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成佛之道 12 大乘不共法 大乘叁系▪P3

  ..續本文上一頁本來寂靜、自性涅槃?

  1、五事完全具足者:能以無倒慧如實通達。

  2、五事不完全具足者:A、有的信而不解。

  B、有的信而誤解。

  3、五事完全不具足者:不信不解一切法無性空的教說。

  ※《解深密經》卷2〈無自性相品第5〉(大正16,695b11-696a29)

  如來但依如是叁種無自性性,由深密意,于所宣說不了義經,以隱密相說諸法要:謂一切法皆無自性、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于是經中,若諸有情已種上品善根,已清淨諸障,已成熟相續,已多修勝解,已能積集上品福德智慧資糧。彼若聽聞如是法已,于我甚深密意言說,如實解了,于如是法,深生信解,于如是義,以無倒慧,如實通達。依此通達善修習故,速疾能證最極究竟;亦于我所深生淨信,知是如來應正等覺,于一切法現正等覺。【1、能信能解人】

  若諸有情,已種上品善根,已清淨諸障,已成熟相續,已多修勝解;未能積集上品福德智慧資糧。其性質直,是質直類,雖無力能思擇廢立,而不安住自見取中。彼若聽聞如是法已,于我甚深秘密言說,雖無力能如實解了,然于此法能生勝解,發清淨信,信此經典,是如來說,是其甚深,顯現甚深,空性相應,難見難悟,不可尋思,非諸尋思所行境界。微細詳審,聰明智者之所解了,于此經典所說義中,自輕而住。作如是言:諸佛菩提爲最甚深,諸法法性亦最甚深,唯佛如來能善了達,非是我等所能解了,諸佛如來,爲彼種種勝解有情,轉正法教;諸佛如來無邊智見,我等智見猶如牛迹。于此經典,雖能恭敬,爲他宣說,書寫護持,披閱,流布,殷重供養,受誦溫習;然猶未能以其修相發起加行,是故于我甚深密意所說言辭,不能通達。由此因緣,彼諸有情,亦能增長福德智慧二種資糧,于彼相續未成熟者,亦能成熟。【2、能信不解人---A、劣慧】

  若諸有情,廣說乃至未能積集上品福德智慧資糧,性非質直,非質直類,雖有力能思擇廢立,而複安住自見取中。彼若聽聞如是法已,于我甚深密意言說不能如實解了。于如是法雖生信解,然于其義隨言執著:謂一切法決定皆無自性,決定不生不滅,決定本來寂靜,決定自性涅槃。由此因緣,于一切法獲得無見及無相見,由得無見無相見故,撥一切相皆是無相:誹撥諸法遍計所執相、依他起相、圓成實相。何以故?由有依他起相及圓成實相故,遍計所執相方可施設,若于依他起相及圓成實相見爲無相,彼亦誹撥遍計所執相;是故說彼誹撥叁相。雖于我法起于法想,而非義中起于義想,由于我法起法想故,及非義中起義想故,于是法中持爲是法,于非義中持爲是義。彼雖于法起信解故,福德增長;然于非義起執著故,退失智慧。智慧退故,退失廣大無量善法。

  複有有情,從他聽聞,謂法爲法,非義爲義,若隨其見,彼即于法起于法想,于非義中起于義想,執法爲法,非義爲義。由此因緣,當知同彼退失善法。

  若有有情不隨其見,從彼欻聞一切諸法皆無自性、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便生恐怖。生恐怖已,作如是言:此非佛語,是魔所說。作此解已,于是經典,誹謗毀罵。由此因緣,獲大衰損,觸大業障。

  由是緣故,我說若有于一切相起無相見,于非義中宣說爲義,是起廣大業障方便。由彼陷墜無量衆生,令其獲得大業障故。【2、能信不解人---B、惡慧】

  善男子!若諸有情,未種善根,未清淨障,未熟相續,無多勝解,未集福德智慧資糧。性非質直,非質直類,雖有力能思擇廢立,而常安住自見取中。彼若聽聞如是法已,不能如實解我甚深密意言說,亦于此法不生信解,于是法中起非法想,于是義中起非義想,于是法中執爲非法,于是義中執爲非義。唱如是言:此非佛語,是魔所說。作此解已,于是經典,誹謗毀罵,撥爲虛僞,以無量門,毀滅摧伏如是經典,于諸信解此經典者,起怨家想。彼先爲諸業障所障,由此因緣,複爲如是業障所障,如是業障,初易施設,乃至齊于百千俱胝那庾多劫,無有出期。【3、不信不解人】

  善男子!如是于我善說、善製法、毗奈耶,最極清淨意樂所說善教法中。有如是等諸有情類意解種種差別可得。

  (參見:演培法師《解深密經語體釋》,《谛觀全集》3(經釋叁),p.241- p.263;p.218- p.220)

  五、(p.376)「聲聞五百部,......聞說般若諸法畢竟空,如刀傷心。」

  ※《大智度論》卷63,大正25,503c1-5

  是聲聞人,著聲聞法。佛法過五百歲後,各各分別有五百部。從是以來,以求諸法決定相故,自執其法,不知佛爲解脫故說法,而堅著語言故,聞說般若諸法畢竟空,如刀傷心!

  六、(p.376)「我依叁種無自性性,密意說言一切諸法皆無自性。」

  ※《解深密經》卷2,大正16,694a13-15

  我依叁種無自性性密意,說言一切諸法皆無自性,所謂:相無自性性、生無自性性、勝義無自性性。

  ※依叁無性,遣除遍計所執性,說一切法無自性。其實,緣起法──依他起性,寂滅法性──圓成實性,是有自性的。並非一切都沒有,有的是非有,有的是實有。(《成佛之道》p.376)

  七、(p.377)《大智度論》卷31,大正25,290b8-11

  如七尺之身,以大海爲深;羅畝羅阿修羅王立大海中,膝出水上;以兩手隱須彌頂,下向觀忉利天普見城,此則以海水爲淺。

  八、(p.377)《大智度論》卷18,大正25,194a18-24

  譬如田舍人初不識鹽,見人以鹽著種種肉菜中而食。問言:何以故爾?語言:此鹽能令諸物味美故。此人便念此鹽能令諸物美,自味必多,便空抄鹽,滿口食之,鹹苦傷口。而問言:汝何以言鹽能作美?人言:癡人!此當籌量多少,和之令美,雲何純食鹽?

  [或是無自性,或是自相有。]

  九、(p.377)依實立假:

  ※《瑜伽師地論》卷36,大正30,488b22-27

  譬如要有色等諸蘊,方有假立補特伽羅;非無實事而有假立補特伽羅。如是,要有色等諸法實有唯事,方可得有色等諸法假說所表;非無唯事而有色等假說所表。若唯有假,無有實事,既無依處,假亦無有,是則名爲壞諸法者。

  十、(p.378)遍計所執相、依他起相、圓成實相:

  ※《解深密經》卷2〈一切法相品第4〉(大正16,693a15-25)

  謂諸法相略有叁種:何等爲叁?一者、遍計所執相;二者、依他起相;叁者、圓成實相。

  雲何諸法遍計所執相?謂一切法名假安立自性差別,乃至爲令隨起言說。

  雲何諸法依他起相?謂一切法緣生自性。則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謂無明緣行,乃至招集純大苦蘊。

  雲何諸法圓成實相?謂一切法平等真如。于此真如,諸菩薩衆勇猛精進爲因緣故,如理作意,無倒思惟爲因緣故,乃能通達。于此通達,漸漸修集,乃至無上正等菩提方證圓滿。

  十一、(p.378)叁種無自性性:

  (一)1.相無自性性:諸法遍計所執相 - 此由假名安立爲相,非由自相安立爲相,是故說名相無自性性。

  2.生無自性性:諸法依他起相 - 此由依他緣力故有,非自然有,是故

  說名生無自性性。

  3.勝義無自性性:(1)清淨所緣境界,沒有依他起。

  (2)一切諸法無我性(法空性),圓成實相本身就是無我性。

  (二)《解深密經》卷2〈無自性相品第五〉(大正16,694a13-b24)

  勝義生!當知我依叁種無自性性,密意說言一切諸法皆無自性。所謂:相無自性性、生無自性性、勝義無自性性。

  善男子!雲何諸法相無自性性?謂諸法遍計所執相。何以故?此由假名安立爲相,非由自相安立爲相,是故說名相無自性性。

  雲何諸法生無自性性?謂諸法依他起相。何以故?此由依他緣力故有,非自然有,是故說名生無自性性。

  雲何諸法勝義無自性性?謂諸法由生無自性性故,說名無自性性;即緣生法,亦名勝義無自性性。何以故?于諸法中,若是清淨所緣境界,我顯示彼以爲勝義無自性性。依他起相,非是清淨所緣境界。是故亦說名爲勝義無自性性。

  複有諸法圓成實相,亦名勝義無自性性。何以故?一切諸法法無我性名爲勝義,亦得名爲無自性性,是一切法勝義谛故,無自性性之所顯故。由此因緣,名爲勝義無自性性。

  善男子!譬如空花,相無自性性,當知亦爾。譬如幻像,生無自性性,當知亦爾。一分勝義無自性性,當知亦爾。譬如虛空,惟是衆色無性所顯,遍一切處,一分勝義無自性性,當知亦爾,法無我性之所顯故,遍一切故。善男子!我依如是叁種無自性性密意說言:一切諸法皆無自性。

  勝義生!當知我依相無自性性,密意說言一切諸法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何以故?若法自相都無所有,則無有生。若無有生,則無有滅,若無生無滅,則本來寂靜。若本來寂靜,則自性涅槃。于中都無少分所有,更可令其般涅槃故。是故我依相無自性性,密意說言一切諸法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

  善男子!我亦依法無我性所顯勝義無自性性,密意說言一切諸法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何以故?法無我性所顯勝義無自性性,于常常時,于恒恒時,諸法法性,安住無爲,一切雜染不相應故,于常常時,于恒恒時,諸法法性安住故無爲。由無爲故,無生無滅。一切雜染不相應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是故我依法無我性所顯勝義無自性性,密意說言一切諸法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

  (叁)(p.378)無自性的假有────假說自性,遍計所執相。

  自相有的實有唯事─離言自性,依他起性。

  (四)(p.378)中觀系與唯識系對「因緣生」的看法

  1.中觀系:認爲一切法因緣和合,無自性,皆是假名安立。

  2.唯識系:因…

《成佛之道 12 大乘不共法 大乘叁系》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