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雜阿含經卷第四十九▪P2

  ..續本文上一頁卵黃的迦羅邏,由迦羅邏再生長成疱形之位;

  疱形之位再生長成血肉之位,血肉之位再生長成肉團堅實之位;

  肉團堅實之位再生長成肢節,以及諸毛發等物。

  于是色身的各種情識根身,漸次地長成形體,

  再藉由母體的飲食,長養著那個胎身。」

   當時,釋提桓因聽聞佛陀的說法,內心歡喜不已,向佛陀頂禮後,便隱沒不見。

  第一二九七經注釋:

  1、迦羅邏:卵黃、凝滑,胎內五位之一,只受生之初至七日間之位。

  2、胞:又作疱、泡、疱,音譯作「額部昙」。經二七日漸漸增長而爲疱形之位。

  3、肉段:譯作血肉,經叁七日漸爲血肉之位。

  4、堅厚:又作凝厚、堅肉、肉團。音譯爲「鍵南」。經四七日漸至肉團堅實之位。

  5、肢節:又作形位、五支、支節,音譯作「缽羅奢佉」。經五七日漸具六根之位。

  

  一二九八、本經敘說佛陀告訴一天子,有關修行的方法。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有一位長勝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後夜時分來到佛陀住處,向佛陀頂禮後,退坐一邊,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個祇樹給孤獨園。

   當時,那位長勝天子誦偈說:

  「應善能學習微妙的說法,習近衆沙門,

  獨自沒有伴侶的住于空寂處,正確思惟靜默著。」

  當時,世尊誦偈答說:

  「應善能學習微妙的說法,習近衆沙門,

  獨自沒有伴侶的住于空寂處,寂默地靜止諸根。」

  當時,長勝天子聽聞佛陀的說法,內心歡喜不已,向佛陀頂禮後,便隱沒不見。

  第一二九八經注釋:

  1、「獨一無等侶,正思惟靜默」:別譯雜阿含經卷十五第叁經此處作「恒樂空靜處,寂定于諸根」,有所差異。

  2、「獨一無等侶,寂默定諸根」:別譯雜阿含經此處作「恒樂空寂處,寂定于心意」,有所差異。

   一二九九、本經敘說佛陀告訴一天子,應與正士同止共事,知正士法。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有位屍毗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後夜時分來到佛陀住處,向佛陀頂禮後,退坐一邊,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個祇樹給孤獨園。

   當時,那位屍毗天子誦偈問佛陀說:

   「應與什麼人同住?應與什麼人共事?

  應知道什麼法?才是轉勝而非惡呢?」

   當時,世尊誦偈答說:

   「應與正士同住,與正士共事;

  應知正士之法,才是轉勝而非惡。」

   當時,那位屍毗天子聽聞佛陀的說法,內心歡喜不已,向佛陀頂禮後,便隱沒不見。

  

   一叁○○、本經敘說佛陀告訴月自在天子,能具足禅定,就能到達彼岸。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有位月自在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後夜時分來到佛陀住處,向佛陀頂禮後,退坐一邊,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個祇樹給孤獨園。

   當時,那位月自在天子誦偈說:

   「如果能夠正確系念,專心善巧于正受(禅定),

  他將能到達究竟之處,就像蚊子依從于草堆一樣。」

   當時,世尊誦偈答說:

   「能具足禅定的話,內心就常能充滿喜樂,

  他將能到達那彼岸之處,就如魚兒沖破網一樣。」

   當時,那位月自在天子聽聞佛陀的說法,內心歡喜不已,向佛陀頂禮後,便隱沒不見。

  第一叁○○經注釋:

  1、「彼當至究竟……一心善正受」:本經月自在天子所說偈與世尊所說偈,在南傳中融合成一偈,而皆爲月自在天子所誦,世尊並未誦偈。其偈作「善巧心集中,正念入禅定,猶如無蚊患,樹叢中走獸,可以平安行。不爲于放逸,以離诤煩惱,而入禅定人,猶如破網魚,可以平安行。」本偈前五句猶如本經月自在天子所誦偈,但譬喻稍異;後五句猶如本經之世尊所誦偈。白話譯文參考南傳而成。

  

   一叁○一、本經敘說佛陀告訴毗瘦紐天子,能供養如來,欣樂正法、律,不放逸修學,必能得到自在。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有位毗瘦紐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後夜時分來到佛陀住處,向佛陀頂禮後,退坐一邊,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個祇樹給孤獨園。

   當時,那位毗瘦紐天子誦偈說:

   「親近供養如來,歡喜就會常增長;

  欣樂正法、戒律,就能隨順修學而不放逸。」

  當時,世尊誦偈說:

   「如果對于如此說法,能防護而不放逸;

  由于不放逸的緣故,就不會隨從魔王而得自在。」

   于是,那位毗瘦紐天子聽聞佛陀的說法,內心歡喜不已,向佛陀頂禮後,便隱沒不見。

  

   一叁○二、本經敘說佛陀告訴般阇羅健天子,能系心正念,則雖處愦亂之所,也能了知正法,得證涅槃。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有位般阇羅健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後夜時分來到佛陀住處,向佛陀頂禮後,退坐一邊,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個祇樹給孤獨園。

   當時,般阇羅健天子誦偈說:

  「在雜亂的處所,有智慧的人也能覺悟;

   以禅思覺悟所覺悟之法,這是牟尼(寂靜聖者)的思惟力所致。」

   當時,世尊誦偈答說:

  「如果能夠正確系念,專心善巧于正受(禅定),

   即使在雜亂之處,也能了知正法,由正覺而證得涅槃。」

   當時,般阇羅健天子聽聞佛陀的說法,內心歡喜不已,向佛陀頂禮後,便隱沒不見。

  第一叁○二經注釋:

  1、「愦亂之處所……牟尼思惟力」:別譯雜阿含經卷十五第七經此偈作「在家纏衆務,出家甚寬博。牟尼由專精,從禅出覺了,廓然而大悟,開發顯大智。」漢譯南傳大藏經相對經文此偈作「有大智慧人,障中知余地。無有所著者,無比之聖者,佛陀知禅定。」

  2、「了知愦亂法……一心善正受」:別譯雜阿含經此偈作「雖處衆緣務,亦能獲得法;能具念力者,由能專定故。唯有明智人,逮證于涅槃。」漢譯南傳大藏經相對經文此偈作「彼等于障中,知道涅槃法;以得正念人,善正心寂靜。」

  

   一叁○叁、本經敘說阿難與佛陀同贊舍利弗尊者的智慧,須深天子聞之歡喜。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有位須深天子和五百位眷屬,容色都非常美妙,于後夜時分來到佛陀住處,向佛陀頂禮後,退坐一邊,他們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個祇樹給孤獨園。

   當時,世尊告訴阿難尊者說:「阿難你對于舍利弗尊者的善能說法,內心會喜樂嗎?」

   阿難告訴佛陀說:「是的,世尊啊!只要是不愚、不癡,有智慧的人,有誰對于舍利弗尊者的善能說法,心裏會不欣樂的呢?爲什麼呢?因爲那位舍利弗尊者持戒多聞,少欲知足,精勤修習遠離,固持正念,得到智慧的正受,具有捷疾智慧、銳利智慧、出離智慧、決定智慧、大智慧、廣智慧、深智慧、無等智慧,成就智寶,善能教化衆生,給予示教照喜,也常贊歎示教照喜,經常爲四衆說法不倦。」

   佛陀告訴阿難說:「是的,是的,確實是如你所說一樣。阿難啊!只要是不愚、不癡,具有智慧,有誰聽聞了舍利弗尊者的善說諸法能不歡喜的呢?爲什麼呢?因爲舍利弗比丘持戒多聞,少欲知足,精勤修習正念,得到智慧的正受,具有超智、捷智、利智、出智、決定智、大智、廣智、深智、無等智,成就智寶,善能教化衆生,給予示教照喜,也常贊歎示教照喜,經常爲四衆說法不倦。」

   「世尊啊!確實這樣,確實如此。」

   世尊向阿難尊者如此這樣地稱贊舍利弗的說法,須深天子和他的眷屬也如此這樣的內心感到歡喜,身光更增明耀,清淨地照耀著。

   那時,須深天子內心懷著歡喜,發出清淨的身光照耀後,就誦偈說:

   「舍利弗多聞,具有平等的光明智慧,

   善能持戒調伏自己,已證得無生的涅槃境地,

   他持著這最後一次的身體,降伏了衆魔軍。」

  當時,那位須深天子和他的五百位眷屬聽聞了佛陀的說法,內心歡喜不已,向佛陀頂禮後,便隱沒不見。

  第一叁○叁經注釋:

  1、四衆:指出家二衆比丘、比丘尼,以及在家二衆優婆塞、優婆夷。

  2、得不起涅槃:別譯雜阿含經卷十五第八經此處作「得無生寂滅」。

  

  一叁○四、本應敘說赤馬天子以捷疾神足,常行百歲,仍不能過彼世界邊,佛以知四聖谛即能得世界邊。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有位赤馬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後夜時分來到佛陀住處,向佛陀頂禮後,退坐一邊,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個祇樹給孤獨園。

   當時,那位赤馬天子問佛陀說:「世尊啊!是否有人能走出世界的邊際,到達不生、不老、不死的地方呢?」

   佛陀告訴赤馬說:「沒有人能走出世界的邊際,到達不生、不老、不死的地方。」

  赤馬天子告訴佛陀說:「真是奇妙!世尊!您善能講說這樣的義理。誠如世尊所說:『沒有人能走出世界的邊際,到達不生、不老、不死的地方。』爲什麼呢?世尊啊!我自己憶念過去世時,我的名字叫赤馬,做爲外道仙人,得到了神通,遠離了一切愛欲。我那時這樣想著:我有如此快捷的神通,就如一位勇健的人以利箭橫射過多羅樹影的短暫時間裏,就能登上一座須彌山,而到達須彌山頂;然後又腳踏東海,而越到西海。我那時這樣想著:我現今成就了如…

《雜阿含經卷第四十九》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