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罗睺阿修罗王遮障了月天子。当时,众月天子们都很恐慌,他们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诵偈祈求佛陀说:
「现在我们礼敬您这位最殊胜的觉者,您能解脱一切的障碍,
我们现在遭遇到苦恼,所以跑来归依您!
我们这些月天子,归依善逝您,
希望佛陀您能哀悯这世间,为我们解除阿修罗的遮障!」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破坏一切的黑暗,光明遍照虚空,
今毗卢遮那的清净光明显现了。
罗睺阿修罗!你应该避开虚空,赶快把月亮释放出来。」
罗睺阿修罗,立即舍去月亮而回,
全身汗流浃背,心里极惶恐而不自安稳,
神志昏乱,就像个罹患重病的人一样。
那时,有位名叫婆稚的阿修罗,他看见罗睺阿修罗那么快速地舍月而回,便诵偈问说:
「罗睺阿修罗啊!你舍弃月亮为什么如此快速呢?
你那威神之体,为什么都流汗,就像罹患重病的人呢?」
罗睺阿修罗诵偈答说:
「因为瞿昙念诵神咒偈语,不赶快舍弃月亮的话,
我或许头部会破裂成七块,遭受濒临死亡的痛苦。」
婆稚阿修罗又诵偈说:
「佛陀出世是难得未曾有之事,能使世间得到安稳,
他念诵神咒偈语,能使罗睺阿修罗舍弃遮障月亮。」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当时,月天子们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行礼后离去。
第一二四三经注释:
1、毗卢遮那:又作毗卢舍那,华译为遍一切处,是光明遍照一切的意思,又是佛的真身││法身佛的通称。
2、飞兔:借指月亮。
一二四四、本经叙说佛陀告诉一天子,言自己已无母、妻、子之坚缚。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天子诵偈问佛陀说:
「您有族本吗?有转生族吗?
有否与您共相属的呢?要怎样解脱系缚呢?」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我没有族本,也没有转生族,
与我共相属的已永断,如此解脱一切的系缚。」
当时,那位天子又诵偈问说:
「什么叫做族本呢?什么是转生族呢?
与我共相属的是什么呢?坚缚是什么呢?」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母亲就是世间的族本,妻子就叫做转生族,
在一起的儿子就是共相属,爱欲就是坚缚。
我已没有族本,也没有转生族,
共相属的也没有了,这样就叫做解脱坚缚。」
那时,那位天子又诵偈说:
「真好啊!您已没有族本,没有转生族也是很妙的,
真好啊!你已没有相属,真妙啊!您已解脱了坚缚。
很久以前就已看见您这位婆罗门证得般涅槃,
您已越过一切的怖畏,永远地超离世间的恩爱。」
当时,那位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
第一二四四经注释:
1、「为有族本不……云何解于缚」: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偈作「卿有茅屋否?如何无有巢?如何无继系?如何脱系缚?」茅屋即借指母,巢即借指妻,继系即借指子,系缚即借指渴爱。
一二四五、本经叙说佛陀独一而住,不忧不喜,不为不乐所坏。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释氏优罗提那塔这儿。
那时,世尊新剃除须发,于后夜时结跏趺静坐,直身正意,系念在前,用衣服覆在头上。
当时,在优罗提那塔边有天神住在那儿,那天神放出身上的光明,遍照整个精舍。他问佛陀说:「沙门您在忧愁吗?」
佛陀告诉天神说:「我有遗失什么吗?(为什么要忧愁呢?)」
天神又问:「沙门您是在欢喜吗?」
佛陀告诉天神说:「我是有得到什么吗?(为什么会欢喜呢?)」
天神又问:「沙门您是没有忧愁也没有欢喜吗?」
佛陀告诉天神说:「是的!是的!」
当时,天神就诵偈说:
「您是已远离一切烦恼了呢?还是没有欢喜呢?
为什么独自一人住着呢?不会被不快乐所破坏吗?」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我已得解脱无烦恼,也没有什么欢喜;
不快乐不能破坏我,所以独自一人而住着。」
当时,那位天神又诵偈问说:
「您为什么能无烦恼呢?为什么能没有欢喜呢?
为什么独自一人住着,不会被不快乐所破坏呢?」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应知烦恼会生欢喜,欢喜也会生烦恼,
如果没有烦恼也就不会有欢喜,这个真理,天神你应当要护持。」
那时,那位天子又诵偈说:
「真好啊!您已没有烦恼,真妙啊!您也没有欢喜,
真好啊!您独自一人居住,而不会被不喜乐所破坏。
很久以前就已看见您这位婆罗门证得般涅槃,
您已越过一切的怖畏,永远地超离世间的恩爱。」
当时,那位天神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
第一二四五经注释:
1、非不乐所坏:别译杂阿含经卷九第九经此句作「不为不忍乐,之所覆蔽障」;或于本经他处作「不为彼不乐,之所覆蔽障」。
一二四六、本经叙说有一天子言断除贪欲应如利剑害、头火燃之紧急;佛陀告其断除后身也应如此。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天子诵偈说:
「犹如被利剑所伤害,也如头面被火燃烧一样的紧急,
断除贪欲之火也要那样急切,要以正念而求远离。」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譬如被利剑所伤害,也如头面被火燃烧一样的紧急,
断除未来再受生此身也要那样急切,要以正念而求远离。」
那时,那位天子又诵偈说:
「很久以前就已看见您这位婆罗门证得般涅槃,
您已越过一切的怖畏,永远地超离世间的恩爱。」
当时,那位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
第一二四六经注释:
1、「断除于后身,正念求远离」:别译杂阿含经卷九第十经此处作「念觉之比丘,应勤思方便,而断于边见,及以吾我见。」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处则作「舍身见比丘,正念于出家」。
一二四七、本经叙说佛陀告诉一天子出离痴惑丛林之法。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天子诵偈问说:
「被众天女所围繞,她们就如女吸血鬼一样;
在此痴惑的丛林里,要怎样才能出离呢?」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要以正直平等为道路,远离恐怖的方向,
驾乘寂默的车子,以忆持正法为密覆的幢盖,
惭愧为长缰,正念为羁络,
智慧为善驾驭的车夫,正见做为前导。
如此美妙的车乘,无论男女若能乘坐,
就能走出这生死的丛林,获得安乐之处!」
那时,那位天子又诵偈说:
「很久以前就已看见您这位婆罗门证得般涅槃,
您已越过一切的怖畏,永远地超离世间的恩爱。」
第一二四七经注释:
1、毘舍脂:女吸血鬼。
2、縻:缰绳。
3、羁络:马络头。
一二四八、本经叙说佛陀告诉一天子,若能拔除爱欲根本,则能得解脱。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天子诵偈问佛陀说:
「人们有行、住、坐、卧四轮,及眼、耳、鼻、口、大小便道九门,全都充满着贪欲。
就如大象深陷于污泥中,要如何才能够出离呢?」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应断除爱喜的长系,以及贪欲等恶业,
拔除了爱欲的根本,才能正向那安稳之处。」
那时,那位天子又诵偈说:
「很久以前就已看见您这位婆罗门证得般涅槃,
您已越过一切的怖畏,永远地超离世间的恩爱。」
当时,那位天子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顶礼后,便隐没不见。
第一二四八经注释:
1、四轮九门:四轮,指行、住、坐、卧四威仪。九门,指身体上两眼、两耳、两鼻孔、口及大小便处。
一二四九、本经叙说佛陀告诉一天子,欲息世间诸勤求,应舍家出家,以断贪爱。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天子,容色非常美妙,于后夜时分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他身上放出的光明遍照整个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那位天子诵偈告诉佛陀说:
「在赖咤盘提国里,有很多经商贾客,
他们个个都是大富,财宝充足,然而各人还是努力去争求财富,
以各种方法想去求得财利,就像那燃烧炽盛的火焰一样,
由于有如此争胜的心里,所以欲贪就四处奔驰不止。
究竟要怎样才能断除贪欲,以息止世间的汲汲营求呢?」
当时,世尊诵偈答说:
「应当要舍离俗家,出家而不执着于家,妻子及财宝也都应舍弃,
同时舍弃贪瞋痴而出离于欲,成为灭尽一切烦恼的阿罗汉,
有正智而心灵得到解脱,这样就能灭尽爱欲,息止各种营求。」
…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