定的時候,外面成千上萬個邪說、邪宗來對你進行反駁,那你自己的智慧就如同山王一樣,不會動搖。所以我們在末法時代,獲得人身應該說是必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

  下面,我們講因和果有能饒益和所饒益的法相。這個法相大家要清楚,一定是在遣余識面前,有能饒益和所饒益的法相。千萬不能認爲青稞的種子和青稞的苗芽之間,在外面的實相當中有一種真實的互相饒益,這是不可能的。

  那有些人可能問:如果在自相當中沒有饒益,沒有起作用的話,那青稞的種子爲什麼會生起青稞?爲什麼青稞種子不生水果?原因就是剛才所講的緣起。緣起在世間中是有規律的,就像火的熱性一樣。比如說我們造惡業,惡業不會産生快樂只會産生痛苦,這就是它的果,這是一種因果關系。我們遣余識和外境結合起來,這叫做因果規律。因此,我們布施的話,就能發財;持戒的話,最後能獲得善趣的果位;安忍的話,就能相貌端嚴,等等。但觀察:苗芽和種子之間,接觸還是不接觸,起作用還是不起作用,最後因果都是沒有的。因果,在外境當中以現量不可能成立;以比量來推理,外境當中真實的關系也推不出來。如果推得出來,那法稱論師和陳那論師也不會這樣說。法稱論師的《觀相屬論》和《觀相屬論釋》裏面講,因果在本體上沒有自相的關系,對這個問題說得非常清楚。而且《釋量論》當中說得也比較清楚。

  但是聽說,在藏地有些論師對這種觀點加以遮破,有這種說法。但這是不合理的,因爲在因明正理當中,除了法稱論師以外,誰也沒有開顯過更深奧的真理,凡是學因明的後學者,沒有不承認法稱論師觀點的。如果承認法稱論師的觀點,那麼他的《觀相屬論》說得非常清楚。所以,大家方便的時候對這個問題,自己也應該好好地觀察。如果沒有觀察,我們就會經常處于一種迷迷糊糊的狀態,這不是學因明者的一種態度。大家該聰明的時候就聰明一些,有時候很多世間人,還有些出世間人,不需要聰明的地方,他就一定要把腦筋用得非常不錯,一定要注意“到底說的什麼?是不是說我的過失啊!”,等等,看起來是非常的聰明,而且自己也特別的專注。然而一遇到因明的時候,“唉!是也可以,不是也可以,什麼樣都可以。”不能這樣,非常關鍵的問題,我們生生世世的大問題,應該依靠這些真理來解決。

  剛開始的時候也給你們講過,在上師如意寶傳講的顯宗、密宗法當中,自己印象最深,對摧毀自己很多邪分別念,起到極大作用的就是《釋量論》。《釋量論》講的時候,我們也是非常地精進。當時上師說:首先我們去五臺山,依靠文殊菩薩的加持讓大家開智慧,回來以後我給你們講《釋量論》。《釋量論》講完了以後,我相信你們很多人,相續當中的邪分別念就會遣除的。同時,對我等大師釋迦牟尼佛和他的殊勝妙法,也會生起不可退轉的信心。

  從五臺山回到學院以後,當時大概是九月份左右,上師如意寶就開講。那一冬天當中,我們全學院所有的法師們非常非常地精進。就像我們現在這裏個別的道友,對因明方面很有信心,把頌詞背得特別好,每天所講的內容通過各種方式來來了達,我覺得這樣非常有必要。

  上面法相講完了,然後講分類。

  分類呢,“因分近取與俱有”,果方面沒有分,是因方面分的。

  按照因明宗的觀點,因分爲兩種。直接饒益果本體的叫做近…

《第叁十七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第叁十八課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