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羅睺阿修羅王遮障了月天子。當時,衆月天子們都很恐慌,他們來到佛陀住處,向佛陀頂禮後,退坐一邊,誦偈祈求佛陀說:
「現在我們禮敬您這位最殊勝的覺者,您能解脫一切的障礙,
我們現在遭遇到苦惱,所以跑來歸依您!
我們這些月天子,歸依善逝您,
希望佛陀您能哀憫這世間,爲我們解除阿修羅的遮障!」
當時,世尊誦偈答說:
「破壞一切的黑暗,光明遍照虛空,
今毗盧遮那的清淨光明顯現了。
羅睺阿修羅!你應該避開虛空,趕快把月亮釋放出來。」
羅睺阿修羅,立即舍去月亮而回,
全身汗流浃背,心裏極惶恐而不自安穩,
神志昏亂,就像個罹患重病的人一樣。
那時,有位名叫婆稚的阿修羅,他看見羅睺阿修羅那麼快速地舍月而回,便誦偈問說:
「羅睺阿修羅啊!你舍棄月亮爲什麼如此快速呢?
你那威神之體,爲什麼都流汗,就像罹患重病的人呢?」
羅睺阿修羅誦偈答說:
「因爲瞿昙念誦神咒偈語,不趕快舍棄月亮的話,
我或許頭部會破裂成七塊,遭受瀕臨死亡的痛苦。」
婆稚阿修羅又誦偈說:
「佛陀出世是難得未曾有之事,能使世間得到安穩,
他念誦神咒偈語,能使羅睺阿修羅舍棄遮障月亮。」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當時,月天子們聽聞佛陀的說法,內心歡喜不已,向佛陀行禮後離去。
第一二四叁經注釋:
1、毗盧遮那:又作毗盧舍那,華譯爲遍一切處,是光明遍照一切的意思,又是佛的真身││法身佛的通稱。
2、飛兔:借指月亮。
一二四四、本經敘說佛陀告訴一天子,言自己已無母、妻、子之堅縛。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後夜時分來到佛陀住處,向佛陀頂禮後,退坐一邊,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個祇樹給孤獨園。
當時,那位天子誦偈問佛陀說:
「您有族本嗎?有轉生族嗎?
有否與您共相屬的呢?要怎樣解脫系縛呢?」
當時,世尊誦偈答說:
「我沒有族本,也沒有轉生族,
與我共相屬的已永斷,如此解脫一切的系縛。」
當時,那位天子又誦偈問說:
「什麼叫做族本呢?什麼是轉生族呢?
與我共相屬的是什麼呢?堅縛是什麼呢?」
當時,世尊誦偈答說:
「母親就是世間的族本,妻子就叫做轉生族,
在一起的兒子就是共相屬,愛欲就是堅縛。
我已沒有族本,也沒有轉生族,
共相屬的也沒有了,這樣就叫做解脫堅縛。」
那時,那位天子又誦偈說:
「真好啊!您已沒有族本,沒有轉生族也是很妙的,
真好啊!你已沒有相屬,真妙啊!您已解脫了堅縛。
很久以前就已看見您這位婆羅門證得般涅槃,
您已越過一切的怖畏,永遠地超離世間的恩愛。」
當時,那位天子聽聞佛陀的說法,內心歡喜不已,向佛陀頂禮後,便隱沒不見。
第一二四四經注釋:
1、「爲有族本不……雲何解于縛」:漢譯南傳大藏經相對經文此偈作「卿有茅屋否?如何無有巢?如何無繼系?如何脫系縛?」茅屋即借指母,巢即借指妻,繼系即借指子,系縛即借指渴愛。
一二四五、本經敘說佛陀獨一而住,不憂不喜,不爲不樂所壞。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釋氏優羅提那塔這兒。
那時,世尊新剃除須發,于後夜時結跏趺靜坐,直身正意,系念在前,用衣服覆在頭上。
當時,在優羅提那塔邊有天神住在那兒,那天神放出身上的光明,遍照整個精舍。他問佛陀說:「沙門您在憂愁嗎?」
佛陀告訴天神說:「我有遺失什麼嗎?(爲什麼要憂愁呢?)」
天神又問:「沙門您是在歡喜嗎?」
佛陀告訴天神說:「我是有得到什麼嗎?(爲什麼會歡喜呢?)」
天神又問:「沙門您是沒有憂愁也沒有歡喜嗎?」
佛陀告訴天神說:「是的!是的!」
當時,天神就誦偈說:
「您是已遠離一切煩惱了呢?還是沒有歡喜呢?
爲什麼獨自一人住著呢?不會被不快樂所破壞嗎?」
當時,世尊誦偈答說:
「我已得解脫無煩惱,也沒有什麼歡喜;
不快樂不能破壞我,所以獨自一人而住著。」
當時,那位天神又誦偈問說:
「您爲什麼能無煩惱呢?爲什麼能沒有歡喜呢?
爲什麼獨自一人住著,不會被不快樂所破壞呢?」
當時,世尊誦偈答說:
「應知煩惱會生歡喜,歡喜也會生煩惱,
如果沒有煩惱也就不會有歡喜,這個真理,天神你應當要護持。」
那時,那位天子又誦偈說:
「真好啊!您已沒有煩惱,真妙啊!您也沒有歡喜,
真好啊!您獨自一人居住,而不會被不喜樂所破壞。
很久以前就已看見您這位婆羅門證得般涅槃,
您已越過一切的怖畏,永遠地超離世間的恩愛。」
當時,那位天神聽聞佛陀的說法,內心歡喜不已,向佛陀頂禮後,便隱沒不見。
第一二四五經注釋:
1、非不樂所壞:別譯雜阿含經卷九第九經此句作「不爲不忍樂,之所覆蔽障」;或于本經他處作「不爲彼不樂,之所覆蔽障」。
一二四六、本經敘說有一天子言斷除貪欲應如利劍害、頭火燃之緊急;佛陀告其斷除後身也應如此。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後夜時分來到佛陀住處,向佛陀頂禮,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個祇樹給孤獨園。
當時,那位天子誦偈說:
「猶如被利劍所傷害,也如頭面被火燃燒一樣的緊急,
斷除貪欲之火也要那樣急切,要以正念而求遠離。」
當時,世尊誦偈答說:
「譬如被利劍所傷害,也如頭面被火燃燒一樣的緊急,
斷除未來再受生此身也要那樣急切,要以正念而求遠離。」
那時,那位天子又誦偈說:
「很久以前就已看見您這位婆羅門證得般涅槃,
您已越過一切的怖畏,永遠地超離世間的恩愛。」
當時,那位天子聽聞佛陀的說法,內心歡喜不已,向佛陀頂禮後,便隱沒不見。
第一二四六經注釋:
1、「斷除于後身,正念求遠離」:別譯雜阿含經卷九第十經此處作「念覺之比丘,應勤思方便,而斷于邊見,及以吾我見。」漢譯南傳大藏經相對經文此處則作「舍身見比丘,正念于出家」。
一二四七、本經敘說佛陀告訴一天子出離癡惑叢林之法。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後夜時分來到佛陀住處,向佛陀頂禮,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個祇樹給孤獨園。
當時,那位天子誦偈問說:
「被衆天女所圍繞,她們就如女吸血鬼一樣;
在此癡惑的叢林裏,要怎樣才能出離呢?」
當時,世尊誦偈答說:
「要以正直平等爲道路,遠離恐怖的方向,
駕乘寂默的車子,以憶持正法爲密覆的幢蓋,
慚愧爲長缰,正念爲羁絡,
智慧爲善駕馭的車夫,正見做爲前導。
如此美妙的車乘,無論男女若能乘坐,
就能走出這生死的叢林,獲得安樂之處!」
那時,那位天子又誦偈說:
「很久以前就已看見您這位婆羅門證得般涅槃,
您已越過一切的怖畏,永遠地超離世間的恩愛。」
第一二四七經注釋:
1、毘舍脂:女吸血鬼。
2、縻:缰繩。
3、羁絡:馬絡頭。
一二四八、本經敘說佛陀告訴一天子,若能拔除愛欲根本,則能得解脫。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後夜時分來到佛陀住處,向佛陀頂禮,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個祇樹給孤獨園。
當時,那位天子誦偈問佛陀說:
「人們有行、住、坐、臥四輪,及眼、耳、鼻、口、大小便道九門,全都充滿著貪欲。
就如大象深陷于汙泥中,要如何才能夠出離呢?」
當時,世尊誦偈答說:
「應斷除愛喜的長系,以及貪欲等惡業,
拔除了愛欲的根本,才能正向那安穩之處。」
那時,那位天子又誦偈說:
「很久以前就已看見您這位婆羅門證得般涅槃,
您已越過一切的怖畏,永遠地超離世間的恩愛。」
當時,那位天子聽聞佛陀的說法,內心歡喜不已,向佛陀頂禮後,便隱沒不見。
第一二四八經注釋:
1、四輪九門:四輪,指行、住、坐、臥四威儀。九門,指身體上兩眼、兩耳、兩鼻孔、口及大小便處。
一二四九、本經敘說佛陀告訴一天子,欲息世間諸勤求,應舍家出家,以斷貪愛。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後夜時分來到佛陀住處,向佛陀頂禮後,退坐一邊,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個祇樹給孤獨園。
當時,那位天子誦偈告訴佛陀說:
「在賴咤盤提國裏,有很多經商賈客,
他們個個都是大富,財寶充足,然而各人還是努力去爭求財富,
以各種方法想去求得財利,就像那燃燒熾盛的火焰一樣,
由于有如此爭勝的心裏,所以欲貪就四處奔馳不止。
究竟要怎樣才能斷除貪欲,以息止世間的汲汲營求呢?」
當時,世尊誦偈答說:
「應當要舍離俗家,出家而不執著于家,妻子及財寶也都應舍棄,
同時舍棄貪瞋癡而出離于欲,成爲滅盡一切煩惱的阿羅漢,
有正智而心靈得到解脫,這樣就能滅盡愛欲,息止各種營求。」
…
《雜阿含經卷第四十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