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03]誕貌逸樂,[04]如小兒舞戲不能自持。
爾時
于時大
爾
大迦葉言:善男子!如旋岚大
爾
※天女散華著羅漢身,以神力猶不能去之。
(《維摩經》卷中,〈觀衆生品第七〉,大正14,547c23-548a6)
時維摩诘室有一天女,見諸大人聞所說
爾時
答曰:此華不如
天曰:勿謂此華爲不如法。所
※小鳥通過舍利弗身影,余悸猶存。(《大毗婆沙論》卷83,大正27,430b28-c7)
曾聞世尊與舍利子一
時舍利子合掌白佛:如何此鳥至我
時世皆言:乃至小鳥,佛慈蔭
六、(p.258) 二乘人未斷習氣(《大智度論》卷27,大正25,260c2-27)
煩惱習名煩惱殘氣,若身業、口業不隨智慧,似從煩惱起;不知他心者,見其所起,生不淨心,是非實煩惱,久習煩惱故,起如是業。譬如久鎖腳人,卒得解脫,行時雖無有鎖,猶有習在。如乳母衣,久故垢著,雖以淳灰淨浣,雖無有垢,垢氣猶在;衣如聖人心,垢如諸煩惱,雖以智慧水浣,煩惱垢氣猶在。如是諸余賢聖雖能斷煩惱,不能斷習。
如難陀淫欲習故,雖得阿羅漢道,于男女大衆中坐,眼先視女衆,而與言語說法。
如舍利弗瞋習1故,聞佛言舍利弗食不淨食,即便吐食,終不複受請。又舍利弗自說偈言:覆罪妄念人,無智而懈怠,終不欲令此,妄來近我住!
如摩诃迦葉瞋習故,佛滅度後集法時,敕令阿難六突吉羅忏悔,而複自牽阿難手出,不共汝漏未盡不淨人集法。
如畢陵迦婆蹉,常罵恒神爲小婢。
如摩頭婆和咤跳戲習故,或時從衣枷踔上梁,從梁至枰,從枰至閣。
如憍梵缽提牛業習故,常吐食而(口+司)。
如是等諸聖人,雖漏盡而有煩惱習。如火焚薪已,灰炭猶在,火力薄故,不能令盡。若劫盡時火,燒叁千大千世界無複遺余,火力大故。佛一切智火亦如是,燒諸煩惱,無複殘習。
(參見:《大智度論》卷2,大正25,70c-71a)
七、(p.259)由凡夫地直入大乘的發心因緣
(一)著重在佛德的崇高深妙而發心:
1、親見如來色身相好而發心修學大乘法。
2、見如來神通威力而發心。
3、見如來法會莊嚴,聽如來圓音教化而發心。
4、生在佛後,誦讀佛經深義而發心。
(二)著重于悲願而發心:
1、不忍聖教衰 -護法。
2、不忍衆生苦 -利生。
A、《佛說如來智印經》大正15,470b22-c4
有七法發菩提心。何
一者如佛菩薩發菩提心。
二者正法
叁者見諸衆生衆
四者菩薩教余
五者布施時自發菩提心。
六
七者見如來叁十二
彌勒!如是
B、《十住毗婆沙論》卷3〈發菩提心品第六〉,大正26,35a
衆生初發菩提心,或以叁因緣,或以四因
:
C、
《十住毗婆沙論》CBETA電子版(T26, no. 1521(十住), p. 35a26-35b07)《彌勒菩薩所問經論》卷2,大正26,240b15-b26
發菩
《成佛之道 6 大乘不共法 大乘通說》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