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八▪P4

  ..续本文上一页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天子诵偈说:

  「是什么屈下时就会跟随着屈下?是什么高举时就会跟随着高举?

  究竟是什么童子戏,如无知孩童以土块相丢掷一样呢?」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是爱屈下时就会跟随着屈下,是爱高举时就会跟随着高举,

  是愚夫的爱戏,如无知孩童以土块相丢掷一样。」

  当时,那位天子又诵偈说:

  「很久以前就已看见您这位婆罗门证得般涅槃,

  您已越过一切的怖畏,永远地超离世间的恩爱。」

  当时,那位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

  第一二七七经注释:

  1、「谁屈下随下……如童块相掷」:别译杂阿含经卷十四第十经此偈作「谁名为敬顺?谁名为陵邈?谁为孾愚戏,如小儿弄土?」陵邈,傲慢无礼、轻慢之意。

  2、「爱下则随下……如童块相掷」:别译杂阿含经此偈作「男子若敬顺,女人必陵邈;男子若陵邈,女人必敬顺。女人孾愚戏,如小儿弄土。」与本偈有所差异。

  

  一二七八、本经叙说一天子言应遮止一切意;佛陀则言不必一切遮,但遮其恶意即可。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天子诵偈说:

  「当意念妄想来时,就应决定予以遮止,

  如果人能遮止一切的意念妄想,就不会受到它的逼迫之苦。」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当意念妄想来时,就应决定予以遮止,

  但不一定一切都要遮止,只须要遮止那些恶的意念;

  能遮止那些恶的意念后,就不会受到它的逼迫之苦了。」 

  那时,那位天子又诵偈说:

  「很久以前就已看见您这位婆罗门证得般涅槃,

  您已越过一切的怖畏,永远地超离世间的恩爱。」

  当时,那位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

  第一二七八经注释:

  1、「决定以遮遮……不令其逼迫」: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偈作「心所制止者,不行心苦事;若总制止心,心脱一切苦。」别译杂阿含经卷十四第十一经此偈作「觉观意欲来,遮止应遮止;一切尽遮止,不造生死尘。」

  2、「决定以遮遮……不令其逼迫」: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偈作「非总制止心,非制自制心;正于起恶处,应制此之心。」别译杂阿含经此偈作「觉观意欲来,遮止应遮止;不应一切遮,但遮恶觉观。恶恶应遮止,遮止能遮止;若能如是者,不为生死遮。」

  

  一二七九、本经叙说佛陀告诉一天子持戒、布施、真实、恩惠之功德。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天子诵偈问佛陀说:

  「怎样才能得到好名称呢?怎样才能得大财呢?

  怎样才能使德声流布令人听闻呢?怎样才能得到善友呢?」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持戒才能得到好名称,布施才能得大财,

  言行真实才能使德声流布令人听闻,恩惠于人就能得到善友。」

  那时,那位天子又诵偈说:

  「很久以前就已看见您这位婆罗门证得般涅槃,

  您已越过一切的怖畏,永远地超离世间的恩爱。」

  当时,那位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

  第一二七九经注释:

  1、「真实德流闻,恩惠得善友」:别译杂阿含经卷十四第十二经此处作「实语得称誉,普施众皆亲」。

  

  一二八○、本经叙说佛陀告诉一天子集财及用财之法。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天子诵偈问佛陀说:

  「究竟人应怎样去做,才能有智慧地去求取财物,

  且无论财物的胜劣(多少),都能做正确地处理呢?」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首先应学习各种的工巧技艺,方便于集聚财物,

  得到那些财物后,应当把它分作四分。

  一分留作自己饮食之用,二分作营生投资事业用,

  其余一分应储存起来,以便于贫乏不时之需。

  所谓营生的事业,有的种田,有的做生意,

  有的放牧牛羊,使其蕃殖,有的开旅馆以求财利,

  有的建造房屋,有的制做床卧家具,这是六种助于营生的事业,

  要努力去修作各种营生的事业,安乐地生存于世间。

  如此善于修作事业,以智慧去求取财宝,

  财宝就会随顺而生,就如众流归趋于大海一样。

  如此财宝就会增益,就像蜜蜂采集各种的花味一样,

  财宝日夜地增长,也好比蚂蚁的堆积蚁巢一样。

  不可把财物交付给老朽的人,也不可交付给边远的人,

  不可相信那些奸狡之徒,以及悭吝的人。

  应亲附那些能成就事业的人,远离不能成就事业的人,

  那些能成就事业的人,就好象炽盛的火焰一样光明。

  良善贵重的朋友,勤勉修善之士,

  要如同气的亲兄弟一样,善能与他们和睦相处。

  居于亲朋眷属中,有如牛王一样的明显,

  应随着他们各自所应得的,分给他们财物和饮食,

  这样于寿尽命终后,就能往生天上享受安乐!」

  那时,那位天子又诵偈说:

  「很久以前就已看见您这位婆罗门证得般涅槃,

  您已越过一切的怖畏,永远地超离世间的恩爱。」

  当时,那位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

  第一二八○经注释:

  1、「云何人所作…:若胜若复劣」:别译杂阿含经卷十四第十三经此偈作「云何生为人,知见极明了?集诸财宝利,多少义云何?」

  2、「不付老子财……及诸悭悋者」:别译杂阿含经此处作「财不寄老朽,不与边远人,恶人作鄙业,势力胜己者,终不以财宝,与如是等人。」

  

   一二八一、本经叙说六天女于弹琴人所自说生天因缘。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在过去世时,拘萨罗国有位弹琴的人,名叫粗牛,他在拘萨罗国的人间游行,止息于野外里。当时,有六位广大天宫的天女,她们来到拘萨罗国这位粗牛弹琴人处,告诉粗牛弹琴人说:『先生!先生!请您为我们弹琴,我们当会歌舞。』粗牛弹琴说:『好的,姊妹啊!我将会为你们弹琴,但是你们应当告诉我你们是什么人?为什么会生于天上呢?』天女答说:『先生啊!您且弹琴,我们将会歌舞,就在歌颂中,各自说出为什么会受生于天上的因缘。』那位拘萨罗国名叫粗牛的弹琴人于是便弹起琴来,而那六位天女也随即歌舞着。

  第一位天女诵偈歌唱着说:

  『如果男子或女人,用胜妙衣服去惠施他人,

  由于这施衣的因缘,所受生的地方定会得到殊胜之处。

  如将自己所爱念之物布施给人,就会往生天上,随意受快乐。

  你看我居住在宫殿,乘空自在地游行,

  我这天身有如真金所聚,是百位天女中最殊胜的一位。

  观察我的这些福德,可说是所有回向中最殊胜的回向!』

  第二位天女又诵偈说:

  『如果男子或女人,用胜妙之香去惠施他人,

  把自己所爱念喜欢的香拿去布施,就会往生天上,随意受快乐。

  你看我居住在宫殿,乘空自在地游行,

  我这天身有如真金所聚,是百位天女中最殊胜的一位。

  观察我的这些福德,可说是所有回向中最殊胜的回向!』

  第三位天女又诵偈说:

  『如果男子或女人,用食物去惠施他人,

  把自己所爱念喜欢的食物拿去布施,就会往生天上,随意受快乐。

  你看我居住在宫殿,乘空自在地游行,

  我这天身有如真金所聚,是百位天女中最殊胜的一位。

  观察我的这些福德,可说是所有回向中最殊胜的回向!』

  第四位天女又诵偈说:

  『我忆念起过去世时,我曾经做他人的奴婢,

  我不偷盗也不贪嗜,努力工作不懈怠,

  衡量己腹,节制自身,分餐食去救助贫人。

  现在你看我居住在宫殿,乘空自在地游行,

  我这天身有如真金所聚,是百位天女中最殊胜的一位。

  观察我的这些福德,可说是所有回向中最殊胜的回向!』

  第五位天女又诵偈说:

  『我忆念起过去世时,我曾经做他人的媳妇,

  嫜姑(公婆)个性狂暴,常以粗恶的话骂我,

  但我仍持节奉修媳妇之礼,卑逊柔顺地奉侍他们。

  现在你看我居住在宫殿,乘空自在地游行,

  我这天身有如真金所聚,是百位天女中最殊胜的一位。

  观察我的这些福德,可说是所有回向中最殊胜的回向!』

  第六位天女又诵偈说:

  『我先世时曾经看见比丘、比丘尼的行迹,

  我就跟从他们听闻正法,住宿一夜受持斋戒。

  现在你看我居住在宫殿,乘空自在地游行,

  我这天身有如真金所聚,是百位天女中最殊胜的一位。

  观察我的这些福德,可说是所有回向中最殊胜的回向!』

  当时,拘萨罗国名叫粗牛的弹琴人就诵偈说:

  『我今天来到这拘萨罗国的林园中真好,

  得以拜见你们这些具足美妙天身的天女,

  既拜见你们又听闻说法,我将会增修各种善业,

  由于现在修善的功德,将来也应当会往生天上!』

  说完这些话后,这些天女便隐没不见了。」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第一二八一经注释:

  1、粗牛:别译杂阿含经作「俱絻罗」,为弹琴人之名。

  2、阿舅:为对人之尊称,犹「您」、「先…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八》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