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言辞,可是并未息止你的内心,
这样怎能息止你的怨嫌呢?怎能叫做修习善业呢?」
当时,那位天子又诵偈说:
「谁能没有过错呢?什么人没有罪业呢?
又有谁能不愚痴呢?那一个人能常固持正念的呢?」
那时,那位天子又诵偈说:
「很久以前就已看见您这位婆罗门证得般涅槃,
您已越过一切的怖畏,永远地超离世间的恩爱。」
当时,那位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
第一二七四经注释:
1、「谁不有其过……孰能常坚固」:别译杂阿含经卷十四第七经此偈作「人谁无愆过?人谁无误失?何谁离愚痴?何谁常具念?」本偈之后,又另加一段「尔时,世尊以偈答曰:如来婆伽婆,正智得解脱,彼无诸愆过,亦复无得失,彼已离愚痴,能具于正念。」经意显得较完足,求那跋陀罗译本应是把这小段遗漏了,别译适可补足其缺漏。婆伽波,又译作薄伽梵,华译为世尊,具有六义:一、自在│无烦恼,二、炽盛│智火洞达无际,三、端严│具三十二相,四、名称│十方世界无不闻知,五、吉祥│赞叹供养者能获福,六、尊贵│如来证极果位,方便利益众生。
一二七五、本经叙说瞿迦梨比丘因诽谤舍利弗、目揵连之故,命终后堕入大钵 昙摩地狱中。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里。
那时,有位瞿迦梨比丘,是提婆达多的同党,他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
当时,世尊告诉瞿迦梨比丘说:「瞿迦梨啊!你为什么对舍利弗和目揵连的清净梵行,生起不清净的心呢?这样将会得到长夜没有利益的痛苦。」
瞿迦梨比丘告诉佛陀说:「世尊啊!我现在相信世尊的话,您的说法没有错,但是那舍利弗和大目揵连二人心中却怀有恶欲。」如此第二、第三次,都是同样说法,这位提婆达多的同党│瞿迦梨比丘,在世尊对他的再三劝说中,他都违逆而不接受,就从座席起来离去。离去后,他的全身长满了疱疮,像栗子那么大,渐渐增长,大得像桃李一样。
这时,瞿迦梨比丘因患苦痛,口里即说:「热极了!热极了!」全身都流出脓血,身死命终之后,便堕入于大钵昙摩地狱中。
那时,有三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这时,有一位天子告诉佛陀说:「那位提婆达多的同党││瞿迦梨比丘,现在已经命终了。」这时,第二位天子这样说:「世尊您应当知道:瞿迦梨比丘命终后堕入于地狱中。」第三位天子就诵偈说:
「人生于世间,刀斧也会生在口中,
这刀斧还会砍向自身,这都是由于恶言而招来的。
应该要毁废的,却反而称誉;应该称誉的,却反而毁谤。
他的罪业便生于口,死后将会堕入恶道中!
赌博而亡失了钱财,这还不算是大过咎;
但是毁谤佛陀和他的声闻弟子,这样就是大罪过了!」
那第三位天子诵完这首偈后,他们便隐没不见了。
这时,过了夜晚,到了次日的早晨,世尊走入僧众中,在大众前铺好座位坐下,告诉众比丘说:「昨晚后夜之时,有三位天子来到我的住处,向我顶礼后,退坐一边。第一位天子告诉我说:『世尊啊!那位提婆达多的同党││瞿迦梨比丘,现在已经命终了。』第二位天子告诉其余天子说:『瞿迦梨比丘命终后堕入地狱中。』第三位天子就诵偈说:
『人生于世间,刀斧也会生在口中,
这刀斧还会砍向自身,这都是由于恶言而招来的。
应该要毁废的,却反而称誉;应该称誉的,却反而毁谤。
他的罪业便生于口,死后将会堕入恶道中!』
诵完这首偈后,便隐没不见了。众比丘啊!你们想听听生于阿浮陀地狱的众生,他们寿命的期限吗?」
众比丘答佛陀说:「现在正是时候,希望世尊能为大众们解说阿浮陀地狱众生寿命的期限。众比丘们听闻后,当会信受奉行。」
佛陀告诉比丘们说:「你们要仔细听!好好地思考!我将为你们解说。譬如在拘萨罗国里,每四斗为一阿罗,每四阿罗为独笼那,每十六独笼那为一阇摩那,每十六阇摩那为一摩尼,每二十摩尼为一佉梨,每二十佉梨为一仓,用芥子充满其中。假使有人每一百年便去拿取一粒芥子,如此乃至满仓的芥子都被取尽了,然而阿浮陀地狱的众生,他们的寿命,仍然未尽。就像这样,二十个阿浮陀地狱众生的寿命,等于一个尼罗浮陀地狱众生的寿命,二十个尼罗浮陀地狱众生的寿命,等于一个阿咤咤地狱众生的寿命,二十个阿咤咤地狱众生的寿命,等于一个阿波波地狱众生的寿命,二十个阿波波地狱众生的寿命,等于一个阿休休地狱众生的寿命,二十个阿休休地狱众生的寿命,等于一个优钵罗地狱众生的寿命,二十个优钵罗地狱众生的寿命,等于一个钵昙摩地狱众生的寿命,二十个钵昙摩地狱众生的寿命,等于一个摩诃钵昙摩地狱众生的寿命。
众比丘啊!那位瞿迦梨比丘命终后会堕入摩诃钵昙摩地狱中,那是因为他对于舍利弗尊者与大目揵连比丘生起恶心诽谤的缘故。所以,众比丘啊!你们应当这样修学:对于那已被烧焦的柱子,尚且不愿毁坏它,更何况是毁坏那有情识的众生呢?」佛陀又告诉众比丘说:「你们应当如此修学!」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第一二七五经注释:
1、瞿迦梨:比丘名,先依佛出家,后随提婆达多叛佛离开佛陀僧团。
2、大钵 昙摩地狱:地狱名。生此地狱中,因极寒身裂如大红莲花。
3、阿浮陀:意为「疱」,八寒地狱之一,因极寒故身生疱。
4、尼罗浮陀:意为「无水疱」。因极寒而使所生之水疱破裂。
5、阿咤咤:生此地狱中不耐苦而发「阿咤咤」声。
6、阿波波:生此地狱中不耐苦而发「阿波波」声。
7、阿休休:又作「虎虎婆」。生此地狱中,因极寒身裂如白莲花,又因不耐苦而发「虎虎婆」声。
8、优钵 罗:青莲花。生此地狱中,因极寒身破裂如青莲花。
9、钵 昙摩:红莲花。生此地狱中,因极寒身破裂如红莲花。
一二七六、本经叙说佛陀告诉一天子,怎样叫堕于负处门。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天子诵偈问佛陀说:
「退落而堕于负处(败亡),怎样能够知道呢?
希望世尊您解说,怎么叫负处门(败亡的因素)呢?」
当时世尊就诵偈答说:
「胜处容易得知,负处(败亡)也容易知道;
爱乐正法就是胜处,毁坏正法就是负处。
爱乐恶知识,不敬爱善知识;
对于善友又生怨结,这样就叫做堕于负处门。
爱乐不善的人,对于善人反而憎恶他;
贪欲于恶业而不欲行善业,这样就叫做负处门。
用斗秤去欺诈人,这样就叫做堕于负处门。
沉迷赌博嗜好饮酒,好逸闲游,贪着女色,
耗费财物,这样就叫做堕于负处门。
女人不能自守妇道,舍夫主而跟随他人私奔;
男子心放荡,舍弃妻室而追逐外面的女色,
如此持家的人,这样都是堕于负处门。
老妇嫁得年少夫婿,心里常怀着嫉妒,
心怀嫉妒而坐卧不安,这样都是堕于负处门;
老夫娶得年轻少妇,堕于负处也是如此。
经常乐着于睡眠,喜与知友同游戏,
怠惰又好瞋恨,这样都是堕于负处门。
多财而广结朋友,酒食奢华而不知节制,
多耗费以丧其财物,这样都是堕于负处门。
少财而多贪爱,出生在剎帝利家,
经常渴求成为王者,这样就是堕于负处门。
常求珠珰、璎珞、皮鞋、伞盖以庄严自己,
然而却悭吝不施,这样就是堕于负处门。
接受他人丰盛的美食,自己却悭惜财物,
只贪食他人食物而不欲回报,这样就是堕于负处门。
沙门、婆罗门,委屈请求进入他家里,
然而他却悭吝而不及时布施,这样就是堕于负处门。
沙门、婆罗门,依次第行乞食时,
却呵责不欲布施给他们,这样就是堕于负处门。
如果父母已年老,但却不知及时奉养他们,
有财物而不愿布施奉养,这样就是堕于负处门。
佛陀和他的弟子大众,无论在家或出家,
毁呰而不恭敬他们,这样就是堕于负处门。
实在不是阿罗汉,而自称已证得阿罗汉,
这样就是世间的盗贼,将会堕于负处门。
这世间的负处,我已如实知见,所以将它说出来,
这些负处就好比危险可怖的道路一样,有智慧的人应当远避它。」
那时,那位天子又诵偈说:
「很久以前就已看见您这位婆罗门证得般涅槃,
您已越过一切的怖畏,永远地超离世间的恩爱。」
当时,那位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
第一二七六经注释:
1、「退落堕负处……云何负处门」:汉译南传大藏经小部经集相对经文此处作「我等向瞿昙世尊,欲请问败亡者人,如何为败亡者门?为此我等前来问。」另郭良鋆译南传经集此处作「我们请教乔达摩关于人的毁灭。我们前来询问世尊:毁灭的原因是什么?」可见「负处」在此是指败亡、毁灭之意。门,即指原因、因素而言。
2、「胜处易得知,负处知亦易」: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处作「了知胜存者容易,了知败亡者容易」;郭良鋆译南传小部经集此处作「生存容易明白,毁灭也容易明白」。
3、生于剎利家:家,原作「心」,现根据南传及别译改正。元、明、圣三本亦作「家」。
4、罗汉过自称:别译杂阿含经作「自称是罗汉」。
一二七七、本经叙说佛陀告诉一天子,愚夫随爱而逐,如此爱戏有如无知孩童以土块相掷一样。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八》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