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住在王舍城的山谷精舍。
那時,有位名叫拘迦那娑的天女,這位光明的天女生起熾烈的大電光,來皈依佛、皈依法、皈依比丘僧。她來到佛陀住處,向佛陀頂禮後,退坐一邊,她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個山谷,就在佛前唱誦詩偈說:
「內心及身、口,不應于世間造作各種惡業,
色聲等五欲都是空虛不實的,要以正智正確地系住心念,
不可習近與非義和合的各種苦惱之業。」
那時,世尊告訴天女說:「是的,是的,天女啊!就如你所說:
『內心及身、口,不應于世間造作各種惡業,
色聲等五欲都是空虛不實的,要以正智正確地系住心念,
不可習近與非義和合的各種苦惱之業。』」
當時,那位拘迦那娑天女聽聞佛陀的說法,內心歡喜不已,向佛陀頂禮後,便隱沒不見。
這時,過了夜晚,到了次日的早晨,世尊走入僧衆中,鋪好坐具,在于大衆前坐下,告訴衆比丘說:「在昨晚後夜之時,有位拘迦那娑天女,她是位光明的天女,來到我的住處,向我頂禮後,退坐一邊,唱誦詩偈說:
『內心及身、口,不應于世間造作各種惡業,
色聲等五欲都是空虛不實的,要以正智正確地系住心念,
不可習近與非義和合的各種苦惱之業。』
我當時回答說:『是的,天女!是的,天女!就如你所說的:
內心及身、口,不應于世間造作各種惡業,
色聲等五欲都是空虛不實的,要以正智正確地系住心念,
不可習近與非義和合的各種苦惱之業。』
這位拘迦那娑天女,以熾烈的電光炎焰,
來禮敬佛、法、僧,並唱誦詩偈來利益衆生。」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一二七○、本經敘說天女向佛陀表述法要,爲佛陀所印可,經旨與前經同。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山谷精舍。
那時,有位名叫拘迦那娑的天女,是一位光明的天女,能放出明曜的電光,光焰照耀極爲熾烈。後夜時分,她來到佛陀住處,向佛陀頂禮後,退坐一邊,她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個山谷,就在佛陀前唱誦詩偈說:
「我能詳細地分別如來的正法、戒律,
現在我且只做簡略地述說,也足以表明我的心意。
內心及身、口,不應于世間造作各種惡業,
色聲等五欲都是空虛不實的,要以正智正確地系住心念,
不可習近與非義和合的各種苦惱之業。」
佛陀告訴天女說:「是的,天女!是的,天女!就如你所說:
『內心及身、口,不應于世間造作各種惡業,
色聲等五欲都是空虛不實的,要以正智正確地系住心念,
不可習近與非義和合的各種苦惱之業。』」
當時,拘迦那娑天女聽聞佛陀的說法,內心歡喜,向佛陀頂禮後,便隱沒不見。
這時,過了夜晚,到了次日早晨,世尊走到僧衆前,在大衆中鋪好座位坐下,告訴衆比丘說:「昨晚後夜之時,拘迦那娑天女來到我住處,向我恭敬行禮後,退坐一邊,唱誦詩偈說:
『我能詳細地分別如來的正法、戒律,
現在我且只做簡略地述說,也足以表明我的心意。
內心及身、口,不應于世間造作各種惡業,
色聲等五欲都是空虛不實的,要以正智正確地系住心念,
不可習近與非義和合的各種苦惱之業。』
我當時回答她說:『是的,天女!就如你所說:
內心及身、口,不應于世間造作各種惡業,
色聲等五欲都是空虛不實的,要以正智正確地系住心念,
不可習近與非義和合的各種苦惱之業。』
當時,那位天女聽聞我的說法,內心歡喜不已,向我頂禮後,便隱沒不見。」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一二七一、本經敘說朱盧陀天女與拘迦那娑天女各自表述如來正法、戒律,爲佛陀所印可。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毗舍離猕猴池邊的重閣講堂裏。
那時,有拘迦那娑天女和朱盧陀天女,她們的容色都非常美妙,于後夜時分來到佛陀住處,向佛陀頂禮後,退坐一邊,她們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一切猕猴池邊。
當時,朱盧陀天女誦偈告訴佛陀說:
「您這位成等正覺的大師,住在毗舍離國裏,
拘迦那與朱盧陀,在此向您稽首恭敬作禮!
我往昔未曾聽聞過牟尼的正法、戒律,
現在才得以親見佛陀您于現前說正法。
假如對于神聖的正法、戒律,生起邪慧而對它厭惡的話,
將來一定會墮于惡道,長夜遭受各種的苦楚!
假如對于神聖的正法、戒律,生起正念,具備律儀的話,
他就會往生天上,長夜享受安樂!」
拘迦那娑天女也誦偈說:
「內心及身、口,不應于世間造作各種惡業,
色聲等五欲都是空虛不實的,要以正智正確地系住心念,
不可習近與非義和合的各種苦惱之業。」
佛陀告訴天女說:「是的,是的,就如你所說:
『內心及身、口,不應于世間造作各種惡業,
色聲等五欲都是空虛不實的,要以正智正確地系住心念,
不可習近與非義和合的各種苦惱之業。』」
當時,那二位天女聽聞佛陀的說法,內心歡喜不已,便隱沒不見。
這時,過了夜晚,到了次日的早晨,世尊走進僧衆中,鋪好座位坐下,告訴衆比丘說:「昨晚後夜時,有二位天女,她們的容色都非常美妙,來到我的住處,向我行禮後,退坐一邊。朱盧陀天女就誦偈說:
『您這位成等正覺的大師,住在毗舍離國裏,
我們是拘迦那娑和朱盧陀,
我們二位天女,在此頂禮佛陀您!
我往昔未曾聽聞過牟尼的正法、戒律,
現在才得以親見佛陀您演說微妙的佛法。
假如對于正法、戒律,生起邪慧而對它厭惡的話,
將來一定會墮于惡道,長夜遭受很大的痛苦!
假如對于正法、戒律,生起正念,具備律儀的話,
就會受生于善道的天上,長夜享受安樂!』
拘迦那娑天女又唱誦詩偈說:
『內心及身、口,不應于世間造作各種惡業,
色聲等五欲都是空虛不實的,要以正智正確地系住心念,
不可習近與非義和合的各種苦惱之業。』
我當時回答說:『是的,是的,就如你所說:
內心及身、口,不應爲惡于世間,
色聲等五欲都是空虛不實的,要以正智正確地系住心念,
不可習近與非義和合的各種苦惱之業。』」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一二七二、本經敘說佛陀告訴一天子,不應以瞋報瞋,否則自招其禍。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後夜時分來到佛陀住處,向佛陀頂禮後,退坐一邊,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個祇樹給孤獨園。
當時,那位天子唱誦詩偈說:
「不去感觸的話,就不會有感觸的回報;去感觸的話,就會有感觸的回報。
由于有去感觸才會有感觸的回報,所以不瞋恚的話,就不會招致瞋恚的果報。」
當時,世尊誦偈回答說:
「不可對于無瞋恚的人,妄加以瞋恚,
一位清淨的正士,他已遠離一切煩惱的結縛。
如果對于他起惡心的話,那惡心一定會還回自身中,
就像逆風而揚起塵沙一樣,還是會落在自己身上。」
那時,那位天子又誦偈說:
「很久以前就已看見您這位婆羅門證得般涅槃,
您已越過一切的怖畏,永遠地超離世間的恩愛。」
當時,那位天子聽聞佛陀的說法,內心歡喜不已,向佛陀頂禮後,便隱沒不見。
一二七叁、本經敘說佛告訴一天子,造惡業則受苦報;造善業則受善報。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來到佛陀住處,向佛陀頂禮,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個祇樹給孤獨園。
當時,那位天子誦偈說:
「愚癡人所行作的,都不合于智慧;
自己所行作的惡行,將會成爲自己的惡知識;
所造作的衆多惡行,終究會獲得痛苦的果報!」
當時,世尊誦偈答說:
「既然已造作了不善業,最後一定會遭受各種苦惱的果報;
在造惡業時雖然很歡喜,可是卻會啼泣悲慘地遭受苦報。
行作各種善業的人,最後一定不會遭受熱惱的苦報;
內心歡喜地造善業,必定會安樂地受到善報。」
那時,那位天子又誦偈說:
「很久以前就已看見您這位婆羅門證得般涅槃,
您已越過一切的怖畏,永遠地超離世間的恩愛。」
當時,那位天子聽聞佛陀的說法,內心歡喜不已,向佛陀頂禮後,便隱沒不見。
一二七四、本經敘說有一天子嫌責佛陀的說法,後于佛前悔過,佛陀告之空言悔過無益,應內息其心。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後夜時分來到佛陀住處,向佛陀頂禮,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個祇樹給孤獨園。
當時,那位天子誦偈說:
「不可只是經常言說,也不是一向只顧聽聞,
就能于正道堅固踐行而得到正確超度。
應深修禅思,得到完善的寂滅,才能解脫諸魔的系縛。
能夠實行的話,講說出來是可以的;不能實行的話,就不應說出來。
不能實行卻說出,有智慧的人知道那樣是不對的,
不做自己所應做的事,或沒有做而卻說已做了,
這樣就是同于盜賊的過惡,名爲不善之業。」
當時,世尊告訴天子說:「你現在是(對我)有所責備嗎?」
天子告訴佛陀說:「我悔過,世尊!我悔過,善逝!」
當時,世尊只和悅地微笑著。
這時,那位天子又誦偈說:
「我現在已忏悔過錯,可是世尊您卻不接受,
使我仍懷著惡心,抱著怨嫌不舍。」
那時,世尊誦偈答說:
「你但說悔過的…
《雜阿含經卷第四十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