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本来寂静、自性涅槃?
1、五事完全具足者:能以无倒慧如实通达。
2、五事不完全具足者:A、有的信而不解。
B、有的信而误解。
3、五事完全不具足者:不信不解一切法无性空的教说。
※《解深密经》卷2〈无自性相品第5〉(大正16,695b11-696a29)
如来但依如是三种无自性性,由深密意,于所宣说不了义经,以隐密相说诸法要:谓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于是经中,若诸有情已种上品善根,已清净诸障,已成熟相续,已多修胜解,已能积集上品福德智慧资粮。彼若听闻如是法已,于我甚深密意言说,如实解了,于如是法,深生信解,于如是义,以无倒慧,如实通达。依此通达善修习故,速疾能证最极究竟;亦于我所深生净信,知是如来应正等觉,于一切法现正等觉。【1、能信能解人】
若诸有情,已种上品善根,已清净诸障,已成熟相续,已多修胜解;未能积集上品福德智慧资粮。其性质直,是质直类,虽无力能思择废立,而不安住自见取中。彼若听闻如是法已,于我甚深秘密言说,虽无力能如实解了,然于此法能生胜解,发清净信,信此经典,是如来说,是其甚深,显现甚深,空性相应,难见难悟,不可寻思,非诸寻思所行境界。微细详审,聪明智者之所解了,于此经典所说义中,自轻而住。作如是言:诸佛菩提为最甚深,诸法法性亦最甚深,唯佛如来能善了达,非是我等所能解了,诸佛如来,为彼种种胜解有情,转正法教;诸佛如来无边智见,我等智见犹如牛迹。于此经典,虽能恭敬,为他宣说,书写护持,披阅,流布,殷重供养,受诵温习;然犹未能以其修相发起加行,是故于我甚深密意所说言辞,不能通达。由此因缘,彼诸有情,亦能增长福德智慧二种资粮,于彼相续未成熟者,亦能成熟。【2、能信不解人---A、劣慧】
若诸有情,广说乃至未能积集上品福德智慧资粮,性非质直,非质直类,虽有力能思择废立,而复安住自见取中。彼若听闻如是法已,于我甚深密意言说不能如实解了。于如是法虽生信解,然于其义随言执着:谓一切法决定皆无自性,决定不生不灭,决定本来寂静,决定自性涅槃。由此因缘,于一切法获得无见及无相见,由得无见无相见故,拨一切相皆是无相:诽拨诸法遍计所执相、依他起相、圆成实相。何以故?由有依他起相及圆成实相故,遍计所执相方可施设,若于依他起相及圆成实相见为无相,彼亦诽拨遍计所执相;是故说彼诽拨三相。虽于我法起于法想,而非义中起于义想,由于我法起法想故,及非义中起义想故,于是法中持为是法,于非义中持为是义。彼虽于法起信解故,福德增长;然于非义起执着故,退失智慧。智慧退故,退失广大无量善法。
复有有情,从他听闻,谓法为法,非义为义,若随其见,彼即于法起于法想,于非义中起于义想,执法为法,非义为义。由此因缘,当知同彼退失善法。
若有有情不随其见,从彼欻闻一切诸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便生恐怖。生恐怖已,作如是言:此非佛语,是魔所说。作此解已,于是经典,诽谤毁骂。由此因缘,获大衰损,触大业障。
由是缘故,我说若有于一切相起无相见,于非义中宣说为义,是起广大业障方便。由彼陷坠无量众生,令其获得大业障故。【2、能信不解人---B、恶慧】
善男子!若诸有情,未种善根,未清净障,未熟相续,无多胜解,未集福德智慧资粮。性非质直,非质直类,虽有力能思择废立,而常安住自见取中。彼若听闻如是法已,不能如实解我甚深密意言说,亦于此法不生信解,于是法中起非法想,于是义中起非义想,于是法中执为非法,于是义中执为非义。唱如是言:此非佛语,是魔所说。作此解已,于是经典,诽谤毁骂,拨为虚伪,以无量门,毁灭摧伏如是经典,于诸信解此经典者,起怨家想。彼先为诸业障所障,由此因缘,复为如是业障所障,如是业障,初易施设,乃至齐于百千俱胝那庾多劫,无有出期。【3、不信不解人】
善男子!如是于我善说、善制法、毗奈耶,最极清净意乐所说善教法中。有如是等诸有情类意解种种差别可得。
(参见:演培法师《解深密经语体释》,《谛观全集》3(经释三),p.241- p.263;p.218- p.220)
五、(p.376)「声闻五百部,......闻说般若诸法毕竟空,如刀伤心。」
※《大智度论》卷63,大正25,503c1-5
是声闻人,着声闻法。佛法过五百岁后,各各分别有五百部。从是以来,以求诸法决定相故,自执其法,不知佛为解脱故说法,而坚着语言故,闻说般若诸法毕竟空,如刀伤心!
六、(p.376)「我依三种无自性性,密意说言一切诸法皆无自性。」
※《解深密经》卷2,大正16,694a13-15
我依三种无自性性密意,说言一切诸法皆无自性,所谓:相无自性性、生无自性性、胜义无自性性。
※依三无性,遣除遍计所执性,说一切法无自性。其实,缘起法──依他起性,寂灭法性──圆成实性,是有自性的。并非一切都没有,有的是非有,有的是实有。(《成佛之道》p.376)
七、(p.377)《大智度论》卷31,大正25,290b8-11
如七尺之身,以大海为深;罗亩罗阿修罗王立大海中,膝出水上;以两手隐须弥顶,下向观忉利天普见城,此则以海水为浅。
八、(p.377)《大智度论》卷18,大正25,194a18-24
譬如田舍人初不识盐,见人以盐着种种肉菜中而食。问言:何以故尔?语言:此盐能令诸物味美故。此人便念此盐能令诸物美,自味必多,便空抄盐,满口食之,咸苦伤口。而问言:汝何以言盐能作美?人言:痴人!此当筹量多少,和之令美,云何纯食盐?
[或是无自性,或是自相有。]
九、(p.377)依实立假:
※《瑜伽师地论》卷36,大正30,488b22-27
譬如要有色等诸蕴,方有假立补特伽罗;非无实事而有假立补特伽罗。如是,要有色等诸法实有唯事,方可得有色等诸法假说所表;非无唯事而有色等假说所表。若唯有假,无有实事,既无依处,假亦无有,是则名为坏诸法者。
十、(p.378)遍计所执相、依他起相、圆成实相:
※《解深密经》卷2〈一切法相品第4〉(大正16,693a15-25)
谓诸法相略有三种:何等为三?一者、遍计所执相;二者、依他起相;三者、圆成实相。
云何诸法遍计所执相?谓一切法名假安立自性差别,乃至为令随起言说。
云何诸法依他起相?谓一切法缘生自性。则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谓无明缘行,乃至招集纯大苦蕴。
云何诸法圆成实相?谓一切法平等真如。于此真如,诸菩萨众勇猛精进为因缘故,如理作意,无倒思惟为因缘故,乃能通达。于此通达,渐渐修集,乃至无上正等菩提方证圆满。
十一、(p.378)三种无自性性:
(一)1.相无自性性:诸法遍计所执相 - 此由假名安立为相,非由自相安立为相,是故说名相无自性性。
2.生无自性性:诸法依他起相 - 此由依他缘力故有,非自然有,是故
说名生无自性性。
3.胜义无自性性:(1)清净所缘境界,没有依他起。
(2)一切诸法无我性(法空性),圆成实相本身就是无我性。
(二)《解深密经》卷2〈无自性相品第五〉(大正16,694a13-b24)
胜义生!当知我依三种无自性性,密意说言一切诸法皆无自性。所谓:相无自性性、生无自性性、胜义无自性性。
善男子!云何诸法相无自性性?谓诸法遍计所执相。何以故?此由假名安立为相,非由自相安立为相,是故说名相无自性性。
云何诸法生无自性性?谓诸法依他起相。何以故?此由依他缘力故有,非自然有,是故说名生无自性性。
云何诸法胜义无自性性?谓诸法由生无自性性故,说名无自性性;即缘生法,亦名胜义无自性性。何以故?于诸法中,若是清净所缘境界,我显示彼以为胜义无自性性。依他起相,非是清净所缘境界。是故亦说名为胜义无自性性。
复有诸法圆成实相,亦名胜义无自性性。何以故?一切诸法法无我性名为胜义,亦得名为无自性性,是一切法胜义谛故,无自性性之所显故。由此因缘,名为胜义无自性性。
善男子!譬如空花,相无自性性,当知亦尔。譬如幻像,生无自性性,当知亦尔。一分胜义无自性性,当知亦尔。譬如虚空,惟是众色无性所显,遍一切处,一分胜义无自性性,当知亦尔,法无我性之所显故,遍一切故。善男子!我依如是三种无自性性密意说言:一切诸法皆无自性。
胜义生!当知我依相无自性性,密意说言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何以故?若法自相都无所有,则无有生。若无有生,则无有灭,若无生无灭,则本来寂静。若本来寂静,则自性涅槃。于中都无少分所有,更可令其般涅槃故。是故我依相无自性性,密意说言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
善男子!我亦依法无我性所显胜义无自性性,密意说言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何以故?法无我性所显胜义无自性性,于常常时,于恒恒时,诸法法性,安住无为,一切杂染不相应故,于常常时,于恒恒时,诸法法性安住故无为。由无为故,无生无灭。一切杂染不相应故,本来寂静,自性涅槃。是故我依法无我性所显胜义无自性性,密意说言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
(三)(p.378)无自性的假有────假说自性,遍计所执相。
自相有的实有唯事─离言自性,依他起性。
(四)(p.378)中观系与唯识系对「因缘生」的看法
1.中观系:认为一切法因缘和合,无自性,皆是假名安立。
2.唯识系:因…
《成佛之道 12 大乘不共法 大乘三系》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