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第三十七课▪P2

  ..续本文上一页问题。

  下面建立自宗。自宗有没有这种过失,或者说自宗萨迦班智达怎么安立呢?这分两个方面:一个是因和果的法相;还有因和果的确定,用正量来确定。

  癸二(立自宗)分二:一、法相;二、确定。

  子一、法相:

  

因果即是能所利,因分近取与俱有。

  他这里讲了法相和分类。首先是讲的法相,因的法相应该是能利益他法,能利益他法的、能饶益他法的就叫做因的法相;然后果的法相,也可以说是被他法所利益,也就是说所饶益的这种法叫做果的法相。果的法相和因的法相,应该可以这样说。但是,这种法相也并不是在外境的自相上,真的互相有能饶益和所饶益的关系。如果有这个关系,我们前面不是也再三地讲了;那因果在自己的事相上,应该有这种关系。比如我们手里面拿着的东西交给另一个人,真正的因果在自相上是互相起作用的话,那因果在事相上是有关系的。

  不起作用是不行的吧,你们有可能这样想。不起作用的话,那么非因当中也可以产生果了。实际上,所谓起作用只是它因缘聚合的时候,它的果自然而然产生。在实相当中,真正有一个作者对这个果起作用,从我们因明的观点来讲,这是不能承认的。刚开始的时候有些人可能这样想:因对果没有起作用,果不可能产生。其实,在没有经过详细观察的时候:噢!对的,因一定对果起作用。这是可以说的。但是,你如果严格去观察或者详细去判断的时候,那么因不可能对果起作用。为什么我们刚才所讲那样,当因有实法的本体、起作用的本体,还没有失去的时候,它的果就像石女的儿子一模一样,还没有来到这个人间。没有来到人间的话,一个是有实法的东西,因有什么样的力量,但因为果还没有来到这个世间,一点都还没有产生,那怎么会对它起作用呢?绝对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我们刚开始的时候:哎!因如果没有起作用,那果怎么产生啊?或者说,因如果没有起作用,果随随便便可以产生,那么柱子当中也可以产生瓶子,牦牛当中也可以产生大象,等等。很多人可能发一些不适合的太过,但实际上没有这个过失。为什么呢?虽然你们认为:因和果之间真的有一种实相的关系,它们之间真的有一种事实的互相推动力,但是详细观察的时候都是没有的。

  那为什么青稞自己存在的时候,青稞的果产生,这就是很神妙的缘起,缘起就在这里。我们为什么说,缘起越观察越得不到,最后远离一切戏论,原因就在这里,中观当中也是这样讲的。在因明当中,也就是在我们观现世量当中,也能得出这个结论。我们大慈大悲佛陀的教言,不说中观和大圆满的一些甚深教言,仅仅按照经部和有部宗的因明来进行解释:噢!的的确确是的。如果从心法的角度来讲,就与我们昨天举的例子一样: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可以这样说。如果从实法的角度来讲,任何一个外境的法也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方面皆不可得,这一点就是一切万法的实相。任何世间上的文学家、科学家,他们的知识再丰富、再先进,也没有办法破掉。

  因此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从暂时的角度来讲,法称论师和陈那论师真的是理自在王,是世间所有理证智慧的顶峰,应该可以这样说。那么,他们究竟智慧的来源、源泉是什么呢?就是自他二利究竟圆满的大慈大悲佛陀的慧海。因此我想,在这个世间当中,任何一个学者和知识分子,他如果真的去深入潜心研究佛法的一些知识,没有一个人不恭敬的。为什么呢?在真正的理论上面掏出来的时候,就不得不服。如果你不服,你就毁谤了事实法则。

  因此我想,我们学习,尤其是学习因明,大家一定要打开自己的思路,从方方面面去观察。有时候,我们的分别念多得不得了:佛陀说得不对吧?三宝当中有没有加持啊?到底前世后世存不存在啊?有很多经不起任何考证的假分别念纷纷涌现。但当我们真的遇到一些比较甚深难测的问题时,自己也有特别愚钝的感觉,好像再也没有办法进去。因此,学习因明对一些知识分子来讲,应该说是非常非常的重要。如果没有学习因明,我们好像觉得,所谓的佛教只不过是崇拜为主、信心为主,真正去观察的时候,好像没有什么了不起,现在有些知识分子的看法就是这样的。对宗教,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教条主义,只不过是他们的一种传统、规矩而已,真正我们去深入研究,好像没有科学那么先进啦,科学的话,你看现在好多不可思议的境界都可以出现,所谓的佛法肯定没有这么深奥的理论,也没有什么深奥的一些修证,这样认为的。当然,真正超世的智慧,超越我们凡夫分别念的这些境界,如果在我们面前出现,那大家都会非常地敬仰。

  这一点我们暂时不说,就仅仅是现在因和果之间的关系,我们用自己的智慧来进行分析的时候,应该说对自己的传承上师,对佛陀也会生起不可退转的信心。我有时候这样想,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给我们传讲过因明、中观方面的教言,从内心深处非常地感谢。为什么呢?因为,来到这个世界以后,自己有时候觉得非常聪明,有时候觉得比较钝,但不管怎么样,自己的相续当中,还是有一些说不完的邪知邪念、杂念分别念。但是,每一次遇到中观和因明的推理,就好像自己在无路可走的时候,或如到了没有门的房子的尽头一样,在自己的智慧再没办法领会的时候,佛陀早就已经更深地分析过了,这样以后,我们不得不佩服佛陀的教言。

  昨前天,我们这里有些知识分子的道友,给我这样讲的:自己学佛以来,尤其是学了因明、中观以后,以前在这个世间当中,读一些高等教育体系的教材的时候,从来没有得到过的很多很多的万法真理,好像已经顿然从内心当中开发出来,有这种感觉,有些人是这样说的。我想,真的会这样的,我们再聪明,在遇到因明的正理面前,很多人都可能再没办法发挥。因明只是佛陀智慧的一角,可以说是万分之一、千分之一的智慧水滴。佛陀真正智慧的汪洋大海无比高深,我们一般世间人的吉祥草来蘸,恐怕根本不能彻底精通。因此为什么说圣者才能了达万法真相,其原因就是这样的。虽然我们凡夫人,现在还没有到达佛陀究竟甚深的法海当中;可是我们的智慧越来越磨炼,在前面一定会有更深奥的,更回味无穷的景象展现在我们面前。因此我也想,有些有智慧的人,不要把自己的智慧留在一个层面上,应该自己再三地观察,翻阅智慧比较尖锐的因明和中观方面的论题。这样以后,自己的见解越来越稳固,到了一定的时候,外面成千上万个邪说、邪宗来对你进行反驳,那你自己的智慧就如同山王一样,不会动摇。所以我们在末法时代,获得人身应该说是必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下面,我们讲因和果有能饶益和所饶益的法相。这个法相大家要清楚,一定是在遣余识面前,有能饶益和所饶益的法相。千万不能认为青稞的种子和青稞的苗芽之间,在外面的实相当中有一种真实的互相饶益,这是不可能的。

  那有些人可能问:如果在自相当中没有饶益,没有起作用的话,那青稞的种子为什么会生起青稞?为什么青稞种子不生水果?原因就是刚才所讲的缘起。缘起在世间中是有规律的,就像火的热性一样。比如说我们造恶业,恶业不会产生快乐只会产生痛苦,这就是它的果,这是一种因果关系。我们遣余识和外境结合起来,这叫做因果规律。因此,我们布施的话,就能发财;持戒的话,最后能获得善趣的果位;安忍的话,就能相貌端严,等等。但观察:苗芽和种子之间,接触还是不接触,起作用还是不起作用,最后因果都是没有的。因果,在外境当中以现量不可能成立;以比量来推理,外境当中真实的关系也推不出来。如果推得出来,那法称论师和陈那论师也不会这样说。法称论师的《观相属论》和《观相属论释》里面讲,因果在本体上没有自相的关系,对这个问题说得非常清楚。而且《释量论》当中说得也比较清楚。

  但是听说,在藏地有些论师对这种观点加以遮破,有这种说法。但这是不合理的,因为在因明正理当中,除了法称论师以外,谁也没有开显过更深奥的真理,凡是学因明的后学者,没有不承认法称论师观点的。如果承认法称论师的观点,那么他的《观相属论》说得非常清楚。所以,大家方便的时候对这个问题,自己也应该好好地观察。如果没有观察,我们就会经常处于一种迷迷糊糊的状态,这不是学因明者的一种态度。大家该聪明的时候就聪明一些,有时候很多世间人,还有些出世间人,不需要聪明的地方,他就一定要把脑筋用得非常不错,一定要注意“到底说的什么?是不是说我的过失啊!”,等等,看起来是非常的聪明,而且自己也特别的专注。然而一遇到因明的时候,“唉!是也可以,不是也可以,什么样都可以。”不能这样,非常关键的问题,我们生生世世的大问题,应该依靠这些真理来解决。

  刚开始的时候也给你们讲过,在上师如意宝传讲的显宗、密宗法当中,自己印象最深,对摧毁自己很多邪分别念,起到极大作用的就是《释量论》。《释量论》讲的时候,我们也是非常地精进。当时上师说:首先我们去五台山,依靠文殊菩萨的加持让大家开智慧,回来以后我给你们讲《释量论》。《释量论》讲完了以后,我相信你们很多人,相续当中的邪分别念就会遣除的。同时,对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和他的殊胜妙法,也会生起不可退转的信心。

  从五台山回到学院以后,当时大概是九月份左右,上师如意宝就开讲。那一冬天当中,我们全学院所有的法师们非常非常地精进。就像我们现在这里个别的道友,对因明方面很有信心,把颂词背得特别好,每天所讲的内容通过各种方式来来了达,我觉得这样非常有必要。

  上面法相讲完了,然后讲分类。

  分类呢,“因分近取与俱有”,果方面没有分,是因方面分的。

  按照因明宗的观点,因分为两种。直接饶益果本体的叫做近…

《第三十七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第三十八课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