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者見法欲滅發菩提心;叁者于諸
彌勒!諸佛教化發菩提心、見
※參見:《十住毗婆沙論》卷3,〈發菩提心品第六〉,大正26,35a
※「發菩提心之因緣」參見:田上太秀《菩提心の研究》東京書籍,1990年9月。
八、(p.261)趣入佛道的根性:
[根性][聲聞][初發心菩薩][地上菩薩]
(一)以信願門入(癡行人):(聲聞的信行人)→信增上菩薩—→普賢願
(二)以智慧門入(瞋行人):(聲聞的法行人)→智增上菩薩—→文殊智
(叁)以慈悲門入(貪行人):(不共二乘 )→悲增上菩薩—→觀音悲
九、(p.262) 二類菩薩
(一)《大品般若經》卷2,〈往生品第四〉,大正8,225c21-226a2
(1)舍利弗!有菩薩摩诃薩得六神通,不生欲界、色界、無色界;從一佛國至一佛國,供養、恭敬、尊重、贊歎諸佛。
(2)舍利弗!有菩薩摩诃薩遊戲神通,從一佛國至一佛國,所至到處,無有聲聞、辟支佛乘,乃至無二乘之名。
(3)舍利弗!有菩薩摩诃薩遊戲神通,從一佛國至一佛國,所至到處,其壽無量。
(4)舍利弗!有菩薩摩诃薩遊戲神通,從一佛國至一佛國,所至到處,有無佛、法、僧處,贊佛、法、僧功德;諸衆生等聞佛名、法名、僧名故,于此命終,生諸佛前。
(二)《大智度論》卷38,大正25,342a22-b5
釋曰:菩薩有二種:一者、生身菩薩;二者、法身菩薩。一者、斷結使;二者、不斷結使。法身菩薩斷結使,得六神通;生身菩薩不斷結使,或離欲得五神通。
(1)得六神通者,不生叁界,遊諸世界,供養十方諸佛。
(2)遊戲神通者,到十方世界度衆生,雨七寶;所至世界,皆一乘清淨,壽無量阿僧祇劫。
問曰:菩薩法應度衆生,何以但至清淨無量壽佛世界中?
答曰:菩薩有二種:一者、有慈悲心,多爲衆生;二者、多集諸佛功德。
(3)樂多集諸佛功德者,至一乘清淨無量壽世界。[信增上菩薩]
(4)好多爲衆生者,至無佛法衆處,贊歎叁寶之音。[悲增上菩薩]
十、(p.262)約所依身行而趣入佛道而言:
(一)依聲聞行入:1. 先修二乘行然後回心向佛道。
2. 利根者外現聲聞身,內秘菩薩行。
(二)依天乘行入:1. 淨土行者:(1)一心求生淨土後,于淨土中漸修佛道。
(2)利根者早已發心,悟解空性。
2. 秘密行者:(1)修天色身,修成持明仙人,然後久住世間,修行佛道。(2)利根者:菩提心相應,大悲爲根本,以方便至究竟。
(叁)依人乘行入:發菩提心,修十善行。
十一、(p.263) 太虛大師:「我怎樣判攝一切佛法」
(一)正法時期:多依聲聞乘行而入大乘。
(二)像法時期:多依天乘行而入大乘。
(叁)末法時期:多依人乘行而入大乘。
※《太虛大師全書》〈法藏.佛法總學(一)〉,精裝第一冊,p.525~p.528
行之當機及叁依叁趣
「行」是側重當機者實踐上說的。佛在世時,當機說法,隨聞而解,隨解而行而證。所依所趣,在當機的各人有無量差別,不能拘說,故法貴當機,當機者妙,藥貴愈病,愈病者善。如平常不可食的穢毒,若是拿來做藥,適當病人的治療,那也是最好的藥了。所以不能定說怎般那般,更不可說這個法門某一類衆生可修,那個法門某一類衆生不可修。今判叁依叁趣,乃就叁個時代機宜的大概而言。佛法流傳至今,已有二千五百年,現在正是第叁千年間。依教中說:佛法有正法、像法、末法叁個時期:正法住世的時間有一千年,像法亦然,而末法則有萬年。分述于左:
一、依聲聞行果趣發起大乘心的正法時期,如來出世的本懷,是欲說出自悟自證的實相法門,但因爲此土衆生的根機未熟,乃方便先說適合當時機宜的,先說聲聞乘法,令當機者起行證果。到法華會上才把這本懷說出來:「爲欲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出現于世」。前所說者,都是令入佛乘,法華經雲:「汝等所行是菩薩道」。從這點意義上說:由佛世時乃至正法的千年,是在依修證成的聲聞行果,而向于發起大乘心──即菩薩行果或佛的行果。聲聞行果,乃佛住世時,當機廣說。我們看佛經,可以見到很多比丘得證聖果的記載──或證須陀洹果、或證斯陀含果、或證阿那含果、或證阿羅漢果。即或有未能證得四沙門聖果者,從佛出家,至低限度,亦都能依比丘戒修行。到了佛滅度後,佛弟子們依著如來的正法──聲聞行果實踐實修,證得聲聞果者,在教史上亦曆曆可見。所以正法期間,是依聲聞行果而趣于發起大乘心的。已證聲聞果者,大乘心一發,即知早走上菩薩行的半途,不難成佛了。
二、依天乘行果趣獲得大乘果的像法時期,在印度進入第二千年的佛法,正是傳于西藏的密法。中國則是禅宗、淨土宗。禅宗出于第一期的末葉,附屬于第一期,故此像法時期足爲代表的是密宗、淨土宗,是依天乘行果的道理。如密宗在先修成天色身的幻身成化身佛,淨土宗如兜率淨土,即天國之一。西方等攝受凡夫淨土亦等于天國。依這天色身、天國土,直趣于所欲獲得的大乘佛果。這是密淨的特點,與前期有所不同。以初期能先證聲聞行果的根機,到這像法時候是很少有的了。因爲像法時期的衆生,理解力雖比較強,但持比丘戒者不可多得,故證聲聞行果頗不容易!是以先成天幻身,或上生天淨土,依密淨的天乘行果以期速達成佛的目的。所以像法期間,是依天乘行果而趣佛果──趣于大乘行果的。
叁、依人乘行果趣進修大乘行的末法時期,這是踏上了佛滅後第叁千年的時代了,到了這時候──末法的開始,依天乘行果修淨密勉強的雖還有人做到,然而就最近的趨勢上觀察,修天乘行果這一著也不適時代機宜了。因此、也就失了能趣大乘的功效。但前一二期的根機,並非完全沒有,不過畢竟是很少數的了。而且依聲聞行果是要被诟爲消極逃世的,依天乘行果是要被謗爲迷信神權的,不惟不是方便而反成爲障礙了。所以在今日的情形,所向的應在進趣大乘行。而所依的,既非初期的聲聞行果,亦非二期的天乘行果;而確定是在人乘行果,以實行我所說的人生佛教的原理。依著人乘正法,先修成完善的人格,保持人乘的業報,方是時代的所需,尤爲我國的情形所宜。由此向上增進,乃可進趣大乘行──即菩薩行大弘佛教。在業果上,使世界人類的人性不失,且成爲完善美滿的人間。有了完善的人生爲所依,進一步的使人們去修佛法所重的大乘菩薩行果。所以末法期間,是依人乘行果而進大乘行的。
十二、 (p.263)《觀經》說:上品利根,早是發菩提心,讀誦大乘,解法空性。
※《觀無量壽佛經》大正12,344c9-345a4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33]凡生西方有九品
十叁、(p.263) 「甚深無相法,劣慧所不堪,爲應…
《成佛之道 6 大乘不共法 大乘通說》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