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卵黄的迦罗逻,由迦罗逻再生长成疱形之位;
疱形之位再生长成血肉之位,血肉之位再生长成肉团坚实之位;
肉团坚实之位再生长成肢节,以及诸毛发等物。
于是色身的各种情识根身,渐次地长成形体,
再藉由母体的饮食,长养着那个胎身。」
当时,释提桓因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
第一二九七经注释:
1、迦罗逻:卵黄、凝滑,胎内五位之一,只受生之初至七日间之位。
2、胞:又作疱、泡、疱,音译作「额部昙」。经二七日渐渐增长而为疱形之位。
3、肉段:译作血肉,经三七日渐为血肉之位。
4、坚厚:又作凝厚、坚肉、肉团。音译为「键南」。经四七日渐至肉团坚实之位。
5、肢节:又作形位、五支、支节,音译作「钵罗奢佉」。经五七日渐具六根之位。
一二九八、本经叙说佛陀告诉一天子,有关修行的方法。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长胜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长胜天子诵偈说:
「应善能学习微妙的说法,习近众沙门,
独自没有伴侣的住于空寂处,正确思惟静默着。」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应善能学习微妙的说法,习近众沙门,
独自没有伴侣的住于空寂处,寂默地静止诸根。」
当时,长胜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
第一二九八经注释:
1、「独一无等侣,正思惟静默」:别译杂阿含经卷十五第三经此处作「恒乐空静处,寂定于诸根」,有所差异。
2、「独一无等侣,寂默定诸根」:别译杂阿含经此处作「恒乐空寂处,寂定于心意」,有所差异。
一二九九、本经叙说佛陀告诉一天子,应与正士同止共事,知正士法。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位尸毗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尸毗天子诵偈问佛陀说:
「应与什么人同住?应与什么人共事?
应知道什么法?才是转胜而非恶呢?」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应与正士同住,与正士共事;
应知正士之法,才是转胜而非恶。」
当时,那位尸毗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
一三○○、本经叙说佛陀告诉月自在天子,能具足禅定,就能到达彼岸。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位月自在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月自在天子诵偈说:
「如果能够正确系念,专心善巧于正受(禅定),
他将能到达究竟之处,就像蚊子依从于草堆一样。」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能具足禅定的话,内心就常能充满喜乐,
他将能到达那彼岸之处,就如鱼儿冲破网一样。」
当时,那位月自在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
第一三○○经注释:
1、「彼当至究竟……一心善正受」:本经月自在天子所说偈与世尊所说偈,在南传中融合成一偈,而皆为月自在天子所诵,世尊并未诵偈。其偈作「善巧心集中,正念入禅定,犹如无蚊患,树丛中走兽,可以平安行。不为于放逸,以离诤烦恼,而入禅定人,犹如破网鱼,可以平安行。」本偈前五句犹如本经月自在天子所诵偈,但譬喻稍异;后五句犹如本经之世尊所诵偈。白话译文参考南传而成。
一三○一、本经叙说佛陀告诉毗瘦纽天子,能供养如来,欣乐正法、律,不放逸修学,必能得到自在。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位毗瘦纽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毗瘦纽天子诵偈说:
「亲近供养如来,欢喜就会常增长;
欣乐正法、戒律,就能随顺修学而不放逸。」
当时,世尊诵偈说:
「如果对于如此说法,能防护而不放逸;
由于不放逸的缘故,就不会随从魔王而得自在。」
于是,那位毗瘦纽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
一三○二、本经叙说佛陀告诉般阇罗健天子,能系心正念,则虽处愦乱之所,也能了知正法,得证涅槃。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位般阇罗健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般阇罗健天子诵偈说:
「在杂乱的处所,有智慧的人也能觉悟;
以禅思觉悟所觉悟之法,这是牟尼(寂静圣者)的思惟力所致。」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如果能够正确系念,专心善巧于正受(禅定),
即使在杂乱之处,也能了知正法,由正觉而证得涅槃。」
当时,般阇罗健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
第一三○二经注释:
1、「愦乱之处所……牟尼思惟力」:别译杂阿含经卷十五第七经此偈作「在家缠众务,出家甚宽博。牟尼由专精,从禅出觉了,廓然而大悟,开发显大智。」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偈作「有大智慧人,障中知余地。无有所著者,无比之圣者,佛陀知禅定。」
2、「了知愦乱法……一心善正受」:别译杂阿含经此偈作「虽处众缘务,亦能获得法;能具念力者,由能专定故。唯有明智人,逮证于涅槃。」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偈作「彼等于障中,知道涅槃法;以得正念人,善正心寂静。」
一三○三、本经叙说阿难与佛陀同赞舍利弗尊者的智慧,须深天子闻之欢喜。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位须深天子和五百位眷属,容色都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他们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世尊告诉阿难尊者说:「阿难你对于舍利弗尊者的善能说法,内心会喜乐吗?」
阿难告诉佛陀说:「是的,世尊啊!只要是不愚、不痴,有智慧的人,有谁对于舍利弗尊者的善能说法,心里会不欣乐的呢?为什么呢?因为那位舍利弗尊者持戒多闻,少欲知足,精勤修习远离,固持正念,得到智慧的正受,具有捷疾智慧、锐利智慧、出离智慧、决定智慧、大智慧、广智慧、深智慧、无等智慧,成就智宝,善能教化众生,给予示教照喜,也常赞叹示教照喜,经常为四众说法不倦。」
佛陀告诉阿难说:「是的,是的,确实是如你所说一样。阿难啊!只要是不愚、不痴,具有智慧,有谁听闻了舍利弗尊者的善说诸法能不欢喜的呢?为什么呢?因为舍利弗比丘持戒多闻,少欲知足,精勤修习正念,得到智慧的正受,具有超智、捷智、利智、出智、决定智、大智、广智、深智、无等智,成就智宝,善能教化众生,给予示教照喜,也常赞叹示教照喜,经常为四众说法不倦。」
「世尊啊!确实这样,确实如此。」
世尊向阿难尊者如此这样地称赞舍利弗的说法,须深天子和他的眷属也如此这样的内心感到欢喜,身光更增明耀,清净地照耀着。
那时,须深天子内心怀着欢喜,发出清净的身光照耀后,就诵偈说:
「舍利弗多闻,具有平等的光明智慧,
善能持戒调伏自己,已证得无生的涅槃境地,
他持着这最后一次的身体,降伏了众魔军。」
当时,那位须深天子和他的五百位眷属听闻了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
第一三○三经注释:
1、四众:指出家二众比丘、比丘尼,以及在家二众优婆塞、优婆夷。
2、得不起涅槃:别译杂阿含经卷十五第八经此处作「得无生寂灭」。
一三○四、本应叙说赤马天子以捷疾神足,常行百岁,仍不能过彼世界边,佛以知四圣谛即能得世界边。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位赤马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赤马天子问佛陀说:「世尊啊!是否有人能走出世界的边际,到达不生、不老、不死的地方呢?」
佛陀告诉赤马说:「没有人能走出世界的边际,到达不生、不老、不死的地方。」
赤马天子告诉佛陀说:「真是奇妙!世尊!您善能讲说这样的义理。诚如世尊所说:『没有人能走出世界的边际,到达不生、不老、不死的地方。』为什么呢?世尊啊!我自己忆念过去世时,我的名字叫赤马,做为外道仙人,得到了神通,远离了一切爱欲。我那时这样想着:我有如此快捷的神通,就如一位勇健的人以利箭横射过多罗树影的短暂时间里,就能登上一座须弥山,而到达须弥山顶;然后又脚踏东海,而越到西海。我那时这样想着:我现今成就了如…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