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住在王舍城的山谷精舍。
那时,有位名叫拘迦那娑的天女,这位光明的天女生起炽烈的大电光,来皈依佛、皈依法、皈依比丘僧。她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她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山谷,就在佛前唱诵诗偈说:
「内心及身、口,不应于世间造作各种恶业,
色声等五欲都是空虚不实的,要以正智正确地系住心念,
不可习近与非义和合的各种苦恼之业。」
那时,世尊告诉天女说:「是的,是的,天女啊!就如你所说:
『内心及身、口,不应于世间造作各种恶业,
色声等五欲都是空虚不实的,要以正智正确地系住心念,
不可习近与非义和合的各种苦恼之业。』」
当时,那位拘迦那娑天女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
这时,过了夜晚,到了次日的早晨,世尊走入僧众中,铺好坐具,在于大众前坐下,告诉众比丘说:「在昨晚后夜之时,有位拘迦那娑天女,她是位光明的天女,来到我的住处,向我顶礼后,退坐一边,唱诵诗偈说:
『内心及身、口,不应于世间造作各种恶业,
色声等五欲都是空虚不实的,要以正智正确地系住心念,
不可习近与非义和合的各种苦恼之业。』
我当时回答说:『是的,天女!是的,天女!就如你所说的:
内心及身、口,不应于世间造作各种恶业,
色声等五欲都是空虚不实的,要以正智正确地系住心念,
不可习近与非义和合的各种苦恼之业。』
这位拘迦那娑天女,以炽烈的电光炎焰,
来礼敬佛、法、僧,并唱诵诗偈来利益众生。」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一二七○、本经叙说天女向佛陀表述法要,为佛陀所印可,经旨与前经同。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山谷精舍。
那时,有位名叫拘迦那娑的天女,是一位光明的天女,能放出明曜的电光,光焰照耀极为炽烈。后夜时分,她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她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山谷,就在佛陀前唱诵诗偈说:
「我能详细地分别如来的正法、戒律,
现在我且只做简略地述说,也足以表明我的心意。
内心及身、口,不应于世间造作各种恶业,
色声等五欲都是空虚不实的,要以正智正确地系住心念,
不可习近与非义和合的各种苦恼之业。」
佛陀告诉天女说:「是的,天女!是的,天女!就如你所说:
『内心及身、口,不应于世间造作各种恶业,
色声等五欲都是空虚不实的,要以正智正确地系住心念,
不可习近与非义和合的各种苦恼之业。』」
当时,拘迦那娑天女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
这时,过了夜晚,到了次日早晨,世尊走到僧众前,在大众中铺好座位坐下,告诉众比丘说:「昨晚后夜之时,拘迦那娑天女来到我住处,向我恭敬行礼后,退坐一边,唱诵诗偈说:
『我能详细地分别如来的正法、戒律,
现在我且只做简略地述说,也足以表明我的心意。
内心及身、口,不应于世间造作各种恶业,
色声等五欲都是空虚不实的,要以正智正确地系住心念,
不可习近与非义和合的各种苦恼之业。』
我当时回答她说:『是的,天女!就如你所说:
内心及身、口,不应于世间造作各种恶业,
色声等五欲都是空虚不实的,要以正智正确地系住心念,
不可习近与非义和合的各种苦恼之业。』
当时,那位天女听闻我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我顶礼后,便隐没不见。」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一二七一、本经叙说朱卢陀天女与拘迦那娑天女各自表述如来正法、戒律,为佛陀所印可。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毗舍离猕猴池边的重阁讲堂里。
那时,有拘迦那娑天女和朱卢陀天女,她们的容色都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她们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一切猕猴池边。
当时,朱卢陀天女诵偈告诉佛陀说:
「您这位成等正觉的大师,住在毗舍离国里,
拘迦那与朱卢陀,在此向您稽首恭敬作礼!
我往昔未曾听闻过牟尼的正法、戒律,
现在才得以亲见佛陀您于现前说正法。
假如对于神圣的正法、戒律,生起邪慧而对它厌恶的话,
将来一定会堕于恶道,长夜遭受各种的苦楚!
假如对于神圣的正法、戒律,生起正念,具备律仪的话,
他就会往生天上,长夜享受安乐!」
拘迦那娑天女也诵偈说:
「内心及身、口,不应于世间造作各种恶业,
色声等五欲都是空虚不实的,要以正智正确地系住心念,
不可习近与非义和合的各种苦恼之业。」
佛陀告诉天女说:「是的,是的,就如你所说:
『内心及身、口,不应于世间造作各种恶业,
色声等五欲都是空虚不实的,要以正智正确地系住心念,
不可习近与非义和合的各种苦恼之业。』」
当时,那二位天女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便隐没不见。
这时,过了夜晚,到了次日的早晨,世尊走进僧众中,铺好座位坐下,告诉众比丘说:「昨晚后夜时,有二位天女,她们的容色都非常美妙,来到我的住处,向我行礼后,退坐一边。朱卢陀天女就诵偈说:
『您这位成等正觉的大师,住在毗舍离国里,
我们是拘迦那娑和朱卢陀,
我们二位天女,在此顶礼佛陀您!
我往昔未曾听闻过牟尼的正法、戒律,
现在才得以亲见佛陀您演说微妙的佛法。
假如对于正法、戒律,生起邪慧而对它厌恶的话,
将来一定会堕于恶道,长夜遭受很大的痛苦!
假如对于正法、戒律,生起正念,具备律仪的话,
就会受生于善道的天上,长夜享受安乐!』
拘迦那娑天女又唱诵诗偈说:
『内心及身、口,不应于世间造作各种恶业,
色声等五欲都是空虚不实的,要以正智正确地系住心念,
不可习近与非义和合的各种苦恼之业。』
我当时回答说:『是的,是的,就如你所说:
内心及身、口,不应为恶于世间,
色声等五欲都是空虚不实的,要以正智正确地系住心念,
不可习近与非义和合的各种苦恼之业。』」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一二七二、本经叙说佛陀告诉一天子,不应以瞋报瞋,否则自招其祸。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天子唱诵诗偈说:
「不去感触的话,就不会有感触的回报;去感触的话,就会有感触的回报。
由于有去感触才会有感触的回报,所以不瞋恚的话,就不会招致瞋恚的果报。」
当时,世尊诵偈回答说:
「不可对于无瞋恚的人,妄加以瞋恚,
一位清净的正士,他已远离一切烦恼的结缚。
如果对于他起恶心的话,那恶心一定会还回自身中,
就像逆风而扬起尘沙一样,还是会落在自己身上。」
那时,那位天子又诵偈说:
「很久以前就已看见您这位婆罗门证得般涅槃,
您已越过一切的怖畏,永远地超离世间的恩爱。」
当时,那位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
一二七三、本经叙说佛告诉一天子,造恶业则受苦报;造善业则受善报。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天子诵偈说:
「愚痴人所行作的,都不合于智慧;
自己所行作的恶行,将会成为自己的恶知识;
所造作的众多恶行,终究会获得痛苦的果报!」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既然已造作了不善业,最后一定会遭受各种苦恼的果报;
在造恶业时虽然很欢喜,可是却会啼泣悲惨地遭受苦报。
行作各种善业的人,最后一定不会遭受热恼的苦报;
内心欢喜地造善业,必定会安乐地受到善报。」
那时,那位天子又诵偈说:
「很久以前就已看见您这位婆罗门证得般涅槃,
您已越过一切的怖畏,永远地超离世间的恩爱。」
当时,那位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
一二七四、本经叙说有一天子嫌责佛陀的说法,后于佛前悔过,佛陀告之空言悔过无益,应内息其心。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天子诵偈说:
「不可只是经常言说,也不是一向只顾听闻,
就能于正道坚固践行而得到正确超度。
应深修禅思,得到完善的寂灭,才能解脱诸魔的系缚。
能够实行的话,讲说出来是可以的;不能实行的话,就不应说出来。
不能实行却说出,有智慧的人知道那样是不对的,
不做自己所应做的事,或没有做而却说已做了,
这样就是同于盗贼的过恶,名为不善之业。」
当时,世尊告诉天子说:「你现在是(对我)有所责备吗?」
天子告诉佛陀说:「我悔过,世尊!我悔过,善逝!」
当时,世尊只和悦地微笑着。
这时,那位天子又诵偈说:
「我现在已忏悔过错,可是世尊您却不接受,
使我仍怀着恶心,抱着怨嫌不舍。」
那时,世尊诵偈答说:
「你但说悔过的…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八》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