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叁十二課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士!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爲度化一切衆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下面,我們繼續學習觀相屬。觀相屬品當中,現在講第叁個問題,主要破其余外道和因明前派所承認的相屬。這些相屬,大多數都在《釋量論》當中有廣說。在《集量論》、《定量論》等相關因明論典當中,也都已經遮破了。所以,在我們有時間、有條件的時候,希望大家在學習本論的同時,也應該參考一些其它書籍。這樣以後,外道所承認的種種觀點是什麼樣,我們自宗是怎麼承認的,這些問題就很容易了解。
其實,學習因明的主要目的,就像克主傑大師在他的《釋量論大疏》裏面所講的一樣:我們學習因明的主要目的,就是在自相續當中生起不退轉的信心。首先是對佛陀,尤其對佛陀成爲量士夫,生起不退轉的信心。然後,了知佛陀所宣講的佛法,成爲真正的解脫津梁。這是我們學習因明的一個主要目的。因此,大家也不能想:學習因明以後,可能我的辯才、我的智慧超勝于其他人。以這樣的目的學因明,是不合理的。然後,像現在的一些世間人,爲了獲得自己的地位、文憑、名聲,或者爲其它的目標而學習因明,這樣也沒有任何實義。麥彭仁波切也講了:在我們的相續當中,有與外道相同的一些邪見和分別念,有些很明顯,有些雖然現在還沒有發現,但相續當中都有種子。特別是以前當過外道的,外道的種子就比較多。以後在因緣具足的時候,這種邪見就可能會産生。我們學習因明,就是要破掉這些邪見。這也是一個目標。
大家也應該知道:在《釋量論》的最後偈頌中,以太陽的比喻,宣講了學習因明的五種功德,或者說五種勝利。太陽升起來的時候:它的光能焚燒世間的草木,它能放射出光芒,它具足無量功德,它能蒙蔽夜晚的鸱枭等,最後能使蓮花開啓,有五種功德。同樣的道理,我們學習因明,也有五種功德。第一個,自他相續當中的各種外道、內道的邪見草木會焚燒。第二個功德,能放射出:文殊菩薩所加持的,陳那論師的究竟密意與智慧光芒。第叁個,學習因明以後,具足世間、出世間的各種各樣功德,就像太陽具足百般功德一樣。第四個,依靠學習因明而産生的智慧,能斷除像世間鸱枭般的各種邪門外道的見解和邪說,能摧毀他們的各種反駁。第五個,就像太陽能開啓蓮花一樣,對佛陀和叁寶具有信心的智者們的智慧,自然開啓。所以我想,大家方便的時候,應該看一下《釋量論》最後一個頌詞。
當然,這五種功德主要講學習《釋量論》的功德。但是,有許多高僧大德把它當作學習整個因明的勝利、功德來介紹。而克主傑等論師認爲:《釋量論》的最後偈文是薩迦班智達爲了弘揚因明而發的誓言,也有這種說法。麥彭仁波切的注疏裏面說:這個偈頌是前輩譯師們的發願,也有這樣說的。還有,第七世嘎瑪巴秋紮江措——法稱海,他有五部大論的大疏(廣講),在他的因明廣講當中也說了:這是前輩大德們所宣講的一種誓言。在法尊法師的譯文當中,並沒有特別明顯說明。不管最後的偈文是誰說的,藏傳佛教的所有高僧大德都公認,學習因明有這五種功德。
我們在座的,有些人的相續當中存在許許多多與外道相同的邪知邪見,通過因明的學習,以因明的知識就可以摧毀。有些人的相續當中雖然沒有這些邪見;但是,如果沒有學好因明,那遇到外道或者具有邪見者,或者遇到一些尋伺分別念比較強的人,要想讓他們趨入佛門,就根本不可能。所以,我們學習因明,的的確確有很重要的作用。
但是,我感覺上:雖然我們已經學了前五品的知識,但有個別道友,學完了也就忘完了。前面已經學過的知識並沒有深入進去,自相續當中的邪見還依然存在。包括前一段時間,有些唯識宗的問題,以及其它因明問題,在蔣陽洛德旺波尊者的講義當中,也講得比較明顯,我在宣講的時候,也給大家講得特別清楚,但講完了以後,就根本沒有記住啊!有些人是這樣的:她提出一個問題,我進行回答,但她根本沒有專注,並沒有一個一個地記下來,也不管有用沒用。按理來講,我的意見與看法很值得重視,但她並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當時,她根本說不出任何理由來反駁我;但是後來,她的邪見依然沒有打破,遇到誰,口口聲聲都要問這個問題。本來這是非常簡單的問題,但是,你沒有搞懂的話,它永遠都結成一個病,永遠都化不了。
所以,我非常希望:我們在座的各位也好,或者是後代的學者,在學習因明的時候,每一天所學的知識,所學的道理,自己一定要通達。通達之後,看能不能在相續當中再叁地串習。如果沒有這樣,那你相續當中的邪見,永遠都是留著的,但這不太合理。我們這裏,並不是沒有講如何對治,道理已經說得非常清楚;但是,你自己沒有用上。現在世間上,很多人的問題,上師和諸佛菩薩並不是沒有回答過,已經回答過很多很多次;但是,我們有些人的邪見一直存在。法本上的意義,跟他的相續始終結合不起來。這樣一來,永遠也沒辦法得到利益。有些人每天都是:哦!這個對我沒有什麼關系。但其實,直接或者間接,它是摧毀我們邪知邪念的一種妙藥。
這些方面,大家應該值得重視。
下面,我們繼續講其它外道的觀點:
依此可將俱會集,差別以及差別者,
能作接觸等相屬,所有觀點一並遮。
我們上面,宣講破種類與饒益相屬等的時候,有許多理證。這些理證應該能遮破,外道所承認的這些相屬。當然,這裏面也應該存在因明前派的觀點。前面,破同性相屬和彼生相屬的所有理證,實際上非常尖銳。在真正的外境上,不可能有任何相屬,這一點說得非常清楚。依靠這些理證,可以破斥外道所承認的:俱有相屬、會合相屬、聚集相屬、差別相屬和差別者相屬,以及能作相屬和接觸相屬等。這些關系,可以一並破完。
下面,對這些觀點一個一個作廣說:外道到底是怎麼承認的?我們對這些觀點怎麼樣遮破?當然,在自釋當中,對外道的觀點,還是有比較廣地遮破。而在蔣陽洛德旺波尊者的講義當中,只是歸納性地遮破,並沒有一個一個地遮破。但我想,我們講一個外道觀點的時候,如果需要駁斥,也可以順便進行駁斥。因爲,在頌詞當中也並沒有廣破,在尊者的這個講義當中,也只是象征性地遮破。
有謂棗核依銅盆,彼爲俱有之相屬。
外道是這樣認爲的:諸如棗核(棗子)放在銅盤裏面,這就是俱有相屬。爲什麼是俱有相屬呢?因爲這兩者是不同的物質,所以同體相屬是不可能的事情;又因爲這兩個物質是同一個時間當中存在的,所以彼生相屬也不可能。但這兩者沒有關系也不可能,因爲一個物體依靠另一個物體的緣故,所以,它們之間有一個能依所依的關系。這種能依所依的關系,應該成爲俱有相屬。這是外道的承許。
我們可以這樣遮破並建立自宗:應該說,水果跟器皿之間,在同一個時間當中沒有任何關系,第一刹那的果實和第一刹那的器皿之間,不可能有任何關系。如果果實是第二刹那,那就以果實前面自己的本體,作爲近取因;器皿對它來講,成爲俱有緣。從這個角度來講,它們之間也有一個關系。也就是說,第二刹那的果實跟第一刹那的依靠處,這兩者有一個:依靠俱有緣不掉下去的作用。比如桌子上放茶杯,在同一個刹那間當中,桌子跟茶杯有沒有什麼關系呢?什麼關系都是沒有的。如果茶杯第二刹那間存在,它自己前面刹那的本體就作爲近取因,桌子就作爲俱有緣。我們知道,所謂俱有緣,對事物的差別起作用;然後近取因,對事物的本體起作用。桌子對茶杯的本體沒有絕對的作用,所以不是真正的因;而對它的差別——不掉下去、不落下去,這樣的作用叫做俱有緣的作用。依靠俱有緣而産生的東西,可以叫做所生,它們之間有能生所生的關系。比如地水火風裏面産生豆子,豆子的俱緣因是外面的四大種,而它的近取因,應該是它自己前面的豆子。依靠田地和肥料可以産生豆子,世間的人們有沒有這樣的說法呢?應該是有的。
這兩者,如果從同一時間的角度來講,什麼關系都沒有,我們可以這樣回答。如果從不同時間來講,它們之間有一種關系。但是這種關系,並不是你們所說的俱有相屬,也沒有必要安立俱有相屬。實際上,它就包括在彼生相屬當中。法稱論師的觀點:所有的相屬,要麼同性相屬,要麼彼生相屬。這兩種相屬不包括的關系,在這個世間上是沒有的。所以,外道這樣的分類,實際上多此一舉,沒有必要。
有謂無常依常有,稱爲會合之相屬。
有些外道是這樣承認的:檀香樹等無常別法和常有的樹木總法,應該是會合在一起的。比如,金瓶的別法是無常的東西,金瓶別法實際上依靠瓶子的總法。我們前面第叁品當中講的,別法和總法之間有常和無常之間的關系。這種關系叫做會合相屬。實際上,這種會合相屬是不合理的。《釋量論》當中,也已經再叁地遮破了。因爲外道認爲有一種總法存在,他們有時候叫總,有時候叫有支,有時候叫聚法,等等,有各種名稱。實際上,這些說法都是不合理的。
爲什麼呢?因爲我們這個世間上,具有實體性的常法是不存在的。如果常法不存在,那依靠它的無常別法,也不可能存在。或者,一個是無常法,一個是常有的法,而常法永遠也不存在,將根本不存在的東西,跟一個無常的法連在一起,這好像石女的兒子跟牦牛結婚一樣。所以,你們的這種說法不合理…
《第叁十二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