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雜阿含經卷第四十四▪P5

  ..續本文上一頁諸天衆們,都來恭敬供養,

    所以我也遠來禮敬這些最殊勝無上的僧伽!」

   第二位梵天誦偈贊說:

   「這些比丘僧們,都是以真實的心精進努力,

   就在這大森林之中,攝持諸根以求得度。」

  第叁位梵天接著誦偈贊說:

  「僧伽們善于運用方法,去消融那些恩愛深厚的利刺,

  堅固而不傾動,就如因陀羅幢(天帝幢)那樣。

  他們都已渡過深塹的水流,內心清淨而不求欲貪,

    這都是由于導師善于度化,調伏衆僧而成爲大龍象。」

  第四位梵天又接著誦偈說:

  「歸依于佛陀的人,一定不會墮于惡道中;

  能斷除人中的色身,得到天身而享安樂。」

  各自誦偈贊歎後,這四梵天之身便即隱沒不見。

  第一一七六經注釋:

  1、最勝難伏僧:漢譯南傳大藏經相對經文此處作「見無敗僧伽」。 難伏僧,難被征服的比丘僧,言其無敵、無人比得上之意。

  2、深塹:塹,ㄑㄧㄢ\,繞城河。此處用來譬喻貪欲。

  3、「善度之導師,諸調伏大龍」:別譯雜阿含經卷五第二二經此處作「世尊導師之所調,能出是等大龍象」,言諸比丘皆受世尊之調伏,而成大龍象。成爲大龍象,即皆證成阿羅漢之意。

  

  一一七七、本經敘說梵天王欲喚醒瞿迦梨比丘離開提婆達多重返僧團,卻無法勸回。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蘭陀竹園裏。那時,有娑婆世界主梵天王,每天很精進辛勤,前往佛陀住處,去尊重供養佛陀。

   當時,娑婆世界主這樣想著:今天早上太早來見佛了,世尊正入于火光叁昧中,我暫且先到提婆達多的同黨瞿迦梨比丘房中去。如此思惟後,就走到他的寮房,到了寮房的門前,用手指敲著門,開口對他說:「瞿迦梨啊!瞿迦梨啊!對于舍利弗、目揵連要生起清淨的信心,你不要長夜在此得到沒有利益的痛苦。」

   瞿迦梨問說:「你是誰呀!」

  梵天王答說:「我是娑婆世界主梵天王。」

  瞿迦梨說:「世尊不是記說你已得到阿那含果(不還果)了嗎?」

   梵天王說:「是的,比丘!」

   瞿迦梨說:「(你既已得到不還果),爲什麼還來到這裏呢?」

  娑婆世界主梵天王答說:「你這個人實在不可救治。」于是就唱誦詩偈說:

   「對于不可測量的漏盡者,卻生起想要測量他的心;

   那裏有智慧的人,而會生起這樣的妄想呢?

   不可測量而想去測量,這就是被五陰覆蓋的凡夫。」

   那時,娑婆世界主梵天王便前往佛陀住處,向佛陀頂禮後,退坐一邊,禀告佛陀說:「世尊啊!我常天天勤到佛陀您這兒,親來拜見供養您。我今晨這樣想著:今早太早來拜見世尊,世尊正入于火光叁昧中,我暫且先到提婆達多的同黨瞿迦梨比丘寮房中去。就去到他住房門前,輕輕地敲門,開口對他這樣說:『瞿迦梨啊!瞿迦梨啊!你應當要對舍利弗、目揵連這二位賢善有智慧的人生起清淨的信心,不要在此長夜得到沒有利益的痛苦。』瞿迦梨就問說:『你是誰呀!』我就答說:『我是娑婆世界主梵天王。』瞿迦梨問說:『世尊不是記說你已得到不還生此世的阿那含果了嗎?』我就答說『是的。』瞿迦梨又問說:『(你既已得到不還果),爲什麼還來到這裏呢?』我當時這樣想著:這個人實在不可救治。于是就唱誦詩偈說:

   『對于不可測量的漏盡者,卻生起想要測量他的心;

   不可測量而想去測量,這就是被五陰覆蓋的凡夫。』

   佛陀聽後告訴梵天王說:「是的,是的,梵天王啊!

  對于不可測量的漏盡者,卻生起想要測量他的心;

  那裏有智慧的人,而會生起這樣的妄想呢?

  不可測量而想去測量,這就是被五陰覆蓋的凡夫。」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娑婆世界主梵天王聽聞佛陀的說法,內心歡喜不已,就從座席起來,向佛陀行禮後,便隱沒不見。

  第一一七七經注釋:

  1、火叁昧:別譯雜阿含經卷五第二叁經作「火光叁昧」。火光叁昧,即第四禅定,與火光定同,爲能使身出大火之禅定。本行集經四十:「如來爾時,亦入如是火光叁昧,身出大火。」

  2、「瞿迦梨……汝莫長夜得不饒益苦」:別譯雜阿含經于此處有較詳細記載:「當爾之時,提婆達多親友瞿迦梨比丘謗舍利弗及大目揵連。此梵主天即詣其所,扣瞿迦梨門喚言:瞿迦梨!瞿迦梨!汝于舍利弗、目揵連,當生淨信。彼二尊者,心淨柔軟,梵行具足。汝作是謗,後于長夜,受諸衰苦。」

  3、無量處所:根據漢譯南傳大藏經的注釋,乃指「漏盡者」而言,即斷除一切煩惱的阿羅漢。

  

  一一七八、本經敘說有二梵天日日供養佛,婆句梵天見之,出言勸止,但二梵天並不爲所動。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蘭陀竹園裏。

   那時,大梵天王和另外一位別梵天││善臂別梵天,天天勤快地前往拜見供養世尊。

   當時,有位名叫婆句的梵天,他看見別梵天││善臂別梵天,如此精進勤快,便問他說:「你是要去那裏呢?」

  那一位梵天就答說:「我是要去拜見世尊,恭敬供養他。」

  那時,婆句梵天就唱誦詩偈說:

   「我那兒有四種鹄鳥,叁種金色的天宮,

  有五百七十二位修行禅思的聖者,

  他們金色的身光發出熾盛的光焰,普照整個梵天宮殿;

  你且看看我的身體,何必到世尊那裏去呢?」

  當時,善梵天王和別梵天王││善臂別梵天王就又誦偈答說:

   「雖然有金色的身光,普照整個梵天宮殿,

  但那些有智慧的人,知道這光色會有煩惱,

  所以有智慧的人不愛樂光色,他的心靈已得到了解脫。」

  此時,那位善梵天與別梵天││善臂別梵天都來到佛陀住處,向佛陀頂禮後,退坐一邊,禀告佛陀說:「世尊啊!我們今天方便要來拜見世尊,恭敬供養您時,有位婆句梵天,他看見我如此勤快,就問我說:『你今天如此勤快,是要去那裏呢?』我就答說:『我是要去拜見世尊,禮事供養他。』婆句梵天就唱誦詩偈說:

   『我那兒有四種鹄鳥,叁種金色的天宮,

  其中有五百七十二位修行禅思的聖者,

  看看我這金色的身光,普照整個梵天宮殿;

  你且看我的身體,何必到世尊那裏去呢?』

  我就誦偈回答他說:

  『雖然有金色的身光,普照整個梵天宮殿,

  應知那真金的光色,這些都是有煩惱的事。

  有智慧的人已解脫了光色,對于光色不再喜樂。』」

  佛陀聽後告訴梵天說:

  「是的,梵天!是的,梵天!

    雖然有真金的光色,普照整個梵天宮殿,

    應該知道真金的光色,這些都是有煩惱的事。

    有智慧的人已解脫了光色,對于光色不再喜樂。」

   當時,那位梵天爲了迦咤務陀低沙比丘的緣故,又唱誦詩偈說:

   「一個人生活在世間,有一把利斧在他的口中,

   有時還會砍到他自己,這是由于講說惡言的緣故。

  應該诋毀的卻贊美稱歎,應該贊美稱歎的卻加以毀謗;

  如此惡口增長罪過,就不會有安樂的生起。

  賭博喝酒會喪財,它的過失還算小;

  但如以惡心向于善逝的話,這就犯了大罪過!

  地獄有百千個,名叫尼羅浮陀,

  有叁千六佰,以及五個阿浮陀;

  這些都是誹謗聖者所設的地獄,是由于口與意有惡願而産生。」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那二位梵天聽聞佛陀的說法,內心歡喜不已,向佛陀頂禮後,便隱沒不見。

  第一一七八經注釋:

  1、大梵天王及余別梵天〡〡善臂別梵天:別譯雜阿含經卷六第一經作「時,有二天,一名小勝善閑梵,二名小勝光梵。」

  2、婆句梵天:又作婆迦梵天,梵天名。前生爲出家人,住恒河岸,見五百商隊幹渴之苦,以神力救之。事見第一一七九經。

  3、「雖有金色身……于其心解脫」:別譯雜阿含經此偈作「汝今有少光,映蔽于梵天,當知此光色,皆有諸過患,明智得解脫,不樂斯光色。」

  4、「時,彼梵天爲迦咤務陀低沙比丘故,說偈言」:從此叁句以下及詩偈,別譯雜阿含經及南傳皆無此記載。

  5、尼羅浮陀:即「垓」,用來表示極長時間之數目,相當于十之叁十六次方。此系以時間之長久來稱呼所處之地獄。

  6、阿浮陀:即「秭」,用來表示極長時間之數目,相當于十之五十六次方。此亦是用來稱呼所處地獄之名。

  

  一一七九、本經敘說婆句梵天生常見,佛陀乃爲他說無常,並告知其過去世所受持福業。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蘭陀竹園裏。

    那時,有位婆句梵天住在梵天上,生起了這樣的惡邪見說:「這裏是常恒之處,不會有變易的現象,是純一出離的地方。」

    當時,世尊知道了婆句梵天的心念後,就進入于叁昧中,如他所獲正受(禅定),從王舍城隱沒,立即到于梵天之上。

    婆句梵天遙見世尊,就誦偈說:

     「我等七十二梵天,都是造作各種福業而成就的;

   生活自在而常住不滅,己超越了生、老、死的苦惱。

   我對各種吠陀論,都已修習得究竟;

   那些諸天衆們,都只說我能得長存。」

   那時,世尊就誦偈答說:

   「這裏其實壽命極短,並不是可以長存的;

   然而婆句梵天你,卻自以爲是最長壽。

   尼羅浮多地獄,其壽命有百千歲數;

   我也全都能憶念知道,你卻自己認爲能得長存!」

   婆句梵天又誦偈問說:

   「佛世尊的所知所見,其劫數範圍可說無量無邊,

     對于生、老、死、憂、悲苦,全都已超越了過去。

   希望您能告訴我,使我知道過去所曾經曆過的事,

   我是受持了…

《雜阿含經卷第四十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