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雜阿含經卷第四十八▪P4

  ..續本文上一頁妙,于後夜時分來到佛陀住處,向佛陀頂禮後,退坐一邊,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個祇樹給孤獨園。

  當時,那位天子誦偈說:

  「是什麼屈下時就會跟隨著屈下?是什麼高舉時就會跟隨著高舉?

  究竟是什麼童子戲,如無知孩童以土塊相丟擲一樣呢?」

  當時,世尊誦偈答說:

  「是愛屈下時就會跟隨著屈下,是愛高舉時就會跟隨著高舉,

  是愚夫的愛戲,如無知孩童以土塊相丟擲一樣。」

  當時,那位天子又誦偈說:

  「很久以前就已看見您這位婆羅門證得般涅槃,

  您已越過一切的怖畏,永遠地超離世間的恩愛。」

  當時,那位天子聽聞佛陀的說法,內心歡喜不已,向佛陀頂禮後,便隱沒不見。

  第一二七七經注釋:

  1、「誰屈下隨下……如童塊相擲」:別譯雜阿含經卷十四第十經此偈作「誰名爲敬順?誰名爲陵邈?誰爲孾愚戲,如小兒弄土?」陵邈,傲慢無禮、輕慢之意。

  2、「愛下則隨下……如童塊相擲」:別譯雜阿含經此偈作「男子若敬順,女人必陵邈;男子若陵邈,女人必敬順。女人孾愚戲,如小兒弄土。」與本偈有所差異。

  

  一二七八、本經敘說一天子言應遮止一切意;佛陀則言不必一切遮,但遮其惡意即可。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後夜時分來到佛陀住處,向佛陀頂禮後,退坐一邊,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個祇樹給孤獨園。

  當時,那位天子誦偈說:

  「當意念妄想來時,就應決定予以遮止,

  如果人能遮止一切的意念妄想,就不會受到它的逼迫之苦。」

  當時,世尊誦偈答說:

  「當意念妄想來時,就應決定予以遮止,

  但不一定一切都要遮止,只須要遮止那些惡的意念;

  能遮止那些惡的意念後,就不會受到它的逼迫之苦了。」 

  那時,那位天子又誦偈說:

  「很久以前就已看見您這位婆羅門證得般涅槃,

  您已越過一切的怖畏,永遠地超離世間的恩愛。」

  當時,那位天子聽聞佛陀的說法,內心歡喜不已,向佛陀頂禮後,便隱沒不見。

  第一二七八經注釋:

  1、「決定以遮遮……不令其逼迫」:漢譯南傳大藏經相對經文此偈作「心所製止者,不行心苦事;若總製止心,心脫一切苦。」別譯雜阿含經卷十四第十一經此偈作「覺觀意欲來,遮止應遮止;一切盡遮止,不造生死塵。」

  2、「決定以遮遮……不令其逼迫」:漢譯南傳大藏經相對經文此偈作「非總製止心,非製自製心;正于起惡處,應製此之心。」別譯雜阿含經此偈作「覺觀意欲來,遮止應遮止;不應一切遮,但遮惡覺觀。惡惡應遮止,遮止能遮止;若能如是者,不爲生死遮。」

  

  一二七九、本經敘說佛陀告訴一天子持戒、布施、真實、恩惠之功德。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後夜時分來到佛陀住處,向佛陀頂禮後,退坐一邊,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個祇樹給孤獨園。

  當時那位天子誦偈問佛陀說:

  「怎樣才能得到好名稱呢?怎樣才能得大財呢?

  怎樣才能使德聲流布令人聽聞呢?怎樣才能得到善友呢?」

   當時,世尊誦偈答說:

  「持戒才能得到好名稱,布施才能得大財,

  言行真實才能使德聲流布令人聽聞,恩惠于人就能得到善友。」

  那時,那位天子又誦偈說:

  「很久以前就已看見您這位婆羅門證得般涅槃,

  您已越過一切的怖畏,永遠地超離世間的恩愛。」

  當時,那位天子聽聞佛陀的說法,內心歡喜不已,向佛陀頂禮後,便隱沒不見。

  第一二七九經注釋:

  1、「真實德流聞,恩惠得善友」:別譯雜阿含經卷十四第十二經此處作「實語得稱譽,普施衆皆親」。

  

  一二八○、本經敘說佛陀告訴一天子集財及用財之法。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後夜時分來到佛陀住處,向佛陀頂禮,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個祇樹給孤獨園。 

  當時那位天子誦偈問佛陀說:

  「究竟人應怎樣去做,才能有智慧地去求取財物,

  且無論財物的勝劣(多少),都能做正確地處理呢?」

  當時,世尊誦偈答說:

  「首先應學習各種的工巧技藝,方便于集聚財物,

  得到那些財物後,應當把它分作四分。

  一分留作自己飲食之用,二分作營生投資事業用,

  其余一分應儲存起來,以便于貧乏不時之需。

  所謂營生的事業,有的種田,有的做生意,

  有的放牧牛羊,使其蕃殖,有的開旅館以求財利,

  有的建造房屋,有的製做床臥家具,這是六種助于營生的事業,

  要努力去修作各種營生的事業,安樂地生存于世間。

  如此善于修作事業,以智慧去求取財寶,

  財寶就會隨順而生,就如衆流歸趨于大海一樣。

  如此財寶就會增益,就像蜜蜂采集各種的花味一樣,

  財寶日夜地增長,也好比螞蟻的堆積蟻巢一樣。

  不可把財物交付給老朽的人,也不可交付給邊遠的人,

  不可相信那些奸狡之徒,以及悭吝的人。

  應親附那些能成就事業的人,遠離不能成就事業的人,

  那些能成就事業的人,就好象熾盛的火焰一樣光明。

  良善貴重的朋友,勤勉修善之士,

  要如同氣的親兄弟一樣,善能與他們和睦相處。

  居于親朋眷屬中,有如牛王一樣的明顯,

  應隨著他們各自所應得的,分給他們財物和飲食,

  這樣于壽盡命終後,就能往生天上享受安樂!」

  那時,那位天子又誦偈說:

  「很久以前就已看見您這位婆羅門證得般涅槃,

  您已越過一切的怖畏,永遠地超離世間的恩愛。」

  當時,那位天子聽聞佛陀的說法,內心歡喜不已,向佛陀頂禮後,便隱沒不見。

  第一二八○經注釋:

  1、「雲何人所作…:若勝若複劣」:別譯雜阿含經卷十四第十叁經此偈作「雲何生爲人,知見極明了?集諸財寶利,多少義雲何?」

  2、「不付老子財……及諸悭悋者」:別譯雜阿含經此處作「財不寄老朽,不與邊遠人,惡人作鄙業,勢力勝己者,終不以財寶,與如是等人。」

  

   一二八一、本經敘說六天女于彈琴人所自說生天因緣。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在過去世時,拘薩羅國有位彈琴的人,名叫粗牛,他在拘薩羅國的人間遊行,止息于野外裏。當時,有六位廣大天宮的天女,她們來到拘薩羅國這位粗牛彈琴人處,告訴粗牛彈琴人說:『先生!先生!請您爲我們彈琴,我們當會歌舞。』粗牛彈琴說:『好的,姊妹啊!我將會爲你們彈琴,但是你們應當告訴我你們是什麼人?爲什麼會生于天上呢?』天女答說:『先生啊!您且彈琴,我們將會歌舞,就在歌頌中,各自說出爲什麼會受生于天上的因緣。』那位拘薩羅國名叫粗牛的彈琴人于是便彈起琴來,而那六位天女也隨即歌舞著。

  第一位天女誦偈歌唱著說:

  『如果男子或女人,用勝妙衣服去惠施他人,

  由于這施衣的因緣,所受生的地方定會得到殊勝之處。

  如將自己所愛念之物布施給人,就會往生天上,隨意受快樂。

  你看我居住在宮殿,乘空自在地遊行,

  我這天身有如真金所聚,是百位天女中最殊勝的一位。

  觀察我的這些福德,可說是所有回向中最殊勝的回向!』

  第二位天女又誦偈說:

  『如果男子或女人,用勝妙之香去惠施他人,

  把自己所愛念喜歡的香拿去布施,就會往生天上,隨意受快樂。

  你看我居住在宮殿,乘空自在地遊行,

  我這天身有如真金所聚,是百位天女中最殊勝的一位。

  觀察我的這些福德,可說是所有回向中最殊勝的回向!』

  第叁位天女又誦偈說:

  『如果男子或女人,用食物去惠施他人,

  把自己所愛念喜歡的食物拿去布施,就會往生天上,隨意受快樂。

  你看我居住在宮殿,乘空自在地遊行,

  我這天身有如真金所聚,是百位天女中最殊勝的一位。

  觀察我的這些福德,可說是所有回向中最殊勝的回向!』

  第四位天女又誦偈說:

  『我憶念起過去世時,我曾經做他人的奴婢,

  我不偷盜也不貪嗜,努力工作不懈怠,

  衡量己腹,節製自身,分餐食去救助貧人。

  現在你看我居住在宮殿,乘空自在地遊行,

  我這天身有如真金所聚,是百位天女中最殊勝的一位。

  觀察我的這些福德,可說是所有回向中最殊勝的回向!』

  第五位天女又誦偈說:

  『我憶念起過去世時,我曾經做他人的媳婦,

  嫜姑(公婆)個性狂暴,常以粗惡的話罵我,

  但我仍持節奉修媳婦之禮,卑遜柔順地奉侍他們。

  現在你看我居住在宮殿,乘空自在地遊行,

  我這天身有如真金所聚,是百位天女中最殊勝的一位。

  觀察我的這些福德,可說是所有回向中最殊勝的回向!』

  第六位天女又誦偈說:

  『我先世時曾經看見比丘、比丘尼的行迹,

  我就跟從他們聽聞正法,住宿一夜受持齋戒。

  現在你看我居住在宮殿,乘空自在地遊行,

  我這天身有如真金所聚,是百位天女中最殊勝的一位。

  觀察我的這些福德,可說是所有回向中最殊勝的回向!』

  當時,拘薩羅國名叫粗牛的彈琴人就誦偈說:

  『我今天來到這拘薩羅國的林園中真好,

  得以拜見你們這些具足美妙天身的天女,

  既拜見你們又聽聞說法,我將會增修各種善業,

  由于現在修善的功德,將來也應當會往生天上!』

  說完這些話後,這些天女便隱沒不見了。」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第一二八一經注釋:

  1、粗牛:別譯雜阿含經作「俱絻羅」,爲彈琴人之名。

  2、阿舅:爲對人之尊稱,猶「您」、「先…

《雜阿含經卷第四十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