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成佛之道 12 大乘不共法 大乘三系▪P2

  ..续本文上一页无住本立一切法」。从心行的善与不善,层层推求,到达「依无住本立一切法」,而「无住则无本」。无住,古德或解说为无明住地。然无住的原语为aniketa,无明住地为avidya^-va^sa-bhu^mi,梵文不同,古人是望文取义而误解了!无住应是一切法都无住处,如虚空一样,一切色法依此而有,而虚空却更无依处。所以「依无住本立一切法」,就是「不动真际建立诸法」。依胜义超越境地,立一切法,说明一切法,真是甚深甚深,众生是很难理解的!

  (二)《大品般若经》卷7〈无生品第26〉(大正8,271c10-17)

  世间名字故有须陀洹,乃至阿罗汉、辟支佛、诸佛;第一实义中无知无得,无须陀洹乃至无佛。

  须菩提!若世间名字故有知有得,六道别异亦世间名字故有。非以第一实义耶?须菩提言:如是如是。舍利弗!如世间名字故有知有得,六道别异,亦世间名字故有,非以第一实义。何以故?舍利弗!第一实义中无业无报,无生无灭,无净无垢。

  (三)《大品般若经》卷8〈幻听品第28〉(大正8,276a25-b9)

  我如幻如梦,众生乃至知者、见者亦如幻如梦。诸天子!色如幻如梦,受想行识如幻如梦。眼乃至意触因缘生受如幻如梦。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檀那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如幻如梦。诸天子!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如幻如梦。须陀洹果如幻如梦,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如幻如梦。诸天子!佛道如幻如梦。

  尔时诸天子问须菩提:汝说佛道如幻如梦,汝说涅槃亦复如幻如梦耶?须菩提语诸天子:我说佛道如幻如梦,我说涅槃亦如幻如梦,若当有法胜于涅槃者,我说亦复如幻如梦。何以故?诸天子!是幻、梦、涅槃不二不别。

  四、(p.373)幻现不碍性空,性空不碍幻现。

  「诸法从缘起,缘起无性空;空故从缘起,一切法成立。现空中道义,如上之所说。」

  (一)「诸法从缘起,缘起无性空。」

  1、中观者贯彻了这性空唯名的深见,说色心,染净,世间法出世间法,都是世俗假施设的(『亦为是假名』),是从缘而起的。这本是佛在《胜义空经》所说的根本立场。(p.373)

  2、凡是「缘起」的,就是假名有,以胜义观察,一切是「无自性」而「空」的,没有一法可以安立的。(p.373)

  ☆《胜义空经》(《杂阿含经》卷13(335经),大正2,92c12-26)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拘留搜调牛聚落。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为汝等说法,初、中、后善,善义、善味,纯一满净,梵行清白,所谓第一义空经。谛听,善思,当为汝说。云何为第一义空经?诸比丘!眼生时无有来处,灭时无有去处。如是眼,不实而生,生已尽灭,有业报而无作者,此阴灭已,异阴相续,除俗数法。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除俗数法。俗数法者,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如无明缘行,行缘识,广说乃至纯大苦聚集起。又复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无明灭故行灭,行灭故识灭,如是广说乃至纯大苦聚灭。比丘!是名第一义空法经」。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参见印顺法师《杂阿含经论会编》(上)p.414)

  ☆另参见《增一阿含》卷30〈六重品第37之2(7)〉(大正2,713c-714a)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第一最空法,汝等善思念之。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尔时诸比丘从佛受教。世尊告曰:彼云何为名第一最空之法?若眼起时则起,亦不见来处,灭时则灭,亦不见灭处,除假号法因缘法。云何假号因缘?所谓是有则有,此生则生。无明缘行……生缘死,死缘愁忧苦恼,不可称计。如是苦阴成此因缘。

  无是则无,此灭则灭。无明灭则行灭……生灭则死灭,死灭则愁忧苦恼皆悉灭尽,除假号之法。耳鼻舌身意法亦复如是,起时则起,亦不知来处,灭时则灭,亦不知灭处,除其假号之法。彼假号法者,此起则起,此灭则灭。此六入亦无人造作,亦名色、六入法,六入亦无人造作,由父母而有胎者亦无,因缘而有,此亦假号,要前有对,然后乃有。犹如钻木求火,以前有对,然后火生;火亦不从木出,亦不离木。若复音人劈木求火亦不能得,皆由因缘合会然后有火。此六情起病亦复如是,皆由缘会于中起病。此六入起时则起,亦不见来,灭时则灭,亦不见灭,除其假号之法,因由父母合会而有。……是谓比丘!此名第一最空之法。与汝等说如来之所说行之法,我今以为起慈哀心,我今以办,言当念修行其法,在闲居之处坐禅思惟,勿有懈怠。今不修行,后悔无益。此是我之教训。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尔于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p.373~p.374)「空故从缘起,一切法成立。」

  1、不是说无性空破坏了一切,不能成立一切法,反而如不是无性空的,有自性的,那就是实有法。实有、自性有法,就不用从缘而起。这就未生的不能生,未灭的不能灭,凡夫决定是凡夫,不能成佛了!好在由于「空故」,是极无自性的,所以要「从缘」而「起」;依于因缘,「一切法」都可以「成立」。

  2、依于因缘,一切法都可以成立,行善得善报,作恶的得恶报。迷着了流转生死,悟证了就得解脱。

  而且,以性空的缘起观一切法,所以不着生死,也不住涅槃,广行菩萨行而成佛。

  3、《中论》卷4〈观四谛品第24〉(大正30,33a22-25)

  以有空义故 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者 一切则不成

  以有空义故,一切世间、出世间法皆悉成就。

  4、《回诤论》云:「若谁有此空,彼有一切义,若谁无空性,彼一切非有。诸说空缘起,中道为一义,无等第一语,敬礼如是佛。」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17引《回诤论》,福智之声出版社,p.414)

  (三)(p.374)「现空中道义,如上之所说。」

  1、依无自性空相应的缘起义立一切法。所以约世俗假施设说,是如幻而「现」的;约胜义无自性说,是「空」的。

  2、幻现不碍性空,性空不碍幻现。空假无碍,二谛无碍的「中道义」,为性空宗的了义说。这就是「如上」般若波罗蜜多中「所说」的。

  空假无碍:幻现不碍性空,性空不碍幻现。

  A.约世俗假施设说:是如幻而现。

  B.约胜义无自性说:是毕竟空寂。

  3、(p.350)[诸法因缘生,缘生无性空。]

  佛开示缘起法,说明了「诸法」──外而器界,内而身心;大至宇宙,小到微尘,都从「因缘生」的。也就是,一切是『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的。……

  一切从因缘生的,无论是前后关系的因缘生,或同时关系的因缘生,就可知诸法是无自性的。……无自性的,佛就称之为「空」。「空」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说自性不可得,是无自性,无自性故称之为空。

  自性不可得的一切法,只是世俗的施设有──假名有,空是不碍于假名有的:空的,所以是假名有的,因缘生的;因缘生的假名有,所以知道是无性空的。

  缘起观,无性观,空观,假名观,是同一的不同观察,其实是一样的。所以说:「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中论》卷4〈观四谛品第24〉,大正30,33b)

  (贰)虚妄唯识系(p.374- p.383)

  [一切法无性,善入者能入,或五事不具,佛复解深密。]

  一、(p.374)虚妄唯识系所宗依的主要经论:

  1.《解深密经》

  2.《瑜伽师地论》(弥勒菩萨说;亦有传为无着造)

  3.《摄大乘论》(无着)

  4.《显扬圣教论》(无着)

  5.《大乘庄严经论》(本颂是无着造,亦有说是弥勒造;长行为世亲释)

  6.《二十唯识论》(世亲)

  7.《三十唯识论颂》(世亲)

  8.《成唯识论》(护法等造)

  9.《辩中边论》(本颂弥勒造,世亲释)

  ※参见印顺法师《印度佛教思想史》p.247- p.250

  二、(p.374)三时教:

  第一时教:唯为发趣声闻乘者,以四谛相转正*轮。

  第二时教:唯为发趣修大乘者,以隐密相转正*轮。

  第三时教:普为发趣一切乘者,以显了相转正*轮。

  ※《解深密经》卷2〈无自性相品第五〉,大正16,697a23-b9

  尔时胜义生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初于一时在婆罗豇斯仙人堕处,施鹿林中,惟为发趣声闻乘者,以四谛相转正*轮,虽是甚奇甚,为希有,一切世间诸天人等,先无有能如法转者。而于彼时所转*轮,有上、有容,是未了义,是诸诤论安足处所。

  世尊!在昔第二时中,惟为发趣修大乘者,依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以隐密相转正*轮。虽更甚奇、甚为希有,而于彼时所转*轮,亦是有上、有所容受,犹未了义,是诸诤论安足处所。

  世尊!于今第三时中普为发趣一切乘者,依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无自性性,以显了相转正*轮。第一甚奇、最为希有。于今世尊所转*轮无上、无容、是真了义,非诸诤论安足处所。

  三、(p.375)「胜义」与「了义」:

  (一)中观论者:承《般若经》,《无尽意经》而确立的见地,「胜义」是「了义」。

  (二)《解深密经》:胜义谛中,有「深密」与「了义」的分别。说得深隐微密的,是不了义;说得显明易了的,是了义。

  四、(p.375)五事具足者,善入一切法性,五事不具者,佛复解深密。

  (一)(p.375)「五事具足」

  1、已种上品善根。 2、已清净诸障。 

  3、已成熟相续。 4、已多修胜解。

  5、已能积集上品福德、智慧资粮。

  (二)(p.375- p.376)是否能如实通达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

《成佛之道 12 大乘不共法 大乘三系》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